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頻發 「光化學煙霧」離我們多遠?

2021-01-19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2月20日專電(記者 倪元錦 張碩 羅捷)日前,一則「京津冀霧霾檢出大量危險有機化合物」的報導引發廣泛關注。實施該項研究的中科院相關專項組稱,席捲中東部地區的強霾汙染物化學組成,是倫敦1952年煙霧和上世紀40至50年代洛杉磯光化學煙霧汙染物的混合體,疊加我國特色的沙塵氣溶膠。

    霧霾天氣如何形成、危害幾多?京津冀汙染到底有多嚴重?有毒有害空氣是危言聳聽嗎?

    頻繁「爆表」:中科院啟動灰霾溯源項目組

    今年1月,罕見的連續高強度大氣灰霾汙染席捲我國,涉及中東部、東北及西南共計10省區市,大量航班延誤、高速公路封閉、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

    據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監測數據統計,今年1月京津冀共計發生5次強霾汙染過程,北京只有4天晴好天氣,22天PM2.5超過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75微克/立方米),27天超過2016年即將實施的國家一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

    環保界人士將PM2.5超過300微克/立方米或PM10超過600微克/立方米稱為「爆表」。

    1月10日至14日,京津冀區域出現本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持續空氣汙染事件。據中科院數據,1月12日汙染最嚴重,石家莊PM2.5小時均值高達660微克/立方米,受高空沙塵傳輸影響,PM10小時均值高達1100微克/立方米;天津市區PM2.5和PM10小時均值高達500和700微克/立方米。

    中科院於去年啟動的「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大氣物理所「大氣灰霾溯源」外場觀測項目組,對今年1月的強霾汙染過程進行全程追蹤觀測分析和溯源分析。

    《京津冀2013年元月強霾汙染事件過程分析》報告執筆人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稱,1月中旬強霾呈現如下特點:溼度大、無降水造成汙染物極易積累疊加;西北沙塵輸送疊加;區域輸送顯著,局地疊加強烈;白天氣態二氧化硫高值夜晚轉為高濃度硫酸鹽顆粒,油氣揮發物轉為大量有機硝酸酯或有機胺,極大影響人體健康。

    空氣有害:燃煤、機動車為汙染首要元兇

    中科院項目組分析汙染物成分後認為,席捲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強霾汙染物化學組成,是英國倫敦1952年煙霧事件和上世紀40至50年代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汙染物的混合體,併疊加了我國特色的沙塵氣溶膠,是人為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態被破壞的直接後果。

    燃煤和機動車是京津冀汙染的首要元兇。王躍思說,京津冀區域PM2.5來源解析中,燃煤佔34%、機動車佔16%,二者相加為50%;其餘50%來源於工業、外來輸送、揚塵、餐飲和其他。北京地區PM2.5來源解析中,機動車和燃煤因素分別佔25%和19%(相加44%),而外來輸送高達19%。

    據了解,PM2.5直徑相當於頭髮絲的1/30,為可入肺顆粒物,能穿透鼻纖毛進入人體,危害心血管及其他器官;其強烈削光能力,在降低能見度同時改變氣溫和降水模式,導致霧天增多。

    河北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楊智明說,河北PM2.5主要源自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中經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汙染物約60%源於燃煤、機動車燃油、工業使用燃料等燃燒過程,23%源於揚塵,17%源於溶劑使用及其他。

    報告稱,汙染事件突發的重要原因,一是以周邊燃煤排放為主的SO2(不可見刺鼻氣體)一夜之間轉化為硫酸鹽(可見霾成分);二是氮氧化物向硝酸鹽轉化導致PM2.5飆升,機動車排放造成NOx大氣濃度上升,但其更嚴重的危害是生成了大量的「含氮有機顆粒物」。

    「汙染最危險的信號是大量含氮有機顆粒物的檢出,這是美國南加州上世紀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相互反應的結果。」王躍思說。

    霧霾之下:須官方堅定治理、百姓自我保護

    專家認為,防止京津冀強霾汙染事件發生,須控制工業和燃煤,重點在於燃燒過程的脫硫、脫硝和除塵,控制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同時關注柴油車排放和油品質量。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沈瑾認為,當前空氣汙染反映京津冀工業汙染物排放總量很大,能源結構必須做出調整,努力提高煤的清潔高效利用。

    對於百姓日常生活而言,河北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段二紅建議,遇到霧霾天氣出門時,居民可選擇佩戴口罩,防止汙染物進入呼吸道,儘量少出門、少運動,外出歸來應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肌膚。「中等和重度霾易對人體呼吸循環系統造成刺激,患有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應儘量避免戶外鍛鍊。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宜做戶外鍛鍊,避免誘發心絞痛、心衰。」

    段二紅特別強調,除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外,居民應具備環境保護意識,遇霧霾天時儘量選擇公共運輸工具出行,減少汽車尾氣排放。

相關焦點

  • 【新華網】霧霾頻發 「光化學煙霧」離我們多遠?
    日前,一則「京津冀霧霾檢出大量危險有機化合物」的報導引發廣泛關注。實施該項研究的中科院相關專項組稱,席捲中東部地區的強霾汙染物化學組成,是倫敦1952年煙霧和上世紀40至50年代洛杉磯光化學煙霧汙染物的混合體,疊加我國特色的沙塵氣溶膠。 霧霾天氣如何形成、危害幾多?京津冀汙染到底有多嚴重?有毒有害空氣是危言聳聽嗎?
  • 華北霧霾或將伴隨光化學煙霧
    從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北京城幾乎完全籠罩在沉重的霧霾中,PM2.5數據也一直居高不下。最近,國內科研機構對城市霧霾天氣進行了研究,一類新的汙染物被檢出吸引了人們的注意。這種汙染物是「含氮有機物」,與「光化學煙霧」密切相關。那麼到底什麼是光化學煙霧?光化學煙霧又與北京的空氣汙染有什麼關係呢?什麼是光化學煙霧?
  • 京津冀霧霾檢出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汙染物
    據新華社電 春節長假剛過,京津冀部分地區霧霾天氣捲土重來,再次引發了人們的擔憂。中科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研究認為,機動車、燃煤等人為汙染排放是造成霧霾天氣的「主謀」。  這個專項組通過中科院分布在京津冀區域的15個PM 2.5監測站對今年1月份京津冀地區的5次強霾汙染進行了監測分析。
  • 京津霧霾檢出危險物 曾致洛杉磯光化學煙霧800人喪生
    當日北京霧霾天持續,空氣嚴重汙染。中新社發 盛佳鵬 攝  編者按:在過去的近一個月中,北京可以說是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被霧霾所瀰漫的。據報導,這樣的霧霾天氣對人體的危害有很大。上個世紀洛杉磯光化學煙霧導致800人死亡,我們不得不警惕啊!
  • 謝紹東:北京霧霾與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無可比性
    央視網消息(秦研科)近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該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的最新研究結果,報告稱專項組檢出了大量含氮有機顆粒物,專項組項目負責人認為這是「最危險的信號」,因為這就是「洛杉磯上世紀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之一」。
  • 淡藍色煙霧令人不安 光化學汙染離我們有多遠?
    人民網北京6月1日電 (張萌、高黎明)最近,一些地區天氣晴朗,有人說烈日晴空的氣象條件容易更形成光化學汙染。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如酸雨、臭氧層空洞等大氣汙染的現象並不少見,光化學汙染作為一種由工業廢氣引發的汙染,也曾經在不同國家出現過。對於這種汙染,我們究竟了解多少?又有哪些解決措施呢?
  • 霧霾檢出危險含氮顆粒物 曾導致光化學煙霧(圖)
    研究結果表明,近期持續、大範圍的強霧霾中,含有大量的含氮有機顆粒物。  成因:  汙染物遇水汽發生灰霾事件  研究認為,人類汙染物排放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內因,可以說是「主謀」。 危害:  霾中有機物曾致光化學煙霧  專項組「大氣灰霾溯源」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說,本次席捲中國中東部地區的強霾汙染物化學組成,是英國倫敦1952年煙霧事件和上世紀40-50年代開始的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汙染物的混合體,併疊加了中國特色的沙塵氣溶膠。
  • 中國光化學煙霧汙染「霾」世前傳
    39年前,中國在蘭州首次出現光化學煙霧汙染事件,這開啟了我國大氣汙染的研究。我們把時針撥回到當時,是為了觀察北京這次霧霾將走向何處。  2013年春節剛過,籠罩京城的霧霾風波再起波瀾,一項中科院的研究成果讓全民再度聞「霾」色變。  近日,中科院公布了「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課題組的最新結果。
  • 中國首次光化學煙霧汙染「遺產」
    (何籽/圖)   39年前,中國在蘭州首次出現光化學煙霧汙染事件,這開啟了我國大氣汙染的研究。我們把時針撥回到當時,是為了觀察北京這次霧霾將走向何處。   2013年春節剛過,籠罩京城的霧霾風波再起波瀾,一項中科院的研究成果讓全民再度聞「霾」色變。   近日,中科院公布了「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課題組的最新結果。
  •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汙染:機動車「真兇」
    洛杉磯發生的空氣汙染與倫敦1952年霧霾原因和現象並不相同,洛杉磯從1943年便開始經歷了一種棕色的、朦朧的、又有刺激性氣味的大氣汙染,這比起18世紀開始發生在世界各大城市的濃煙汙染更加持久。  後來,這種現象被人們稱之為光化學煙霧汙染。「而造成洛杉磯光化學汙染的原因主要為汽車尾氣排放。」 長期研究國內外大氣環境的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蔣大和表示。
  • 陳光祖:關注霧霾的次生災害-光化學煙霧
    光化學煙霧汙染已不是什麼新鮮東西,早在一些工業發達國家已發生過,這主要是汽車和工業排放物產生的。  據分析,汽車排放有毒氣體,多是直接造成對社會和人的損害,但也有一些物質在較長停留時,會互相產生種種化學反應,造成次生的災害,最嚴重的是屬於光化學煙霧。  光化學煙霧主要由HC和NOX化合物,在陽光紫外線的照射下,促使形成活性化合物,生成二氧化氮NO2和臭氧O3、甲醛、丙烯等有毒氣體,這些化合物在一定時間停留在空間,與某些氣候、地理要素結合,產生了光化學煙霧和酸雨。
  • 京津冀霧霾檢出光化煙霧成分 曾讓800多人喪命
    新華社 發  京津冀霧霾中檢出「光化煙霧」成分 上世紀,它讓洛杉磯800多人喪命  南京也曾發現光化學煙霧前兆,但未形成光化學煙霧  空氣汙染的問題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昨天,中國科學院公布了該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的最新研究結果,研究發現,京津冀霧霾檢出大量危險含氮有機顆粒物,這在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看來是「最危險的信號」,因為這就是「洛杉磯上世紀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之一」。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中共有800餘人喪生。昨天,這則新聞在微博上也被網友大量轉發。
  • 起底倫敦煙霧事件,看中國霧霾離死亡還有多遠
    尤其在工業革命大量使用煤炭後,出現煙霧天氣的概率和程度都更甚以往,倫敦「霧都」之名也傳遍全球。但誰也沒想到12月5號這場濃霧竟然會盤踞那麼久,並在短短1個月內就害死了近4000人!那些體質虛弱、有心肺問題的人猶如多米諾骨牌一樣接連倒下,全城人陷入恐慌與無助,一場大霧就把戰後走向經濟復甦的英國重新打入陰霾!
  • 中國首次光化學煙霧汙染「遺產」「霾」世前傳 從蘭州到北京
    (何籽/圖)39年前,中國在蘭州首次出現光化學煙霧汙染事件,這開啟了我國大氣汙染的研究。我們把時針撥回到當時,是為了觀察北京這次霧霾將走向何處。2013年春節剛過,籠罩京城的霧霾風波再起波瀾,一項中科院的研究成果讓全民再度聞「霾」色變。近日,中科院公布了「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課題組的最新結果。
  • 京大氣汙染未達到光化學煙霧程度
    > 針對網友關於「北京這兩年空氣汙染是不是已經達到形成光化學煙霧事件程度」的問題,市環保局大氣處處長於建華表示,從北京大氣汙染形成的機理上講,空氣中光化學反應確實存在。  針對網友關於「北京這兩年空氣汙染是不是已經達到形成光化學煙霧事件程度」的問題,市環保局大氣處處長於建華表示,從北京大氣汙染形成的機理上講,空氣中光化學反應確實存在。因為PM2.5的生成來源比較複雜,有直接汙染物排放到空氣中的細小顆粒,也有氣態排放物。「但我不認為這是光化學煙霧事件。」
  • 揮發性有機物形成光化學煙霧的分子機理
    有研究人員試圖通過理論化學手段探索大氣揮發性有機物(VOC)形成二次汙染物和光化學煙霧的分子機理,以及二次汙染物轉化成二次有機氣溶膠的微觀成核機制(3nm以下)。應用量子化學計算、反應速率常數計算和動力學模擬等理論研究方法探索大氣揮發性有機物形成光化學汙染物的分子機理、反應動力學及大氣微觀環境效應。
  • 洛杉磯霧霾治理長達半個世紀,有哪些我們可以借鑑的經驗?
    【編者按】進入冬天,各地霧霾天氣頻發,似乎從新聞變成常態。但不管怎樣,如何治理霧霾才是問題的關鍵。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其著作《發達國家霧霾治理的經驗和啟示》一書中結合目前中國治理霧霾的需求,分析總結了美國、英國、日本三國治理霧霾的經驗和教訓。
  • 淺談光化學煙霧
    光化學煙霧最早是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洛杉磯被發現的,當地許多人出現眼睛痛、頭痛、呼吸困難等症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經濟規模的擴大,我國的光化學煙霧汙染日趨頻繁。就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我國大氣汙染的主要產物就是PM2.5和臭氧,即霾和光化學煙霧,兩者雖然在物質形態上有一定差別,但存在密切的聯繫。
  • 北京大氣汙染未達到光化學煙霧程度
    原標題:北京大氣汙染未達到光化學煙霧程度  北京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昨天做客北京市政風行風熱線「走進直播間」節目,解讀《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時透露,北京未來四五年將淘汰近百萬輛國一國二車,針對工地揚塵問題,正在研究制定揚塵保證金。
  • 大氣汙染科普:光化學煙霧
    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是1940年至1960年間發生在美國洛杉磯的有毒煙霧汙染大氣的事件,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光化學煙霧事件致遠離城市100公裡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減產。僅1950-1951年,美國因大氣汙染造成的損失就達1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