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白塞病的影像學表現和鑑別

2020-12-05 騰訊網

投稿發送至DDP@high-med.com

應聘全職及兼職編輯,發送簡歷至

chenlf@high-med.com

特別聲明: 本文屬於醫學專業文章,僅供醫療專業人員學術交流。不適合作為非專業人士疾病教育或科普用途。

既往的觀點與實踐: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系統性血管炎,特點是復發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部炎症,也可累及消化道、神經、關節、肺、腎、附睪等器官。

隨著膠囊內鏡、醫學影像檢查的發展,腸白塞病在臨床中不斷被發現,腸白塞病是臨床少見的特殊白塞病類型,佔BD患者的10%~50%,病變主要位於迴腸及回盲部,形成局灶或彌散性潰瘍,易穿孔、出血,常引起致命後果。

腸白塞病與其他類型的炎症性腸病存在相似的消化道症狀及發病部位,尤其以末端迴腸及回盲部好發,最常見的是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CD)、腸結核等。

內鏡下各型炎症性腸病均可發生各種形態的潰瘍,極易引起誤診,腸道病變的影像學檢查為腸道炎症性疾病的鑑別診斷提供了更多線索。

本文從腸白塞病的發病部位、腸壁厚度、潰瘍形態、強化情況、周邊繫膜及血管反應情況進行影像學統計和分析,以期為提高對該病的認識和與其他炎症性腸病的影像學鑑別診斷提供幫助。

這項研究有什麼新發現:

研究者搜集2009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瑞金醫院經臨床、腸鏡或病理證實的26例腸白塞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小腸CT造影雙期增強檢查,影像資料完整。

所有患者中,19例病變位於末端迴腸及回盲瓣,2例累及迴腸中段,4例累及盲升腸,1例累及降結腸,2例累及乙狀結腸,1例累及全結腸。其中多部位累及9例。

26例患者中,18例存在深大潰瘍,2例存在環形潰瘍,橢圓形淺潰瘍3例,瀰漫性潰瘍3例,潰瘍伴穿孔2例,潰瘍伴腸道內瘻1例。

觀察到病變段的腸壁厚度大於正常腸壁,靜脈期的強化絕對值高於動脈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6例患者中,病變周圍腸繫膜脂肪間隙清晰18例,模糊8例,3例可見梳狀徵,3例並發下肢深靜脈血栓,9例伴發輕度增大淋巴結及明顯強化。

總之,這項研究顯示,腸白塞病患者的小腸MSCT造影多表現為深大潰瘍及腸壁環形增厚,靜脈期強化程度高於動脈期,回盲部好發且回盲瓣口多變形擴大。

因此,多層螺旋 CT(MSCT)結合典型的臨床特徵及內鏡檢查,有助於該病的明確診斷。

啟示和影響:

腸白塞病是於1937年命名的全身血管炎性疾病。腸白塞病患者的消化道症狀多表現為功能障礙、腹部隱痛、腹脹、納差等。本組患者絕大部分以腹痛伴發熱就診,與其他消化道疾病的症狀並無明顯差異,給臨床診斷帶來困難。

內鏡檢查結合典型的臨床特徵及免疫學檢查,仍然是腸白塞病檢出的主要方法,但隨著CT 和MRI技術的進步,小腸CT和MRI造影檢查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臨床消化道檢查。一次腸道CT 造影檢查可了解小腸、結腸及腸壁、鄰近繫膜、鄰近血管及腹腔內部情況,其強大的診斷效能也越來越得到臨床醫師的認可。

腸白塞病可累及全消化道,回盲部高發,本組26 例腸白塞病患者中累及回盲部達19例,可能與回盲部血管網豐富有關,而結腸或多部位受累的腸白塞病多見於反覆發作的患者。

本組腸白塞病表現為腸壁增厚及中等程度持續強化,且靜脈期強化高於動脈期,符合炎症性腸病的強化特點。

近年來相關研究顯示腸白塞病免疫性血管炎主要導致腸壁血管壁炎症和壞死,從而導致腸壁水腫、壞死、潰瘍形成,病理改變主要為潰瘍伴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碎屑性小血管炎,局灶呈壞死性小血管炎,間質大量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黏膜下層增厚,部分潰瘍周圍黏膜下淋巴組織增生、水腫等。

本組腸白塞病病變段腸壁明顯增厚及深大潰瘍,符合其病理改變特徵,尤其以深大潰瘍表現突出,可能是腸白塞病的特徵性徵象之一。

腸白塞病主要需與克羅恩病及腸結核進行鑑別診斷。

從發病部位來說,腸白塞病患者以回盲部較為多發,本組患者回盲部病變佔比達79%,而CD患者除回盲部好發外,還具有其他多部位發病的特點。

由於腸白塞病是系統性血管炎在腸道的反應,所以多表現為腸壁潰瘍形成,多為深大潰瘍或圓形、卵圓形潰瘍,而CD是腸道非特異性肉芽腫性炎症,也可形成潰瘍,但大多表現為縱行潰瘍,所以從潰瘍形態上兩者有一定差異。

CD也可表現為腸壁增厚,且多表現為繫膜緣腸壁非對稱增厚。本組腸白塞病也表現為腸壁明顯增厚改變,但增厚的部位並未體現出繫膜緣佔優的特點。

腸白塞病和CD均可累及回盲瓣,CD累及回盲瓣多表現為回盲瓣增厚或合併瓣口閉塞,而本組腸白塞病累及回盲瓣多表現為回盲瓣僵硬伴瓣口變形開放為主。

相關研究提示,CD小腸繫膜緣增粗血管強化表現出的「梳狀徵」,出現率可達40%~95%,而腸白塞病出現的概率較低,本組僅為11.5%。

腸白塞病與腸結核都為回盲部好發,腸結核可表現為回盲瓣的僵硬及瓣口的固定開放,與本組腸白塞病表現類似,病變周圍梳狀徵的出現概率兩者均較低,鑑別診斷意義不大。但腸結核出現潰瘍的概率偏低,且多表現為環形或表淺鼠咬狀潰瘍。腸白塞病主要以潰瘍為突出表現,潰瘍較大且深,部分可形成穿孔及膿腫,與腸結核有明顯區別,可作為鑑別點之一。

雖然總體上兩者影像學鑑別困難,但臨床表現差異較大,腸結核實驗室檢查T-SPOT陽性,而腸白塞病有著典型的臨床表現,可予鑑別診斷。

綜上所述,腸白塞病表現為深大潰瘍、腸壁環形增厚、靜脈期強化高於動脈期、回盲瓣口多變形擴大等特徵,結合內鏡及典型的臨床特徵多能正確診斷。

(本文僅供個人學習)

文獻來源: 放射學實踐, 2020年9月第35卷第9期

作者:Dr. X 來源:IBD學術情報官

相關焦點

  • 腸道白塞病的藥物治療總結
    白塞病(BD)是一種慢性復發性免疫介導的疾病,涉及多個器官,腸道白塞病(腸BD)是白塞病累及胃腸道所致的腸道炎症性疾病,可導致大出血、腸穿孔和腸瘻等嚴重併發症。在本文中,回顧了目前治療腸BD的治療策略和新的臨床數據。
  • 腦卒中影像學鑑別診斷(一):灰質白質改變
    影像學通常有助於診斷,因為腦卒中在不同階段均有典型的影像學特徵,並符合典型的分布類型。但是,大多數這些特徵,即便是彌散受限(表1),也不是腦卒中所特有的。在本文中,我們依據7種主要分布類型(圖1)對腦卒中及其相似疾病進行分析。雖然仍存在重疊,這些分布類型有助於縮小鑑別診斷。
  • 反覆口腔潰瘍,白塞病如何治療?| 你「藥」知道
    原創 格地章 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 來自專輯你「藥」知道白塞病怎麼治?一文讀懂!白塞病(BD)是一種以血管炎為基本病理表現的慢性、復發性、全身性疾病,以反覆發作的口腔和生殖器潰瘍、眼炎及皮膚損害為主要臨床特徵,並可累及關節、血管、消化道、神經等全身多個系統。
  • 腦卒中影像學鑑別診斷(二):皮質和深部灰質改變
    腦卒中影像學鑑別診斷(一):灰質白質改變皮質和深部灰質改變相似疾病鑑別缺血缺氧性腦病MRI顯示四疊體板、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下丘腦和雙側上丘FLAIR高信號和各種不同程度的彌散(A:DWI,B:ADC)。肝性腦病輕型肝性腦病的典型影像學表現為對稱性蒼白球T1低信號。嚴重病例的MRI顯示皮層(特別是扣帶回和島葉)和基底節T2高信號和彌散受限(圖9)。
  • 圖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像學表現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臨床與影像學表現雖具有一定特徵,但尚無大樣本或階段性總結。「春運」有可能導致全國範圍內疫情爆發,及時明確此類患者的臨床與影像資料可為臨床早診斷、及時隔離與治療提供參考,改善患者預後。呼吸時間特地整理了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和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放射科聯合製作的 PPT,供一線醫生參考。
  • 白塞病能活多少歲 這些偏方治療白塞病
    白塞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不少人得過白塞病,不過白塞病雖然常見,卻有許多人對白塞病不了解,那麼請問白塞病能活多少歲?白塞病吃什麼好?治療白塞病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白塞病能活多少歲白塞病是一種全身性、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復發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炎及皮膚損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經系統、消化道、關節、肺、腎、附睪等器官,很多白塞氏病的患者接受了很多種治療方法之後,病情依然沒有起色,不禁生出這樣的疑問,白塞氏病能活多久?
  • 12種肺部良性結節影像學表現,一定要會看
    肺部良性結節分類主要分為孤立性實性結節、孤立性非實性結節、多發實性結節和多發非實性結節,其中實性結節臨床中較為常見,可能的原因很多,持續存在的亞實性良性結節會在影像中出現暈徵、磨玻璃樣、混合密度磨玻璃樣改變等需與肺癌鑑別的表現。
  • 抗MOG抗體相關腦炎模仿神經白塞病丨臨床必備
    本研究報導了兩例臨床特徵與神經白塞病(NBD)相似的抗MOG抗體相關腦炎患者。此外,口服潰瘍、皮損和HLAB51,作為BD的典型表現,可能在抗MOG抗體相關腦炎中非特異性地觀察到。BD在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居民中更為普遍,包括遠東,中東和地中海盆地的居民,並且與主要的組織相容性複合體HLAB51相關。
  • 反覆口腔潰瘍,白塞病最新進展一文掌握!| APLAR 2020
    圖1:來自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Thurayya Arayssi教授介紹了中東地區白塞病的最新進展4個主要表現,白塞病有何症狀?2.眼部病損  可表現為結膜炎、角膜炎、脈絡膜炎及視網膜炎,較嚴重的有虹膜睫狀體炎和前房積膿。視神經炎和視神經萎縮等可導致視力減退,甚至失明。3.生殖器病損  男性多見於陰囊和陰莖,亦可引起副睪炎。女性多在陰唇發生潰瘍。潰瘍大小與口腔潰瘍相似或較深,疼痛明顯。一般發作間隔期遠較口腔潰瘍長,為數月或1至數年。
  • 【放射之光】王梅雲教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像學診斷與鑑別診斷
    健康大河南訊:歡迎由恆瑞醫藥影像事業部與河南廣播電視臺健康大河南聯合推出的【放射之光】欄目,本期節目我們有幸邀請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教授、主任醫師、博導、河南省人民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河南省醫學影像中心主任、河南省神經疾病影像診斷與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梅雲,為我們分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像學診斷與鑑別診斷
  • 反覆口腔潰瘍不簡單 | 白塞病—中樞系統血管炎
    原創 武玉軍 章悅 常笑健康有人說,神經內科,是最容易收到疑難雜病和奇葩病人的科室。於我而言,科室所遇之人、之事往往不僅如此,這裡也是最容易看清,疾病的本源的地方。《小竹醫記》,聚焦神經內科眾多病例,從病例透析事件,追溯病因,探索病例背後的故事。
  • 「精品中文版」腦卒中影像學鑑別診斷(大全)
    據估計,約9%~30%可疑腦卒中患者和2.8%~17%接受IV-tPA治療的患者存在卒中類似疾病。大多數卒中類似疾病包括癲癇、偏頭痛、腫瘤和中毒代謝性疾病。影像學通常有助於診斷,因為腦卒中在不同階段均有典型的影像學特徵,並符合典型的分布類型。但是,大多數這些特徵,即便是彌散受限(表1),也不是腦卒中所特有的。
  • 隱藏在口腔潰瘍背後的戲精,皮疹和口腔潰瘍是白塞病的重要症狀
    那時我還不知道, 皮疹和口腔潰瘍是白塞病的重要症狀 如果確診白塞病, 先控制住病情後再考慮心臟手術。
  • 專家共識 | 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
    近日,由我國呼吸科相關專家組成的「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共識專家組」,發布了《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專家共識》。對於發熱伴肺部陰影的患者,本共識建議按以下步驟進行分析和診斷。臨床上還需注意隱匿部位的感染,如骨關節、鼻竇、中耳、腸道憩室和肛周感染等導致肺炎的可能。
  • 特發性門靜脈高壓症的影像學診斷
    目前有關IPH的具體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常誤診為肝硬化。 IPH的診斷和治療目前尚無統一標準,但影像學檢查不僅可觀察到IPH相對特異性的表現,且可診斷和評估門靜脈高壓的程度,對IPH的準確診斷有重要意義,可為臨床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幫助。
  • 基於胸部CT影像學表現的肺部感染病原體的評估與甄別
    SIFIC團隊特此專欄報導,今天為大家帶來《基於胸部CT影像學表現的肺部感染病原體的評估與甄別》,看中山醫院感染團隊為我們解讀胸部CT影像學表現,希望您能從中獲益。有些病原體引起的肺部感染病灶,可在胸部CT表現出一定的特徵。因此,根據病灶形態、大小、數量、變化速度,臨床可評估和甄別引起肺部感染可能的病原體。本文就肺部感染相關胸部CT常見和重要的影像學特徵進行述評,旨在提升臨床醫生對評估肺部感染病原體、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及改善肺部感染預後的能力。
  •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影像學檢查
    在臨床實用方面,DSA出血的直接徵象是對比劑外溢、積聚,間接徵象可表現為動靜脈畸形、腫瘤染色、局部血管增生紊亂等。當出血率在0.5~1.0ml/min時DSA可察覺,其檢測出血的強度低於核素顯像,通過美藍等進行藥物性血管造影,可以提高診斷出血的陽性率。 與CT和核素顯像等純診斷的方法相比,DSA的主要優勢在於可以及時的行栓塞治療。
  • 圖文:寨卡病毒相關神經系統疾病影像學表現大全
    除了與新生兒小頭畸形密切相關外,ZIKV感染還可引發成人嚴重神經系統併發症,如吉蘭-巴雷症候群、神經根神經炎和腦膜腦炎。因此,ZIKV應被視為全球性威脅,因其可在所有年齡段造成破壞性的神經系統併發症。本綜述的目的是描述ZIKV感染的神經影像學表現以及成人中發現的相關神經系統併發症。
  • 首個白塞病相關口腔潰瘍藥物!新基重磅抗炎藥Otezla獲美國FDA批准...
    2019年07月20日/生物谷BIOON/--新基(Celgene)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Otezla(apremilast)30mg每日2次(BID),用於成人患者治療與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相關的口腔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