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見習記者張雨鑫通訊員張秀華
9月22日,由山東省科協指導,山東省青年科學家協會主辦,山東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承辦,山東省藥學科學院、山東省生物醫藥科學院有限公司協辦的第四期青年科學家沙龍在濟南舉行。本期沙龍主題為「生物醫藥綠色智能製造及疫情防控」,重點圍繞生物醫藥綠色智能製造領域的重大關鍵科學問題展開,活動全程進行線上直播。
匯聚智慧思想的青年智庫
探索科技前沿的交流平臺
山東省青年科學家沙龍活動是山東省青年科學家協會重要品牌活動,由山東省科協指導。沙龍由青年科學家自行擬定主題,重點圍繞學科交叉融合,原始創新,跨學科、跨領域的協同創新,科技經濟融合,以及促進青年科學家成長等主題展開,採取現場觀摩、主題發言、交流互動、訪談等多種形式。旨在增進青年科學家之間、青年科學家與社會各界之間的交流互動與思想碰撞,為培養學術思想、闡述理論觀點、激發創新靈感提供一個寬鬆、自由、平等的交流環境,逐步打造增進友誼的橋梁紐帶、匯聚智慧思想的青年智庫、探索科技前沿的交流平臺。
論壇邀請了行業學術帶頭人臧恆昌、彭立增及部分省內外青年專家參與交流討論,分享研究現狀、技術瓶頸、研究成果,為我省生物醫藥綠色智能製造產業的發展提供思路和參考。山東省青年科學家協會秘書長楊西博、山東省自動化協會秘書長鄭富全、山東省藥學科學院院長張岱州、山東省藥學科學院副院長段崇剛、山東省藥學科學院副院長劉飛參加會議。
楊西博在致辭中表示,青年科學家沙龍是青科協今年重點打造的活動,前面幾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力爭把青年科學家沙龍打造成增進青年科學家友誼和橋梁的紐帶,也打造成一個匯聚智慧思想的青年智庫,探索科技前沿的交流平臺。本期沙龍重點圍繞生物醫藥綠色智能製造及疫情防控展開,旨在為我省醫藥事業的發展、為我省乃至全國的疫情防控提供意見和建議。
張岱州院長代表山東省藥學科學院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
「智能製造綠色合成」成新關鍵詞
隨後,各位青年科學家作精彩報告。
吳志生研究員做題為「朝向智造的中藥製造質量控制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的報告,重點圍繞現在中藥製造中原料來源複雜、過程工藝粗放、裝備工藝適應性差、交叉學科人才匱乏等問題提出中藥製造如何高質量發展、如何進行質量控制與智能製造,以及朝向中藥製造的測控理論、方法與應用。
曹鴻志教授報告題目為「功能糖鏈的無細胞生物智造」,主要講述功能糖鏈的生物智造,重點關注人源糖鏈的生物合成,提出了模塊化組裝策略和底物工程策略,將簡單糖鏈像「拼積木」一樣組裝成複雜糖鏈。
蔡宇傑教授報告題目為「丹參素的綠色生物合成及產業化開發」,主要講述中藥提取物丹參素及其衍生物的綠色合成,通過構建細胞工廠丹參素及其衍生物丹參素異丙酯可實現產業化生產。
生舉正教授報告題目為「糖胺聚糖藥物仿生工具酶分子的發現與應用研究」,著重講述微生物來源新酶的發現與確證、底物選擇性研究、關鍵位點分析及糖鏈的自組裝。
李強教授報告題目為「活性汙泥中微生物資源的挖掘及在綠色生物製造中的應用」,通過對PO皂化廢水活性汙泥中菌群的分析,將活性汙泥中的微生物進行馴化令活性汙泥變廢為寶,並利用汙泥中篩選的微生物將汙泥厭氧水解液生成高附加值化合物。
張雲教授報告題目為「模式生物斑馬魚在防治新冠肺炎藥物研發中的應用」,講述了斑馬魚這種模式生物在藥物抗炎活性篩選、提高免疫活性化合物篩選及在治療新冠肺炎合併肝損傷藥物篩選中的應用。
劉飛副研究員報告題目為「抗抑鬱新藥羥基酪醇的酶法綠色合成與成藥性評價研究」,通過綠色生物製造方法合成羥基酪醇並研究其在抗抑鬱症方面的作用,旨在開發抗抑鬱I類新藥。
彭立增教授和臧恆昌教授進行點評,彭立增表示自疫情發生以來,各級政府都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的發展,「智能製造」和「綠色合成」將是未來生物醫藥發展的兩大重要方向。彭立增同時提出了自己的幾點建議,一是從產業化方面來講,科研應該形成從科研到技術,從技術到產品,從產品到商品的良性發展;二是提出中醫藥的標準化,針對中醫藥的提取、分離、活性檢測等方面急需程序化、流程化、標準化;三是建議形成綠色智能製造產業聯盟,引導綠色智能製造行業發展。臧恆昌教授也表示智能製造就是要解決一些人工無法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產業化過程中的問題,現在青年科學家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希望他們積極的去進行科學探索和技術開發,讓綠色智能製造在未來的產業中大放異彩。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