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經歷了145年來最熱夏日!
有人說,在正午最熱的太陽下炙烤3小時,生五花肉曬成了肉乾,生鵪鶉蛋整顆變熟,蛋黃凝固,雞蛋成了溫泉蛋。
有人說,一直在出汗,化了妝直接就卸妝了!
到底是什麼在烘烤上海呢?
在這幾天的高溫區域預報圖上可以看到,華東區域火紅一篇,與副熱帶高壓完全契合。副熱帶高壓是一股分布在南北緯30度左右、長年存在、但位置不固定的溫室氣團。往年7月,副熱帶高壓位置和上海總有一段距離,但今年這團暖氣團不走尋常路,偏強偏北偏西,完全佔據了上海。
市氣象局首席服務官張瑞怡說,上海基本上就是在副熱帶高壓中心的位置,副高完全控制我們,一方面是天氣比較晴朗,另一方面中心的下沉增溫效用非常明顯,所以氣溫居高不下。
從145年以來的上海氣象記錄來看,近幾年好幾個高溫指標都在頻頻刷新,比如2013年35攝氏度及以上高溫日數為25天,37度及以上酷暑日數為14天。這一年,上海的持續酷暑日達到9個,是截至目前持續酷暑天數最長的年份。
這些記錄很有可能在今年被打破。此前,上海出現持續高溫的年份還要追索到上世紀30年代,因此有專家指出,這幾年高溫頻發,都與全球氣溫變暖和城市熱島效應脫不開關係。去年,全球平均氣溫達到了有氣象監察記錄兩百多年來的最高值。
華東師範大學地球科學部教授束炯說,汽車排放,那麼天熱我們用空調,熱氣排到外面,外面又熱,熱了還要開空調,這樣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極端天氣數量可能會增加。持續極端高溫還會給城市中帶來副作用,比如今年7月,上海已經遭遇了16天臭氧汙染天氣。
臭氧我們過去叫光化煙霧,在強烈陽光照射下,汽車尾氣發生氧化,就形成這樣一種汙染,影響人的呼吸道。它的危害程度不亞於PM2.5。
要緩解眼前這波高溫,只有靠颱風了。目前,太平洋區域和南海的確有3個颱風在活動,但都離上海較遠,降溫救星,還在路上。
張瑞怡說,我們會密切關注菲律賓以東熱帶擾動的發展情況,現在數據分析,在月底它們可能會形成颱風並且向北行進,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海上的涼風。我們預計8月初,整個副熱帶高壓會有所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