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門脈高壓的診斷和臨床處理

2020-12-06 醫脈通

特發性門脈高壓的診斷和臨床處理

2016-08-23 來源:中國肝臟病雜誌(電子版)

作者:中日友好醫院 感染疾病科 韓麥, 徐偉民, 馬安林


特發性門脈高壓(IPH)是門脈高壓的一種少見情況,表現為無肝臟組織學病變和門脈梗阻的門脈高壓。本文介紹與IPH有關的知識要點及研究進展,希望加深臨床工作者對該病的認識。


1 IPH的臨床表現和預後


IPH的首發表現是門脈高壓的症狀和體徵,特別是脾大(伴或不伴脾功能亢進)和食管靜脈曲張,佔40%~80%。多數患者在確診IPH前至少有1次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出現上述表現時一般肝功能正常。


IPH患者的肝功能可在較長時間內維持正常或僅有輕度異常,約20%~33%的患者最終進展至肝功能失代償,並可出現肝性腦病、門脈高壓性胃病及肝肺症候群等。IPH出現腹水的患者佔10%~34%,常為較輕及一過性;黃疸、肝肺症候群和肝性腦病較少見,約佔2%;門脈血栓形成相對高發,最高可達75%。


2 輔助檢查


IPH的實驗室檢查異常可包括由出血和脾功能亢進引起的貧血、血小板減少或白細胞減少。約80%的IPH患者出現凝血功能異常,包括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纖維蛋白原含量降低和血小板聚集減少。


血流動力學方面,IPH患者脾內壓和曲張靜脈內壓明顯升高,肝靜脈楔壓和肝內壓升高不明顯,提示梗阻位於竇前水平,IPH患者的HVPG正常或僅有輕度升高(平均壓力為7 mmHg)。


超聲可作為篩查IPH的一線方法之一。IPH的超聲表現包括:肝臟一般形態、回聲正常,脾臟增大,可見鐵質沉著小體,脾-門脈軸擴張,血流通暢,門靜脈管壁增厚(> 3 mm),伴有肝內二級或三級門脈分支突然變窄或截斷,門脈血流增加。肝內門脈系統異常(非可見性的、閉塞性血栓),增強CT可見局灶結節性增生,灌注缺損。


IPH內鏡表現以食管靜脈曲張最為多見, 佔80%~90%。與肝硬化造成的靜脈曲張相比,IPH患者食管大靜脈曲張更常見,胃底靜脈曲張多見,門脈高壓性胃病少見,門脈高壓的側支形成中肛門直腸靜脈曲張多見。


3 IPH的診斷


IPH屬於排除性診斷,尚無金標準。診斷依據主要包括:①門脈高壓表現(食管靜脈曲張、脾大、腹水、肝靜脈壓力梯度增加);②都卜勒超聲提示門脈、肝靜脈血流通暢;③肝活組織檢查無肝硬化;④除外其他引起門脈高壓的疾病。


亞太肝臟研究協會(APASL)的IPH診斷標準為:①中至重度的脾大;②門脈高壓表現,靜脈曲張和(或)側支形成;③都卜勒超聲提示脾-門脈軸及肝靜脈血流通暢;④肝功正常或接近正常;⑤HVPG正常或接近正常;⑥肝活組織檢查無肝硬化或肝實質受損證據。其他特徵:①無慢性肝病表現;②靜脈曲張出血後可有一過性腹水,無肝功能失代償表現;③除外HBV、HCV感染;④無已知病因的肝臟疾病;⑤超聲或其他影像學提示門脈擴張或增粗,外周門脈截斷徵,門脈周圍高回聲區。


Schouten等提出的診斷標準為:①門脈高壓的臨床表現[以下之一:脾大、脾功能亢進、食管靜脈曲張、腹水(除外惡性)、HVPG增加、門脈側支形成];②肝活組織檢查除外肝硬化;③除外引起硬化或非硬化性門脈高壓的慢性肝病(HBV、HCV慢性感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血色病,Wilson病,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④除外其他引起非硬化性門脈高壓的常見原因如遺傳性肝纖維化、結節病、血吸蟲病;⑤門脈、肝靜脈血流通暢(通過都卜勒超聲或CT檢查明確)。


由於IPH一般早期肝功能正常,因此肝功能檢查對篩查IPH無效。IPH的某些病理改變(如竇周纖維化)在光學顯微鏡下無異常,需要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肝門靜脈造影對診斷IPH價值較大,可發現門脈小靜脈的「截斷」現象。IPH的肝靜脈壓力梯度顯著低於肝硬化。


採用無創方法鑑別IPH、肝硬化及慢性肝炎是診斷的難點。組織硬度的測定價值較大,研究發現,IPH組肝組織硬度低於肝硬化組,與慢性肝炎組大致相當,高於非肝硬化性門脈血栓形成;IPH組脾臟組織硬度高於肝硬化、慢性肝炎組。IPH組脾臟/肝臟硬度比值較高,肝硬化、慢性肝炎組較低。將脾臟/肝臟硬度比值以1.71為界,區分IPH和對照組(肝硬化+慢性肝炎),準確率可達83.9%。測量組織硬度的無創方法包括:瞬時彈力成像和聲輻射力脈衝(ARFI)技術等。


4 IPH的治療


IPH的發病機制及血流動力學改變與肝硬化有所不同,因此治療上與肝硬化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


4.1 靜脈曲張出血的預防和治療 


藥物治療使用的主要是血管活性藥物,如生長抑素、奧曲肽、特利加壓素等,應儘早應用。內鏡下硬化治療和套扎術對於治療急性出血的有效率為80%~95%,與血管活性藥物聯用對於減少再出血更加有效。套扎術與硬化治療的效果大致相當,但前者併發症和再出血率較低,靜脈曲張的復發率較高。僅有5%的IPH合併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患者內鏡和藥物治療均無效,需要急診手術止血。


4.2 手術治療 


IPH的發病和脾臟血流增加及高灌注有一定關係,脾臟切除對於改善部分患者的門脈高壓有效,特別是對因脾大出現腹部不適症狀的患者,脾切除術是應考慮的幹預方法之一。對於降低門脈壓,多數文獻支持分流術(特別是經頸靜脈門體分流術或遠端脾腎分流),認為IPH患者術後出現門體分流性腦病併發症十分罕見,遠期預後優於斷流術。


4.3 抗凝治療 


鑑於IPH的發病機制可能與凝血異常有關,並且門脈血栓形成的IPH患者預後不良,因此部分患者需要進行抗凝治療。由於抗凝與防治出血存在一定矛盾,因此應謹慎選擇適應證。目前認為,對伴有門脈血栓形成和易栓因素的IPH患者應考慮抗凝。


4.4 肝移植 


多數IPH患者的肝功能損傷相對較輕,消化道出血等併發症可經藥物或內鏡治療有效控制,因此不需要進行肝移植。肝移植只用於治療常規處理無效的門脈高壓、肝肺症候群、肝性腦病、進行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在考慮行肝移植術前應先行分流術。小規模的隊列研究顯示,接受肝移植的IPH患者遠期預後較好,IPH無復發傾向。


綜上,特發性門脈高壓是門脈高壓的罕見情況,以門脈高壓的相關表現為主,同時肝功能正常,不伴肝靜脈或門靜脈梗阻。肝靜脈壓力梯度、脾臟/肝臟硬度比值及肝活組織檢查對鑑別特發性門脈高壓與肝硬化門脈高壓價值較大。IPH總體預後良好,門脈血栓形成可能提示預後不良。臨床處理以防治靜脈曲張出血為主,其原則大致與防治肝硬化門脈高壓的靜脈曲張出血相同。部分IPH患者需考慮手術分流及抗凝治療。


摘自:《中國肝臟病雜誌(電子版)》2016年 第8卷 第2期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特發性門靜脈高壓症的影像學診斷
    目前有關IPH的具體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常誤診為肝硬化。 IPH的診斷和治療目前尚無統一標準,但影像學檢查不僅可觀察到IPH相對特異性的表現,且可診斷和評估門靜脈高壓的程度,對IPH的準確診斷有重要意義,可為臨床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幫助。
  • 英國特發性顱內高壓診療共識概要:診斷篇
    最近英國發布了特發性顱內高壓診療共識,旨在提高臨床醫生對特發性顱內高壓的認識,並改善患者的預後。小編對共識中診斷相關內容進行了整理,與大家分享。IIH概述特發性顱內高壓(IIH)主要見於女性,儘管其發病機制仍不完全清楚,但與肥胖症密切相關。據報導,在過去的十多年裡(2002-2014年),該病按年齡和性別調整的年總發病率逐漸增加,已達到了2.4人/10萬人口。
  • 嘔血、黑便命懸一線 省醫院成功救治特發性門脈高壓患者
    據黑龍江省醫院消化病院消化二科主任徐曉紅介紹,39歲的王女士曾有門靜脈高壓及脾大,脾功能亢進病史,為找到脾大原因,曾輾轉於北京和天津多家大醫院就診。「患者近段時間來嘔血特別嚴重,來省醫院前已經在別的醫院留置了三腔兩囊管壓迫止血,但依舊因失血過多導致休克。
  • 年輕小夥胸悶氣喘,竟是特發性肺動脈高壓作祟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章銳鋒主任醫師團隊,聯合心血管內科、介入與血管外科進行多學科討論,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最終發現一切竟是特發性肺動脈高壓作祟。案例:230斤胖小夥胸悶氣喘,多重問題找上門小李是一個230斤的胖小夥。
  • 膽汁淤積慢性併發症之:門靜脈高壓症 | Clin Liver Dis
    PBC患者的慢性膽汁淤積併發症包括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症、代謝性骨疾病、高脂血症、門靜脈高壓症以及肝細胞癌(HCC)。本文旨在解決PBC患者的這些常見慢性併發症,並強調評估和有效管理這些併發症。 今天我們來了解門靜脈高壓的管理。
  • 關於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影像學,這5個問題你掌握了嗎?│臨床必備
    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病因不明的、慢性、進行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炎的一種特殊類型,全世界約有300萬人受其影響。IPF的特徵是呼吸困難和肺功能逐漸惡化。預後差,平均生存期約為4年。新的藥物治療可能會減慢疾病進展,早期診斷和開始治療很重要。你對IPF的影像學有多少了解?通過以下5個問題快速檢測吧!
  • 特發性肺纖維化影像識別,一文搞定!│以影識病
    根據美國胸科協會(ATS),歐洲呼吸學會(ERS),日本呼吸學會(JRS)和拉丁美洲胸科學會(ALAT)發布的IPF診斷和管理循證指南,診斷標準如下:  ➢排除所有已知間質性肺病(ILD)病因,包括其他特發性間質性肺炎和與環境暴露,藥物或全身性疾病相關的ILD。
  • 特發性肺動脈高壓的治療與飲食
    特發性肺動脈高壓(IPAH)是指原因不明的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持續性肺動脈高壓力升高,導致評價肺動脈壓力在靜息狀態下≥25mmHg,排除所有引起肺動脈高壓的繼發性因素。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原指病因未明的肺動脈高壓,目前已發現骨形成蛋白II受體基因突變等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病因。
  • B肝不規律服藥1年後肝硬化,出現門脈高壓、黃疸!肝硬化有黃疸該...
    如此持續了1年時間,最近患者因眼睛、皮膚發黃,感覺情況有些不對,到醫院檢查時已診斷為肝硬化,現在有門脈高壓,黃疸,指標顯示總膽紅素163,直接膽紅素50,病毒量10的8次方。目前患者正在住院接受治療,專家組根據他的病情及檢查結果,為他制定了抗病毒和去黃保肝、抗纖維化同時進行的個體化綜合調理方案。
  • 患者出現快速進行性丘腦痴呆,雙側丘腦T2高信號,你的診斷是?丨臨床...
    丨臨床推理 2020-12-01 來源:醫脈通
  • 眼與頭痛:如何通過視覺症狀進行定位診斷?|臨床必備
    |臨床必備 2019-05-14 來源:醫脈通
  • 門靜脈高壓症的病因是什麼
    門靜脈高壓症是一組由門靜脈壓力持久增高引起的症候群。大多數由肝硬化引起,少數繼發於門靜脈主幹或肝靜脈梗阻以及原因不明的其他因素。當門靜脈血不能順利通過肝臟回流入下腔靜脈就會引起門靜脈壓力增高。
  • 臨床綜述:肺栓塞的診斷和管理
    因此預防肺栓塞應包括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和深靜脈血栓形成後的有效治療兩方面。目前在指導肺栓塞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有大量的高質量臨床試驗和薈萃分析,本綜述將對其中的證據進行概述和總結。一、為何肺栓塞如此重要?肺栓塞是除心肌梗死和腦卒中外的第三大致死性血管性疾病,也是住院患者幾大可預防的死亡原因之一。約10%或更多的有症狀性肺栓塞是突發、致死性的,另有5%的患者在治療期間死亡。約1/3的患者遺留有一些症狀,2%的患者由未治癒的肺栓塞發展為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
  • Brain:MRI的發展讓早期診斷帕金森病成為可能
    醫脈通編譯,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在帕金森病前驅期,雖然患者已出現症狀或體徵,但尚未進展到足以診斷臨床帕金森症候群的時間,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檢測運動和非運動體徵的情況來診斷。最近帕金森病前驅期的診斷標準已公布,不同於其他疾病,前驅帕金森病診斷主要依靠臨床檢查。
  • 自身免疫性疾病繼發的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診斷和治療
    經典的TMA包括溶血性尿毒症症候群(HUS)和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二者具有上述相同的臨床特徵和病理學改變,僅在臨床表現上略有不同,在發病機制上既有側重又有重疊,因此現在多認為這是同一類疾病的兩種不同表現形式,統稱為TTP-HUS。
  • 「血瘀」貫穿特發性間質性肺炎之始終
    張偉中醫大講堂∣一個有 溫度 的公眾號 特發性間質性肺炎簡稱IIP,是以肺泡的炎症及肺間質的纖維化改變為臨床特徵的疾病,病因複雜多樣,發病機制卻尚不明確,是目前肺疾病中的難治性疾病。
  • 【APCN&CSN2018】 原發性腎病症候群的診斷和治療進展
    是一組以大量蛋白尿(>3.5 g/d)、低白蛋白血症(<30 g/L)、水腫和(或)高脂血症為特點的臨床症候群。在腎移植患者中PLA2R抗體滴度增加或抗體陽性可提示復發。THSD7A僅表達於PLA2R陰性的特發性膜性腎病(IMN)患者腎組織,可作為PLA2R及其血清抗體均陰性IMN患者的補充檢查,在IMN患者中陽性率約為2.5%-5%。
  • 特發肺動脈高壓,會導致呼吸困難等問題,嚴重的還會威脅生命
    後來很多人開始關注這件事的發展,有關媒體報導,這位乘客是因為患上了特發性肺動脈高壓,在沒有醫療條件的情況下,突發特發性肺動脈疾病是非常危險的。只要是錯過了最佳的急救時間,患者就會面臨嚴重的情況,很容易因此失去生命。
  • 系統性硬化症相關性間質性肺疾病的診斷評估與治療進展
    自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在SSc腎危象中的成功使用以來,肺部併發症尤其是ILD是SSc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是造成1/3左右SSc患者死亡的原因。相比之下,2013年的分類標準突出了"手指皮膚硬化並延伸至掌指關節近端"對於SSc診斷的重要性,該分類標準更利於早期、輕症、局限型SSc的診斷;但2013年分類標準不是SSc的診斷標準。
  • 周蕾:心包積液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在第31屆長城心臟病學會議(GW-ICC 2020)虛擬會議上,來自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周蕾教授介紹了心包積液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1.特發性心包炎(病毒性) (1)臨床表現 • 多為低熱,無其他系統受累表現;• 很少表現為大量心包積液和心包填塞;• 多為病毒感染,多表現為自限性;• 家族聚集發病率約為10%;• 很少導致縮窄性心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