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頻道3月3日電(記者李鯤、張正富、任珂) 環保權威人士說,霧霾高發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髮展趨勢相似,但不同地區的汙染物構成存在著明顯差異。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環境保護惡臭汙染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包景嶺對新華社記者說,了解髒空氣成分的地區差異,有助找到汙染原因並推導出個性化的治理方案。
他說,以空氣中硫和氮兩種物質成分的比重為例,京津冀三地存在差異:北京的硫氮比值是0.5~1,即空氣中氮的含量高於硫;河北的硫氮比值為1.5~2,硫的含量高;天津硫氮比值為1左右。
「汙染物構成比例的差異體現了各地主要大氣汙染源的不同。」同時擔任天津市環保局總工程師的包景嶺說。
包景嶺認為,北京大氣汙染物中氮含量較高,說明汙染主要是汽車尾氣造成的,而河北大氣汙染物中硫含量較高,說明其汙染主要是由重工業燃煤造成的,這也提示各個地區可以在治理中有重點地採取措施。
他因此建議,北京應該對機動車尾氣排放的治理有所側重,現階段實行尾號限行並採取搖號限購的方法控制數量是十分必要的。而對河北來說,大氣汙染治理應該提升重工業的原料燃燒脫硫技術。
不過,脫硫成本偏高是個問題。包景嶺以自己調研過的一個工廠為例說,它經過技術改造後減排效果起碼比以前好了一倍,但使用了這個技術的成本卻遠遠高於減少的排汙收費,企業沒有動力,技術因此難以推廣。
「做好了環保,但產品賣不出去,因為成本高導致價格必須高,否則就賠錢;而那些沒做環保、汙染環境的產品卻很暢銷,因為它便宜啊!」包景嶺說。
包景嶺指出,扭轉這種不公平,在提高排汙收費基準的前提下,還要對那些大幅減少汙染物排放的企業給予一定優惠和補貼,「我們準備向人大會議提出議案,希望修改相關法律。」
在上周的嚴重霧霾天氣裡,習近平走進北京胡同探訪居民,在座談會上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他提到,以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大氣汙染聯防聯控作為優先領域。
京津冀聯動治理大氣汙染已邁出步伐,但也給一些地方帶來了財政壓力。
相對於財力雄厚的北京、天津等城市,京津周邊河北省一些小縣財政並不富裕。河北一個縣的常務副縣長稱,中央財政給縣級環保治理專項資金的投入相對比較少,更多配套資金還得地方去籌集。
國務院提出五年內壓縮8000萬噸鋼鐵產能,其中6000萬噸落在河北。
河北鋼鐵集團石鋼公司負責人抱怨,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的啟動,給企業生產帶來非常大的壓力。鋼鐵行業要求連續穩定生產,機械地按天氣進行限產不符合鋼鐵行業生產規律,「企業說停不可能馬上停,還沒完全停好,應急響應又取消了。」
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認為,治理空氣汙染政策聯動遇到的困難,從根本上講是利益問題。
夏光說,要解決這個矛盾,一要改革考核評價體系,更強調生態文明建設,以此提高政策執行力,二是利用經濟手段,提高生態補償,謀求區域協同發展,保障各方利益,並最大程度減少利益不合理的現象。
「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產業的轉移、升級和技術進步,還要優化空間布局等。」夏光說。(完)(參與採寫:王民、倪元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