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指真胃從正常的生理位置發生改變的疾病,有左方變位和右方變位兩種,真胃通過瘤胃下方移到左側腹腔,置於瘤胃和左側腹壁間的位置,稱為左方移位;右方變位又叫真胃扭轉,進一步分為前方變位和後方變位,前方變位是真胃或大部分向前方移位(逆時針扭轉),移到網胃和膈肌之間的位置,後方變位是真胃向後方(順時針)扭轉移位,移到了右側腹壁與圓盤狀結腸之間的位置。在極其嚴重的情況下,左方變位可使真胃伸展到後方的骨盆。據統計,左方移位病例可達右方移位的 20 倍,因此,臨床上習慣把左方移位稱為真胃移位。
(一)病因一般認為是由於真胃弛緩和真胃機械性轉移引起。
(二)症狀 1. 左方移位:病牛精神沉鬱、食慾減退、間斷性厭食,吃草不吃料,偶爾有不吃乾草的情況。反芻和噯氣減少或停止,瘤胃蠕動音減弱或消失,有的呈現腹痛和瘤胃臌脹,排糞遲滯或腹瀉。隨著病程的發展,主要症狀表現為左腹肋弓部膨大,在該區域內聽診可以聽到與瘤胃蠕動不一致的真胃蠕動音。在左側最後 3 個肋骨的上 1/3 處叩診,同時聽診,可聽到真胃內氣體通過液面時的叮咚聲。產奶量降低,因瘤胃被擠於內側,在左側腹壁出現扁平隆起,左肷部下陷。病牛呈漸進性衰竭,喜臥而不願走動,常呈右側臥姿勢。衝擊式觸診可聽到液體振蕩音,在左側膨大部穿刺,穿刺液為酸性反應,pH1~4,無纖毛蟲。直腸檢查,瘤胃背囊右移,瘤胃與左腹壁之間出現間隙,有時瘤胃的左側可摸到膨脹真胃。2. 前方移位的症狀與左側移位有些相似。3. 右方移位:多為急性發作,突然發生腹痛,呻吟不安,後肢踢腹,背腰下沉或呈蹲伏姿勢。心跳加快,體溫正常或偏低,拒食貪飲,瘤胃蠕動音消失,糞軟色暗,乃至黑色,混有血液,有時腹瀉。右腹肋弓部膨大,經常發生中等程度的膨脹。嚴重病例,常伴發脫水、休克和鹼中毒。輕者 10~14 日、重者 2~4 日即可引起死亡。
(三)診斷 1. 症狀觀察和檢查(1)發病情況分析:左方移位,多發生於 4~5 胎次分娩後的母牛,或產褥期的母牛;右方移位,似乎與分娩無特別關係,分娩後一個月內容易發生,而且本病不僅母牛,公牛和犢牛也易發生。(2)左方移位的檢查:在正常情況下,左側腹壁聽不到真胃音,而本病在左側第 10~12 肋間的上 1/3 處用可以聽到清晰的鋼管音。仔細聽診,還可聽到真胃內氣體通過液面時的叮咚聲。在左側膨大部(9~11 肋間的中 1/3 處)用 18 號長針頭穿刺,可以採取真胃液,真胃液不同於瘤胃液,真胃液中無原蟲,呈酸性,pH 值為 2.0~4.0(正常瘤胃液 pH 值 6.0~7.0)。直腸檢查,瘤胃背囊右移,瘤胃與左腹壁之間出現間隙,有時在瘤胃的左側可摸到膨脹的真胃。(3)前方移位的檢查:除去和左方移位的一些症狀類似外,瘤胃蠕動音的聽取位置和聲音性質正常。在兩側胸部、心臟的上部能聽到具有真胃特徵的拍水音。切開瘤胃進行探診,可在網胃和膈肌之間觸到膨脹的真胃。(4)右方移位的檢查:衝擊式觸診右腹肋弓部膨大(右側後部肋骨與肷區前部,向外突出)處,可以聽到液體振蕩音,把聽診器放在右肷窩內,同時叩打最後兩個肋骨,可聽到鋼管音。直腸檢查,在右側腹部可摸到膨滿而又緊張的真胃,直腸內糞便呈柏油狀,有腥臭味,難以清除。嚴重病例,伴發有脫水、休克和鹼中毒。真胃移位,經過以上觀察和檢查,一般都可以做出診斷,對經上述檢查不能確診者,需做剖腹探診。2. 鑑別診斷本病要與酮血病、創傷性網胃炎和迷走神經消化不良相區別。(1)酮血病:雖然本病與酮血在尿檢中都可見到酮體,但酮血病在治療時多半有效,且以低血糖為其特徵。(2)創傷性網胃炎:瘤胃蠕動停止,中等發熱和觸診腹部有痛感。(3)迷走神經性消化不良:多發生在分娩前,其腹部膨脹比真胃擴大明顯。 編輯:郭靜審核專家:張元慶山西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副研究員
【來源:科普中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