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
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髡(kūn),相傳是日河鼓與織女會於河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
譯文
天河的東邊住著織女,是天帝的女兒(注意:天帝不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崇拜的最高神靈,天帝是上古傳說中的帝俊或五天帝之一)。她年年在織布機上勞作,織出錦繡天衣,自己都沒有空閒打扮容貌。天帝可憐她獨自生活,準許她嫁給天河西邊的牽牛郎,織女出嫁後荒廢了紡織的工作。天帝大怒,責令她回到天河東邊,只許他們一年相會一次。
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們總會看見喜鵲的頭頂突然禿去。相傳這天牛郎和織女在銀河的東岸相會,役使喜鵲做橋梁從它們頭頂走過去,所以喜鵲頭上的毛都被踩禿了。
神話來源
華軒居士根據《詩.小雅.大東》以及《史記.天官書》記載牛郎和織女歷史上確有其人,牛郎本姓龔名季(約公元前900年)地理分析為恭州津琨雙鳳人(重慶江津四面山鎮雙鳳村)織女張氏乃大家閨秀,詩經記載「役夸父」為夸父做事,後為神話巧女、愛與美之神,類似於西方維納斯。據地方縣誌記載,雙鳳鎮原名龍鳳鎮,寓意龔季和織女的一對龍鳳胎兒女,北宋時期避宋神宗諱而更名雙鳳,據考證,當地有個雙胞胎村和金扁擔村,這金扁擔就是龔季用來挑一對兒女所用,現今的新婚男女絡繹不絕的對著這尊金扁擔巨石祈福,寓意愛情忠貞;矢志不渝,同樣也希望獲得雙胞胎。
灑果濟世∶
據古老傳說,織女與牛郎被拆散時正逢百年不遇的饑荒年,天帝為懲罰地方村民,一年不予以降雨,以此來要挾織女返天庭,地方百姓不舍織女離去寧可餓死,善良的織女不忍村民受苦,被迫忍痛離開牛郎和一對兒女,在與家人在銀河之濱隔岸對泣後轉身離去,押解她的天兵無不為之動容,在途經瑤池果園時,織女猛然想起因他而受牽連的村民,她抬手摘下七十七枚李子,隨手灑向人間,那七十七枚李子落到雙鳳村立即化作數千棵碩果纍纍的李子樹,該果味美多汁,清脆可口,食而不飢,村民給李子起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翡翠山珠」也叫碧玉珠,這七十七顆李子也暗示牛郎每年七月初七在鵲橋帶上兒女相見。
相關詩歌
詩經·小雅·大東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睠言顧之,潸焉出涕。
小東大東,杼柚其空。糾糾葛屨,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來,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無浸獲薪。契契寤嘆,哀我憚人。薪是獲薪,尚可載也。哀我憚人,亦可息也。
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羆是裘。
(鳳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