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霧霾檢出危險有機化合物—新聞—科學網

2020-11-25 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近日公布了該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的最新研究結果,研究認為,最近的強霧霾事件,是異常天氣形勢造成中東部大氣穩定、人為汙染排放、浮塵和豐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結果,是一次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共同作用的事件。

 

汙染物遇水汽發生灰霾事件

 

研究認為,人類汙染物排放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內因,可以說是「主謀」。專項組成員、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陳良富說,空氣汙染物中的可溶性成分遇到浮塵礦物質凝結核後會迅速包裹,形成混合顆粒,再遇到較大的空氣相對溼度後,就會很快發生吸溼增長,顆粒的粒徑增長2倍至3倍,消光係數增加8倍至9倍,也就是能見度下降為原來的八分之一至九分之一。通俗地講,空氣中原本存在的較小顆粒的汙染物遭遇水汽後變成人們肉眼可見的大顆粒物,隨即發生灰霾事件。

 

中國科學院分布在京津冀區域的15個PM2.5監測站的監測數據統計顯示,1月份京津冀5次強霾汙染分別發生在1月6日至8日、9日至15日、17日至19日、22日至23日、25日至31日。這5次都少不了陳良富所說的水汽做「幫兇」。

 

霾中檢測出危險有機化合物

 

專項組「大氣灰霾溯源」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說,本次席捲中國中東部地區的強霾汙染物化學組成,是英國倫敦1952年煙霧事件和上世紀40-50年代開始的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汙染物的混合體,併疊加了中國特色的沙塵氣溶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在該汙染事件中,共有800餘人喪生。美國政府在後來的調查中稱,石油揮發物(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氮,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會產生一種有刺激性的有機化合物,這個過程被稱為光化學反應,其產物就是含劇毒的光化學煙霧。

 

在京津冀霧霾天氣的專項研究中,專項組檢出了大量含氮有機顆粒物,這在王躍思看來是「最危險的信號」,因為這就是「洛杉磯上世紀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之一」。

 

經過源解析技術,這些包括含氮有機顆粒物在內的有機物被識別出了4類有機組分:氧化型有機顆粒物,主要來自於北京周邊;油煙型有機物,主要來自局地烹飪源排放;氮富集有機物,一種化學產物;還有烴類有機顆粒物,主要來自於汽車尾氣和燃煤。其中氧化型有機顆粒物在整個汙染過程所佔比例最大,為44%,其餘三個組分別佔21%、17%和18%。

 

建議重點控制工業和燃煤

 

專項組將這些因素歸結為「人為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態被破壞的直接後果」。在北京地區,機動車為城市PM2.5的最大來源,約為1/4;其次為燃煤和外來輸送,各佔1/5。對於整個京津冀區域,專項組認為,應重點控制工業和燃煤過程,重點在於燃燒過程的脫硫、脫硝和除塵;同時要高度關注柴油車排放和油品質量。

 

用王躍思的話說,「控制灰霾還是需要從控制汙染物排放著手。」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北京霧霾中檢出危險有機物 曾導致倫敦過萬人喪生
    北京霧霾兇猛,檢出危險有機物(資料圖) 近期京津冀霧霾形成有四方面原因中廣網北京2月17日消息(記者劉黎、肖源)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中國科學院近日公布了「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課題組的最新研究結果。
  • 京津霧霾檢出危險物 曾致洛杉磯光化學煙霧800人喪生
    當日北京霧霾天持續,空氣嚴重汙染。中新社發 盛佳鵬 攝  編者按:在過去的近一個月中,北京可以說是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被霧霾所瀰漫的。據報導,這樣的霧霾天氣對人體的危害有很大。上個世紀洛杉磯光化學煙霧導致800人死亡,我們不得不警惕啊!
  • 霧霾檢出危險含氮顆粒物 曾導致光化學煙霧(圖)
    研究結果表明,近期持續、大範圍的強霧霾中,含有大量的含氮有機顆粒物。  成因:  汙染物遇水汽發生灰霾事件  研究認為,人類汙染物排放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內因,可以說是「主謀」。  在京津冀霧霾天氣的專項研究中,專項組檢出了大量含氮有機顆粒物,這在王躍思看來是「最危險的信號」,因為這就是「洛杉磯上世紀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之一」。
  • 謝紹東:北京霧霾與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無可比性
    央視網消息(秦研科)近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該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的最新研究結果,報告稱專項組檢出了大量含氮有機顆粒物,專項組項目負責人認為這是「最危險的信號」,因為這就是「洛杉磯上世紀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之一」。
  • 京津冀霧霾檢出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汙染物
    據新華社電 春節長假剛過,京津冀部分地區霧霾天氣捲土重來,再次引發了人們的擔憂。中科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研究認為,機動車、燃煤等人為汙染排放是造成霧霾天氣的「主謀」。  這個專項組通過中科院分布在京津冀區域的15個PM 2.5監測站對今年1月份京津冀地區的5次強霾汙染進行了監測分析。
  • 京津冀霧霾檢出光化煙霧成分 曾讓800多人喪命
    新華社 發  京津冀霧霾中檢出「光化煙霧」成分 上世紀,它讓洛杉磯800多人喪命  南京也曾發現光化學煙霧前兆,但未形成光化學煙霧  空氣汙染的問題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昨天,中國科學院公布了該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的最新研究結果,研究發現,京津冀霧霾檢出大量危險含氮有機顆粒物,這在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看來是「最危險的信號」,因為這就是「洛杉磯上世紀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之一」。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中共有800餘人喪生。昨天,這則新聞在微博上也被網友大量轉發。
  • 北京霧霾根源於風力衰減—新聞—科學網
    ■晟旻 近些年,北京地區空氣汙染嚴重,尤其是冬季常有霧霾天氣。
  • 霧霾頻發 「光化學煙霧」離我們多遠?
    新華社北京2月20日專電(記者 倪元錦 張碩 羅捷)日前,一則「京津冀霧霾檢出大量危險有機化合物」的報導引發廣泛關注。實施該項研究的中科院相關專項組稱,席捲中東部地區的強霾汙染物化學組成,是倫敦1952年煙霧和上世紀40至50年代洛杉磯光化學煙霧汙染物的混合體,疊加我國特色的沙塵氣溶膠。    霧霾天氣如何形成、危害幾多?京津冀汙染到底有多嚴重?
  • 【新華網】霧霾頻發 「光化學煙霧」離我們多遠?
    日前,一則「京津冀霧霾檢出大量危險有機化合物」的報導引發廣泛關注。實施該項研究的中科院相關專項組稱,席捲中東部地區的強霾汙染物化學組成,是倫敦1952年煙霧和上世紀40至50年代洛杉磯光化學煙霧汙染物的混合體,疊加我國特色的沙塵氣溶膠。 霧霾天氣如何形成、危害幾多?京津冀汙染到底有多嚴重?有毒有害空氣是危言聳聽嗎?
  • 華北霧霾或將伴隨光化學煙霧
    從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北京城幾乎完全籠罩在沉重的霧霾中,PM2.5數據也一直居高不下。最近,國內科研機構對城市霧霾天氣進行了研究,一類新的汙染物被檢出吸引了人們的注意。這種汙染物是「含氮有機物」,與「光化學煙霧」密切相關。那麼到底什麼是光化學煙霧?光化學煙霧又與北京的空氣汙染有什麼關係呢?什麼是光化學煙霧?
  • 張小曳:治理霧霾最主要的方法是減少排放—新聞—科學網
    11月1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院研究員張小曳做客第三期氣象科普講堂,就霧霾汙染的主要成因、氣候變化對霾汙染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講解,並對我國未來如何防治霧霾獻計獻策
  • 新機制提高生物法合成萜烯類化合物產量—新聞—科學網
    萜烯類化合物在食品、醫藥、化妝品、香料、生防等行業有廣泛的用途。近年來,因其加氫產物在生物燃料領域的潛在應用價值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聚焦「化學合成」—新聞—科學網
    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這是首次在上海舉辦。 大會學術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表示,我國有機化學學科發展迅速,一方面注重科學上的交叉、原創,學術上不斷追求卓越和優雅,另一方面也十分注重研究成果的轉化,為化學、醫藥、材料等領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 【科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概述及管控
    【科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概述及管控北極星VOCs在線訊:1、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概述VOC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的英文縮寫。VOC也是形成霧霾天氣的重要成因之一。霧霾天氣對人體健康、交通、工農業生產等都有很大的危害。VOC室外主要來自燃料燃燒和交通運輸;室內主要來自燃煤和天然氣等燃燒產物、吸菸、採暖和烹調等的煙霧,建築和裝飾材料、家具、家用電器、清潔劑和人體本身的排放等。
  • 中科大等鎖定華南霧霾「元兇」—新聞—科學網
    煤與生物質的燃燒是成因 「霧霾」兩個字雖經常在一起被連用,兩者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而霾則是由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組成的。當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並與霧氣結合在一起時,會降低天空能見度,成為霧霾。
  •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檢測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中心李敏團隊與廣西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檢測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SERS-Active MIL-100(Fe) Sensory Array for Ultrasensitive and Multiplex
  •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檢測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中心李敏團隊與廣西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檢測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SERS-Active
  • 黃志鏜院士:高聚有機皆化境—新聞—科學網
    搬遷北京 轉向軍工 根據中國科學院建院初期的布局,化學方面研究機構集中在上海,這樣與北京、天津等地諸多高校的化學專家聯繫受到影響,也與集中於北京的物理類研究所交流不夠,因此早在1953年,中國科學院就籌劃在北京成立化學研究所。當時的擬議是將上海有機化學所為基礎全部遷來北京,與北京、天津的高等學校合作,逐步發展成為比較全面的化學研究所。
  • 研究揭示水稻土有機碳礦化的特殊「調節閥」—新聞—科學網
    不同氧氣條件下水稻土有機碳礦化機制模型圖  李宇虹供圖 稻田土壤具有巨大的固碳潛力,而有機碳礦化是決定土壤固碳效率的關鍵過程。 針對土壤有機質礦化速率不受微生物生物量控制這一現象,有學者提出「調節閥」假說:惰性有機碳向活性有機碳的轉化(K1)和活性碳的微生物利用過程(K2)共同組成土壤有機碳的礦化過程,由於土壤是碳限制生境,K1則是有機碳礦化的限速步驟,即「調節閥」。 有機碳礦化的「調節閥」機制已在旱地土中得到驗證,然而,這一假說是否適用於水稻土、水稻土中的「調節閥」有哪些,目前尚不明確。
  • 北京消協:紀梵希等多個大牌化妝品檢出重金屬
    央廣網北京3月26日消息(記者劉天思)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北京市消協日前發布了洗髮水及護膚類化妝品比較試驗結果。結果顯示,洗髮水、化妝品樣品整體質量較好,但部分樣品發現含有防腐劑、砷、汞、甲醛等物質,其中不乏植村秀、紀梵希、高絲、微姿等國際大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