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蟹|甲殼動物中的「膽小鬼」,終生都在找尋自己的「房子」

2021-01-20 寵物樂悠悠

寄居蟹|甲殼動物中的「膽小鬼」,終生都在找尋自己的「房子」

很多人初遊海濱,看見水潭裡一件東西,分明像個峨螺或玉黍螺的空殼,但是又不停向前移動,當你抓起海螺以後,就會看到海螺突然鑽出了腿,著實把人嚇了一跳。

其實,這種動物並不是海螺的一部分,它們被稱為寄居蟹,有些人很喜歡它們,如果恰巧撿起一個空殼以後忽然爬出一隻寄居蟹,就高興得了不得,也驚奇得了不得,甚至是一輩子也忘不了。

目前這種動物已經普及,甚至在一些電商平臺還把它們推薦成迷人的寵物,由於它們並沒有毒性,性格也不算暴躁,加上非常有趣,很多人都嘗試飼養這種新奇特小寵物。

寄居蟹|甲殼動物中的「膽小鬼」,終生都在找尋自己的「房子」

堅硬的甲殼動物為何要寄居

有堅甲的動物借用軟體動物的自衛法,確實很稀奇,起碼在其他生物上,我們很少見這種自衛的方式,畢竟甲殼類動物上帝賜給它們堅硬的表殼,就是為了抵禦敵人的,再找一堅硬的表殼似乎有一些多此一舉了。

不過當你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寄居蟹和一般的甲殼動物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你仔細觀察寄居蟹的尾,就明白這蟹為什麼要借用別的動物來自衛。

因為它們的尾太軟,太松垂,沒有常有的肢的數目,所以極賴保護,這和現在很多甲殼類動物是完全不同的,不管是螃蟹還是龍蝦,它們全身幾乎沒有任何破綻。

寄居蟹的求生之道很像像河流裡的蠐螬蠅的幼蟲,它們用石子或小枝條等粘合起來,巧妙地製成管來藏身,也像有些蟹用海落和海縮等來掩飾自己。

寄居蟹就借某種海蝸的堅殼來保護並施藏自已,比披著甲還要妥當得多,畢竟它們不知道獵食者會朝著哪個方向進攻,會不會攻擊到它們柔軟的腹部。

寄居蟹由於天生就存在弱點,因此它們不同於其他的螃蟹,格外小心謹慎。

寄居蟹和它的表殼寄主

靠撿來的表殼生存,這個習慣對於寄居蟹來說一定由來已久,因為寄居蟹身上差不多各部分都經過改造,好適應它的借宿辦法,由此可見這是一次漫長的進化。

它的笨拙的尾巴就彎得有點像香蕉,以適合蝸牛殼的旋屈。尾上本當生有6隻後肢,只剩後兩隻還在,是用來扼住殼的中柱的,以免被別的動物拖出殼外。

尾的右側只剩一肢,有一隻大螯用來攫食、打架,並守護門路,這是非常重要的。許多寄居蟹的這隻大螯比它側面的那些要大得多。

我們不需要再說,只要知道一件事,就是寄居蟹的身體處處都密合於藏在它所背著走的殼裡。

寄居蟹|甲殼動物中的「膽小鬼」,終生都在找尋自己的「房子」

現在看看它的習慣,尤其是所謂寄居蟲的習慣。英國科學家傑克遜曾仔細研究過這種動物。從前有個叫斯瓦默丹的博物學家寫了一部著作,叫《自然經》。

他深信寄居蟹自己造殼自己住,其實這個大方向是錯誤的,它是拾或偷遺殼來住的。有人說它如果看中一個軟體動物的売,就會不管三七二十一逐出原主,霸佔過來,可是這種說法從來沒有被證明過。

它倒是很可能碰著鱈或別種貪食的魚所咬掉了頭和腳的峨螺,而吞吃掉它的餘體。奇居蟹常常必須離開売,因為它已經長到殼容不下的地步了。

並且當時遷移時,它又很膽小。有人說它像個"丟掉衣服的浴客"。傑克遜說到它換掉表殼時,離開舊売尋找新的時候,慌張怯懦。一見比較大的殼,立刻跳進去。

看上去伶俐便捷,但又莽撞。前後對比,非常有趣。

與六放珊瑚亞綱生物團結協作

寄居蟹的食量大,所吃的東西很雜。幾乎沒有一樣動物或植物,它不會狂熱地吃下去。大用來攫食,並送進口去,又送到顎和鰓腳那裡去。鰓腳就撕碎或搗爛食物,隨後食物會通進一個奇異的沙囊。

這個體內的磨也和蟹或龍蝦的幾乎完全一樣。

試著到海濱水潭去觀察寄居蟹,你不由得會飲佩,它們警惕又敏捷。

雖負有重殼,而行動起來仍然很伶俐。它們好勇鬥狠,總在那裡等鄰居中有無冒險出殼太遠的。這衝擊常被避開,那隻蟹立刻縮回到殼裡深處,殼門口依然關閉。

但有時一隻蟹竟能強拉別的蟹出殼,像這樣爭鬥時,或和異族對抗時,常常會使得一肢失落或使一股受傷。但這不要緊,因為和其他許多甲殼動物一樣,到了下次蛻殼,即改換外皮時還會重新長出來。

寄居蟹|甲殼動物中的「膽小鬼」,終生都在找尋自己的「房子」

寄居蟹換殼時,先脫出頭和胸,再脫出前肢,最後抽出尾。

寄居蟹長大到能塞滿大峨螺為止,中間幾度換過各種住所,像錐螺、斑螺、玉黍螺和織紋螺等,隨著身體的長大,它們必須更換老房子,去給自己尋找新家。

寄居蟹|甲殼動物中的「膽小鬼」,終生都在找尋自己的「房子」

寄居蟹除借了軟體動物的空殼來住外,還和若干別的動物來聯合。

它的殼上常見一群有趣的植物蟲,叫貝螅,有時還見生長著一些海綿。

克菜德灣有很多這種寄居蟹,身旁總繞著幾種六放珊瑚亞綱生物,叫疣六海葵,它們倆從不分離。寄居蟹得六放海葵的保護,或許還會活它一點螫刺能力的利益。六放珊瑚亞綱生物靠寄居蟹帶它到東到西,並分吃蟹的餘糧,這樣互助,彼此得益。

等蟹遷入新螺殼時,還帶著老夥伴同去,這更有趣。

至於寄居蟹的同住辦法,卻有些怪異,只有一方會得利。有種多腿的剛毛蠕蟲,叫沙蠶珠母貝,和它一同居住。沙蠶珠母貝常潛伏在殼底深處。從外看它不見。

等到吃東西時,才探首出來,從蟹的顎腳間,分吃它的宿主所吃的東西

寄居蟹|甲殼動物中的「膽小鬼」,終生都在找尋自己的「房子」

在繁殖季節,母寄居蟹在尾節肢的剛毛上,載12000-15000枚卵,帶著到處走。卵就在剛毛間發育,長成小的自由遊泳的幼蟹,叫蟹仔。這些住在外海,經過幾次蛻殼和變遷後,就成所謂灰白蟹仔。晝間爬行海底,夜間升到水面。這時它們找螺殼去住,開始作"隱士"或寄居客。

不過"隱士"二字有名無實,因為寄居蟹天生勤勉好動。

寄居蟹|甲殼動物中的「膽小鬼」,終生都在找尋自己的「房子」


相關焦點

  • 能淹死的螃蟹:交配工具都是為房子進化,包租公寄居蟹的精緻生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房子的地位絕對舉足輕重的,房子的剛需體現在結婚,求學,投資方面上。對於某些人來說,有了房,才結束了漂泊,有了家的歸屬感。但是除了我們人類,在大自然中有種小動物也是把房子看的重中之重。對這種小動物而言 「房屋 「不僅僅是至關重要的財富,乃至還在進化上,改變了它進化演變的方向。
  • 一生為「房子」奔波的寄居蟹
    我們就像:一生為「房子」奔波的寄居蟹--網友給寄居蟹做的造景缸--視頻【造景過程】視頻【成景欣賞】【寄居蟹和他的房子】視頻:寄居蟹換房子(換殼)沒有房子的寄居蟹到哪裡都象是無家可歸寄居蟹的房子你以為只有螺殼可以嗎?
  • 凌冰說養殖:寄居蟹換殼的秘密
    寄居蟹是甲殼動物的海洋動物,生活在底部的泥底水中,偶爾在陸地上或樹上,也可以稱為白色房屋、幹屋等,經常用來吃軟體動物的貝類肉,佔據它的殼為了家庭,房子有一個海螺殼、殼、蝸牛殼,甚至因為生態環境,瓶蓋被用作家。我們來看看寄居蟹殼變化的秘密!
  • 一生為「房子」奔波的寄居蟹,對殼的痴迷,引發集體死亡
    最為奇特的是,這些寄居蟹總是成批死亡,在一個塑料容器中,發現死亡的數量有250隻,而有的容器中,甚至有520隻。為何寄居蟹會集體死亡,而且都死在一個容器內呢?這其實就要從寄居蟹的生活習慣說起。寄居蟹是介於蝦蟹之間的生物,最顯眼的特徵是,它有一個螺殼「房子」。
  • 一生為「房子」奔波的寄居蟹,對殼的痴迷,引發集體死亡
    最為奇特的是,這些寄居蟹總是成批死亡,在一個塑料容器中,發現死亡的數量有250隻,而有的容器中,甚至有520隻。為何寄居蟹會集體死亡,而且都死在一個容器內呢?這其實就要從寄居蟹的生活習慣說起。一生為「房子」奔波的寄居蟹寄居蟹是介於蝦蟹之間的生物,最顯眼的特徵是,它有一個螺殼「房子」。和蝸牛不同,寄居蟹的螺殼並不是自己的,是靠爭奪而來,因此也有了「白住房」的稱呼。
  • 科學故事:寄居蟹為什麼搶佔人家的房子?吐了白沫的螃蟹沒死?
    蟹類中90%為生活在海洋中,其餘的生活在淡水中,下面,請讓小編為大家帶來三則科學故事,讓大家認識到蟹類的一些其他一些有趣的本領。首先帶來的故事是:寄居蟹為什麼搶佔人家的房子?海螺託人寫了一份告狀信,他哥哥的房子被寄居蟹搶走了,請探長貝利警長秉公裁斷。探長貝利接到狀紙,看著悲傷的海螺,有些疑惑不解,因為自己見過的寄居蟹任勞任怨地馱著海葵到處遊玩呢。
  • 寄居蟹飼養方法
    ,以便寄居蟹有充足的活動空間。用刷子將玻璃缸徹底清洗一遍,以清除玻璃缸上面的雜質和有害物質,這樣才能保證寄居蟹能夠健康成長。②購買海鹽的時候要選擇進口海鹽,過濾系統要選擇帶有生化棉的過濾器,這樣過濾器才能夠有效地除去水中的有害物質(在飼養寄居蟹的過程中,不僅要過濾掉一些固體物質,還要除去水中的有害含氮物質)。③墊材:石頭、沙子之類的東西,推薦用珊瑚砂(珊瑚砂需要清洗),沙的厚度要是寄居蟹的三倍,沙子要保持溼度。
  • 寄居蟹的房奴傳奇,不僅要聚眾排隊換房,連交配工具都要為房「變異」
    當一隻寄居蟹發現一個新的房子時,它會離開自己的殼去檢查房子的大小。 如果發現殼體太大,寄居蟹會回到自己的殼體,然後原地等待。當新的寄居蟹到來,也會重複類似的動作。最後,它們會形成一個由10到20個寄居蟹聚集在一起的隊伍。緊接著,它們會從最大的寄居蟹到最小的寄居蟹排列好,依次排隊換房。
  • 可愛智慧的寄居蟹
    一般海棲的寄居蟹生活在海洋裡、海灘礁巖淺水裡或珊瑚礁的潮間帶上部,而陸寄居蟹則生活在海灘沿岸等內陸地帶。寄居蟹的外形介於蝦和蟹之間,雖然與蝦和蟹同屬於甲殼綱,都有一對強壯的螯肢,用來取食禦敵。但它們的甲殼並不像普通蟹的甲殼那樣堅硬,尤其是它們的腹部比較柔軟,因此它們為保護自身不受傷害,常寄居於死亡軟體動物的殼中,因而得名。
  • 寄居蟹的房奴傳奇:聚眾排隊換房,交配工具也要為房「變異」
    正在爭奪房子的寄居蟹伴隨著螺殼的不斷減少,寄居蟹還演化出了聚眾排隊換房的互利行為。當一隻寄居蟹發現一個新的房子時,它會離開自己的殼去檢查房子的大小。如果發現殼體太大,寄居蟹會回到自己的殼體,然後原地等待。 當新的寄居蟹到來,也會重複類似的動作。
  • 饑荒聯機版:從少女變成老太,寄居蟹窮極一生都在等待
    值得一說的是,科雷官方在聯機版本裡最新增添了一個全新的NPC——寄居蟹老奶奶。經常看阿誠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我之前做過相關介紹,但是最近我在瀏覽社交媒體的時候,突然發現有網友對寄居蟹老奶奶的故事做了更深層的剖析,感覺很有意思,所以寫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寄居蟹老奶奶自己擁有一座小小的島嶼,那是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或許連她自己都已記不太清自己在這座島上已經住了多少個年頭。
  • 寄居蟹拼房地產 動物世界也有"經濟法"
    南方網訊 人類在長期的生存競爭中悟出並形成了一系列經濟法則,動物也不例外。美國埃默裡大學心理學和動物行為學教授德瓦爾在《科學美國人》上撰文說,動物的經濟傾向與人類有相似之處,它們知道怎樣得到好處,知道分享、合作與禮尚往來。
  • 寄居蟹換殼時會將舊殼上的海葵也一起搬過去
    寄居蟹生活在被它掠食者的鎧甲裡,卻也因為這副鎧甲,它必須得背著跑來跑去,甚至讓自己右螯腳大於左螯腳,或左螫腳大於右螯腳。寄居蟹常寄居於死亡軟體動物的殼中,以保護其柔軟的腹部,故名。世界上現存500多種寄居蟹,絕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也有少數生活在陸地。更有一些寄居蟹不再寄居在甲殼裡,而是發展出了類似螃蟹的硬殼,也叫硬殼寄居蟹,著名的椰子蟹即屬此類。
  • 成為深海甲殼動物的百科全書
    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沙忠利的研究方向是甲殼動物系統分類學,在科研領域中屬於基礎研究,也是大多數年輕人不願意坐的「冷板凳」。而這個 「冷板凳」他一坐就是十幾年,埋首浩瀚學海,他最終成為深海甲殼動物的 「百科全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沙忠利。
  • 寄居蟹和海葵
    第一次聽說寄居蟹,還是和小朋友看動畫片知道的!在海裡,到處都可以見到寄居蟹的身影,任何腹足類的貝殼都是寄居蟹的棲息之所。如果找不到空貝殼,寄居蟹就會採用暴力行為,將貝殼裡的主人撕扯出來,鳩佔鵲巢。住進貝殼裡後,寄居蟹會用一隻螯堵住入口,防止其他海洋生物的攻擊。
  • 【草莓】寄居蟹飼養造景,手把手教你新手入門!
    這次呢,本來我想把寄居蟹的一些餵食/換殼/過冬及飼養都寫完再進入造景,但是平時私聊裡很多人在問陸生寄居蟹的造景到底如何布置,這次就應大家要求,提前來一發環境布置。這裡提到的,是我養蟹時比較早期的一個簡單飼養環境,從簡到繁!讓新手玩家可以輕鬆上手。
  • 寄居蟹蛻皮的跡象
    寄居蟹會隨著它們的生長而定期蛻皮,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容易將蛻皮的寄居蟹誤認為死了的寄居蟹。 蛻皮或死亡一隻蛻殼的螃蟹顯得無力而無生命,而且身體經常脫離殼。有時,通過非常仔細的觀察,您將能夠在寄居蟹蛻殼時看到其寄居蟹的細微抽搐,但否則,很難判斷它是否還活著。另外,如果您的螃蟹已將自己埋在沙子中,而且您有一段時間沒見到它們了,那麼自然會開始懷疑它們是否正在蛻皮或它們是否在埋葬自己的地方死亡。 如果您不確定螃蟹是蛻皮還是死了,如果螃蟹確實只是蛻皮,您如何處理這種情況可能會影響到螃蟹的生與死。
  • 寄居蟹應該怎麼養
    海邊能見到的小動物,除了小沙蟹外寄居蟹可能是最常見的了。他動作不像沙蟹那麼快,小小的螃蟹縮在螺螄殼裡顯得非常呆萌。
  • 陸寄居蟹品種簡介
    陸寄居蟹的品種有很多,據權威人士統計已經達到了18種之多。體型最大的非椰子蟹莫屬了,椰子蟹和其他的品種寄居蟹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就是它的成體已經不再背螺殼了,而且體型碩大,可以長到1米長,是最大的陸生節肢動物,但它仍然屬於陸寄居蟹科。
  • 寄居蟹:躲在殼裡的小精靈
    ■ 潘 彥 文/圖毛茸茸的爪子,紅色的觸鬚輕輕搖擺,一感覺有風吹草動就縮回殼裡……第一次看到寄居蟹是在一家背街的小店裡。店面不大,幾個鋪滿沙礫的魚缸裡卻散落著許多色彩鮮豔的貝殼。仔細一看,貝殼裡又伸出大大小小如蟹腳一般的爪子,卻不見敦厚結實的「蟹將軍」身影,只有幾根觸鬚伸出來探頭探腦證實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