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為「房子」奔波的寄居蟹,對殼的痴迷,引發集體死亡

2020-09-16 瓜聊科學


塑料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也是最讓人頭疼的環境問題。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塑料源源不斷被傾斜在環境中,已經對地球上的野生動物造成了非常可怕的影響。

海鳥父母給飢餓的雛鳥吃塑料碎片,死去的鯨魚體內有無法消化的人字拖,海豹被塑料勒住腦袋,並深深嵌在肉裡,只能痛苦哀嚎......

這些只是冰山一角。

一直以來,量化塑料造成的動物死亡是極其困難的。

在偏遠的科科斯(基林)群島和亨德森島,研究人員發現,成千上萬的寄居蟹困死在被丟棄的塑料困中,這對寄居蟹的種群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傷害。

奇怪現象:在一個塑料容器內竟然發現了520隻寄居蟹屍體

科科斯(基林)島和亨德森島地處偏遠,也沒有人居住,但這裡依然沒有逃脫塑料垃圾的困擾,海洋塑料製品源源不斷地流入這些島嶼,島嶼上到處都是垃圾。

一開始研究團隊到這些島嶼的工作是研究鳥類,但在工作中發現,島嶼上有很多死去的寄居蟹,開始只看到一兩隻,隨著研究的繼續,發現情況遠比看到的要糟糕。

經過統計分析,在科科斯(基林)群島,估計有超過50萬隻寄居蟹被困在塑料中,且死亡;而在亨德森島上,這一數字約為6萬隻。

最為奇特的是,這些寄居蟹總是成批死亡,在一個塑料容器中,發現死亡的數量有250隻,而有的容器中,甚至有520隻。

為何寄居蟹會集體死亡,而且都死在一個容器內呢?

這其實就要從寄居蟹的生活習慣說起。

一生為「房子」奔波的寄居蟹

寄居蟹是介於蝦蟹之間的生物,最顯眼的特徵是,它有一個螺殼「房子」。

和蝸牛不同,寄居蟹的螺殼並不是自己的,是靠爭奪而來,因此也有了「白住房」的稱呼。

它的「房子」,要麼來自於食物,寄居蟹吃掉帶螺殼的生物,留下螺殼並佔為己有,要麼和別的寄居蟹交換而來,在塑料汙染比較多的地方,寄居蟹甚至會將很多塑料物品當做房子。

寄居蟹對於「房子」是非常痴迷和瘋狂的。

因為它們的腹部很柔軟,需要螺殼的保護,而且隨著身體慢慢長大,原來的螺殼已經容納不下身體,就像衣服一樣,寄居蟹的螺殼也需要定期更換。

寄居蟹對「房子」的狂熱,已經到了同伴若不同意交換房子,就會明著搶,同伴若意外死亡,也不會想著要悼念,第一時間要做的是如何搶奪死去同伴的「遺產」。

對「房子」的執著,形成致命循環

當一隻寄居蟹不幸死亡後,它留下的螺殼會引發一場爭奪大戰。

死亡的寄居蟹會散發出一種化學信號,用來告知周圍的同伴,這裡有現成的可利用的螺殼。

此時附近的寄居蟹會紛紛前來繼承這個「房子」,難免會發生一場爭奪大戰,最終勝利者才有資格擁有這個螺殼。

但在科科斯(基林)群島和亨德森島,到處都是的塑料垃圾成為寄居蟹一個一個的陷阱。

任何有開口的東西都可以成為陷阱:只有一個小洞的飲料瓶、巨大的捕魚浮標、5加侖的燃料桶等等。

寄居蟹在島上遊蕩時,會發現這些容器底部有食物或者淡水,因此會冒險爬進去,然而一旦掉進去,由於塑料比較滑,就再也爬不出來了。

致命循環也就開始了。

死亡後的寄居蟹釋放出化學信號,吸引其他寄居蟹前來,於是一個接著一個寄居蟹進入塑料容器並死亡,死亡的數量越多,信號越強,吸引的寄居蟹也越多,如此循環,到導致一個塑料容器內,寄居蟹的死亡數量可達520隻。

最後

科學家認為,寄居蟹對生態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高效的食腐動物,在海灘和島嶼的森林裡幹著清理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它們有助於營養物質的轉化,是食物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寄居蟹的大量死亡,會對當地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應該重視海洋垃圾問題。

如果一個島嶼上有大量的寄居蟹,海灘上有瓶子和塑料容器,那麼就會有被困住的寄居蟹,有時它們也會錯誤的把塑料當做自己的「房子」。

相關焦點

  • 一生為「房子」奔波的寄居蟹,對殼的痴迷,引發集體死亡
    一開始研究團隊到這些島嶼的工作是研究鳥類,但在工作中發現,島嶼上有很多死去的寄居蟹,開始只看到一兩隻,隨著研究的繼續,發現情況遠比看到的要糟糕。經過統計分析,在科科斯(基林)群島,估計有超過50萬隻寄居蟹被困在塑料中,且死亡;而在亨德森島上,這一數字約為6萬隻。
  • 一生為「房子」奔波的寄居蟹
    我們就像:一生為「房子」奔波的寄居蟹寄居蟹又名「白住房」、「幹住屋」,主要以螺殼為寄體,多產於黃海及南方海域的海岸邊,在沙灘和海邊的巖石縫裡容易發現,有時在竹子節、穗椰子殼、珊瑚、海綿等其它地方也能看到這種有「清道夫」之稱的雜食性動物。
  • 能淹死的螃蟹:交配工具都是為房子進化,包租公寄居蟹的精緻生活
    歐洲的生物學家就已經證明,這種小動物為了他們房子,還特別進化出了細長的交配工具,在房子中進行活動,防止在生兒育女的過程中,房屋被雌性搬走 。這種小動物就是蝦怪。寄居蟹蝦怪,是我們本地的叫法,學名叫做寄居蟹,綽號"白住房",它們以螺殼或軟體有殼動物為寄體,在裡面生活。屬於什麼都吃的雜食性動物。
  • 寄居蟹的房奴傳奇:聚眾排隊換房,交配工具也要為房「變異」
    正在爭奪房子的寄居蟹伴隨著螺殼的不斷減少,寄居蟹還演化出了聚眾排隊換房的互利行為。當一隻寄居蟹發現一個新的房子時,它會離開自己的殼去檢查房子的大小。如果發現殼體太大,寄居蟹會回到自己的殼體,然後原地等待。 當新的寄居蟹到來,也會重複類似的動作。
  • 凌冰說養殖:寄居蟹換殼的秘密
    寄居蟹是甲殼動物的海洋動物,生活在底部的泥底水中,偶爾在陸地上或樹上,也可以稱為白色房屋、幹屋等,經常用來吃軟體動物的貝類肉,佔據它的殼為了家庭,房子有一個海螺殼、殼、蝸牛殼,甚至因為生態環境,瓶蓋被用作家。我們來看看寄居蟹殼變化的秘密!
  • 寄居蟹的房奴傳奇,不僅要聚眾排隊換房,連交配工具都要為房「變異」
    對它們來說「房子」不僅是命根子,甚至還改變了其演化的方向。 就有一項新研究發現,它們還特地演化出了長長的丁丁,以免在不可描述的時候房子被奪走。當不需要背負「房子」的壓力時,它們也就沒了進化長丁丁的動力。這種生物就是寄居蟹。 可令人辛酸的是,如此努力生活的寄居蟹現在卻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房子」,而被迫寄居在塑膠垃圾內。
  • 寄居蟹|甲殼動物中的「膽小鬼」,終生都在找尋自己的「房子」
    寄居蟹|甲殼動物中的「膽小鬼」,終生都在找尋自己的「房子」寄居蟹換殼時,先脫出頭和胸,再脫出前肢,最後抽出尾。寄居蟹長大到能塞滿大峨螺為止,中間幾度換過各種住所,像錐螺、斑螺、玉黍螺和織紋螺等,隨著身體的長大,它們必須更換老房子,去給自己尋找新家。
  • 科學故事:寄居蟹為什麼搶佔人家的房子?吐了白沫的螃蟹沒死?
    蟹類中90%為生活在海洋中,其餘的生活在淡水中,下面,請讓小編為大家帶來三則科學故事,讓大家認識到蟹類的一些其他一些有趣的本領。首先帶來的故事是:寄居蟹為什麼搶佔人家的房子?海螺託人寫了一份告狀信,他哥哥的房子被寄居蟹搶走了,請探長貝利警長秉公裁斷。探長貝利接到狀紙,看著悲傷的海螺,有些疑惑不解,因為自己見過的寄居蟹任勞任怨地馱著海葵到處遊玩呢。
  • 可愛智慧的寄居蟹
    可愛的寄居蟹寄居蟹是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歪尾次目寄居蟹總科和陸寄居蟹總科的概稱,常見的寄居蟹可分為三大類:活額寄居蟹科、寄居蟹科和陸寄居蟹科。一般海棲的寄居蟹生活在海洋裡、海灘礁巖淺水裡或珊瑚礁的潮間帶上部,而陸寄居蟹則生活在海灘沿岸等內陸地帶。寄居蟹的外形介於蝦和蟹之間,雖然與蝦和蟹同屬於甲殼綱,都有一對強壯的螯肢,用來取食禦敵。但它們的甲殼並不像普通蟹的甲殼那樣堅硬,尤其是它們的腹部比較柔軟,因此它們為保護自身不受傷害,常寄居於死亡軟體動物的殼中,因而得名。
  • 饑荒聯機版:從少女變成老太,寄居蟹窮極一生都在等待
    值得一說的是,科雷官方在聯機版本裡最新增添了一個全新的NPC——寄居蟹老奶奶。經常看阿誠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我之前做過相關介紹,但是最近我在瀏覽社交媒體的時候,突然發現有網友對寄居蟹老奶奶的故事做了更深層的剖析,感覺很有意思,所以寫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寄居蟹老奶奶自己擁有一座小小的島嶼,那是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或許連她自己都已記不太清自己在這座島上已經住了多少個年頭。
  • 寄居蟹換殼時會將舊殼上的海葵也一起搬過去
    寄居蟹生活在被它掠食者的鎧甲裡,卻也因為這副鎧甲,它必須得背著跑來跑去,甚至讓自己右螯腳大於左螯腳,或左螫腳大於右螯腳。寄居蟹常寄居於死亡軟體動物的殼中,以保護其柔軟的腹部,故名。世界上現存500多種寄居蟹,絕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也有少數生活在陸地。更有一些寄居蟹不再寄居在甲殼裡,而是發展出了類似螃蟹的硬殼,也叫硬殼寄居蟹,著名的椰子蟹即屬此類。
  • 寄居蟹蛻皮的跡象
    寄居蟹會隨著它們的生長而定期蛻皮,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容易將蛻皮的寄居蟹誤認為死了的寄居蟹。 蛻皮或死亡一隻蛻殼的螃蟹顯得無力而無生命,而且身體經常脫離殼。有時,通過非常仔細的觀察,您將能夠在寄居蟹蛻殼時看到其寄居蟹的細微抽搐,但否則,很難判斷它是否還活著。另外,如果您的螃蟹已將自己埋在沙子中,而且您有一段時間沒見到它們了,那麼自然會開始懷疑它們是否正在蛻皮或它們是否在埋葬自己的地方死亡。 如果您不確定螃蟹是蛻皮還是死了,如果螃蟹確實只是蛻皮,您如何處理這種情況可能會影響到螃蟹的生與死。
  • 一起養——寄居蟹
    寄居蟹(拉丁學名:Paguridae)又名「白住房」、「幹住屋」,主要以螺殼為寄體,寄居的最大螺體最大直徑可達15釐米以上。其外形介於蝦和蟹之間,多數寄居於螺殼內。體形長,分頭胸部及腹部。頭胸部具頭胸甲,但不覆蓋最後胸節。頭胸部前部較狹窄,鈣化較強,後部擴展較寬,角質或完全膜質,有明顯的頸溝。腹部長,曲卷或直伸,少數種寬短,多不對稱。
  • 寄居蟹飼養方法
    ,以便寄居蟹有充足的活動空間。用刷子將玻璃缸徹底清洗一遍,以清除玻璃缸上面的雜質和有害物質,這樣才能保證寄居蟹能夠健康成長。②購買海鹽的時候要選擇進口海鹽,過濾系統要選擇帶有生化棉的過濾器,這樣過濾器才能夠有效地除去水中的有害物質(在飼養寄居蟹的過程中,不僅要過濾掉一些固體物質,還要除去水中的有害含氮物質)。③墊材:石頭、沙子之類的東西,推薦用珊瑚砂(珊瑚砂需要清洗),沙的厚度要是寄居蟹的三倍,沙子要保持溼度。
  • 寄居蟹拼房地產 動物世界也有"經濟法"
    ■ 寄居蟹:房地產市場的法則  德瓦爾說:「我有一間辦公室,如果我搬出去了,它不會空很久就會有人搬進來。自然界的房地產也一樣,經常出現不斷更換房主的情況。」  寄居蟹由於其特殊的需求,而形成了一種簡單的「房地產法則」。
  • 濟寧一養殖場鱷魚龜集體死亡 場主懷疑人為投毒
    鱷魚龜集體死亡,懷疑人為投毒。  濟寧齊魯網10月23日訊(記者 李蕾)10月23日,市民張女士撥打濟寧齊魯網熱線,反映從2012年開始,自己養殖的鱷魚龜數次莫名其妙的集體死亡,懷疑被人為毒害,保守估計經濟損失達200萬元。  「我的養殖場在濟寧市任城區南張鎮,我養的龜已經死了有幾千隻了,懷疑有人投毒。報案好幾次,最後也不了了之。」張女士告訴記者。
  • 主持人李詠離世:當我們第一次集體面對死亡
    李詠先生離世的消息,可以說是我們第一次集體面對死亡,集體面對一個全中國人都熟悉的朋友的突然死亡。朋友圈刷屏了,微博熱搜爆了。「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詩篇 90:10李詠的離世,讓我們每個中國人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釐清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啟發我們凝思死亡,省察生命。
  • 日本為寄居蟹做了「新家」 為爭殼掐架
    前日,我們報導了有位攝影師走遍世界各地的沙灘,拍攝了一群無家可歸的寄居蟹,它們只能鑽到瓶蓋中居住,讓人看後心酸不已。在日本,海灘上的貝殼同樣越來越少,讓寄居蟹沒辦法找到合適的殼居住。不過東京海洋大學為它們製作了環保無公害的新家。
  • 海洋垃圾已成人類噩夢,57萬隻寄居蟹被活活餓死,這下怎麼辦?
    前段時間,科學家來到印度洋的一個偏僻小島進行科研考察,沒想到剛一上島,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遍地都是垃圾,大部分都是塑料製品,很多海洋動物都被困在這些垃圾之中,其中就包括多達57萬隻的寄居蟹,它們因為進到塑料瓶子裡出不來,早已被活活餓死了。同時,科學家還發現了一隻鼻孔中插著吸管的烏龜,海洋動物正因為人類的活動,而失去了活下去的機會。
  • 41歲尿毒症患者為血液透析每周奔波450公裡(圖)
    新華社記者 張 宇攝  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每隔三五天,就需要到醫院為血液「洗澡」;他們的生活,牢牢綁定在醫院,離開每周兩三次的透析,等待他們的將是痛苦和死亡。  他們是血透者,四處尋找就近的血透室。規律血透可延長約20年壽命。然而,在福建,尚有20個縣沒有血透室,至少有上千名尿毒症患者奔波在艱辛的跨縣血透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