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一年納稅366億凸顯經濟新動能 專家呼籲出臺數字經濟促進法

2020-12-01 中國網財經

  網際網路時代10年,不僅塑造了一個全新的商業社會,所創造的各種價值也已經難以量化。電商稅收貢獻的迅猛增長,數字經濟時代的開啟,更足以讓整個社會期待其未來的價值。1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向社會公布:2017年,阿里巴巴集團合計納稅366億元,相比去年的238億,增長幅度超過50%,相比2015年的178億更是翻了一倍……

  366億元,這還只是阿里巴巴在2017年的納稅貢獻, 在2017年,阿里帶動生態上下遊納稅超過2900億元。

  過去10年,阿里巴巴無疑是價值創造的代表。看一個企業、一個行業有多少社會價值,履行了多少社會責任,稅收貢獻是一個角度。而阿里巴巴的發展經驗證明,過去,作為一個有著「創業孵化器」色彩的平臺生態,電商發展不只是直接貢獻稅收,也會通過促進海量平臺企業的成長,間接帶動稅收。而未來,作為一個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經濟體」,隨著其雲計算等技術賦能更多的傳統產業,所能產生的稅收帶動效應只會更強。

  這也表明,以阿里為代表的中國「數字經濟體」的長足發展,是提升中國未來經濟競爭力的關鍵而——過去,如果說跨國公司是歐美全球經濟地位的一種彰顯,那麼在未來,阿里等「數字經濟體」的強大,則是我國贏得全球競爭最重要的籌碼。當下,有必要加快推進《數字經濟促進法》等相關法規的立法工作,為中國數字經濟的良好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順勢:穿越數字黑洞,我國「後發優勢」變「自發強勢」

  2018年1月16日,第三屆新經濟智庫在北京召開,這是一個堪稱燒腦、卻又極具前瞻性的智庫大會,阿里研究院發布《數字經濟體:普惠2.0時代的新引擎》。報告認為,根植於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的數字黑洞已初步成形,數字經濟進入全新發展階段,釋放核聚變般的經濟力量。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在新經濟智庫論壇上分享對「太平洋時代」到來的看法

  10年前的今天,註定沒有人會預料到,今天的全球市值TOP10的大企業排序,會發生如此令人驚嘆的變化。10年前,屹立在全球市值TOP10的大企業,有形的資源和資金巨頭十居其七,而今天,全球市值TOP10的大王旗已經頻頻易幟,除微軟、埃克森美孚留存之外,餘者均為數字經濟的「新秀」。其中,阿里、騰訊的崛起作為東方力量、中國力量的代表,尤其堪稱現象級事件。

  對此,第三屆新經濟智庫大會主辦方之一的中國遠見智庫論潭發布了《數字經濟發展三原則——推進全球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倡議書》,其中明確提出「未來20-30年,中國有望發育出全球最大、最具未來指向的數字經濟體,其內在的生態、模式、機制、文化,將是中國對全球所做出的文明級別的貢獻。」

  數字經濟是「核聚變般的經濟力量」,這在當下的中國已經有所表現。就阿里巴巴一家而言,沃爾瑪用54年才實現了3萬億元的銷售額,但阿里巴巴用13年時間就做到了。

  特別要指出的是,和美國數字經濟的漸進式發展路徑不同,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完全是跨越式、沒有路徑依賴成本的。這也是我們更有希望成為全球引領者乃至數字文明創造者的關鍵原因。

  謀勢:阿里等「數字經濟體」成形,數字經濟治理呼喚「法律護航」

  順勢而上,尚需謀勢。從數字經濟的治理來講,政策導航、立法促進這樣的戰略作為均不可或缺。

  數字經濟治理需要向前看、以促進為基調的「大局觀」。比如,以五年前的電商形態為依據制訂的《電子商務法(草案)》,必然已經落後於數字時代——不要說政策制定者,即便是電商企業本身,也很難在當時就預料到五年之內的行業巨變,以及中國會誕生煥然一新的「數字經濟體」,尤其在電商稅收層面,所謂的「電商不納稅」,在當下來看已經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誤解。相比掛一漏萬、已經過時的《電子商務法》,當下我們更需要通過《數字經濟促進法》這樣的頂層設計——數字經濟處在關鍵的培育期,且本質上是一種跨界重構,因此,數字經濟治理應該體現出以促進、導航為基調的大協同。

  相比美國,我國的「數字經濟體」當前更需要「大協同」的產業發展環境。矽谷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科技領域的高地,是因為有一系列制度確保協同之效、最終形成了寬鬆、有序的產業發展環境。對於我國而言,無論是在普惠性方面,還是在增長性方面,都需要充分釋放數字時代的這些紅利,這也是《數字經濟促進法》存在的意義。

  按照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長趙鵬的建言,《數字經濟促進法》應該著眼於建立一個組織架構和程序機制,用來定期評價現行的法律和監管是否適當;應該建立一個部門間協同的機制,使決策超越單一部門的利益;還可以考慮建立監管部門、消費者團體、研究機構和產業界協商制定規則的程序,從而確保最終法律和監管方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應該是,這幾點建言,都體現出了對立足促進、廣泛協同的重視。

  對於精準預測未來,歷史所能發揮的作用往往是有限的,而對於趨勢性機遇的早期鉗制,卻足以成為歷史留給後人的反思。工業時代初期,人類猶如盲人摸象,中國的教訓則尤其深刻,而數字時代我們則已經佔得先機,而且處在最為關鍵的培育期,能否強化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的「自發強勢」地位、重視對於數字經濟治理在戰略、法制層面的協同促進,則是我們贏得未來的關鍵。

(責任編輯:胡愛善)

相關焦點

  • 把握數據要素新特點 點燃數字經濟新動能
    數據——最具時代特徵的新生產要素與土地、資本等傳統生產要素相比,數據更具有倍增效應。妥善處理好三大關係,將點燃經濟發展新動能。當前,通過高度發達的數位技術,從自然資源利用到社會經濟運行,從民生到政務,從微觀到宏觀,一切信息都在以數據的形式實時傳輸與處理。人、物、組織之間的聯繫與互動以更加有效率的數據和算法驅動,並同步產生和優化價值。
  • 數位化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能
    從第一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至今,數位技術悄然改變著中國乃至世界。尤其今年以來,在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新興信息技術大放異彩,中國科技抗疫的實踐和取得的成果讓世人刮目相看。由於數位技術的廣泛運用,無數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整個社會也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在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上,與會人士熱議數字經濟發展。
  • 成都網紅經濟魅力四射 賦予經濟發展新動能
    成都網紅經濟魅力四射 賦予經濟發展新動能 原標題:   作為一座擁有高曝光率、高話題度的城市,成都在《2018抖音大數據報告》裡,以23.7億點讚量位列「抖音之城」榜單第二名,擁有的網紅數量和知名度都在全國前列。  「網紅」,給予了成都一個標籤。而如今,這座以生活消費聞名的城市,正嘗試讓「網紅」賦予經濟發展以新動能。
  • 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與前景
    1.數字經濟正在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動能」。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測算,2016至2018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分別為156.7、210.1和270.3,分別比上年增長26.9%、34.1%和28.7%,新動能的增長率遠遠高於同期經濟的增長率,這說明包括數字經濟在內的新動能,不僅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而且成為新的動力。 2.數字經濟正在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新基建。
  • 強化監管,為數字經濟護航
    加強網絡交易監管,既是維護各方主體合法權益的需要,也關係數字經濟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  付費追劇,直播間下單,在線購買家政服務……近年來,網絡交易形態日益豐富,為消費者帶來極大便利,也催生數字經濟新業態不斷湧現。
  • 「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論壇嘉賓暢談數字經濟無限潛力——用好...
    數位技術,助力全球抗疫;數字經濟,助推全球經濟復甦。  11月23日上午,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舉行「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論壇,來自科技企業、大學、醫院和政府部門的十餘位嘉賓以「線上+線下」的方式發表演講,從不同角度詮釋了數字經濟的無限潛力和數位技術的巨大動能。
  • 把論文寫在經濟社會抗「疫」第一線---記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教育部黨組有關決策部署,根據學校黨委部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重點針對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發揮專業優勢,主動擔當作為,在經濟社會健康運行抗「疫」第一線建言獻策,較早在國內呼籲有限制復工復產、呼籲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發揮數位技術在抗
  • 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解讀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
    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是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結構調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了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所長閭海琪就指數特徵進行了解讀。結果表明,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繼續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加快成長,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有力推動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 「新引擎」跑出「加速度」——從世界智能大會看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華社天津6月24日電 題:「新引擎」跑出「加速度」——從世界智能大會看中國經濟新動能創意無限的「雲論壇」「雲展覽」「雲賽事」「雲體驗」,不僅呼應了「智能時代」的主題,也凸顯著「科技賦能」的魅力。  當今世界,智能科技風起雲湧,智能產業方興未艾,智能應用日趨廣泛。中國經濟謀求高質量發展,智能科技扮演什麼角色?新華社記者近距離觀察智能科技、智能產業、智能經濟的新亮點、新信號、新趨勢,深度觸摸中國經濟「新引擎」的澎湃動力。
  • 讓數字經濟釋放更大潛力(觀象臺)
    發展數字經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所趨,也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正在大力建設『數字中國』,在『網際網路 』、人工智慧等領域收穫一批創新成果。分享經濟、網絡零售、行動支付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深刻改變了中國老百姓生活。」
  • 依靠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武漢大力發展未來經濟建設全國科創...
    9月15日,武漢市發布《關於推進全市開發區創新提升 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出臺4大類、16條硬核措施,推動武漢市各類開發區加快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 「5機」提升知識經濟效能,增強數字經濟動能
    2020年11月26日,在世界5G大會,「5G引領下的數字經濟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上,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數字轉型首席戰略官車海平博士做了以「『5機』提升知識經濟效能,增強數字經濟動能」為主題的演講。
  • 最新消息:深圳出臺數字經濟發展方案 到2023年數字經濟產業增加值...
    ,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推動出臺了《深圳市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3年)》(下稱「方案」)。 (二)發展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對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為主線,從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發力,大力培育數字經濟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強化創新驅動,培育應用市場,優化空間布局,完善產業生態
  • 創新更「硬核」 土壤更「滋潤」——透視中國經濟新動能新動向
    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 題:創新更「硬核」 土壤更「滋潤」——透視中國經濟新動能新動向新華社記者 何雨欣、張辛欣、安娜一個「新」字,正在為當前的中國經濟助力,也在為未來的中國經濟蓄力。連日來,新華社派出多路調研小分隊深入基層一線,觸摸到創新前沿,也感受到活力迸發,中國經濟的新動能正在加快壯大。創新的「硬核」邏輯「我們能夠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擁有核心關鍵技術以及善於創新研發的技術團隊。」對這一點,江蘇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建兵體會越來越深。
  • 電子競技:經濟增長新動能
    原標題:電子競技:經濟增長新動能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張銳   「直接拉動消費是電競作為經濟新動能的一個重要表現,更為重要的是電競已經成為增加就業的一個新型渠道。
  • 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帶來新機遇
    打開APP 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帶來新機遇 通信視界 發表於 2020-12-03 09:58:19 他坦言,歡迎各國企業參與中國的5G建設,共享中國5G發展的機遇,共同促進數字經濟發展,讓5G發展成果惠及全球,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 開啟數字經濟「價值之門」
    而隨之衍生出的數字經濟,發展勢頭亦方興未艾。  「十三五」以來,我市先後落地了華為雲數據中心、滴滴呼叫城、江西阿里雲大數據學院等一批重大項目,成功爭創了全省第一個數字經濟小鎮、第一個大數據科創城、第一個省級服務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示範基地,第一批省級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 雙牌:深耕數字產業 引領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紅網時刻永州1月5日訊(通訊員 李林雲 楊茜 莫亞一)雙牌縣積極貫徹落實「數字中國」戰略,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打造新產業新業態,以數字經濟引領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該公司從入駐到投產僅用了十天時間,並在3個月的時間內,建立「習研站」利用智慧財產權賦能企業,引入了包括叄一科技在內的3家來自深圳、西安的科技企業入駐雙牌,預計年營業總額1.4億以上。該公司正是由雙牌數字經濟產業園孵化。雙牌縣數字產業園叄一科技總經理楊鋒華說:「我們主要有智能製造、3D列印和微景觀三大板塊,在當前的市場需求下是非常有前景的。」
  • 金華首次數字貿易領域專題高峰論壇 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11月27日上午,由浙江省商務廳指導、金華市人民政府主辦,金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金華市商務局、浙江省國際數字貿易協會共同承辦的中國(金華)數字貿易高峰論壇正式舉行  金華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張旭輝在開幕致辭中說,面對錯綜複雜的大環境,面對以數字科技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趨勢,金華開發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有關數字貿易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決扛起全市創新產業發展重任,緊抓發展機遇,化被動為主動,化壓力變動力,為全面恢復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 助推經濟內循環 WiFi萬能鑰匙連接激發下沉市場新動能
    (原標題:助推經濟內循環 WiFi萬能鑰匙連接激發下沉市場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