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船能飛多快?新研究:可借超新星爆炸力達到相對論速度

2020-12-06 十輪網

星際旅行聽起來很美妙,然而真到實際面時,就會發現太空船飛行速度是個硬傷。然而現在,2名哈佛大學天文學家已確認一種方法,可以便用超新星爆炸這種自然現象來讓太空飛船達到接近相對論速度:就像帆船利用風前進,太空飛船也可以便用超新星爆炸產生的能量來前行。

我們知道火箭發射成本相當高昂,光是要將有效載荷投入低地軌道,成本就高達每磅1萬美元,因此總重量必須錙銖必較。其中,有效載荷(太空探測器、衛星等)重量貢獻值最多的就是推進劑燃料,因此科學家一直在研發不需引擎和推進劑的新型推進系統,尤其是光帆、磁帆和定向能量器(雷射)技術。

目前,最負盛名的太陽帆為突破攝星(Breakthrough Starshot)計劃所開發的星片(StarChip)光帆飛行器,其速度能加速至光速的20%,預估飛抵半人馬座(內置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僅需20年。

只不過,光帆原理是利用太陽光子反射所產生之極微弱輻射壓來推動帆片,雖然不用耗費燃料,但需數月時間才能累積足夠加速度。哈佛大學天文學家Abraham Loeb於是思考起,宇宙中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更快加速光帆,一種比太陽更亮的光源?超新星可以嗎?

在對超新星進行詳細計算後,Abraham Loeb發現1顆超新星產生的能量與亮度,相當於10億個太陽花1個月產生的能量,太陽風只能將光帆推動到光速的千分之一,但超新星可以輕易地將光帆加速到光速的十分之一,若能有策略性地將光帆探測器放到超新星附近,將可藉助超新星爆發的能量將探測器提速至接至相對論速度。

當然,這種方法的缺點也很明顯:第一,時間。超新星在整個宇宙中不僅很罕見,科學家更無法準確預測它們,想利用恆星爆炸威力來完成目標,不只需要做出極準確的估算,還要等待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其次是帆片必須由高反射率的材料製成,以避免吸收過多來自超新星的熱量而燒起來。此外,帆片也要先處於摺疊狀態直到超新星爆炸為止,否則輻射壓會將光帆探測器推離預定地點。

第三,必須謹慎選擇光帆探測器的加速路徑,以將與大物體碰撞的風險降到最低;最後,光帆探測器的防護構造需要非常堅固,若速度真被加速至接近相對論速度,則只要迎面撞上一顆小石頭般的顆粒,都能直接讓探測器報廢。

假如銀河系內真的存在其他比地球還要高等的文明,那麼也許會有成群光帆探測器正圍繞著垂死恆星,耐心地等待它們爆炸。

(首圖來源:NASA)

相關焦點

  • 飛出太陽系有戲了?這種「泡泡船」只需44年就可飛出太陽系
    ,設置在地球表面的高能雷射陣列就會持續地為其加速,使其飛行速度最高可以達到光速的20%。因此我們需要可行性更高的星際飛行方式,好消息是,在一項新的研究報告中,科學家提出一種被稱為「泡泡船」(Bubble Craft)的概念。據悉這種「泡泡船」的速度可達到每小時2480萬公裡,經過簡單計算後我們就可以得出,如果以這樣的速度飛行,這種「泡泡船」只需44年就可飛出太陽系。那麼這是否說明飛出太陽系有戲了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 太空飛行器裝備粒子加速器,速度可達到百分之一光速,輕鬆探索太陽系
    粒子加速器是種新動力,讓太空飛行器裝備上它,速度可以達到光速的百分之一。百分之一的光速已經超越了第三宇宙速度,探索太空將不再是夢想。過去了兩千年裡,人們最快的交通工具也不過是騎馬。騎馬也不是什麼人都能騎的,身體素質差的人受不了它帶來的顛簸。內燃機和蒸汽機出現後,交通工具開始轉變為機器,傳統的馬車被拋棄了。新型交通工具的速度不是馬車能比的,軌道和公路的出現,交通網也有了雛形。火箭和飛機代表了人類的尖端高科技,火箭依靠推動力,可以突破地球的束縛來到太空。
  • 超新星爆炸釋放中微子和光子,為何中微子比光速快3小時到地球?
    愛因斯坦曾經在廣義相對論裡面提出時空膨脹理論,認為時間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改變的,時間和空間並非獨立的,而是可以組成一個更高級的空間概念,這個空間就叫做時空,根據時空膨脹理論,愛因斯坦認為只要改變物體的速度就可以改變時間,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速度越快時間就越慢;速度達到光速時間就停止
  • 在太空中一直加速的飛行器能達到光速嗎?
    ,由於飛船的質量保持不變,其加速度大小恆大於零: 在這種情況下,飛行器的速度就會變得越來越快,並且最終遲早會超過光速,達到遠遠快於光速的地步。
  • 第四宇宙速度是什麼?到底有多快?
    在中學物理中,我們已經學過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那麼,有沒有第四宇宙速度呢?第四宇宙速度有多快?達到第四宇宙速度能飛到哪裡呢?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宇宙中引力作用無處不在,只要物體具有質量,就會有引力作用。
  • 國產首型 「會飛的船」,時速比直升機快 1 倍
    起飛過程中,「翔州1」連續三四次拍打波浪,最終脫離水面,穩定在兩三米的高度上超低空「貼水」飛翔,一眨眼的工夫,便從一兩百米外飛到記者面前,忽地又飛將過去,不見蹤影……「整個海面就是它的跑道,可隨時隨地起飛、降落。」中船重工702所黨委書記蔡大明告訴記者,地效翼船起降無需機場設施或跑道,只需長度超過500米的水域。
  • 千倍光速也不可能飛出銀河系!科學家:限制人類的並不是速度
    為能更好地探索宇宙,人類已經開發了許多設備,同時也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是人們對空間的探索仍處在一個非常基本的階段,主要原因是各種天體之間的距離太遠,遠遠超過了人類的飛行器和探測設備所能達到的極限飛行距離。那就是,人類的飛船速度太慢,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都飛不出星系。
  • 飛行器如果能達到一秒一光年的速度,是不是就能夠飛出宇宙了?
    假設在宇宙邊界之外,還有別的世界, 那麼要脫離這個宇宙,到達另一個世界,所需要的最低速度就是第六宇宙速度。當人類在地球上以這一速度發射太空飛行器時,即可脫離全宇宙的引力,但由於目前尚未宇宙的總質量、範圍等數據尚未明確,因此第六宇宙速度也就沒有準確數值。 不過由理論可知,第六宇宙速度將會快於光速,但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人類根本就達不到光速,更別說超過光速。
  • 一艘比光速還快的太空船可能很快就能實現了,星系旅遊不是夢!
    仙女座星系將以極快的速度撞擊我們,碰撞的結果是有些恆星將被拋向遙遠的太空,而另一些恆星則將形成新的太陽系。但是最有可能的是新的銀河仙女星系或是銀河仙女巨型橢圓星系中的所有生命將不復存在了。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決定收拾行裝搭上新一代太空船,並前往遙遠太空尋找新家的原因。理論上來說宇宙中能夠有無數個供人類居住的行星,其中一個主要的要求就是行星必須繞行恆星的宜居區域運行。這意味著溫度必須允許水呈現液態。
  • 來自超新星的隕石雨,其穿越大氣層的速度可達光速的1%
    根據哈佛大學天文學家阿米爾·西拉吉和教授亞伯拉罕·勒布的新研究顯示,地球的大氣層被較大的流星連珠炮似的撞擊是有可能的。這些流星從1mm到10cm(0.04到4英寸)不等,它們如電光火石一般飛馳而過。這些研究人員聲稱,這些流星能作為附近有超新星的證據。超新星能引起顆粒加速到比相對論低一點的速度,甚至和相對論一樣的速度——幾千倍的聲速到一小部分光速。
  • 人類可穿越蟲洞?物理學家新研究:蟲洞旅行理論上並非不可能
    由於廣義相對論認為宇宙中不存在比光速還快的速度,所以蟲洞旅行在廣義相對論下是不存在的。然而近幾年的物理研究認為,這種蟲洞或許存在於以量子物理為主的微觀層面上。最近的一項研究又給這一觀點添加了新依據。來自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的理論物理教授 Juan Maldacena 和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專業的畢業生 Alexey Milekhin 共同研究,闡述了一種 「被現有物理所允許存在的」、大小足夠人類進入的蟲洞存在的可能。這篇名為《人類可穿越的蟲洞》(Humanly traversable wormholes)的論文發表在預印本網站 arxiv.org 上。
  • 輕鬆達到光速20%,中子星雙星加速機制被披露,核動力都弱爆了
    儘管自太空時代開始以來我們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星際旅行仍然還只是一個狂熱的夢想。雖然已經提出了理論概念,但成本、旅行時間和燃料等仍然是極具挑戰的問題。目前很多希望都寄托在使用定向能量和光帆推動微型太空飛行器達到相對論速度。但是,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更大的太空飛行器足夠快地進行星際航行呢?
  • 新型太空爆炸事件:強度高達一般超新星爆炸10倍
    由於其亮度極高,科學家原以為它離我們的距離比實際上近得多,而自此之後,科學家又發現了兩次相似的爆炸事件,這三起事件均被劃入了同一類別。  這些能量爆發極為猛烈、速度極快,以極高的速度將大量物質拋入太空之中。天文學家將這類爆炸事件命名為「快速藍色視覺瞬態事件」,簡稱FBOT事件。
  • 第六宇宙速度有多快?如果能達到,人類就可以進化成高級文明了
    但是,我們也知道,當一個物體的速度達到一定境界之後,就可以永遠離開地球,不再回來了。這就是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7.9公裡每小時,只要達到這個速度,一個物體就可以不回到地面上了。有人會問:不對啊,只要有動力,我們哪怕每秒1微米的速度上升,也不會回到地面上啊!
  • 用它作為能量驅動太空船,人類9秒內就能達到月球,殖民外太空!
    地球是生命發展的理想環境,我們的身體,生理和化學反應都是在地球演化的,地球也可以說是完美的太空船。但是我們的完美太空船正在宇宙的地雷區航行。我們必須打造巨大的太空船穿越星際空間,並且殖民到其他恆星周圍的遙遠世界。我們需要新的諾亞方舟,不過它會是太空方舟,裡面會載著地球上所有物種。這艘太空方舟一定要做的夠大,大到足以容納數千人,這樣才能在新的行星製造健康的基因庫。這艘太空方舟大到無法在地球建造,它必須在太空中打造,遠離地球重力,然而要在太空打造飛船可是極大的挑戰。
  • 伽利略的相對性思想 | 《相對論-少年版》先讀為快
    通過研究一個從斜坡滾下的小球在對面斜坡上能爬升的高度,伽利略得出結論,在沒有摩擦的極限情形下 (不存在哦!醉心於通過什麼測量研究物理學的人,不妨多思考一下伽利略的工作),小球應該爬升到下落時的初始高度而與斜坡的坡度無關。
  • 別對速度一無所知,人類發展達到的最快速度有多快了?
    1947 年 10 月 14 日,試飛員查理斯.耶格爾駕駛 X-1-1 在 43000 英尺的高空飛出了 1.06 馬赫的高速,從而邁出了人類超音速飛行的第一步。美國X-15飛機,這款飛機在試飛的時候就達到過6.72馬赫的速度,相當於7千公裡/小時的時速,是目前所有飛機中最快的速度,目前任何一款飛彈都追不上。
  • 用它作為能量驅動太空船,人類9秒內就能達到月球,殖民外太空!
    美國太空總署正在實施這項任務,他們用的新一代重型吊運火箭,叫做「太空發射系統」,這個系統能讓我們在地球與月球之間建立工業基地,接著我們就能定期上太空工作,到時就會組裝載人前往恆星的太空船。太陽最近的鄰居是名為「南門二」的三合星系。用傳統燃料的太空船得花幾萬年才能到那裡,而到那時太空船上的人早就老死了,那我們該用什麼燃料呢?
  • 投出去的球要飛出多快的速度,才能克服地球的重力?
    這對我們來說天經地義,可為什麼我們人類得以站在地球上,不會被甩飛到宇宙裡呢? 地球的自轉是24小時一圈。赤道周長約4萬公裡,所以在赤道上的移動秒速甚至來到460米上下。與此同時,旋轉中的物體上又有「離心力」在運作。這是一種從旋轉中心向外牽引的力量。
  • 「太空船2號」背後的科學怪人
    早在1994年4月,伯特·魯坦就開始構思自己的太空飛船。在微軟創始人之一保羅·艾倫2500萬美元的資助下,伯特·魯坦2001年開始全面研製「太空船1號」。    「太空船1號」由名為「白色騎士」的母機掛載,用一小時爬升到15000米高空後脫離,啟動火箭發動機,以每小時4000公裡的速度向上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