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昕:臨床研究中基本統計問題——RR、OR、HR

2021-01-09 騰訊網

在臨床研究結果中,常常會看到RR值、OR值、HR值這三個統計學指標,它們究竟代表什麼意義?又有什麼區別?本期微課堂邀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杜昕教授,為大家解讀這三個常用的統計學指標。

Risk ratio(RR)和Odds ratio(OR)

首先來了解相關的概念。

某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概率),英文用Probability表示。

Risk ratio(RR)是風險比,也稱為相對危險度(relative risk,RR),是指兩個可能性的比值。

Odds Ratio(OR)是比值比,也稱為優勢比。

以下列四格表為例,RR和OR的計算公式如下(其中a,b,c,d為人數)。

RR=[a/(a+b)] ÷ [c/(c+d)];a/(a+b)為高血壓患者發生房顫的可能性,c/(c+d)為血壓正常者發生房顫的可能性。

OR=(a/b) ÷ (c/d);a/b為高血壓患者發生房顫的Odd,c/d為血壓正常者發生房顫的Odd。

假定高血壓患者發生房顫的可能性為10%,血壓正常者發生房顫的可能性為5%,則高血壓患者發生房顫的可能性(probability)和非高血壓患者發生房顫的可能性(probability)的比值為10%/5%,即RR=2。

高血壓患者中,患房顫的比例(Odd)為10%/90%,即Odd=1:9;血壓正常患者中,患房顫的比例(Odd)為5%/95%,即Odd=1:19;那麼高血壓患者發生房顫的Odds Ratio為1:9/1:19,即OR=2.11。

需要注意的是,Odds Ratio僅代表方向,從Odds Ratio推算不出RR和probability的具體差值。在上述例子中,高血壓患者發生房顫的Odds Ratio為2.11,只能說明相對於非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患者發生房顫的可能性更高,而不能說明高血壓患者發生房顫的可能性是非高血壓患者的2.11倍(實際上是2倍)。

當RR>1時,OR總是大於RR;當RR

例如,男性心衰患者中,接受ACEI治療的比例為51%,女性心衰患者中,接受ACEI治療的比例為43%;那麼RR=1.2(男性 vs. 女性,51%/43%),OR=1.4[男性 vs. 女性,(51%/49%)÷(43%/57%)]。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研究中,不同模型計算出來的OR是不能直接比較的。不同研究之間,OR值的大小也是不能比較的。

Hazard ratio(HR)

Hazard ratio(HR)是風險比,即不同治療組在每一個時間點的RR,主要通過Cox回歸分析得出。結合下面的例子進行講解。

上圖為早期開展的一項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對比接受鏈激酶溶栓治療和安慰劑治療對生存率的影響。假設生存分析的兩條曲線是平行的,即在隨訪過程中,在任意時間點上,兩組患者死亡的可能性之比是相同的,這一比值就是HR。

如上圖所示,在第10個月和第18個月時,兩組死亡率的比值(即HR)均為0.6,可以解讀為溶栓治療組較安慰劑組死亡的相對風險降低40%。

需治療例數(number needed to treat,NNT)指需要治療多少患者才能減少1例死亡或減少1次事件。

假如患者初始死亡率為30%,經過某種治療可減少40%的死亡,那麼治療後患者的死亡率為30%×(1-40%)=18%。也就是說,患者死亡風險降低30%-18%=12%。那麼用這種治療方法治療幾位患者才能減少一例死亡呢?即NNT=1/12%=9,答案是治療9位患者能減少1例死亡。

如前所述,計算HR的前提是生存分析的兩條曲線需要相互平行,這也是HR的局限性。因為在實際情況下,常常出現兩個生存曲線不平行的情況,此時可使用RMST(restricted mean survival time)差異指標,即限定某一時間段,觀察這一時間段內的差異。

如上圖所示,強化降壓與標準降壓兩種幹預措施的對比試驗中,隨訪1年時,RMST=0.08,說明隨訪1年時兩組患者存活時間的差別為0.08天,即相比標準降壓組的患者,強化降壓治療組的患者多活0.08天;隨訪4年時,RMST=13.2,也就是治療4年後,相比標準降壓者,強化降壓患者多活13.2天。通過這樣一組數據,可以評估這兩種治療措施所產生的益處、治療費用、不良反應等,綜合評估其中的風險與獲益。

上述案例中的事件,都是二元結局,但實際上,很多研究觀察的結局變量是連續變量,那麼如何評估連續變量這一結局的差異?

以罹患高鉀血症的患者為例,給予幹預措施後理想的狀態是,血鉀較高時能儘快把血鉀水平降到安全的範圍,但又不希望造成低鉀血症。

2015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評估環矽酸鋯鈉治療高鉀血症的療效,較好地契合了上述理想的降鉀狀態。此項研究納入基線血鉀水平為5.0~6.5mmol/L的患者,評估不同劑量環矽酸鋯鈉在48小時內和28天的降鉀效果。研究結果顯示,使用環矽酸鋯鈉後患者血鉀濃度呈指數形式衰減,實現"早期快速降鉀"的效果(見下圖)。

用藥48小時內,接受環矽酸鋯鈉10 g劑量組治療的高鉀血症患者,每小時血鉀水平較基線平均指數變化率為0.3%,可以理解為,在基線後每一小時的血鉀均為上一小時血鉀濃度的99.7%;在48小時後,血鉀相對基線即下降了14%,有效降低了患者血鉀。而根據基線的不同,每小時血鉀下降值也不同。本藥物作用效果基線越高,血鉀下降速度越快;而基線血鉀低,則降鉀速度相應減緩,從而達到快速降鉀的同時避免低鉀血症的發生。該研究在評價連續變量的變化過程時,使用了指數變化率,後續類似的研究可借鑑這一方法,對連續變量進行評估。

相關焦點

  • 杜昕:隨機對照研究中的基本統計問題(一)
    本期微課堂,我們邀請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聯喬治心臟健康研究所杜昕教授,請她講解隨機對照研究中的基本統計問題,加深大家對臨床研究的理解。隨機對照研究中的平衡問題在隨機對照研究中,各個環節都要保證試驗組和對照組的平衡。
  • 總結|臨床研究常見統計方法與統計問題
    由此可見,生物統計學在臨床研究中起著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和地位。本刊今年1~10期已對臨床研究相關的方針政 策、理論知識和實踐工具等進行了介紹[3-12],本文主要總結臨床研究中常用的統計學方法,並對探討臨床研究中常見的統計問題。1.
  • 杜昕:讀懂一篇文章,掌握隨機對照研究的基本原則
    隨機對照研究具有能夠最大程度避免試驗設計及實施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偏倚,平衡混雜因素,提高統計學檢驗的有效性等諸多優點,是評價醫學幹預效果最理想的設計類型。本期微課堂,我們邀請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聯喬治心臟健康研究所杜昕教授,通過對DIALIZE研究的解讀,為大家介紹隨機對照研究中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原則。
  • 杜昕醫生:靜脈瓣膜能否被修復?從生物力學角度來解讀
    本期要點本期的JournalClub(期刊俱樂部)文獻,是由張強醫生集團杜昕醫生給大家帶來的文章她在材料力學、非平衡熱力學、連續介質力學和非線性彈性等領域進行教學和研究。她的研究項目集中於理解生物材料(如心血管和肌肉骨骼組織)的結構/力學,以及能源材料中的電化學-機械相互作用,如先進的鋰電池。
  • 正確理解臨床試驗中的風險比(HR)
    在新型靶向和免疫治療研究進展層出不窮的今天,由於缺乏頭對頭對比,臨床醫生往往通過間接比較設計相近研究(如ALK一線對比克唑替尼的CROWN、ALEX、ALTA-1L和eXalt-3研究)的HR值以窺療效優劣,因此更需要充分了解HR,以有效解釋醫學文獻,從而做出重要的治療決策。一、是什麼?
  • JSM 2019 | 臨床試驗中的創新統計方法
    近年來,隨著臨床試驗與藥物研發領域的蓬勃發展,創新統計設計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和重視。在本次JSM一個生物製藥分會場上,來自FDA、芝加哥大學等權威科研單位和監管機構的專家學者們以「如何應用創新統計方法解決現代臨床試驗和藥物研發中出現的新問題」為主題進行了專題報告,並開展了熱烈討論。
  • 醫學寫作中數據的統計方法及結果常見問題及分析
    科學研究很早就已經從簡單的定性分析深入到細緻的定量分析,科研工作者要面對大量的數據分析問題,科研數據的統計分析結果直接影響著論文的結果分析。下面,醫刊彙編譯列舉一些常見的可以避免的問題和錯誤:一、數據統計分析方法使用錯誤或不當。醫學論文中,最常見的此類錯誤就是實驗設計是多組研究,需要對數據使用方差分析的時候,而作者都採用了兩樣本的均數檢驗。二、統計方法闡述不清楚。
  • 全球新冠臨床試驗統計:「雙盲」僅13% 大多數研究信息缺失
    在疾病流行的背景下,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獲得世界各地不同團隊快速和高質量的藥物臨床試驗信息至關重要。巴黎大學、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Inserm)團隊3月20日在科學論文預印版medRxiv上發表的一篇綜述文章,通過對全球新冠疾病治療研究進行統計後發現,大多數臨床試驗缺乏詳細數據。被視為臨床試驗「金標準」的「雙盲」率僅13%。
  • 以嶺藥業:連花清瘟膠囊美國FDA二期臨床試驗研究目前處於數據統計...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11月18日訊,有投資者向以嶺藥業提問, 投資者您好。連花清瘟膠囊美國FDA二期臨床試驗研究仍按計劃正常推進中,目前臨床病例已經入組完畢,處 |2020-11-06|| |於數據統計分析階段,後續如有達到信息披露標準的事項,公司將及時進行公告.吳瑞是博士學歷,你的這一表述似有不妥,不知這樣是否更準確:病理入組已於今年四月完畢並開始數理統計,目前仍在繼續,請耐心等候。請問新產能要投產了嗎?
  • 鄉鎮統計基礎知識——統計工作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統計工作是「觀察問題、提出問題、分析推斷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沒有一整套貫穿於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工作過程的科學的統計方法,就不可能全面、準確、及時地揭示現象的數量方面,更不可能由此反映現象發展的規律性。在統計工作過程的各個階段中,其具體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有一些基本方法貫穿於統計活動過程的始終,這些基本方法是大量觀察法、統計分組法、綜合指標法、統計推斷法和統計模型法。
  • 規範藥物臨床試驗各方論道臨床研究能力提升
    徐院長指出要做好臨床研究,從知識積累到提出問題再到課題設計,每一步都至關重要。他結合實際例子分析了研究設計的基本思路,並著重指出幹預性臨床試驗從設計到實施的整個過程中需注意的要點和原則。結合國內外婦產科領域臨床研究的動態和熱點,徐叢劍教授與大家分享了精準醫學理念的創新性臨床試驗——「籃子試驗」和「雨傘試驗」的理念和特點,通過基因組學指導臨床治療和藥物發展。
  • 生物統計學家:臨床研究的幕後高手
    【編者按】臨床研究往往少不了統計學,其在腫瘤臨床研究中的地位更是舉足輕重。而在現實中,生物統計學家卻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熟悉是因為統計的「必要性」,陌生往往是因為統計的「高深莫測」。
  • 藥物臨床試驗多重性問題等相關指導原則實施
    日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以下簡稱藥審中心)發布《藥物臨床試驗多重性問題指導原則(試行)》《藥物臨床試驗協變量校正指導原則》《藥物臨床試驗亞組分析指導原則(試行)》和《藥物臨床試驗富集策略與設計指導原則(試行)》多個和藥物臨床試驗有關的指導原則,為藥物臨床試驗中相關問題的解決提供指導意見
  • 臨床研究解析:中位PFS相差0.2個月,臨床意義體現在哪?
    臨床研究解析:中位PFS相差0.2個月,臨床意義體現在哪?
  • 關注|臨床試驗中適應性隨機化的應用
    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是臨床療效評價的「金標準」[1]。其中,隨機化是 RCT 的基本原則,也是統計推斷的基礎。其通過對充足樣本進行隨機分配,來平衡大量未知或不可控的非研究因素,減少組間非研究因素對結局造成的偏倚,使結果更加可靠。
  • 讀書摘要《生物醫學研究的統計方法》常見疑問—方積乾
    (46) 在實驗設計中,如何根據情況選用合適的實驗設計類型?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只能概括地講一下選用的基本原則。由於相當多的研究者對Ⅱ、Ⅱ期臨床試驗的本質理解不夠深入,又由於國家審評部門對新藥臨床研究的要求過於簡單和格式化,導致絕大部分臨床試驗都照搬《新藥註冊管理辦法》的基本要求,試驗方法和類型千篇一律,無法妥善處置可能遇到的特殊問題。
  • 想要開展臨床研究?第一步,先認識臨床研究!
    大多數人一提到臨床研究就想到隨機對照試驗(RCT),潛意識裡把研究與RCT等同起來。結果問題就來了:試驗分幾組?如何隨機?如何做到盲法?病人不配合怎麼辦?…… 而這些問題往往限制臨床醫生開展臨床研究。 最後得出一個定論:這個臨床研究無法做。
  • 基本數據統計分析--spss
    在數據分析工作中,描述性統計分析是我們日常使用率最高的,主要的基本統計分析維度包括但不限於均值、 中位數、眾數、方差、百分位、頻數、峰度、偏度、探索分析、交叉聯列表分析、多選項分析、基本統計報表製作等。而這些功能操作在spss中是可以直接使用的。當然我們也需要理解相關定義。
  • 醫學論文稿件中常見的統計描述問題
    統計學在醫學科學研究中佔有重要地位,統計學內容豐富且不斷發展,如未充分了解,容易導致在科研過程中普遍誤用。下面,達晉編譯對國內外醫學論文中常見的統計描述問題進行歸納:一、統計圖表問題。在對研究資料或研究結果進行描述時,統計表和統計圖是呈現數據特徵和分析結果的重要工具。製作統計表時要求層次清楚、主次分明、符合邏輯。醫學論文中的統計表經常存在以下問題:1.主謂顛倒:統計表的標目由橫標目(主語)和縱標目(謂語)構成,主語(被研究的事物)一般置於表的左側,謂語(說明主語的各項指標)一般置於表的右側,醫學論文中經常會發生主謂安排不合理或重複的情況。
  • 【CDE】細胞治療產品申報臨床試驗藥學研究問題與解答(第一期)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細胞治療產品申報臨床試驗藥學研究問題與解答(第一期)》,結合近期細胞治療產品IND申報資料審評和溝通交流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提出建議供申請人參考。共性問題:1、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用樣品的生產環境是什麼要求?如何進行過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