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電致冷的雷射器溫度控制電路設計

2020-11-25 電子產品世界

引言
在光通信領域中,用於高速、長距離通信的電吸收調製雷射器(Electlro-absorption Modulated Laser,EML)對溫度穩定性的要求很高,並朝著小型化和高密度化方向發展。EML雷射器是第一種大量生產的銦鎵砷磷(InGaAsP)光電集成器件。它是在同一半導體晶片上集成雷射器光源和電吸收外調製器,具有驅動電壓低、功耗低、調製帶寬高、體積小,結構緊湊等優點,比傳統DFB雷射器更適合於高速率、長距離的傳輸。
EML雷射器的輸出波長、電流閾值、最大輸出功率和最小功率的波動都直接受工作溫度的影響。同時,光源的啁啾聲受限於光通道的最大允許色散,雖然光纖放大器可延長信號傳輸距離,但色散值隨傳輸距離的線性累積與光纖放大器無關,因此只能對光源的啁啾提出很苛刻的要求。使用直接調製雷射器遠遠滿足不了系統對光源性能的要求,就目前技術而言,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帶溫度控制的電吸收雷射源。
本設計方案採用體積小且易於控制的熱電製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er,TEC)作為製冷和加熱器件,並採用高精度的負溫度係數熱敏電阻(NTC)作為溫度傳感器,以MCU為控制核心,對EML雷射器進行精密溫度控制。EML的內部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虛線框內,上面的二極體負責監控雷射器和控制開關,下面的二極體控制背光電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2603.htm



1 基於TPS63000的TEC控制電路設計
1.1 TEC的原理分析

TEC製冷器又稱半導體製冷器。電荷載體在導體中運動形成電流,當直流通過兩種不同的導體材料,接觸端上將產生吸熱或放熱現象,稱為帕爾貼效應。TEC熱電製冷器正是利用了帕爾貼效應實現製冷或制熱,具有無噪聲、無磨損、無汙染、製冷(熱)速度快、可靠性高、體積小、控制調節方便等特點。
目前,大多數EML雷射器內部都集成有TEC和熱敏電阻,但其控制電路需採用專用晶片或自行設計,否則雷射器不能正常工作。常用的TEC控制電路包括2個PWM降壓變換器、4個開關(S1~S4)、2個二極體(D1和D2)、2個濾波電感(L1和L2)、2個電容(C1和C2)。TEC與電容C1並聯分別接PWMl和PWM2降壓變換器,PWMl和PWM2產生的輸出直流電壓為V1、V2。提供給TEC的電流ITBC=(V1-V2)/RTRC,RTEC為TEC兩電極間的阻抗。這種控制電路典型應用於Maxim公司的MAX8521、MAXl968以及Linear公司的LTC1923晶片中,主要存在以下的缺點:
①EMI較大。控制電路中的兩個濾波電感會對周圍產生電磁幹擾,且濾波電感的迴路阻抗易發生突變而導致產生尖銳的脈衝。
②外圍電路器件數量龐大。溫度的反饋信號以及其參數設置均採用模擬電路,從而使應用的成本和複雜性增加,TEC工作參數的設置不靈活。
③TEC的溫控精度不高。由於採用的是模擬的控制方式,外接誤差積分的運算放大器以及數/模轉換器的量化誤差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TEC的控制精度。
④模式切換較複雜。控制電路在雙PWM降壓變換器驅動模式下採取模擬的控制方式,沒有運行模式選擇功能。
1.2 硬體電路結構設計
本文設計了一種基於TPS63000的TEC控制電路,採用數字式PID控制,具有溫控精度高、外圍電路簡單、執行部件的轉換效率高等優點。
TI公司的TPS63000是一款升降壓電源管理晶片,DC/DC轉換器可在1.8~5.5 V的寬電壓範圍內實現高達96%的效率。該晶片在降壓和升壓模式之間可自動轉換,同時支持電流流入模式。在降壓模式下電壓為3.3 V輸出時,輸出電流最大可達1200 mA;在升壓模式下電壓為3.3 V或5 V輸出時,輸出電流最大可達800 mA。
根據CyOptics公司的10 Gb/s Cooled EML的使用手冊可知,雷射器的可操作溫度範圍在-40~90℃,TEC熱電製冷器的電流ITEC為-1.5~1.5 A,VTEC為-3.3~3.3 V,熱敏電阻的電流ITHC不得超過100μA,中心波長的範圍為1530~1565 nm,且溫度每變化1℃波長偏移不得
超過0.13 nm。
結合雷射器的具體指標,要做到對TEC溫度的精確控制,可分為以下3步:
①熱敏電阻實時監控溫度;
②TEC上電流方向實現製冷和加熱;
③PID控制準確、快速、穩定地控制TEC電流。
TEC控制系統是一個典型的閉環反饋控制系統,其結構如圖2所示。


EML內部集成的高靈敏度NTlC熱敏電阻,溫度特性波動小、對各種溫度變化響應快,材料一般為薄膜鉑電阻。電阻的阻值與溫度的關係是非線性的,可用公式表示為:
R=RTO×EXP{B(1/T-1/TO)}
其中,T0為溫度的初始值,B為熱敏指數。
熱敏電阻作為傳感器探測雷射器內部溫度,並將溫度轉換為自身阻值的變化,然後由溫度控制電路將電阻的變化轉換為電壓的變化,其轉換精度決定了測溫的精度。轉換後電壓值的大小決定TEC LOOP電路的電流的流向(流入還是流出),以此來實現TEC控制電路的製冷或制熱。

半導體製冷相關文章:半導體製冷原理


相關焦點

  • 半導體雷射器自動溫度控制電路設計
    本文對用於通信設備的半導體雷射器溫度控制電路進行了模型建立和分析,並從自動控制的角度對溫控電路形式進行了詳細的性能指標分析和測試,通過對不同的控制方法的仿真分析和實測數據的對比得出了一種較為有效的溫度控制電路
  • DWDM系統光發射機溫度控制電路的優化設計
    摘 要: 本文提出了一種在雷射發射機溫度控制電路中提高控制精度、降低功耗、增加集成度的有效方法,給出了波長的熱電溫度控制原理及測試結果。
  • 基於MAX1968的半導體雷射溫控電路設計
    摘要:討論了一種半導體雷射溫度控制電路的設計方案,能夠實時監視和控制雷射器溫度,以穩定雷射器的輸出功率和波長。控制核心採用PIC16C73單片機來實現對整個系統的精確控制。熱電致冷器驅動電路採用高集成、高性價比和高效率開關型驅動晶片MAX1968來實現。與傳統的分立元件設計方法相比,簡化了80%的電路設計。實驗結果表明,雷射器的溫度控制精度達到0.1℃。
  • 半導體雷射器自動功率控制電路設計
    編者按:設計了半導體雷射器恆定功率驅動電路,採用負反饋運算放大電路構成恆流源,電容充放電模塊構成穩壓環節,以高精度電流檢測晶片MAX4008監測PIN光電探測器探測電流,以此為基準,引入功率反饋環節,穩定輸出功率。
  • 深挖熱電技術應用需求 半導體致冷晶片切入應用藍海
    富信作為國內半導體熱電行業具有領先地位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其熱電致冷晶片(TEC)利用半導體材料的帕爾貼(Peltier)效應,實現固態致冷或加熱。相比傳統的機械壓縮式製冷方式,TEC集中小巧、精確控溫,在熱電製冷方面,沒有任何的運動部件,也沒有任何製冷劑,實現了無振動、無噪音、無需維護。
  • 無線雷射通信系統驅動與前置放大電路設計
    驅動部分是由基準電壓源產生基準電壓,然後將雷射器(LD)輸出電流轉換為電壓進行取樣,經過反饋環路與基準電壓進行比較,利用反饋量來控制驅動電流大小,使供給雷射器電流恆定,從而實現恆流控制;將檢測二極體(PD)電流大小反饋給驅動,實現功率自動控制;溫度控制部分是由內部熱敏電阻通過電橋電路放大供給後續的TEC電路,利用TEC處理晶片實現溫度監測和控制。
  • 溫度採集系統電子電路設計攻略 —電路圖天天讀(171)
    再將這個電壓信號放大到0~10V範圍送A/D轉換電路。   熱電偶測溫原理硬體電路   熱電偶的輸出是一個隨溫度變化的電壓信號 ,它必須加上冷端補償電路才能正常工作,並且它的輸出也要轉換為0~10V的範圍 A/D轉換電路。
  • 通過熱電偶和調製電路實現寬量程溫度檢測
    通常來講,為了保證在完整的溫度範圍內的測量準確性,我們需要同時對溫度傳感器和信號調理電路進行精確的調整與配置。本文將對基於熱電偶的溫度測量器件進行分析,找出影響其精度的關鍵因素,並提出準確、經濟的技術方案以保證熱電偶的測溫效果。
  • 3通道熱電偶溫度測量系統,精度為0.25℃電路圖
    精確的熱電偶測量要求採用精密元件組成信號鏈,該信號鏈應當能夠放大微弱的熱電偶電壓、降低噪聲、校正非線性度並提供精確的基準結補償(通常稱為冷結補償)。本電路可解決熱電偶溫度測量的全部這些難題,並具有±0.25°C以上的精度。   圖1中的電路顯示將3個K型熱電偶連接至AD7793 精密24位 Σ-Δ型模數轉換器(ADC),以測量熱電偶電壓。
  • 熱電偶和熱電阻的區別及設計方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6/360374.htm  首先,介紹一下熱電偶,熱電偶是溫度測量中應用最廣泛的溫度器件,他的主要特點就是測吻範圍寬,性能比較穩定,同時結構簡單,動態響應好,更能夠遠傳4-20mA電信號,便於自動控制和集中控制。熱電偶的測溫原理是基於熱電效應。
  • 關於溫度控制的常見電路實物接線圖,值得收藏
    當溫控表設置好溫度後,電熱管開始加熱,同時電熱偶時時測量溫度,當溫度到達溫控表設定的溫度值時,溫控表使控制電路斷開,使接觸器線圈斷開,電熱管也就不再加熱,當溫度下降到溫控表設置的溫度時,溫控表又接通接觸器線圈,接觸器接通電熱管繼續加熱。電熱偶是什麼?
  • LD泵浦NPRO單頻雷射器的精密溫控系統
    一般LD溫度漂移係數約為0.3nm/℃溫度的抖動極易引起其輸出波長的變化,而單塊NPRO的吸收譜線很窄,LD泵浦波長的偏移將破壞其單頻特性和功率穩定性。同時,NPRO單塊自身溫度的起伏也會影響輸出的單頻雷射的頻率穩定性。因此,高精度溫控系統的設計和應用是保證LD泵浦NPRO雷射器穩定性的關鍵。
  • 基於DFB雷射器的波長轉換器設計與實現
    2.2.2 溫控驅動電路  溫控採用了linear 公司的LTC1923EGN 晶片。該晶片是一個脈寬調製器,特地為TEC器件單雙向的驅動電路研製,其典型的溫度設定精度可以達到0.1°C。LTC1923 採用開關方式通過控制圖3 所示的H 型橋電路來控制TEC 的製冷與制熱。
  • 本科畢業設計:基於溫度控制電路的電源監測及延時控制設計(1)
    關鍵詞:單片機;霍爾傳感器;電壓傳感器CHV-25P;電流傳感器ACS712;固態繼電器;CPLD1 緒論溫度控制電路廣泛地應用在各種工業產品內部,用來測量產品內部的環境溫度。在溫度控制電路測試過程中,需要對其四路供電電源五種上電方式下的產品性能進行測試,為此需要設計四種供電電源不同上電模式下的延時控制電路及電源電壓監測電路。
  • Microchip推出全球首個集成熱電偶電動勢的溫度轉換器,簡化設計...
    (美國微芯科技公司)宣布推出全球首個熱電偶調理集成電路MCP9600,它集成了精密儀表、一個精確溫度傳感器、一個高精度高解析度數模轉換器(ADC)以及一個已預編程固件的數學引擎。該數學引擎支持多種標準熱電偶型號(K, J, T, N, S, E, B 和 R)。熱電偶是最為常用的溫度測量元件之一,因為它在惡劣的高溫環境下也能保持穩健性和精確性,並且它的測溫範圍極寬。
  • 國外研究發現微型自供電溫度傳感器晶片可用於高靈敏熱電偶設計
    4月15日消息,據外媒報導,來自牛津大學、代爾夫特大學和IBM蘇黎世的一組研究人員證明,石墨烯可用於構建靈敏且自供電的溫度傳感器。這一發現為高度敏感的熱電偶的設計鋪平了道路,該熱電偶可以集成在納米器件甚至活細胞中。
  • 一種雷射二極體精密驅動電路
    開展半導體雷射器穩頻和線寬壓窄首先需要解決其精密驅動問題,為此,本電路在保持其較小體積的前提下,通過採用專用恆流和恆溫控制晶片結合數字控制技術,對半導體雷射器的注入電流和工作溫度進行實時監測和精密控制,使半導體雷射器頻率穩定性得到很大的改善,有望在今後半導體雷射器線寬壓窄和穩頻技術中得到應用。
  • 不同類型溫度傳感器選型及應用設計
    本期關鍵詞 溫度傳感器, 溫度檢測, 熱電偶, RTD, 電阻溫度檢測器 溫度傳感器無處不在。無論是大廈,還是家中,HVAC系統、冰箱、冷藏庫和計算機都離不開溫度傳感器測量。電機控制、組裝生產線、過程和生產等工業應用也要求連續監測和溫度控制。 為了支持各種溫度檢測需求和應用,出現了不同類型的溫度傳感器。
  • 一種光纖傳感器光源驅動電路的設計
    本文所涉及的光纖傳感器採用的是半導體雷射器光源,半導體雷射器具有單色性好、方向性好、體積小、光功率利用率高等優點,但是,光功率輸出受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較大。因此,本文針對半導體雷射光源的工作原理和特性,設計了一種簡單可行的自動功率控制(APC)驅動電路,通過背向監測光電流形成反饋,實現恆功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