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鯊身上乾乾淨淨,而鯨魚身上卻有很多的附著物,問題就出在有生物在鯨魚身上寄生上。而這種寄生生物佔比最多的就是節肢動物藤壺。那麼,藤壺為什麼要寄生在鯨魚身上?為什麼在大白鯊身上沒有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幾個有意思的問題。
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藤壺這種生物
藤壺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美味的海鮮,它有著灰白色、石灰質的外殼。從幼蟲到成體,藤壺需要完成7次完全變態才能成功。所有的成年藤壺都是寄生性的,在成年之前,藤壺與其他浮遊生物一樣,都需要在海中隨波逐流。
藤壺是節肢動物門甲殼綱無柄目藤壺亞目動物的總稱,在藤壺亞目下有8個科540多種。根據形態的不同,藤壺可分為圓錐形藤壺和鵝頸形藤壺,至於兩種藤壺的特徵很明顯,一種呈圓柱形,一種呈圓錐形。


雖然兩種藤壺的形態不同,但是它們的習性是一樣的,首先它們都是雌雄同體的動物,而且它們在成年後都是寄生在其他物體上的。從棲息環境上看,藤壺主要分布於潮汐帶和潮下帶的水域中,成年後的藤壺棲息於海洋中硬物的表面,比如礁石、船底等,除此之外,藤壺還附著於一些海洋生物的體表,比如鯨魚、海龜、大的龍蝦等等。
藤壺的附著面形似馬的牙齒,因此,許多人認為藤壺就是靠「馬」牙固定在物體表面的。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認知,藤壺在尋找附著物體時,通常先是用觸角把自己固定在物體表面,然後有自己觸角上的剛毛以及尾肢來感應附近的環境是否有利於自己的生存,最後才分泌一些黏性物質將自己牢牢的黏在物體表面。
藤壺為什麼選擇寄生在鯨魚表面而不是鯊魚?
雖然藤壺在許多鯨魚的體表都有寄生,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鯨魚都是它的寄生對象。經過科學的研究發現,在鯨魚中鬚鯨是藤壺最喜歡吸附的生物。
我們常說的藍鯨、座頭鯨、長鬚鯨等大型的鯨魚都屬於鬚鯨類,也就是說,在藤壺選擇吸附的生物時,體型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
其次,由於藤壺在選擇吸附生物時,會先不分泌黏液吸附在生物的體表上,為的就是感知環境是否利於自己生存,比如藤壺的主要食物為橈腳類浮遊生物,而橈腳類浮遊生物同時也是鯨魚的主要食物,所以,顯然有鯨魚的地方,藤壺的食物就比較充足。
再有就是大型的鯨類遊泳速度通常都比較慢,這有利於藤壺前期試探性的吸附。
因此,藤壺之所以會選擇鬚鯨類寄生,有三大原因-體型大、遊速較慢且食物有重合。
而大白鯊雖然也是一種大型的動物,但是它的遊泳速度可達40公裡每小時,並不容易被藤壺吸附,而且大白鯊是純正的肉食性動物,它的主要獵物以大型的海洋生物為食,在它的食譜中並沒有藤壺的食物。
因此,藤壺會選擇鯨魚而不是鯊魚吸附。
總結
雖然藤壺需要吸附在其他物體表面才能生存,但是它吸附在動物體表並不會從被吸附的動物身上汲取營養,它還是需要自己通過外界環境進食的,因此,顯然被吸附動物的棲息環境中其食物越多,越容易被吸附,其次,被吸附的動物還不能遊得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