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媒:看不懂中國,明明是個石油大國,為何還要從國外進口?
伴隨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逐漸提升,我國也受到了許多國家的關注,就有英國媒體評價中國說:看不懂中國,明明是個石油大國,為何還要從國外進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讓英媒如此評價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眾所周知,石油是各個國家都非常重視的一種資源,其應用性非常廣泛,並且我國是一個生產製造的大國,對於石油的需求量是非常高的。
-
英媒:談崩!俄與歐佩克「石油聯盟」現裂痕
參考消息網3月9日報導 英媒稱,在新冠肺炎疫情對石油市場造成嚴重破壞之際,俄羅斯發現了一個對其競爭對手——美國頁巖油行業——造成傷害的機會。莫斯科在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合作夥伴現在受到了附帶損害,一場以爭奪市場份額為目標的價格戰可能隨之而來。
-
英媒:印度本月將超越中國成液化石油氣最大進口國
參考消息網12月28日報導 英媒稱,印度本月料將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液化石油氣(LPG)進口國,因為印度在國內推動居民在做飯時採用液化石油氣替代柴火和牲畜糞便。2015年享受補貼的LPG入戶數為1.4億,現在為1.81億,這個增長速度讓人驚嘆,」Dorian LPG財務長Ted Young告訴路透。美國公司Dorian旗下有22艘運輸船,是全球最大的液化石油氣運輸商之一。液化石油氣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用於烹飪、交通以及石油化工行業。液化石油氣的全球市場規模與液化天然氣(LNG)類似,一年交易3億噸左右。
-
英媒:西方石油公司縮減在華業務 中東與俄企熱情不減
參考消息網8月11日報導 英媒稱,英國石油公司正計劃出售其在中國最大的投資項目之一,處置這家英國能源企業在上海附近的賽科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所持有的50%的股份。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8月9日報導,英國石油公司是最新一家縮減在華活動的西方石油企業,目前低迷的油價和石化產品價格令能源企業步履維艱。分析人士表示,在亞洲充斥石化產品供應的背景下,英國石油公司退出賽科石化的舉動是有道理的。報導稱,這一舉措正值英國石油公司計劃今年出售價值30億至50億美元的資產之際。
-
俄媒:中國擴大石油進口 俄羅斯沙特展開市場爭奪戰
原標題:俄媒:中國擴大石油進口 俄羅斯沙特展開市場爭奪戰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導據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11月20日報導,沙特與俄羅斯奮力爭當中國的第一大供油國。報導稱,儘管新冠疫情在世界範圍內造成石油需求下降,但中國對「黑金」的胃口沒有減弱。
-
英媒:汶萊石油將枯竭遭西方拋棄 中資雪中送炭
參考消息網3月11日報導 英媒稱,在汶萊北端附近的南海小島上,數千名中國工人正在修建一座煉油和石化工廠,還有一座將它與汶萊首都斯裡巴加灣市相連的大橋。位於摩拉島上的這個綜合企業第一期耗資34億美元(1美元約合6.323元人民幣),建成後將是汶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外國投資項目,而且適逢這個依賴石油的國家最需要它的時候。據路透社3月5日報導,汶萊位於馬來西亞兩個州之間的婆羅洲島上,為其42萬公民提供終身福利,包括零賦稅、住房補貼以及免費教育和醫保,但最近汶萊不得不削減了一些福利,因為該國經濟已經連續三年下滑。
-
英媒:油價持續低迷 中國石油巨頭開始削減國內開支
參考消息網3月29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的石油公司正在關閉不盈利的油田和裁員,持續的低油價迫使石油行業採取削減國內開支這一從政治角度看很艱難的行動。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25日報導,這些措施使石油產業陷入與鋼鐵和煤炭產業同樣的境地。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市場現狀和發展前景預測
——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效益近年來呈現波動趨勢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稱,「從石油化工行業發展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石油和化工大國,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40%」。根據《2020能源化工信心指數報告》統計分析,與2020年上半年相比,2020年下半年中國能源化工產品的需求將有所提升。
-
世界石油價格波動由什麼決定?
42加侖容積的桶是1482年由英國國王愛德華四世(1442—1483)確立的,用於計算衡量魚的量的多少。1865年,美國賓夕法尼亞石油產區開始建輸油管道,加速了石油的外運,擴展了石油市場,刺激了石油產量。在這之後的20年裡,世界各地消費的80%的石油來自於賓夕法尼亞石油產區。
-
中國「人造太陽」又有新進展 英媒:2020年或投入運行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英媒稱,在全世界競相尋找化石燃料替代品之際,中國已經完成了一個用於實驗性核聚變的反應堆的建設,這又被稱為「人造太陽」。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1月27日報導,中國官方媒體宣布,成都一個研究中心開發的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目前建設順利,預計2020年投入運行。報導稱,核聚變技術——通過聚合而不是分裂原子來產生能量,其原理與太陽類似——一直是實現永無止境的清潔能源供應的希望。
-
貴金屬波動加劇,黃金主題基金11月平均下跌6.9%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對比來看,國內黃金ETF風險波動最低,涉及到海外黃金ETF和黃金公司個股的投資,整體波動最大,單純投資黃金ETF的QDII基金的風險和波動介於二者之間。貴金屬波動加劇,主題基金平均月跌6.9%12月1日,北京銀行官網顯示,近期受全球疫情及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影響,貴金屬市場價格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加劇,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顯著增強。
-
英媒盤點2020年宇宙及古生物重大發現
英國科學新聞網站12月23日發表了題為《年度回顧:2020年的這些科學論斷一旦確證將是重大新聞》的報導稱,2020年,有關宇宙和地球上古生物的發現引起科學家和公眾的濃厚興趣。但這些重大論斷需要更多證據才能在科學教科書裡取得一席之地。英媒總結了六大相關新發現。
-
2020年中國石油鑽機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第二節 2021-2027年中國石油鑽機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一、石油鑽機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二、石油鑽機行業的吸引力分析 三、石油鑽機行業投資潛力分析 第三節 2021-2027年中國石油鑽機行業投資風險分析 一、市場競爭風險 二、技術替代風險 三、產品質量風險 四、API續期風險 五、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2015年中國石油鑽機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
英媒:蘇格蘭建世界首座漂浮風電廠
參考消息網7月26日報導 英媒稱,世界上首座完全漂浮的風力發電廠已在蘇格蘭東北海岸附近成形。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7月23日報導,現有的離岸風力發電廠通常是將基座固定在海床上。而有了革命性的新技術,就能在無法使用傳統方法固定的深水區域進行風力發電。
-
英媒:全球海洋最深處發現「吃油」細菌
參考消息網4月14日報導 英媒稱,馬裡亞納海溝的底部是地球上海洋的最深處,科學家們在這裡發現了獨特的「吃油」細菌。據英國《獨立報》網站4月12日報導,類似的細菌以前就已經被發現,甚至曾被用來幫助處理洩漏的石油,比如2010年「深水地平線」災難留下的浮油。但此次的新研究顯示,馬裡亞納海溝是世界上這種生物最集中的地方。
-
中東地區將對油價走勢產生更大影響-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
當前,市場普遍預計,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大幅回升,但仍低於疫情前水平。市場研究機構大多預期,2021年國際油價僅會溫和上漲。新的一年,中東地區產油國在國際石油市場的份額預計將有所回升,歐佩克+減產協議和中東地緣政治形勢的變化將更多影響國際油價。
-
除了OPEC和頁巖油 這些因素也可能左右今年石油市場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美股訊 隨著新的一年開始,石油市場看似要被產量的巨大波動所主導。油價在去年第四季度大幅下跌,為支撐油價,OPEC及其盟友將開始減產120萬桶/天,不過它們面臨著美國頁巖油產量增加和石油庫存上升的挑戰。
-
美國石油生產商對2021年石油市場持謹慎樂觀態度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今日油價1月6日報導,美國石油行業最糟糕的時期似乎已經結束。然而,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Dallas Fed) 最新的行業調查顯示,石油生產商高管們正帶著謹慎的樂觀情緒步入新年。儘管石油和天然氣在2020年第四季度有所改善,但1/3的石油生產商們預計,在2020年災難性的大幅削減預算後,今年的資本支出只會小幅增加。
-
英媒稱北鬥系統2020年覆蓋全球 軍用導航精度高
報導稱,中國分3階段執行北鬥計劃,自2000年10月以來已發射30餘顆衛星。第一階段將4顆衛星送入軌道,後被於2012年正式投入使用的北鬥2號取代。北鬥2號的12顆組網衛星可覆蓋中國及亞太地區。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圖為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示意圖美國全球定位系統在6個中地球軌道平面上各運行有4顆或4顆以上衛星。
-
英媒稱中石油同意哈管道原油提高價格
參考消息網2月10日報導英媒稱,哈薩克斯坦石油生產商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油)同意提高經由阿塔蘇-阿拉山口(Atasu-Alashankou)管道輸往中國的庫姆科爾原油價格。據路透社2月6日報導,消息人士說,按阿拉山口目的地交貨(DAP)價格計算,2017年1月庫姆科爾石油對指標布蘭特原油的貼水從每桶6.7降至5.83美元。這將導致出口增加。基於公式的庫姆科爾原油阿拉山口DAP價格上次下跌是在2009年10月,當時導致從哈薩克斯坦出口到中國的石油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