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發現與意志品質相關的關鍵大腦結構組織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意志是個體自覺確定目的,並努力調節和支配自身的行動,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的心理傾向,是決策心理活動過程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在這一行動中表現出來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穩定特徵,稱為意志品質。它是衡量意志能力及水平的主要維度,也是個體應對壓力、達到目標、獲得成就的關鍵因素。然而,由於意志品質實證研究的困難,現代心理學體系弱化了對意志品質的相應研究,對其大腦神經機制的探索尚未可見。

冬季冰雪項目的運動員需要個體熟練掌握器械,克服阻力大、速度快、難度高等多重技術困難,是優秀意志品質的典型群體。近日,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張向陽研究組副研究員魏高峽,以國家隊短道速滑運動員為對象開展研究,探索意志品質相關的關鍵大腦皮層結構。這是運動行為促進認知功能和情緒發展以外的又一創新研究主題,為意志品質的實證研究提供了新的腦科學依據。

該研究招募16名平均專業訓練時長大於8年,且參加下一屆冬奧會的中國國家短道速滑隊的運動員作為專家組,18名性別、年齡相匹配的健康被試作為對照組,對所有34名被試進行磁共振掃描和意志品質行為測查。行為學結果發現,專家組在意志品質總分及自覺性、獨立性、果斷性和堅韌性上均優於對照組。基於大尺度的大腦結構分析表明,運動員專家組在左側楔前葉、左側頂下小葉、右額上葉的皮層厚度大於對照組(圖1)。此外,意志品質的獨立性分數與左側頂下小葉皮層厚度相關(圖2)。

圖1.專家組在左側楔前葉、左側頂下小葉、右側額上葉的皮層厚度明顯大於對照組

(A圖為左側頂下小葉,B圖為左側楔前葉,C、D圖分別為右側額上回的外側和內側視圖)  

圖2.專家組意志品質的獨立性分數與左側頂下小葉皮層厚度相關  

研究發現,楔前葉、頂下小葉和額上皮質均與自我信息加工有關。此外,上述腦區是默認網絡的一部分,在以目標為導向的內在心理和自發的內部心理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一研究發現提示,運動環境中的自主感可能通過重塑默認網絡中的部分大腦結構組織,實現對意志品質的構建。該研究為探索意志品質的相關神經機制提供了有意義的借鑑和啟發,也為與意志相關的臨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腦科學》(Brain Sciences)上。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運動員腦成像研究發現與意志品質相關的大腦結構組織
    5,通過冬奧會運動員腦成像研究發現與意志品質相關的關鍵大腦結構組織來源:中科院心理所專家組意志品質的獨立性分數與左側頂下小葉皮層厚度顯著相關近期,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張向陽研究組的魏高峽副研究員
  • 心理所發現精神分裂症伴發抑鬱患者大腦結構異常
    ., 2018),與心理社會功能受損、自殺風險及高復發率均有較為密切的關係。目前,尚無明確證據闡明伴發抑鬱患者具有特異性行為和腦形態學特徵。因此,將抑鬱症狀作為獨立的精神分裂症診斷依據始終飽受爭議。對精神分裂症伴發抑鬱患者的大腦形態學特徵的探索,將有助於加深對這一亞群發病機制的理解,為獨立的臨床識別和診斷提供實證證據。
  • 大腦地圖:腦部結構及主要功能
    大腦活動是解釋行為的關鍵所在,若要進一步解讀大腦活動,我們必須從最基礎的部分出發:探索腦結構及其功能。人腦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幹三部分。其中大腦佔腦容量的80%,分為兩個半球(左腦和右腦)。大腦的構成(圖片來源:網絡)大腦皮層也被稱為灰質,因為這裡被一層密集的神經元所覆蓋(大約有140億個左右,而整個大腦存在著數以百億計的神經細胞),呈現出灰色。
  • 英科學家探明一種大腦關鍵神經組織蛋白質清單
  • 從混沌到自由意志——人類的思想和行為能否被自己控制?
    那麼請考慮一下,我們周圍所看到的一切——巖石和行星,青蛙和樹木,你的身體和大腦——都是由質子、電子和中子以非常複雜的方式組合在一起組成的。就你的身體而言,它們製造多種細胞,這些細胞依次形成肌肉和皮膚等組織,這些組織構成心臟、肺和大腦等系統,這些系統使身體成為一個整體。
  • 復旦大學發現青少年大腦結構異常與精神疾病風險顯著相關—新聞...
  • Cell Rep:與自閉症發生相關的關鍵基因或能控制胚胎大腦的生長和發育
    2020年3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與自閉症譜系障礙、智力障礙和語言障礙相關的基因所扮演的關鍵角色,研究者表示,研究人員此前在發育大腦的神經元中對名為Foxp1的基因的功能進行了研究,如今這項研究中,研究者發現,Foxp1基因對於一類大腦幹細胞同樣重要
  • 心理所合作研究發現大腦內在功能架構反映人格特徵
    「大五」人格特質的大腦內在功能架構人格或者個性特徵是指人面臨眾多環境刺激時所表現出的獨特、穩定而持久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探討大腦的功能架構如何反映人格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論題,部分原因在於很難設計出適當的任務對個性進行測量。靜息態功能連接(RSFC)技術不依賴任何特定的任務,可以探測大腦內在功能架構。最近,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左西年與其國際合作者一起,使用RSFC技術對人格特徵的大腦功能架構研究這一難題進行了初步嘗試。
  • 揭開大腦結構奧秘,進化和遺傳相關組織軸是如何塑造人類大腦的?
    因此,劃分、記錄和研究大腦的不同區域,以及探討不同腦區之間的相互聯繫,對理解人類大腦的活動及功能至關重要。在此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多層次的方法研究了大腦的組織結構。此外,研究小組在獼猴的大腦中也發現了類似的軸,這表明這些軸是在靈長類進化過程中保存下來的。
  • 大腦是如何產生認知的?這一關鍵謎底終於被認知
    科學家們闡明眶額葉皮層中的神經元是如何具體編碼例如動機或信心這樣的心理變量的。凱佩奇說:「我們想了解神經元如何為這些神秘實體編碼,其背後的邏輯是什麼,眶額皮質的結構是什麼。」通過監測做出複雜決定的大鼠大腦中的神經元活動,研究小組確定了眶額皮質功能組織中新穎的、過去未曾考慮的結構。研究人員試圖確定這種神經活動所代表的信息。
  • 研究發現兒童肥胖與大腦關鍵區域的結構差異有關
    根據劍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與正常體重兒童的大腦相比,兒童肥胖與認知控制相關區域的大腦結構差異有關。但是,領導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強調,由於他們的大腦結構不同,因此無法說出肥胖是否會導致這些腦部變化或兒童是否肥胖。全世界約有1.24億兒童肥胖。
  • 如何塑造孩子的意志品質?意志力強的孩子,才能發揮智力潛能
    文/可馨育兒意志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質,堅強的一直是行動的強大動力,是孩子用克服困難的必要條件。父母必須是在思想上切實明確培養孩子意志力的重要性,高度重視對孩子意志力的培養。如何塑造孩子的意志品質?
  • 線粒體可能成為破解「焦慮情緒」與「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
    作為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行為神經科學家,她一直有種預感,即關鍵神經迴路內部的活動可能正是產生焦慮情緒的關鍵,而這明顯超出了大腦細胞及其之間突觸聯繫的範圍。她於2013年開始的相關實驗表明,參與焦慮相關行為的神經元確實會表現出異常:其線粒體(常被描述為細胞能量發電廠的細胞器)狀態不正常,其能量生產能力遠低於健康水平。
  • 什麼樣的大腦結構智力更高?
    大腦網絡的穩定性   人腦具有模塊化的組織,它可以被細分為不同的網絡,這些網絡具有不同的功能,如視覺、聽覺或對隨意行為的控制。在當前這項研究中,Kirsten Hilger及其團隊調查了人腦的這種模塊化組織是否隨時間發生變化,以及這些變化是否與參與者在智力測試中取得分數的個體差異有關。   研究人員發現,在fMRI測量過程中,較聰明人的模塊化大腦網絡組織表現出較少的波動。
  • 人們所說的自由意志,也許根本就不存在
    人真的有自由意志嗎人們通常會說「我意識到自己做什麼」,或者「我能夠按照意識來行動」,而說這話的人往往認為自己擁有自由意志,正是這些意志決定了自己的行為。不過有關自由意志的說法一直都受到人們的質疑,一些哲學家堅持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按照一種可預測的方式隨時間發展的,人們的行為都是隨機的,人類的自由意志不可能存在。想要弄清楚問題的答案,還需要做更多的科學探索。既然意志產生於大腦,那麼大腦就成了研究的對象。
  • 我有心理變態者的大腦,為什麼沒有成為我所研究的那些連環殺人犯中...
    被《華爾街日報》評為十年來成就最大的神經科學家詹姆斯·法隆沉迷於研究心理變態者的腦部結構。諷刺的是,就當他以為自己找到了破解變態心理的鑰匙時,他意外地發現,自己的腦部結構跟心理變態罪犯的一模一樣。 2005年12月,在家庭聚會上,母親悄悄塞給他一本書說「這本書,或許可以讓你好過一些。是關於你父親家族的。」
  • 大腦中隱藏的第三眼:關於松果體的11個驚奇發現
    1、第三眼與出生和死亡時釋放的二甲基色胺有關第三眼和我們大腦中央的松果體密切相關。松果體能產生和釋放一種自然的致幻成分叫二甲基色胺,有時人們也稱它為精神分子。二甲基色胺可以誘發神奇的跨維度精神體驗,在人出生和死亡時由松果體釋放。在出生時,母親和新生兒的體內都會產生這種物質。
  • 科學家發現記憶在大腦產生了「指紋」,以此來揭示大腦的組織方式
    雖然人類大腦的廣泛架構和組織具有普遍性,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了,關於人們在重新想像常見場景時所存在的差異,我們應如何觀察其大腦活動的差異性並進行量化。這些獨特的神經學特徵最終可用於理解、研究,甚至改善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治療。
  • 科學家發現精神分裂症伴發抑鬱患者大腦結構異常
    ., 2018),與心理社會功能受損、自殺風險及高復發率均有較為密切的關係。目前,尚無明確證據闡明伴發抑鬱患者具有特異性行為和腦形態學特徵。因此,將抑鬱症狀作為獨立的精神分裂症診斷依據始終飽受爭議。對精神分裂症伴發抑鬱患者的大腦形態學特徵的探索,將有助於加深對這一亞群發病機制的理解,為獨立的臨床識別和診斷提供實證證據。
  • 記憶創造了揭示大腦如何組織的「指紋」
    記憶創造了揭示大腦如何組織的「指紋」 2020-11-29 0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