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挑戰│這3位患者,肺部症狀錯誤診斷是什麼?

2020-12-06 騰訊網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結核菌素皮膚試驗結果持續陽性

患者男,35歲,因在就業體檢中結核菌素皮膚測試結果陽性(12 mm)而就診。患者無明顯病史。他出生於墨西哥,於20年前移民美國,與妻子和兩個孩子一起生活。他否認發熱、咳嗽、盜汗、食欲不振或體重減輕。體格檢查無異常,胸部X線檢查正常。

患者結核菌素皮膚試驗陽性已經15年。而且被告知不需要結核病治療,其皮膚試驗結果很可能是之前接種卡介苗(BCG)引起的假陽性反應(圖1)。

圖1 結核菌素皮膚試驗結果陽性

由於患者胸部X線檢查正常,臨床醫生決定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監測他的結核病體徵和症狀。

診斷為什麼錯誤?

解析:潛伏性結核感染

2016年美國胸科學會(ATS)/美國感染病學會(IDSA)/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關於成人和兒童結核病診斷的臨床實踐指南,已明確應該進行結核病檢測的人群,曾接種過BCG,結核菌素皮膚試驗陽性的患者,應使用γ幹擾素釋放試驗(IGRA)評估。IGRA的其他適應症包括可能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但在48小時後結核菌素皮膚試驗結果可能不可靠的成年人,或疾病進展風險處於中低水平的成年人。該患者來自結核病高風險國家,可能有結核再次活動的風險。皮膚試驗和IGRA陽性結果可確定潛伏性結核感染,即使無症狀或無影像學表現也應如此。

潛伏性結核感染治療方法中,最常用的是每天服用異煙肼,並補充維生素B6。對潛伏性結核的治療,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如下(圖2)。

圖2 WHO對潛伏性結核感染的治療選擇

圖2 中推薦建議為:

6~9個月療程的異煙肼

3個月療程,每周使用利福噴丁加異煙肼的

3~4個月療程的異煙肼加利福平或

3~4個月療程單獨使用利福平

對IGRA檢測為陽性的患者,在討論了風險和收益後,開始使用異煙肼和維生素B6治療潛伏性結核。

勞力性呼吸困難

患者女,50歲,是一名收銀員。肥胖(體質指數35 kg/m2),有胃食管反流病史。進行日常活動時,呼吸困難增加。患者感覺小腿「積水」(可解釋為:因工作時整天站立)。行走距離不及10個月前。並且有時因勞累而感到胸部不適。患者從不使用菸草製品。八個月前,就診時,胸部X線檢測正常,醫生診斷其呼吸困難很可能是由缺鐵性貧血和身體不適引起。

隨訪中,患者持續出現勞力性呼吸困難。

診斷為什麼錯誤?

解析:肺動脈高壓

經胸超聲心動圖(TTE)顯示左室功能正常,肺平均動脈壓升高至65 mm Hg。右室擴張,提示肺動脈高壓(圖3)。

圖3 肺動脈高壓患者的二維和都卜勒超聲心動圖。LA=左心房;LV=左心室;RV =右心室

肺動脈高壓定義是靜息時平均肺動脈壓升高≥25 mm Hg,通過右心導管檢查評估。肺動脈高壓可以是特發性或非特發性,由左心衰、肺部疾病、風溼性疾病或慢性血栓栓塞及其他多種病因引起。肺動脈高壓的體徵和症狀通常是非特異性的,並且與早期右心室功能障礙有關。症狀包括勞力性呼吸困難、疲乏、厭食、腹痛和胸痛。還可以看到肝淤血、頸靜脈怒張、下肢水腫、咳嗽和咯血。

肺動脈高壓的初步檢查包括胸部X線檢測、ECG、TTE和完整的肺功能檢查(PFT)。通氣/灌注掃描有助於確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PFT可能正常,或僅顯示彌散功能下降。應對肺動脈高壓患者篩查HIV血清學和檢查肝功能,並應進行膠原血管病檢測,包括抗核抗體檢測、抗Scl-70抗體和類風溼因子檢查。另外,如果懷疑有睡眠呼吸暫停,應進行多導睡眠監測。右心導管檢查對於診斷和評估病情至關重要。

在對該患者進一步評估後,發現她的手部皮膚增厚,且過去曾發生雷諾症候群。血清學檢測顯示抗著絲粒抗體陽性,抗U1核糖核蛋白抗體和抗Scl-70抗體陰性,與系統性硬化症相關肺動脈高壓診斷一致。右心導管檢查示平均肺動脈壓為45 mm Hg。

肺癌風險怎麼評估?

患者為65歲吸菸者(50包年),要求醫生評估他患肺癌的風險(因為他的一位朋友最近被診斷出患有肺癌)。胸部X線檢查,顯示過度充氣,但其他表現正常。

圖4 胸部X線片示過度充氣

胸部X線片顯示為陰性,患者疑慮消除,返回家中。

以上診斷為什麼錯誤?

解析:肺癌篩查

2013年12月,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建議使用低劑量CT篩查肺癌高危人群。當前美國指南篩查標準如下:

55-77歲;

無肺癌症狀;

目前為吸菸者或過去15年內戒菸者;和

至少有30包年吸菸史。

如果符合肺癌篩查標準,醫生應與患者就篩查肺癌的風險和收益進行討論。假設醫生和患者同意肺癌篩查,則肺結節的管理應與指南保持一致,如Fleischner學會2017年發布的成人偶發肺結節的管理指南(表1)或肺結節Lung-RADS分級標準。

表1 Fleischner學會2017年成人偶發肺結節的管理指南

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試驗表明,接受低劑量螺旋CT掃描的患者死於肺癌的風險比接受標準胸部X線檢查的患者低15%-20%(圖5)。

圖5 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試驗主要發現

接受低劑量CT患者中

23% CT表現異常

其中1.8%的患者接受侵入性操作

接受這些操作的患者中,有0.2%的患者有嚴重的併發症

小劑量CT的假陽性高,可能導致不必要的侵入性檢查。在使用低劑量CT前應與患者討論這些風險。

醫脈通編譯整理自:

Diagnostic Error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Symptoms: More Challenging Cases-medscape-December 19, 2017.

相關焦點

  • 兩位懷疑肺結核的患者,最後診斷卻不一樣:肺結核是如何診斷的?
    她沒有什麼症狀,要說咳嗽,平時也是偶爾咳一兩句。沒有發熱,食慾也好,也沒有覺得很累,體重一直保持一定的水平。沒有明確的接觸過肺結核患者。只是,最近好像有些煩,晚上感覺尤其明顯,夜間似乎有些出汗,但她認為是太熱的緣故。
  • 優化序貫治療「2+3」模式,助力肺部腫瘤患者長生存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高菊 文圖目前,肺部腫瘤在中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榜首,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治癒率還是很高的。但由於防癌意識不強,不能做到定期體檢,大都因為有症狀而就診,此時大多數已屬中晚期,失去了根治的機會。這個時候就需要到腫瘤內科採取綜合性的治療手段。
  • 什麼是小細胞肺癌 這症狀要警惕是小細胞肺癌
    那麼,什麼是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症狀有哪些?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是什麼?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小細胞肺癌一般情況下,人們習慣了把所有的肺部癌變統稱為肺癌。肺癌在臨床研究上,其實也是有不同的分類的,其中小細胞肺癌是比較常見的肺癌種類之一。小細胞肺癌由於它自身的特點,使其成為肺癌發病最常見,也是死亡率最高的肺部腫瘤。
  • 肺部結節患者過半有腫瘤,防肺癌遠離3霾5氣
    核心提示:肺癌是世界上發病率和死亡率排第一的惡性腫瘤,我國每年新發肺癌病例數為70.5萬,死亡數約50萬,5年生存率約15.6%。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國肺癌早診率很低,75%以上的患者一發現時已屬於晚期。說起肺癌,大家都聞之色變。
  • 瑞士研究發現33%的患者在被診斷後六周內仍有Long COVID症狀
    據外媒BGR報導,被稱為 「Long COVID」的新冠症狀已被廣泛報導,雖然醫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症狀長期存在,也不知道如何治療。來自瑞士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研究,提供了幾個關鍵的答案,並可以幫助解開「Long COVID」的謎團。
  • 肺部CT提示「暈徵」,說明什麼?3步鑑別診斷來幫你!
    這是我遇到的一個患者,青年人,咳嗽咳痰1周,既往體健,家中未養鴿子。 查體無異常。會是什麼怪病? 很多疾病可能形成暈徵,再回到這個患者,如何實現鑑別診斷?但是,抵抗力正常的人群,也可能感染隱球菌,而隱球菌是少見病,且患者未養鴿子,沒有明確接觸史,可能性不大。 其次,患者青年人,肺癌的可能性不大,且無其他系統症狀,轉移性肺癌的可能性亦不大。且病灶無明確分葉、毛刺、胸膜凹陷徵等惡性腫瘤表現,進一步排除。
  • 上海7例本地病例病情如何了?症狀與疫情初期有何區別?專家詳解
    至於為何會出現這些症狀,還需進一步研究。 幾個月前發表在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協會會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嗅覺和味覺發生改變這一症狀,在新冠肺炎患者中比例高達41%。其中中國、德國和法國患者嗅覺或味覺障礙的發病率分別為32%、69%和49%。英國查爾斯王子就是喪失嗅覺的新冠患者之一。
  • 一文總結│兒童肺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的診斷及治療
    LCH可分為單系統型及多系統型,單系統性LCH較為多見,骨是單系統型LCH的最常見受累部位,而多系統型LCH可包括皮膚、骨骼、淋巴結、胸腺、肺、肝、脾、骨髓、中樞神經系統;其中包括肝、脾或骨髓受累的「高危組」患者的死亡風險較高,過去肺部受累時也被分入高危組,但近期認為肺部受累比其他器官受累的患者的預後較好,但是受到多系統受累的影響,氣胸、呼吸衰竭等併發症也可危機生命
  • 專家共識 | 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
    近日,由我國呼吸科相關專家組成的「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共識專家組」,發布了《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專家共識》。對於發熱伴肺部陰影的患者,本共識建議按以下步驟進行分析和診斷。(3)軍團菌病:臨床和影像表現與肺炎鏈球菌肺炎或其他細菌性肺炎相似。前驅症狀為頭痛、肌痛、乏力和食慾減退。可突發高熱(常有相對緩脈)、畏寒,咳嗽、呼吸困難、胸痛。肺外症狀突出,如頭痛、意識障礙、嗜睡、肌肉痛、關節痛、腹瀉、噁心或嘔吐。
  • 肺部炎症性陰影診斷中應注意的問題
    近年來,免疫健全的社區獲得性隱球菌肺炎的報導越來越多,患者年齡較輕,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和(或)咯血、肺部近胸膜處大片高密度陰影或多發胸膜下滲出實變影,常被誤診為社區獲得性肺炎,經抗細菌治療無效,新生隱球菌血清乳膠凝集試驗以及病理組織學診斷為主要診斷手段。肺隱球菌病影像學多為單個或多個結節或腫塊,常為手術確診;免疫抑制者可見淋巴結增大空洞形成。肺麴黴病多有空洞改變,免疫正常患者月暈徵和新月徵少見。
  • CT在新冠肺炎診斷治療中起什麼作用?上海「指導意見」說清了!
    「診斷結論要清楚回答臨床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對發熱門診來源的患者或疑似病例,要體現新冠肺炎診斷傾向性結論。」王培軍談到,指導意見中細分了病毒核酸結果陽性者、病毒核酸結果未知或陰性者的診斷報告分別應該怎麼書寫。同時要以影像學表現為依據,結合相關臨床資料和實驗室檢查進行綜合分析,以得出準確的診斷結論。影像報告應在1小時內完成,如懷疑新冠肺炎可能,應按影像科危急值報告流程處理。
  • 我國第八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發布:傳染源主要是感染的患者和無症狀...
    增加「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IgG抗體在發病1周內陽性率較低」和可能導致假陽性的情形,以及何種情況下可通過抗體檢測進行診斷等內容。四、診斷標準將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陽性作為疑似病例診斷依據之一。
  • 輸入病例是否會造成二次流行?無症狀感染者能否造成傳播擴散...
    海關通過測量體溫、詢問症狀,以及對過去40天旅行史的報告,能夠發現和篩查出有症狀或者出訪前已經有症狀的人員,篩查出來以後直接送到指定醫療機構治療。第二道防線,入境後的人員要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如果處在潛伏期的進來了,這14天的觀察期就能夠發現,出現症狀後很快會送到指定醫療機構去診斷治療。
  • 牛真胃移位的症狀與診斷
    在極其嚴重的情況下,左方變位可使真胃伸展到後方的骨盆。據統計,左方移位病例可達右方移位的 20 倍,因此,臨床上習慣把左方移位稱為真胃移位。(一)病因一般認為是由於真胃弛緩和真胃機械性轉移引起。(二)症狀 1. 左方移位:病牛精神沉鬱、食慾減退、間斷性厭食,吃草不吃料,偶爾有不吃乾草的情況。
  • 做肺部ct可以查出什麼病?提醒:檢查前注意這5項
    隨著近些年環境的變化、菸民增多、大氣汙染、霧霾等多個原因的影響,患肺部疾病的人群也越來越多,而臨床上最常用到的肺部檢查就是ct。在眾多影像學檢查中,最常見的一種是ct,它也是臨床普及度較高、且相對簡單的影響血檢查方式,其檢查價格相對合理,容易被廣大患者所接受。
  • 肺部佔位,除了你認為的腫瘤以外,還有可能是什麼?
    在影像學上,肺部佔位、結節或陰影,只是在影像上的一種病變,並不能確診是什麼具體是哪一種疾病,還需要進一步的檢查,許多情況下,比較多見的結節和陰影是由於肺部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麴黴菌病、肺隱球菌病等感染性疾病引起的,不僅僅是肺癌,並且這些感染性疾病基本上都是可以治癒的。
  • 炎性肌病的肺部表現及管理
    IIM相關的ILD體徵和症狀與特發性ILD無差異,包括運動時呼吸困難、咳嗽、運動耐量降低、杵狀指和虛弱。診斷ILD的醫生必須特別注意IIM的肺外特徵,以區分繼發性ILD和原發性ILD。除臨床評估外,無肌性皮肌炎的診斷還需要檢測肌酸激酶和醛縮酶。在高度懷疑IIM相關的ILD的情況下(例如皮疹引起皮肌炎或MSA陽性),需要進行肌電圖、肌肉共振磁成像和肌肉活檢。
  • 肺部有腫瘤是什麼症狀?
    核心提示:肺部有腫瘤是什麼症狀?現在出現腫瘤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但是很多人卻不了解肺部有腫瘤是什麼症狀,很容易會出現症狀出現了,自己卻沒有發現,而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肺部有腫瘤是什麼症狀?
  • 肺癌的早期症狀胸痛 肺癌早期有什麼症狀
    現在很多人因為長時間的處於空氣品質差的環境,再加上經常抽菸,導致一部分的肺部出現了問題,甚至有出現肺癌的現象,那您知道肺癌的早期症狀胸痛是怎麼回事嗎?您知道肺癌早期症狀還有什麼嗎?不知道的話,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有關肺癌病人吃什麼好的知識吧。
  • 這例看似簡單的「間質性肺炎」,最終患者死亡
    雙肺瀰漫性病變,是呼吸內科的難點,有時候需要肺活檢,有時候做了肺活檢還是不能明確診斷!最近Chest雜誌報導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病例,病情重而且很複雜,沒有做肺活檢,但最終卻明確診斷了!病 例首先我們來看這位患者5年前以及入院後的胸部CT,對比後,大家會考慮什麼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