2020/12/13 20:19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單暉 瀏覽:1177
□金城濠
天氣轉涼,吃溫州九山湖冰淇凌的依然大有人在。有人疑問為什麼叫「九山湖」不叫「九山河」冰淇凌。也許這商品名稱初始的靈感來自溫州市區有條九山河。但是一個商品取什麼名字廠家說了算,廠家要取名「九山湖」冰淇凌無可厚非。哪怕是取名「九山海」「九山洋」,誰也奈何不得。
如果涉及地名,那必須按規矩辦,溫州市鹿城區地名志作「九山河」,那我們必須寫作「九山河」。 更何況「九山河」是有來歷的。約一千六百多年前,郭璞相地選址時,發現溫州城九山環列構成鬥杓鬥柄,與天上北鬥星遙相呼應。有一條護城河就緩緩流淌在「九鬥山城」的西面松臺山的城牆下,人稱九山河。
坊間是有把「九山河」錯寫成「九山湖」,有人居然說,「湖」比「河」優美,所以要寫成「九山湖」,這是「胡」說。那豈不是天下所有的河都得改稱湖,那李白得說黃「湖」之水天上來。在水文學裡,「河」是一種水道,而「湖」則是四面都有陸地包圍的水域。因為「河」和「湖」溫州話同音,又都是三點水旁的,所以容易混淆,有人把「河」誤以為「湖」,這也不奇怪。溫州還有一個三點水旁的容易和「河」混淆的字:「溪」。
瑞安已故作家彭文席寫的寓言《小馬過河》。據我所知,作者原稿擬的題目是《小馬過溪》。報紙編輯大概北方人,為有利於兒童讀懂寓言,大筆一揮把「溪」改成「河」。據說北方河多溪少。這一改大煞風景。「溪」是指山間的小河溝,和山水大小關係密切,山水時大時小,水流就時斷時續。這就造成寓言裡的小馬必須判斷能不能過去。「河」一般水流不斷,就不存在小馬徒步過河。所以說用「溪」字比「河」字更符合寓言裡的故事情景。如今《小馬過河》傳遍天下,要改回《小馬過溪》也不大可能了。我僅僅希望在即將開建的甌海寓言小鎮裡,在某處記上一筆錄以備考。順便說一下永嘉的楠溪江,我們小時候只知道永嘉有南溪、西溪。曾幾何時南溪變成楠溪,也許這是地名雅化,後來變成楠溪江了。大概江比溪大,在好大的今天,後面再加上一個「江」字,既有溪之美麗又有江之偉岸。
前幾年溫州還有一部小說,後來曾拍成方言電視連續劇:《巷弄夾兒裡的天空》。我曾想「巷弄夾兒」是不是可以寫作「巷弄浹兒」會更好些呢?市區水網密布,這些河又不大。溫州人把小河暱稱為「河浹兒」。河邊就是巷弄,巷弄邊就是河。「巷弄夾兒」乾巴巴的,「巷弄浹兒」幾倈生水啊。
前年吧,在甌江邊建設了一個新公園取名「上陡門浦」,我以為這名字取得好。好在有溫州地方色彩。「陡門」這是溫州人對水閘的特稱。溫州人的「浦」指的是塘河流入江的地方。溫州市區、瑞安市等地有許多地名帶浦字,從這些地名推斷這些地方都曾是塘河和甌江、飛雲江的交接口。我們說溫州要從甌江經濟走向東海經濟,回頭看我們走過的路。我們是從塘河經濟走向甌江經濟的,「浦」就是一個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