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伯勞

2020-12-04 探密大自然

詩人蕭衍有一首《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誰家女兒對門居,開顏發豔照裡閭。 南窗北牖掛明光,羅帷綺箔脂粉香。 女兒年幾十五六,窈窕無雙顏如玉。 三春已暮花從風,空留可憐與誰同。」

詩歌描寫一個男子戀慕一個少女的心曲。上句用伯勞與燕子的分飛來比喻情人之間的分離;下句用牽牛、織女隔河相望的典故,比喻與所愛的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中的伯勞是什麼鳥呢?

伯勞是一種小型雀鳥,別名百羅鳥、伯勞頭,通常大都棲息在丘陵開闊的林地。伯勞主食昆蟲,尤其嗜食地表的蝗蟲、螻蛄等,是有名的農業益鳥,但也可以捕獲青蛙、老鼠甚至其他小型鳥類。

伯勞雖然體型不大,但嘴形大而強,上嘴先端具鉤和缺刻,略似鷹嘴。翅短圓,通常呈凸尾狀。腳強健,趾有利鉤。善於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捕食,性情兇猛,有「雀中猛禽」之稱。

更加兇殘的是伯勞鳥處置獵物的恐怖方式:將獵物屍體插在棘刺上撕食。有時不全吃掉,用這種方式儲存食物,就像屠夫將肉掛在鉤上一樣,所以又被稱為「屠夫鳥」。

為什麼伯勞鳥會將獵物掛在樹上呢?原來伯勞雖然擁有帶鉤的爪子,但是腿部肌肉不發達,爪子相對力量較弱,沒法像猛禽一下用腿和爪子處理獵物,所以把獵物掛在樹上有利於其分割大的獵物,同時它還有這種方式儲存食物,這樣在食物短缺的時候也可以有美味。

伯勞鳥會將獵物掛在樹上,還可以宣誓自己的領域,防止其他雄鳥入侵。同時它們將食物掛在樹枝上,反映出自己強大的捕獵能力,吸引更多的異性哦~

相關焦點

  • 東飛伯勞西飛燕,毀譽參半的伯勞
    別看它的個頭,只比麻雀稍大那麼一點,卻是一種異常兇猛的小鳥,也是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常見的候鳥,只是平日大家都不太注意罷了,它就是——伯勞。按照分類,伯勞是雀形目,伯勞科野生鳥類的通稱。據野生鳥類學家統計,全世界共有72種伯勞,我國有11種。常見的有紅尾伯勞、荒漠伯勞、灰伯勞、楔尾伯勞等。如果你稍加注意,就會發現這種猶如戴著黑色眼罩,個性獨特且美麗的野生鳥類。
  • 伯勞造句和解釋_伯勞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伯勞(bó láo)。 [如古詞: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伯勞參考例句: 1、每年秋天,伯勞鳥就往南飛到暖和的地方過冬。 2、本是連枝並頭鐵石堅,倒做了伯勞東去西飛燕。
  • 伯勞——鳥中屠夫
    「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我們熟知的「勞燕分飛」典故出自於《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伯勞鳥性兇猛,嗜吃小形獸類(田鼠)、鳥類、蜥蜴等各種活物,有時甚至捕殺體型比自己更大的鳥類(如鷓鴣),因而人稱鳥中屠夫。
  • 在五蓮有一種鳥叫伯勞,你聽說過嗎?
    五蓮有伯勞——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洪凝河,穿越縣城西部的河,通過二次綜合治理,成為一條生態的河,市民休閒娛樂散步鍛鍊身體的河,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以白鷺為主等珍稀鳥類的樂園。在這裡活躍著一種生性兇猛兇悍、素有"小猛禽"之稱的伯勞鳥,此鳥屬中小型雀類,嘴大而強,先端具利鉤和缺刻,嘴鬚髮達。翅短圓。尾長。頭較大,具有寬闊的黑色過眼紋,額和頭頂前部淡灰色,背面呈灰褐色,腹面棕白而無雜斑,尾羽呈棕紅色。伯勞鳥性格兇猛兇悍,有一套在空中抓住飛蛾的本領,對飛鳥好不手軟,追逐捕獲。
  • 伯勞:毀譽參半的 「雀中猛禽」_揚州網
    楔尾伯勞紅尾伯勞虎紋伯勞棕背伯勞大家好!我叫伯勞,雖然我不如麻雀、喜鵲、燕子等為大家熟知,但也是常見鳥之一,只不過一般人看到我們時,與「伯勞」這個名字對不上號而已。其實老揚州稱「麻夾夾(夾,要用揚州土話讀)」的,便是敝鳥也。在鳥的分類學中,我們屬於雀形目伯勞科伯勞屬,在中國共有12種,揚州至今發現有5種:棕背伯勞、紅尾伯勞、牛頭伯勞、虎紋伯勞、楔尾伯勞。
  • 成語「勞燕分飛」中,「勞」是伯勞鳥的簡稱
    「勞燕」指伯勞和燕子兩種鳥,「勞」是伯勞的簡稱,和「辛勞」無關。「勞」和「燕」分別朝不同的方向飛去,比喻夫妻、情侶別離。因此,它們的姿勢是「分飛」。如果寫成「紛飛」,那就錯了。典故出自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古辭·東飛伯勞歌》 :「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棕背伯勞,鳥中佐羅
    棕背伯勞是一直都很喜歡的鳥,模樣很是神氣,今年年初在家帶表弟觀鳥,是為數不多被他記住的鳥了,還給取了「蒙面超人」。這次就分享近一年以來拍過的棕背伯勞以及它的表親。拍攝於上海大學冬季,好肥先說一個成語「勞燕雙飛」,語自《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比喻離別,而這裡的燕指家燕一類,屬候鳥;勞,就是伯勞一類了。
  • 《詩經》裡的伯勞鳥
    螢火蟲開始出現了,《詩經》裡的小鳥——伯勞也開始鳴啾起來。勞燕分飛的勞字,指的便是它。伯勞在古籍中有多個名字。《易緯.通卦驗》解釋伯勞,夏至感應陰氣而開始鳴叫,冬至而止。伯勞也叫鵙(jú音 橘)。《禮記.月令》上說:仲夏之月,鵙始鳴。《詩.豳風.七月》有歌曰:「七月鳴鵙」。說的是:伯勞在七月仍在鳴叫。古人以物候辨識天氣與季節,伯勞的「夏至鳴而冬至止」的特性,成了天然時鐘。
  • 牛郎與織女:凝刻在漢畫像石中的美麗與憂愁
    不僅是烏鵲搭橋磨去了它們頭上的羽毛,如果七夕之夜下雨,也一定是牛郎織女相見又分離落下的眼淚。這是多麼動人的傳說。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張道一教授邊讀漢畫,邊看看牛郎織女這一浪漫故事千百年來的演繹吧。牛郎織女是我國膾炙人口的一個神話故事。古人觀察天象,將牽牛星和織女星人格化而演繹成為一對夫妻。他們隔銀河相對,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會一次,是悲是喜,可想而知。
  • 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你們知道是誰嘛?
    相傳有這麼一個愛情故事,牛郎和織女,他們兩個情投意合,青梅竹馬,無奈的是在天庭是不允許戀愛的,王母娘娘心疼自己的孫女,便把牛郎貶下界,讓牛郎在人間生活,以便了斷織女的心,而織女在天庭做著衣服,稱之為《天衣》,也叫做天意,織女不懂王母的心思,一心想著牛郎,整日愁眉苦臉的,天天盼著牛郎,希望王母大發慈悲,讓牛郎早日回到天庭,有一天織女的好姐妹們想去人間玩耍,王母心情正好
  • 牛郎織女:天河之東有織女,許嫁河西牽牛郎
    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髡(kūn),相傳是日河鼓與織女會於河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  譯文  天河的東邊住著織女,是天帝的女兒(注意:天帝不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崇拜的最高神靈,天帝是上古傳說中的帝俊或五天帝之一)。她年年在織布機上勞作,織出錦繡天衣,自己都沒有空閒打扮容貌。
  • 棕背伯勞(學名:Lanius schach)
    棕背伯勞(學名:Lanius schach,英文名:Long-tailed Shrike)是伯勞科伯勞屬的鳥類,俗稱桂來姆、黃伯勞,英文名直譯為長尾伯勞。棕背伯勞特徵是粗黑的貫眼紋或頂冠、黑翅、尾長尾黑,上體偏灰,下體偏棕。普遍分布於我國東部沿海及南部,包括臺灣、海南等省,是一種很常見的留鳥。
  • 伯勞鳥
    伯勞鳥雖屬雀形目,卻生性兇猛,嘴前端帶鉤,酷似鷹嘴,腳強健有力,趾端有鋒利的鉤爪,這些均是猛禽的配置,因而有「雀中猛禽」之稱。伯勞鳥最引人注目的習性是其「掛屍」行為,它們喜歡把捕獲的獵物掛在帶刺的樹枝或者鐵絲上,因此伯勞也被稱為「屠夫鳥」,而備受觀鳥者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