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最新研究結果引關注 近期霧霾發現致癌物

2020-11-25 騰訊大浙網

大家肯定對1月份席捲包括杭州在內、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強霧霾記憶猶新。近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的最新研究結果。

專項組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說,本次席捲中國中東部地區強霾天氣的成因,一個是大範圍天氣過程的原因,就是形成靜穩天氣;第二是有些沙塵的疊加;第三是偏南氣流,溼度大,水汽就會使幹細的粒子迅速膨脹,成為肉眼能夠分辨出來的;第四個就是冬季燃煤產生二氧化硫、汽車尾氣產生氮氧化物及有機物,在靜穩空氣中產生化學反應,轉變成大的粒子,形成霧霾天氣。

其中最讓研究人員震驚的是,在霧霾中發現了一些含氮有機物。這種物質的危害在於,成分太過複雜。它不是一種,而是好幾十種這樣的物質。這種物質對人體的傷害是:一個,可能引起癌症及其他嚴重疾病。還有更重要的是,病毒、病菌都能在這種很小的顆粒物上存活,附著在PM2.5顆粒物上,就會傳播疾病。

而來自杭州各醫院的統計,今年過年期間,醫院呼吸科幾乎全部爆滿,有的醫院連除夕夜還有不少呼吸科病人要求加床住院。

除夕夜還有人要求加床住院

問呼吸科醫生最怕哪個季節?答案是冬季,冬季是呼吸科疾病的高發期,而霧霾天則是他們最不願碰到的天氣。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王利民說:「每次一到霧霾天,門診、病房都會爆滿。」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杭州市中醫院,今年除夕恰逢呼吸內科朱黎紅副主任醫師值班,原本以為可以稍微清閒一點的除夕,她卻忙得不可開交,不得不「搬救兵」,找同事幫忙。她說:「那天門診的量一點兒也不比平時少,與去年除夕相比至少增加了三四成,病房40多張床位全部住滿,還有不少要求加床的病人,可實在加不進啊。」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感染科主任王選錠教授這個冬天也不得閒,上周五他專家門診,慢性咳嗽患者竟然佔到了2/3以上,他們大都是在入冬後起病,在霧霾天的影響下逐漸演化成了頑固性咳嗽。除了老年人外,40歲左右的中年人也很多。同時,女性患者也不少。王教授說,以前這種頑固性咳嗽一般以男性居多,因為,男性抽菸者多。因此,他認為,女性患者開始增加與空氣汙染有密切的關係。

甚至有一家三口先後患肺炎。杭州市中醫院朱黎紅醫師說,最先患病的是爸爸,30多歲,因連續發燒、咳嗽一個星期而來醫院就診,確診為肺炎;沒隔幾天,五六歲的女兒也開始發燒,燒到了40多攝氏度,在浙醫兒院確診為肺炎,接連掛了四五天鹽水,熱度才慢慢退下來;女兒的燒剛退,媽媽也開始發燒了,一度也燒到了39℃,且出現了咳嗽不止、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一查也是肺炎,只好住院治療。

朱醫師說,肺炎是感染性疾病,一家三口先後患肺炎,一方面與空氣汙染有關,另一方面與過度疲勞,機體免疫力低下有關。

霧霾中最可怕的是它的有機物成分

1943年曾讓洛杉磯800人去世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說,這次京津冀霧霾中包括的有機顆粒物主要有4類組分:氧化型有機顆粒物,主要來自於北京周邊;油煙型有機物,主要來自局地烹飪源排放;氮富集有機物,一種化學產物;還有烴類有機顆粒物,主要來自於汽車尾氣和燃煤。其中氧化型有機顆粒物在整個汙染過程所佔比例最大,為44%,其餘三個組分別佔21%、17%和18%。

王躍思說,這次在我國發現的霧霾中的有機物,就是美國洛杉磯上世紀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之一。

1943年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曾讓800餘人喪命,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劑是煙霧中的主要成分,主要刺激眼、喉、鼻,引起眼病、喉頭炎及不同程度的頭痛。在嚴重情況下,也會造成死亡事件。美國政府在後來的調查中稱,石油揮發物(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氮,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會產生一種有刺激性的有機化合物,這個過程被稱為光化學反應,其產物就是含劇毒的光化學煙霧。

「不管是含氮的霧霾天氣,還是含硫、鉻等其他有機顆粒物的霧霾天氣,長期吸入對人體都會產生氧化或過氧化的損傷。」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呼吸科副主任蔡闖說,「急性的症狀主要有,原本就患有哮喘、老慢支等呼吸道系統疾病者,容易舊病復發或加重病情,肺氣腫的發病率會增加;健康人群可能會因此出現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症狀;同時,霧霾天氣還會導致人們血壓升高,心率下降,使得心腦血管事件增加;陰沉沉的天氣也容易讓人焦慮、抑鬱。長期的影響有,肺癌的發病率增加;胎兒低體重,新生兒畸形的機率增大。」

義大利研究發現:

市中心居民患肺癌概率是其他人的1.5倍

空氣汙染與肺癌的關係不是隨便說說的。

義大利醫學家曾調查了938名死於肺癌的病人,並將他們與居住環境的空氣汙染情況進行分析,還將其中755名肺癌病人和755名正常人進行配對分析,排除吸菸習慣、職業等可能影響肺癌發生的因素。結果發現,人們患肺癌的危險與空氣汙染顯著相關,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患肺癌人數大大超過居住在鄉村的人。居住在城市中心的居民患肺癌的危險性是一般人的1.5倍,且患小細胞肺癌和大細胞肺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和2.6倍。

義大利學者還研究發現,苔蘚是一種對空氣汙染非常敏感的生物,常用來進行相關實驗。他們對義大利東北部威尼託區苔蘚的不同種類和分布,與當地人口死亡率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苔蘚變異同當地男性的肺癌有很相似的誘因,都與大氣汙染物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灰塵有聯繫,且苔蘚死亡率高的地區,也是肺癌發病率高的地區。

研究人員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一項研究表明,長期接觸PM10以下的顆粒可增加男性患肺癌的危險。特別是PM2.5及更小的顆粒對人的影響更大。

今年霧霾嚴重 7年後肺癌將高發?

在我國,灰霾研究專家、廣東省氣象部門首席專家吳兌和他的團隊發現,灰霾與肺癌有著「七年之癢」的聯繫。吳兌說,這是他們全面分析了廣州52年來灰霾數據後得出的結論,即出現灰霾嚴重的那年後,相隔七年就會出現肺癌的高發期。他還認為,灰霾將取代吸菸,成為誘發肺癌的頭號殺手。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鍾南山也說,在城市裡,大氣汙染致癌的威力已經遠遠超過吸菸,遠比非典可怕。同時,灰霾汙染還會引起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

2009年《環境與健康》雜誌刊登了由北京大學張國欽、王寧等人撰寫的關於《北京市城區居民菸草消費和大氣汙染對肺癌死亡率的影響》的論文。研究者收集了1982-2005年北京市城區居民肺癌死亡率、居民年人均菸草消費和大氣汙染資料,進行趨勢分析。同樣發現吸菸和大氣汙染為肺癌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且致癌物質效應有滯後性。也就是說,在菸草消費和環境汙染維持現有水平的情況下,幾年後,北京市城區肺癌的死亡率還將上升。

遇到灰霾天,少出門、戴口罩

適當補充維C、維E、深海魚油

怎麼防止霧霾天空氣裡有毒有機物?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呼吸科副主任蔡闖說,少出門,少去霧霾濃度高的地方,不得已要出門,建議戴口罩,普通的口罩就行。雖然,普通口罩不能阻擋PM2.5以下的顆粒物,但可以阻擋空氣中有毒有害、比較大的有機顆粒。不過口罩一定要戴嚴實,尤其是鼻梁處,否則,顆粒物還是會通過縫隙進入呼吸系統。

蔡醫師還建議霧天或灰霾天多吃含維生素C豐富的蔬果,如橙子、柑橘等;適當吃一些動物內臟以補充維生素E;吃些核桃、花生、深海魚油等食品,以補充不飽和脂肪酸的食品。

維生素C、維生素E有抗氧化的作用,適當補充有助於減少空氣汙染引起的氧化或過氧化反應對身體的損傷;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修復細胞膜,人體受到氧化或過氧化損傷時,最先受到衝擊的是細胞膜。

45歲以上建議每年做胸部CT

衛生部2008年發布的最新資料表明,肺癌是全球第一癌症殺手,是當今世界上對人類健康與生命危害最大的惡性腫瘤。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如不控制吸菸和空氣汙染,到2025年,我國每年新增肺癌患者將超過100萬例,將成為世界第一肺癌大國。

「肺癌的可怕之處在於早期可以沒有症狀,等到患者出現持續性乾咳、咳痰、咯血、氣短或喘鳴、體重下降、胸痛、聲音嘶啞了才去醫院,疾病可能已經進入中晚期了。臨床上80%的患者都是這樣的,以至於我國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較低。」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王利民說。

早期、快速地發現肺癌,並儘快確診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關鍵。浙醫二院王選錠教授提倡每年堅持健康體檢,45歲以上者每年做一次CT掃描,尤其是有家族史,吸菸指數(每天吸菸支數乘以煙齡)大於400者。每年一次低劑量高分辨螺旋CT掃描對人體的傷害可以忽略不計,卻可以發現早期肺癌。

了解更多資訊,請點擊大浙網首頁

相關焦點

  • pm2.5確認為致癌物 pm2.5是什麼意思?
    而近期網絡流傳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核霧染」這個新詞引發公眾高度關注與熱議。「核霧染」這個提法到底靠不靠譜?霧霾到底會對公眾健康造成什麼影響?15日晚,新華網邀請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副總工程師陳曉秋做客新華訪談,為網友講解如何正確看待霧霾與健康。  [主持人]前段時間,關於霧霾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一直是網友討論的熱點。
  • 黑龍江依蘭發現隕石坑,三大意義引關注
    黑龍江依蘭發現隕石坑,三大意義引關注  Alex Hu • 2020-04-07 12:16:32 來源:前瞻網 E
  • 環保部、中科院就北京霧霾成因產生分歧
    「老實說,中科院結果是怎麼出來的,我們並不清楚。我們也說不清楚霧霾的產生到底有哪些貢獻源。」針對中科院有關北京霧霾6大貢獻源的結論,環境保護部監測司副司長朱建平日前對記者如是回應。
  • 北京霧霾中檢出危險有機物 曾導致倫敦過萬人喪生
    ,檢出危險有機物(資料圖) 近期京津冀霧霾形成有四方面原因中廣網北京2月17日消息(記者劉黎、肖源)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中國科學院近日公布了「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課題組的最新研究結果。研究結果表明,近期持續、大範圍的強霧霾中,含有大量的含氮有機顆粒物。這是上世紀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而當年洛杉磯因此有800餘人喪生。今天中午,中國之聲專訪了專項課題組「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今天,北京的風不小。但PM2.5依然居高不下。從上午8點至發稿時,一直在200以上,重度汙染。但這已經比上個月要好的多了。
  • 專家:氣象條件是華北霧霾發生主因
    研究預測,今冬出現重汙染天氣的風險偏高,明年初預計霾日數與往年持平  從今年5月開始,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及國內其他的一些研究機構就開始對今年秋冬空氣汙染形勢進行了分析,由於今年和1998年都是受厄爾尼諾影響較大的年份,因此不少人都會拿今年的氣象條件和1998年比較。
  • 北京世界最大霧霾塔檢測結果:淨化作用有限
    中國環境新聞工作協會官網今日發布的霧霾塔階段性檢測結果顯示,該塔對其周圍空氣中的PM2.5有一定的淨化作用,但效果不穩定並且作用範圍十分有限。  今年9月27日,由荷蘭藝術家丹·羅斯加德設計的霧霾淨化塔亮相北京,引發關注的同時,對於霧霾塔的治霾效果的質疑也隨之而來。這座高7米的霧霾塔一度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空氣淨化器。
  • 霧霾檢出危險含氮顆粒物 曾導致光化學煙霧(圖)
    中國科學院近日公布了該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的最新研究結果。研究結果表明,近期持續、大範圍的強霧霾中,含有大量的含氮有機顆粒物。  成因:  汙染物遇水汽發生灰霾事件  研究認為,人類汙染物排放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內因,可以說是「主謀」。
  • 華北霧霾或將伴隨光化學煙霧
    從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北京城幾乎完全籠罩在沉重的霧霾中,PM2.5數據也一直居高不下。最近,國內科研機構對城市霧霾天氣進行了研究,一類新的汙染物被檢出吸引了人們的注意。這種汙染物是「含氮有機物」,與「光化學煙霧」密切相關。那麼到底什麼是光化學煙霧?光化學煙霧又與北京的空氣汙染有什麼關係呢?什麼是光化學煙霧?
  • 世衛公布最新致癌物清單,中國式鹹魚,馬兜鈴中藥,檳榔明確為一類...
    對於癌症,大多數人聽「癌」色變,一說起致癌物更是恨不得立刻遠離。但是生活中的致癌物你真的了解嗎?近期,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致癌物最新數據,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生活中哪些是常見的致癌物吧!謠言止於智者,科普任重道遠。因為不了解癌症,所以很多人壓力倍增反而導致了癌細胞的擴散。
  • 中科院新研究用同位素探明:燃燒產生水汽如何與霧霾交互作用
    水蒸氣看似清潔無害,可能也是霧霾的幫兇之一?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領銜的團隊通過現場觀測、同位素分析和數值模擬發現,部分燃燒產生的水蒸氣增加了相對溼度,導致氣溶膠中PM2.5積聚。水蒸氣與霧霾科學家們早已發現,水蒸氣與霧霾有著緊密的關聯。所謂PM2.5,指的是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 2.5 微米的細顆粒物,直徑還不到頭髮絲粗細的1/20。這些PM2.5是怎麼來的呢?它們有些是直接排放出來的一次粒子,還有些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氣體汙染物通過大氣化學反應而生成的二次粒子。
  • 京津霧霾檢出危險物 曾致洛杉磯光化學煙霧800人喪生
    中科院近日公布研究結果稱最近京津冀強霧霾檢出危險物,京津霧霾檢出危險物系大量含氮有機顆粒物,研究員稱這是最危險的信號,因這是洛杉磯上世紀光化學煙霧主要成分之一,而該事件共800多人喪生。研究認為,強霧霾事件是人為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態被破壞的直接後果。
  • 又把霧霾「甩鍋」中國?數據面前首爾市長仍這樣說
    樸元淳 新華社 供圖樸元淳7日上午在接受韓國MBC廣播節目《視線集中》的電話採訪時說,不論是首爾研究院還是韓國環境部下屬研究機構的多項研究結果均表明,首爾市50%至60%的霧霾受到來自中國的影響。他說,目前討論誰對誰錯並無意義,韓中兩國及多個城市應聯手致力於減少霧霾,共同研究對策。
  • 中科院專項組解讀2013年霧霾 回應數據與認知偏差
    原標題:中科院專項組解讀2013年霧霾 回應數據與認知偏差   中科院灰霾研究專項組解讀2013年霧霾 回應數據與公眾認知的偏差   弱風高溼逆溫 致十一車少霾多 而市民印象格外深的是,去年1月份北京連續出現霧霾天氣,十一長假中許多車輛離開北京後卻霧霾頻出等等。   在諸多數據與市民認知存在一定偏差的背後,種種疑問急需進一步解讀。2013年的空氣監測結果到底呈現哪些新變化?民眾應該如何理性看待有關霧霾的種種數據?記者為此專訪了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
  • Nature子刊刊發中科院海洋所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中科院海洋所大洋巖石圈與地幔動力學課題組關於利用Mo同位素體系示蹤俯衝帶流體性質最新成果,對理解島弧巖漿作用、地幔楔氧逸度及研究殼幔循環作用具有重要意義。陳碩博士為文章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
  •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評估結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評估,由於提神、上癮,全球有10%-20%人口咀嚼檳榔,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其中包括中國的湖南、雲南、海南和中國臺灣地區。  近期,IARC在《柳葉刀-腫瘤學》發表了對檳榔主要活性成分――檳榔鹼(arecoline)致癌性的主要評估結論。
  • 「高分四號」衛星數據首公布 「霧霾下的北京」引關注
    「高分四號」衛星數據首公布 「霧霾下的北京」引關注 2016-02-03 14:12:11圖為1月21日拍攝的霧霾裡的北京。 高分四號 攝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3日對外公布了高分四號衛星獲取的首批影像圖。圖為1月25日拍攝的北京。 高分四號 攝   中新網北京2月3日電 (邱學雷 張素)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3日對外公布了高分四號衛星獲取的首批影像圖。
  • 冥王星的溫度是由霧霾控制的?霧霾顆粒能影響星球輻射能平衡!
    霧霾的產生就是由於空氣當中懸浮的顆粒含量超標了,尤其是可吸入物的顆粒物含量太高,因此它們被指認為造成這個汙染天氣的主要原因,如今更多的陰霾天氣出現,它的危害程度也在逐漸的增大,因此把它們統一稱為霧霾天氣。
  • 霧霾天千人拼圖「肺器官」破吉尼斯紀錄引爭議(圖)
    此次活動的主辦方是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活動總負責人陳先生介紹,活動的目的是呼籲人們關注肺部健康。但有圍觀者提出,在霧霾天組織這麼多人號召大家重視肺健康是否不太合適。因近日國內不少地方都開展了挑戰金氏世界紀錄的活動,一些市民對這類活動的意義也提出質疑。
  • 中國科大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合作研究霧霾來源和形成機製取得...
    研究揭示了霧霾硫酸鹽組分存在非常顯著的33S和36S同位素非質量分餾信號,結果表明33S的異常來源於平流層(地表以上12-50公裡範圍)的光化學反應,而36S的異常組成主要是來源於化石燃料或生物質的燃燒過程。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8月6日出版的國際權威綜合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
  • 京津冀霧霾檢出光化煙霧成分 曾讓800多人喪命
    昨天,中國科學院公布了該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的最新研究結果,研究發現,京津冀霧霾檢出大量危險含氮有機顆粒物,這在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看來是「最危險的信號」,因為這就是「洛杉磯上世紀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之一」。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中共有800餘人喪生。昨天,這則新聞在微博上也被網友大量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