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男性,26歲。咳嗽、痰中帶血1天。
圖(1)後前位胸片左側第3前肋間內帶近心緣旁見約3.0cmx3. 0cm 圓形陰影,邊界清晰,無明顯分葉及毛刺,密度不均勻。病灶周圍可見散在結打影
圖(2)左側位片病灶位於左下葉背段
圖(3) CT肺窗左肺下葉背段見一約3.0cm x3.0cm類圓形或球形陰影,邊緣光整,無明顯分葉及毛刺,其內見透光區, 周圍見結節狀、斑片樣衛星灶,密度不均
圖(4) CT縱隔窗左肺下葉病灶內見小透光區,後緣與胸膜粘 連,局部胸膜增厚
檢查結果:痰集菌抗酸桿菌檢查陽性;痰結核分枝桿菌快速培養(BACTEC 960)陽 性;藥物敏感試驗:對鏈黴素、異煙朋\利福平、乙胺丁醇均敏感。
診斷:繼發性肺結核,左下結核球,塗(+ ),培(+ ),初治
圖(5)抗結核治療2個月後胸片 病灶有所吸收
圖(6)抗結核治療4個月後胸片 病灶明顯吸收
圖(7)抗結核治療療程結束時胸片病灶基本吸收
病例
女性,28歲。發熱、胸痛3天。
圖(1)後前位胸片右肺第二前肋冋中外帶見約2. 1cm x 1.9cm類 圓形結節陰影,密度較淡,輪廓尚清
圖(2)右側位片病灶位於上葉前段
圖(3) CT肺窗右肺上葉前段2. 1cm Xi. 8cm類圓形結節陰影, 邊緣光整,無明顯分葉,外緣緊貼側胸壁
圖(4) CT增強縱隔窗右肺上葉前段類圓形結節影,邊緣光整,無分葉, 無明顯強化,外緣緊貼側胸壁。氣管分叉前見直徑約1cm大小的淋巴結
檢查結果:行右肺上葉部分切除術,
手術病理示:病灶乾酪樣壞死,周圍有纖維包膜
診斷:繼發性肺結核,石上結核球
病例
女性,36歲。低熱、咳嗽、胸痛2天。
圖(1)後前位胸片右肺第3前肋間內帶肺門處見約3. 1cmx3.7cm類圓形陰影,邊界光滑,無明顯分葉及毛刺,其中央可見透區,餘肺野未見異常
圖(2) CT肺窗右肺葉背段見3.0cm X 3.8cm類圓形陰影,邊緣光 整,無明顯分葉及毛刺,其中央見透亮的空洞,並見氣液平,周圍有衛星灶。近端可見引流支氣管
圖(3) CT增強縱隔窗 右肺下葉背段類圓形陰影,邊緣光整,無明顯分葉及毛刺,無明顯強化,其中央見透亮的空洞,洞內有氣液平,周圍 衛星灶消隱,其後緣緊貼胸膜,局部胸膜增厚
檢查結果:纖維支氣管鏡刷檢塗片抗酸桿菌檢查陽性;痰集菌抗酸桿菌檢查陽性;痰結 核分枝桿菌培養陰性。
診斷:繼發性肺結核,右下結核球,塗(+ ),培(-),初治
圖(4)抗結核治療2個月後胸片右肺病灶吸收緩慢
圖(5)抗結核治療4個月後胸片石肺病灶及空洞較前均明顯縮小
圖(6)抗結核治療8個月後胸片 右肺病灶較前進-步縮小,停用抗結核藥物
圖(7)停止治療3個月後胸片 右肺病灶繼續吸收
以慢性纖維空洞性病變為主的繼發性肺結核
罹患浸潤性肺結核的病人,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和治療,往往可形成空洞,並長期遷延不 愈,空洞壁逐漸變厚,並可出現纖維化,病灶吸收、修復與惡化、進展交替出現,形成慢性 纖維空洞性肺結核,是肺結核的晚期表現。
(一)發病機制
慢性纖維空洞性肺結核多由其他類型肺結核,主要是浸潤性肺結核演變而來。由於結核 病變長期未能得到積極的治療,特別是不規則或不合理的化療使結核分枝桿菌產生耐藥性, 加之勞累、營養不良等影響,致使機體抵抗力低下,病情反覆惡化,空洞長期不能閉合及大 量排菌,肺部反覆發生支氣管播散,肺組織反覆遭到破壞,大量纖維組織增生,並出現肺氣 腫、肺大泡、肺不張等,嚴重影響到病人的肺功能。廣泛纖維增生使支氣管發生扭曲或擴 張;代償性肺氣腫可引起自發性氣胸;長期消耗與慢性缺氧等可引起肺動脈高壓,發生慢性 肺源性心臟病;纖維組織廣泛增生,可發展成為肺硬變,甚至毀損肺。
(二)臨床表現
本病的臨床症狀可因病變範圍、病期及代償功能等情況不同而異。病人隨著病情的進 展,可反覆出現發熱、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盜汗、食欲不振、消瘦、氣短、紫叩、心 悸,女性病人可有月經不調。病變好轉時,症狀可減輕或不明顯。咳嗽、咳痰為最常見症 狀,病變進展、伴有支氣管擴張或有繼發感染時,症狀可明顯加重,痰量增加或出現黃膿 痰。發熱提示病變重新活動或處於進展階段,若高熱不退則可能出現範圍廣泛的滲出乾酪病 變,支氣管播散,合併滲出性胸膜炎,或合併肺部繼發性多種病原體混合感染。咯血也是本 病常見的症狀,也是引起病灶播散、病情惡化及致死的一個重要原因。咯血量可很大,可發生窒息而危及生命。
(三)影像學表現
慢性纖維空洞性肺結核的影像學表現複雜多樣,有以下特點:
1. 滲出、乾酪、纖維、空洞、胸膜增厚、鈣化等多種病理改變的影像同時存在。空洞 多在一側或兩側上中肺野,可單發或多發,空洞壁主要由較厚的纖維組織構成,空洞周圍的 肺組織多伴有進行性增多的支氣管播散病灶和纖維修復同時存在,並常以纖維增生為主;
2. 患側肋間隙變窄,縱隔、氣管陰影向患側移位;
3. 患側肺門上提,肺紋理呈垂柳狀,膈肌匕提;
4. 對側肺呈代償性肺氣腫,心影變小呈滴狀心,膈肌下降;
5. 有支氣管播散病灶、胸膜增厚粘連,膈肌可呈幕狀;
6. CT可見到明顯的空洞、支氣管擴張、肺纖維化、肺氣腫、肺不張等表現。
想看更多有趣的科普視頻?快來關注醫啟播視頻號,帶你學習那些冷門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