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門靜脈高壓症的影像學診斷

2020-12-06 醫脈通

作者:王瑞琳,蔣鑫萍,孫曉峰,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特發性門靜脈高壓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是一種竇前性非肝硬化性門靜脈高壓症,通常不涉及肝細胞損傷,其實質為門靜脈細小屬支狹窄、閉塞,進而引起微循環障礙及肝臟血流動力學改變,從而導致門靜脈高壓。目前有關IPH的具體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常誤診為肝硬化。

 

IPH的診斷和治療目前尚無統一標準,但影像學檢查不僅可觀察到IPH相對特異性的表現,且可診斷和評估門靜脈高壓的程度,對IPH的準確診斷有重要意義,可為臨床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幫助。

 

1.IPH概述

 

目前認為IPH是一種少見的肝內微小門靜脈起源的疾病,好發於亞洲地區,曾被命名為班替症候群(Banti’s syndrome)、非肝硬化性門靜脈纖維化等。本病的確切病因尚有爭議,目前認為主要與感染、接觸毒物或藥物、免疫遺傳異常、凝血異常等有關,其發病機制可能與脾臟內高血流動力學和肝臟內門靜脈阻塞相關。在IPH的進程中,多不累及肝細胞損傷,故肝功能基本正常;其臨床表現以門靜脈高壓、顯著脾大為主。IPH受消化道出血影響不大,預後多良好。

 

IPH的肝臟組織學變化主要包括:①由肝內門靜脈屬支內膜增厚、平滑肌細胞增生所致的門靜脈纖維化、狹窄甚至閉塞;②肝臟微循環障礙和血流動力學改變所致繼發性改變:如乏血供區肝細胞不同程度萎縮,富血供區肝細胞代償增生,表現為肝內局灶性結節狀增生等;肝實質、匯管區纖維化,不完全纖維間隔形成,甚至極少數可進展至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等,提示IPH的病理學表現缺乏特異性,不同個體之間差異性較大。此外,IPH是一種進展性疾病,具有較大的異質性,即不同病變時期肝臟改變不同,同一病變時期肝臟不同段葉改變亦不同,故IPH在疾病不同階段的影像學特徵不同。

 

依據2017年日本的門靜脈血流動力學異常相關疾病診治指南、2015年歐洲肝病學會肝臟血管病臨床實踐指南和2015年BavenoVI共識,IPH需綜合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和病理學檢查結果方可準確診斷。

 

目前臨床對於IPH的主要診斷要點包括:①通過影像學檢查明確門靜脈高壓、門靜脈系統和肝靜脈等無梗阻以及排除引起肝硬化或非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的其他肝臟疾病;②通過肝臟組織病理學檢查排除肝硬化;③肝臟功能多正常或無明顯異常。全面的肝臟影像學檢查對確診IPH非常必要。目前診斷IPH的影像學檢查包括超聲、CT、MRI和肝靜脈壓力梯度的測量,後者是一種有創檢查,多用於疾病晚期與肝硬化相鑑別,IPH通常表現為肝靜脈楔壓正常或輕度升高。

 

2.IPH的影像學診斷

 

2.1IPH的超聲診斷

 

超聲是診斷IPH的首選檢查方法,具有安全、無創、重複性好、動態實時觀察等優勢。2017年日本特發性門靜脈高壓研究組指出IPH的不同階段肝臟改變不同,不同進展階段的影像學特徵不同。早期肝臟大小、形態、實質回聲及被膜通常改變不明顯,肝葉間裂未見增寬,二維超聲徵象無特異性表現。僅於IPH晚期偶可見肝臟被膜呈「波浪狀或鋸齒樣」改變,門靜脈管壁增厚(>3mm),偶見IPH較為特殊的徵象:較大的肝內門靜脈管壁呈分層式、相交替的高低回聲帶。

 

隨著疾病進展,肝內血流灌注不足,肝動脈代償擴張,阻力增大。同時,IPH可伴脾臟顯著增大,與肝炎後肝硬化相比,IPH患者的脾臟增大與肝臟改變及門靜脈高壓不成比例,考慮與脾臟內高血流動力學相關。疾病晚期,隨著門靜脈高壓程度升高,可發生門靜脈血栓、腹水形成等門靜脈高壓併發症,通常提示預後不良。

 

超聲造影和肝臟彈性成像有助於鑑別肝硬化和IPH。Marayuma等研究發現,超聲造影條件下IPH表現為門靜脈延遲增強;Furuichi等和Sharma等分別用超聲彈性成像和超聲瞬時彈性成像技術研究肝硬化和IPH,結果均顯示IPH患者的脾臟硬度較肝臟高,而肝硬化患者的肝臟硬度較脾臟高。與肝炎後肝硬化相比,IPH在發生門靜脈高壓的基礎上通常不伴有肝臟大小、形態及實質回聲改變。故對於疑似IPH的患者行超聲檢查時,應聯合選用彩色都卜勒超聲、超聲造影、超聲彈性成像等檢查,對肝臟自身、肝內外血管(門靜脈、脾靜脈、肝動脈、肝靜脈及下腔靜脈)和脾臟進行觀察,尤其應注意肝內、外門靜脈系統及其屬支的走行特點及解剖關係、管壁及管腔情況,如管壁的回聲及厚度、管腔有無狹窄或閉塞、血管內血流狀況及其頻譜特徵等。

 

2.2IPH的CT診斷

 

由於CT檢查具有輻射、價格昂貴及造影劑腎毒性等缺點,並非肝臟疾病檢查的首選方法。但CT檢查受腹腔條件和肋骨影響較小,且隨著CT三維重建及後處理技術的發展,可以清楚地顯示門靜脈系統及其屬支的走行、管徑粗細,血管有無阻塞、狹窄、畸形等改變,肝臟疾病亦採用CT檢查以協助診斷。IPH早期,肝臟形態及被膜多無改變,CT檢查可見的較為特徵性的影像學改變是肝內和(或)肝外門靜脈異常:肝內門靜脈異常可表現為肝內門靜脈二、三級屬支突然中斷,即無強化的低密度,若管腔內同時伴血栓形成,還可見管腔內充盈缺損;肝外門靜脈異常包括靜脈管壁增厚、鈣化和(或)管腔內部分或完全血栓形成、門靜脈海綿樣變等。

 

隨著IPH的進展,CT檢查可見其另一罕見的「門靜脈動脈病」表現,即由於肝內門靜脈閉塞造成門靜脈灌注異常,肝臟周圍強化減弱,為補償肝臟血流供應,肝門處或肝實質內的肝動脈會代償性擴張,而擴張的肝動脈可被CT檢查探及,且肝動脈灌注時以肝臟外周為主,動脈期的變化比靜脈期更明顯,是IPH較為獨特的表現。

 

Furuichi等研究發現,IPH患者的脾臟增大較肝硬化顯著:IPH組的脾臟面積中位數為102.5 cm2,而肝硬化組為44.0 cm2。此外,在CT或MRI上均可顯示脾臟存在Gamna-Gandy體,Gamna-Gandy小體即鐵質沉著性小結,為長期門靜脈高壓的徵象。IPH進展至晚期,肝臟可發生萎縮和(或)局灶性結節樣改變,但肝臟功能多無顯著改變。肝臟發生上述改變可能與門靜脈流入減少和肝動脈擴張血流量增加而相互作用所致肝臟血液動力學紊亂相關。

 

Nakanuma等依據肝臟大小和影像學特點將其分為4期:Ⅰ期:非萎縮性肝臟,無被膜下實質萎縮;Ⅱ期:具有被膜下萎縮的非萎縮性肝臟;Ⅲ期:肝被膜萎縮伴萎縮性肝實質;Ⅳ期:門靜脈血栓形成。Glatard等研究發現,64%的肝硬化患者發生肝臟尾狀葉肥大和左內側葉萎縮,其中左內側葉萎縮導致膽囊窩擴大是肝硬化早期較為特徵性的改變,但IPH患者多無上述改變,可作為鑑別診斷肝硬化和IPH的另一個特徵。當IPH進展至與肝硬化很難鑑別時,需藉助肝靜脈插管行壓力測量或肝臟穿刺活檢等侵入性手術進行鑑別。

 

2.3IPH的MRI診斷

 

MRI檢查可觀察到的IPH特徵包括:①門靜脈高壓及其相關併發症的改變,如門靜脈管徑擴張、胃底靜脈曲張、腹水等;②肝內、外門靜脈異常,如肝內細小門靜脈閉塞、門靜脈大的分支內徑較少、門靜脈管腔內血栓形成等;③顯著增大的脾臟和脾臟內的Gamna-Gandy小體;④疾病晚期被膜下肝實質萎縮、局灶性結節樣增生等。此外,Arora等報導MRI診斷局灶性結節性增生樣結節優於CT。Krishnan等報導約33.3%的IPH患者可表現出門靜脈T2WI信號增強,其原因為門靜脈周圍纖維化和異常的新生血管生成,上述改變與超聲檢查所示門靜脈管壁改變相對應。

 

3.展望

 

IPH的病因學複雜,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疾病晚期由於血流動力學發生改變,肝臟可發生實質性萎縮及肝臟輪廓形態改變,此時很難與肝硬化相鑑別。但IPH的總體預後遠優於肝硬化。故對不明原因的門靜脈高壓患者,應考慮到IPH的可能性。IPH的診斷以排他性診斷為主,儘管藉助肝臟穿刺活檢以排除肝硬化和其他肝臟疾病至關重要,但由於穿刺活檢是有創檢查,故儘可能依靠影像學檢查協助診斷本病最佳。影像醫師應準確把握並仔細尋找IPH的相關徵象並給予準確提示,以提高IPH的早期診斷率。當IPH得到準確診斷時,應注意對此類患者的門靜脈高壓程度及其相關併發症進行定期監測和隨訪,以提高患者的遠期生存率。

 

來源:王瑞琳,蔣鑫萍,孫曉峰.特發性門靜脈高壓症的影像學診斷[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誌,2019(02):144-145+150.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門靜脈高壓症的病因是什麼
    門靜脈高壓症是一組由門靜脈壓力持久增高引起的症候群。大多數由肝硬化引起,少數繼發於門靜脈主幹或肝靜脈梗阻以及原因不明的其他因素。當門靜脈血不能順利通過肝臟回流入下腔靜脈就會引起門靜脈壓力增高。
  • 特發性門脈高壓的診斷和臨床處理
    與肝硬化造成的靜脈曲張相比,IPH患者食管大靜脈曲張更常見,胃底靜脈曲張多見,門脈高壓性胃病少見,門脈高壓的側支形成中肛門直腸靜脈曲張多見。3 IPH的診斷IPH屬於排除性診斷,尚無金標準。診斷依據主要包括:①門脈高壓表現(食管靜脈曲張、脾大、腹水、肝靜脈壓力梯度增加);②都卜勒超聲提示門脈、肝靜脈血流通暢;③肝活組織檢查無肝硬化;④除外其他引起門脈高壓的疾病。
  • 膽汁淤積慢性併發症之:門靜脈高壓症 | Clin Liver Dis
    膽汁淤積慢性併發症之:門靜脈高壓症 | Clin Liver Dis
  • 【前沿技術】增強MR減影靜脈成像在髂靜脈狹窄病變診斷的價值
    2 種成像方法比較:MRsV-MIP 的診斷敏感性、特異性均高於TOF-MIP,分別為100% vs 92.3%、100%vs75%,在兩者診斷髂靜脈狹窄準確率比較中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χ2 =4.827 2,P =0.028 0)。結論 MRsV 在診斷和評估髂靜脈狹窄方面優於TOF,並且在髂靜脈狹窄鑑別診斷方面有較大潛力。
  • 關於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影像學,這5個問題你掌握了嗎?│臨床必備
    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病因不明的、慢性、進行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炎的一種特殊類型,全世界約有300萬人受其影響。IPF的特徵是呼吸困難和肺功能逐漸惡化。預後差,平均生存期約為4年。新的藥物治療可能會減慢疾病進展,早期診斷和開始治療很重要。你對IPF的影像學有多少了解?通過以下5個問題快速檢測吧!
  •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外科治療的現狀及進展
    在健康狀態下,由於門靜脈系統的高度順應性,餐後門靜脈血流量的增加並不會顯著改變門靜脈壓力。肝硬化患者由於肝竇纖維化、再生結節壓迫、血管活性物質大量激活、血管收縮等共同作用,門靜脈阻力增加,血流高動力循環。當門靜脈壓力升高至8 mmHg以上時,由於機體的自我代償機制,門靜脈支流開始與全身靜脈形成廣泛側支循環,以降低門靜脈壓力[1]。
  • 腦卒中影像學鑑別診斷(一):灰質白質改變
    影像學通常有助於診斷,因為腦卒中在不同階段均有典型的影像學特徵,並符合典型的分布類型。但是,大多數這些特徵,即便是彌散受限(表1),也不是腦卒中所特有的。在本文中,我們依據7種主要分布類型(圖1)對腦卒中及其相似疾病進行分析。雖然仍存在重疊,這些分布類型有助於縮小鑑別診斷。
  • 嘔血、黑便命懸一線 省醫院成功救治特發性門脈高壓患者
    據黑龍江省醫院消化病院消化二科主任徐曉紅介紹,39歲的王女士曾有門靜脈高壓及脾大,脾功能亢進病史,為找到脾大原因,曾輾轉於北京和天津多家大醫院就診。「患者近段時間來嘔血特別嚴重,來省醫院前已經在別的醫院留置了三腔兩囊管壓迫止血,但依舊因失血過多導致休克。
  • 患者出現快速進行性丘腦痴呆,雙側丘腦T2高信號,你的診斷是?丨臨床...
    頭顱MRI顯示雙側對稱性丘腦T2和FLAIR高信號改變(圖1A),累及部分中腦(四疊體和導水管灰色)(圖1B-D),上述病灶T1低信號,伴斑片狀增強,無彌散受限。MR靜脈造影排除了深部腦靜脈系統血栓形成。
  • 特發性肺纖維化影像識別,一文搞定!│以影識病
    根據美國胸科協會(ATS),歐洲呼吸學會(ERS),日本呼吸學會(JRS)和拉丁美洲胸科學會(ALAT)發布的IPF診斷和管理循證指南,診斷標準如下:  ➢排除所有已知間質性肺病(ILD)病因,包括其他特發性間質性肺炎和與環境暴露,藥物或全身性疾病相關的ILD。
  • 英國特發性顱內高壓診療共識概要:診斷篇
    最近英國發布了特發性顱內高壓診療共識,旨在提高臨床醫生對特發性顱內高壓的認識,並改善患者的預後。小編對共識中診斷相關內容進行了整理,與大家分享。CSE=腦脊液;IIH=特發性顱內高壓;LP=腰腰椎穿刺;OP=初始壓力。IIH的診斷與治療策略取決於患者的症狀和體徵,且需要跨學科團隊的合作。IIH對於患者的影響各不相同,有些患者可能出現永久性視力喪失。
  • 「精品中文版」腦卒中影像學鑑別診斷(大全)
    影像學通常有助於診斷,因為腦卒中在不同階段均有典型的影像學特徵,並符合典型的分布類型。但是,大多數這些特徵,即便是彌散受限(表1),也不是腦卒中所特有的。在本文中,我們依據7種主要分布類型(圖1)對腦卒中及其相似疾病進行分析。
  • 門靜脈高壓根據受阻位置不同可以分為3種,致病的原因有哪些?
    要是患上了門靜脈高壓的人在早期的時候就積極的接受正規合適治療,同時積極維護身體中的肝臟功能,在手術以後就積極按時複查身體中的肝功能的,是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甚至是可以有效的治癒這種疾病的。01門靜脈高壓相關概念以及疾病分類(一)門靜脈高壓是一種什麼疾病?
  • 海綿竇病變和臨床特徵及鑑別診斷
    除外穿經海綿竇的多顱神經,海綿竇尚具有引流眼眶靜脈回流的功能。兩側海綿竇通過中間結構交通。每側海綿竇匯集了眼眶靜脈回流(眼上靜脈、眼下靜脈)及頸內靜脈的血流,通過巖上靜脈和巖下靜脈回流至乙狀竇,進而至頸內靜脈叢。面部靜脈與眼眶靜脈之間有非常豐富的交通支,解釋了顏面部感染容易導致眼眶蜂窩織炎及海綿竇靜脈血栓的原因。
  •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無創時代:我們如何把握
    門靜脈高壓是指一組由門靜脈系統壓力持久升高引起的臨床症候群,常見於慢性肝病發展進入肝硬化階段,其高發病率和較差的臨床結局造成了全球範圍內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1]。然而,門靜脈高壓在我國臨床實踐中常因出現嚴重併發症(如食管胃靜脈曲張、腹水和肝性腦病等)才得以確診,其無創診斷和動態監測是臨床工作的迫切需求[1-2]。
  • 年輕小夥胸悶氣喘,竟是特發性肺動脈高壓作祟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章銳鋒主任醫師團隊,聯合心血管內科、介入與血管外科進行多學科討論,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最終發現一切竟是特發性肺動脈高壓作祟。案例:230斤胖小夥胸悶氣喘,多重問題找上門小李是一個230斤的胖小夥。
  • 肝癌射頻消融術後各種影像學評價應用與進展
    肝癌RFA術後及時、準確的影像學評價尤為重要,對提高療效和延長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義。文獻報導CEUS診斷肝癌RFA術後殘餘與復發腫瘤準確度高達90%。Bo等報導對39例接受RFA術後1個月肝癌患者作CEUS檢查,結果顯示CEUS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度分別為87.5%、96.9%、77.8%、98.4%、95.9%。Frieser等報導採用CEUS隨訪觀察76例肝癌患者RFA術後7年內療效情況,發現CEUS對肝癌復發診斷準確度為93.8%。
  • RSNA2019傳真(05):訓練你的大腦——五大拍案驚奇的成人神經影像學病例
    最有可能的診斷是什麼?A. TuberculosisA、 肺結核B. NeurosarcoidosisB、 神經結節病C.Masson tumor -papillary endothelial hyperplasia5、Masson腫瘤-乳頭狀內皮增生RSNA2019傳真(04):鼻竇腫瘤的診斷與報告書寫RSNA2019傳真(03):慢性鼻竇炎與鼻竇內鏡手術的影像學評估
  • 腸道白塞病的影像學表現和鑑別
    內鏡下各型炎症性腸病均可發生各種形態的潰瘍,極易引起誤診,腸道病變的影像學檢查為腸道炎症性疾病的鑑別診斷提供了更多線索。 本文從腸白塞病的發病部位、腸壁厚度、潰瘍形態、強化情況、周邊繫膜及血管反應情況進行影像學統計和分析,以期為提高對該病的認識和與其他炎症性腸病的影像學鑑別診斷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