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等地昨又發大霧預警,圖為天津大霧籠罩。新華社 發
京津冀霧霾中檢出「光化煙霧」成分 上世紀,它讓洛杉磯800多人喪命
南京也曾發現光化學煙霧前兆,但未形成光化學煙霧
空氣汙染的問題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昨天,中國科學院公布了該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的最新研究結果,研究發現,京津冀霧霾檢出大量危險含氮有機顆粒物,這在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看來是「最危險的信號」,因為這就是「洛杉磯上世紀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之一」。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中共有800餘人喪生。昨天,這則新聞在微博上也被網友大量轉發。
本報記者 王 娟
京津冀霧霾
中科院:人為汙染是霧霾天「主謀」
春節長假剛過,京津冀部分地區霧霾天氣捲土重來,再次引發了人們的擔憂。中科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研究認為,機動車、燃煤等人為汙染排放是造成霧霾天氣的「主謀」。
這個專項組通過中科院分布在京津冀區域的15個PM2.5監測站對今年1月份京津冀地區的5次強霾汙染進行了監測分析。專家認為,霧霾是異常天氣形勢造成中東部大氣穩定、人為汙染排放、浮塵和豐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結果。
17日清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發布大霧預警。北京部分地區能見度不足500米,空氣品質為中度或重度汙染,一些市民在早高峰戴口罩出行。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發布數據顯示,16日夜間至17日清晨,北京市處於閉合低壓控制,汙染擴散條件明顯不利。全市城六區及周邊地區35個空氣監測站多顯示中度或重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細顆粒物PM2.5。截至17日9時,北京市部分監測站點PM2.5過去1小時濃度超過200微克/立方米。
昨日清晨的大霧,對首都機場進出港航班運行保障也造成嚴重影響,由於能見度較低,昨天上午約有177架次航班被迫取消,國航北京早班進出港航班均無法正常起降。 據新華社
三問「光化煙霧」
「光化煙霧」如何產生?
主要成分是含氮有機物,來自尾氣和燃煤
光化學汙染是散發到環境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VOC)和氮氧化物(NOx)在光照條件下發生複雜的化學反應而引起的大氣汙染。那麼中科院所發現的「含氮有機顆粒物」又是什麼?南京大學大氣系教授劉紅年介紹,在城市灰霾汙染中,含氮有機物是重要成分,主要是二氧化氮、碳氫化合物、二氧化硫、揮發性有機物相互反應共同產生的。主要來自於機動車汙染和工業燃煤。
「光化煙霧」有何危害?
曾讓洛杉磯800多人喪命,東京2萬多人患紅眼病
美國洛杉磯在1943年已有汽車250萬輛,排出的尾氣等聚集地面難以消散,在陽光烤灼下起化學反應,形成以臭氧為主的淺藍色光化學煙霧,短短兩天之內,65歲以上的老人死亡800餘人,許多人出現眼睛痛、頭痛、呼吸困難等症狀。直到20世紀70年代,洛杉磯市還被稱為「美國的煙霧城」。過了幾天微微聞到刺激性的味道,市民陸續得了紅眼病。另外,東京1970年發生了光化學煙霧事件,2萬人患上了紅眼病。
如何將危害降到最低?
最最重要的是減少汽車尾氣和工業排放
那麼,哪些指標是反映光化學汙染的呢?市民又如何知道當天是否會發生光化學汙染呢?專家表示,光化學汙染關鍵反應有:二氧化氮光解導致臭氧的生成,同時形成了含氮的二次汙染物,如PAN和HNO3等,而其中臭氧是光化學汙染的重要特徵物,佔光化學反應產物的85%以上。因此控制光化學汙染主要是控制臭氧生成。當臭氧濃度高的時候,也就是光化學反應很活躍的時候。而形成臭氧的前體物就是揮發性有機物(VOC)和氮氧化物(NOx),它們的主要來源汽車尾氣和工業排放。
南京霧霾
南京曾發現光化學煙霧前兆
但目前尚未發現光化學煙霧指徵
很多網友也想知道,南京在1月份的強霾汙染天氣裡是否也有含氮有機物?光化學汙染情況又如何呢?環保專家表示,其實霧霾中檢測出大量含氮有機物並不奇怪,「南京霧霾」中也一直都存在含氮有機物,只不過發生煙霧汙染的頻率不如京津冀地區高,也並不算嚴重。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南京曾發現光化學煙霧前兆,但目前尚未發現光化學煙霧指徵。
專家表示,此次中科院檢測出大量含氮有機物並不奇怪,「南京霧霾」中也存在含氮有機物,只不過濃度不如京津冀地區高。在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中,其主要來源是汽車尾氣,洛杉磯在20世紀40年代就擁有250萬輛汽車,每天大約排出300多噸氮氧化合物。
但不是說,只要有霧霾,就一定會產生光化學汙染。南京市環境科學研究所專家解釋說,光化學煙霧汙染形成是要具備三個條件的:一是大氣中存在一定量的汙染物,主要是氮氧化合物、碳氫化合物,來源是機動車和電廠廢氣;二是天氣光照充足,只有在這樣的天氣條件下通過強光促成反應;三是揮發性有機物(VOC)和氮氧化物(NOx)反應活躍,濃度嚴重超標。
一般來說,南京平常只是局部交通擁堵地區會出現這種汙染。1月份的「南京霧霾」由於缺乏陽光的照射,還沒有造成光化學煙霧汙染。
去年南京發生大範圍光化學汙染
不過,近10年來南京光化汙染並不嚴重
南京的光化學汙染程度又如何呢?記者了解到,南京曾在2011年11月28日,出現過一次罕見的大範圍光化學汙染。當天,NO2這一汙染特徵物嚴重超標,城市除了昏黃之外,還瀰漫著淡藍色光霧。
不過,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王體健教授表示,南京相對於京津冀來說,光化學煙霧汙染程度並不高。這主要與當地的光照程度以及汙染情況有關係。南京光照程度不如珠三角,汙染程度也遠沒有京津冀嚴重。因此,這10年來,空氣中光化學煙霧汙染發生頻率並不高,也不算嚴重。不僅是南京,整個長三角地區,在珠三角,以及京津冀之中,也是光化學煙霧汙染最低的。
南京關鍵是控制好「四個汙染源」
分別是汽車尾氣、工業排放、燃料使用和油氣揮發
目前專家們選擇了107種化學物作為空氣中VOC(揮發性有機物,即臭氧的前體物)的「捕捉目標」。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課題組選擇了江北、新港工業區、仙林大學城、中山陵、中山路、鼓樓、奧體、高淳作為監測的採樣區。從監測結果來看:冬天的濃度低而夏天的濃度高。專家解釋,夏天氣溫高,太陽輻射強,臭氧濃度要比平時高出很多,在多種化學反應下,導致VOC濃度升高。
通過監測課題組發現,汽車尾氣是南京主城區VOC最大汙染源。在南京的交通要道中山路,VOC的濃度甚至比工業區還要高,而且數值波動很大,16:00-18:00濃度最高。這個跟交通擁堵有很大關係。
課題組還在南京玄武湖隧道的入口和出口布置了4個監測點,在擁堵和暢通的情況下,VOC濃度相差很大。擁堵的情況下空氣中的VOC濃度是正常通車情況下的10倍。通過監測,課題組摸清楚了南京大氣中這些有害的VOC來源:汽車佔37%,工業佔29%,燃料使用和溶劑使用佔18%,油氣揮發佔16%。控制了這些汙染源,也就減少了光化學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