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楚門的世界》是一部獨一無二的電影,可以說在它之前,我從未見過這樣題材的電影,在它之後,也沒有一部類似的電影可以超越它的存在。
影片包涵著異常深刻的哲學內核,導演卻沒有故弄玄虛地將它拍成晦澀難懂的小眾片。
而是用最通俗的故事敘述法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傳遞了難以名狀的哲學問題,整部電影故事條理清晰、節奏明快。
很多年過去了,結尾楚門推開真實世界大門的那一幕依然刻在我的腦海裡,那一瞬引起的爆炸力依舊如昨日般影響著無數觀影者。
節目導演試圖打造一個模範的世外桃源
輕快的節奏,流水般的音樂,明朗愉悅的氣息。
「早上好,假如再碰不見你, 提前道聲下午好、晚上好和晚安。」
打開家門,明晃晃耀眼的陽光,標準完美的露齒微笑,身影晃過修剪精美的門前草坪,途經報刊亭買上一份雜誌,穩穩地落座辦公桌後,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日復一日,而後日復一日。
多麼積極美好的一天,多麼模範向上的生活。
這是楚門的世界,也是全球各地億萬觀眾翹首以待的《楚門秀》。
除了楚門被蒙在鼓裡,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地方的真相。
行色匆忙的路人,遛狗的鄰居,報刊亭的老闆,單位的同事,情同手足的髮小,同床共枕的妻子,所有人都是僱來的演員,所有人都配合著演出。
只有這個過於天真爽朗的男人不知道。楚門秀是虛假的,但楚門本身是真實的,活在虛幻之中的楚門認認真真、腳踏實地。
記者提問楚門秀導演:
「為什麼楚門至今還不知道自己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導演不無得意地回答:
「我們都接受現實,就是這樣簡單。
桃源是模範的世界。」
現實是生活被呈現在眼前的樣子,人們被生活的碎片裹挾著前進,很少會費勁思索現實應該是什麼樣子,世界之外是否還有世界。
我們安心地生活在生活中,接受世界給予的既定現實。
楚門秀的總導演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一個世外桃源。在他眼中,他打造的世界才是世界本該有的樣子,沒有惡沒有流浪漢,純潔而美好。
整齊的街道、整齊的房屋、陽光、鮮花、明亮、循規蹈矩、按部就班,裡面的一切都是可控的。
人可控,車可控,連大自然都可以控制,雨可以單下一柱也可以下一片,海上的風浪可以調整幅度強弱,抬頭永遠又大又圓的月亮掛在夜空,太陽可以提前叫起,黑夜可以一瞬間消失。
節目導演彷佛化身萬能的上帝,在玩著一場叫做「模範世界」的大型真人模擬遊戲,一切依照著他的心意來操控。
萬人迷楚門的妻子偏偏是個不愛他的人,完美無瑕的笑容中透著距離感和冷漠,做廣告時的用心都比對楚門要真切。
導演必然是專門找了一個對楚門毫無感覺的演員,近乎全世界的人都在看楚門秀,楚門帶著天然的光環效應,找個喜歡他對他有好感的人輕而易舉。
就如同之前闖入楚門內心的女子一樣,真的情感難以控制,前車之鑑不得不警惕。導演不要真的感情,如此他能夠最大程度地控制楚門感情生活的發展,起碼婚姻裡有一方是可控的,不至於出現痴情女被愛迷昏了頭把全部告訴楚門的情況。
導演太過於迷戀自己的掌控,忽視了愛情和反叛的力量。
殊不知人心是最難控的,懵懂的心動是沒辦法提前預測的,腦袋中的想法也沒辦法幹涉。
怦然心動、一見鍾情。
越是洪水猛獸似的嚴防死守,兩人之間越容易迸發火花,禁令和規矩簡直是感情最好的助燃劑。
「你要逃出去,逃出去找我。」
她同她的這句話一直藏在楚門心底,每天買雜誌只為不讓她在記憶中丟失,楚門悄悄躲在地下室一點一點拼湊著她的模樣。
沒有人能控制別人的人生
多數人都知道人生是不可控的,漫長的一生充滿著意想不到的變數,有陽光有陰影,迷茫、失敗、堅定、成功、悲傷、驚喜、溫暖、愛,都是人生某刻的模樣。
而導演想要呈現一個完美模範的世界,沒有暴力、沒有貧寒困苦,乾淨整齊,大片大片象徵光明的陽光,大片大片象徵純潔的白房子。
楚門在這個世界裡出生,導演像父親一樣看著他一點點長大。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
小時候,楚門想做像麥哲倫一樣的探險家週遊世界。
導演隨即安排「父親」溺水事件,埋下了楚門對大海的恐懼,他的自由被折損,萌芽的夢想被擊碎。
「貼心的」安排發小陪伴在楚門身邊,說是陪伴,更像是安插信任的臥底來監視攝像頭拍不到的地方——楚門的內心世界。
不真實的世界總有破綻,尤其是一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配合的烏託邦之城。
從天而降的人工天狼星、錯頻的車上廣播、猛然闖入的愛情、電梯之後的空白布景、擅自出現的父親、莫名其妙的廣告,細觀之下,楚門的世界開始漏洞頻出,他對自己生活的真實性產生懷疑。
社會觀念無意識的影響著人的思想和行為。為了阻止楚門走出這個虛假的世界,一幕幕挽留被融進生活:
與多年不見的父親重逢、妻子焦急的催生、打出母親這張溫暖的親情牌、宣傳桃源是世界第一宜居地、在旅行社牆上掛空難墜機的海報、利用電視節目灌輸家庭是人生最終歸屬等......
發覺世界漏洞的楚門沒有動搖,沒有隨大流的向生活妥協,他要去往他心中真正的桃源。
30歲這個節點很巧妙,不算年輕也不算老,接觸社會不多稜角未完全磨平,處於未來還可改變的階段。
青春期的反抗大多源於無知者無畏的大剌剌態度,而成年之後認清現實世界的反抗才是真正的反抗,有的人就是不會被生活熨的平整服帖。
三十而立的楚門不知道出去會面對什麼,但他知道他不要這規劃好的、假模假樣的人生,他要去尋找年輕時的初戀。
「你想阻擋我,只有殺我。」
楚門在海上對著看不見的創造者大喊,狂風暴雨他寧死也要逃離,要看到世界的真相。
推開虛假,選擇真正的人生
1631年,英國劍橋有一位從事馬匹生意的商人名叫霍布森,他的馬圈場地很大,各式各樣的馬匹眾多。
霍布森將馬匹價格定的很便宜,但規定人們只能在馬圈出口處選馬匹,而且租買的馬必須要能過馬圈的門。可是馬圈的門很窄小,大家只能挑選能帶的出門的小馬匹,大馬無法牽出來,許多人沒有意識到這點,依舊挑的很開心。
霍布森給予賣家隨意挑選的權力是虛假的,看似可選範圍空間很大,實際上選擇餘地幾近於無。
這種沒有選擇的選擇被稱作霍布森選擇效應 (Hobson choice Effect)。
楚門的人生便是霍布森選擇效應的註腳。
他過著被操控的人生,眼前貌似有很多選擇,但其實沒有任何選擇,他的路是被節目導演安排好的,發小、妻子、工作、理想都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楚門是導演的得意之作,更是多年的心血結晶。
在導演看來,楚門和他的關係如同孩子和父親,他賦予了楚門新的生命,給了他完美世界,給了他萬眾矚目,替他踢走了障礙,安排妥當了人生道路。
當小船觸碰到天空幕布,楚門摸到世界盡頭時,導演將「生活的真相」袒露出來:
——「聽我勸告,外面的世界跟我給你的世界一樣的虛假,有一樣的謊言,一樣的欺詐。
但在我的世界,你什麼也不用怕。
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
這段話彷佛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諄諄教誨,楚門,你所在的世界是虛假的,但是安全的,是我花費時間精力為你創造的理想世界,它比外面的世界要好得多,作為父親的我不會騙你。
一句話總結,像極了某些父母口中常說的——孩子,我都是為你好。
但他只描述了部分事實,誇大了現實世界的醜惡與危險,雖然有謊言有欺詐,但那也是真實的一面,況且人世間也有真真正正的情感和溫暖。
楚門的世界雖一副陽光模範表象,卻都是拿錢表演出來的虛假,找不見一絲真實。比如發小尋找楚門時醜陋的嘴臉與平時判若兩人,把楚門看作圈養的小寵物一般。
導演作為楚門「父親」,和現實中許多真正的父母親一樣,對成年「孩子」的控制欲太強烈。以愛之名行使情感綁架,逼迫孩子做父母滿意的決定,無視對方的自由意志和選擇權利。
導演決定他父親的死亡退出,發小的「肺腑之言」,能和誰相愛,何時結婚,何時離婚,下一段婚姻對象。
楚門不可以反抗,不可以對這個模範世界說不,不可以違抗「父親」的意願。
為了阻止楚門出走,他連死亡都要掌控,寧願讓楚門在大海中喪生,被鏡頭記錄下來,也不願楚門走出他所構造的世界。
可悲可嘆。
楚門的人生,是一場虛幻。他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導演安排的那條路,社會心理學家通過霍布森選擇效應告訴我們,當只有一條路時,這條路往往是錯誤的。
留在虛假安逸的桃源,還是面對外面真實的世界?
走出來,才能真正開始屬於他自己的人生和世界。桃源美則美矣,但終究是個扁平的玻璃世界。
楚門推開了通往真實新世界的大門,禮貌克制地對所有觀眾微笑告別:
「假如再碰不見你,祝你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
時長三十年的楚門秀正式落幕。
兩個保安大叔在電影最後的對話:
——「還有什麼節目?
對,看看還有什麼。」
楚門的世界對他們來說僅僅是一個娛樂節目,一個打發無聊時間的消遣,或許是陪伴最久的娛樂節目,或許投入過些許感情,但也僅僅是電視上的節目。
一個節目結束,他們便去尋找另一個節目。
隨著楚門秀結束而開始的,是楚門真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