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影像學檢查

2020-11-30 騰訊網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ccult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是指常規消化道內鏡檢查未能查明出血原因的反覆或持續性的消化道出血,佔消化道出血的3%~5%,其中75%以上的出血病灶來源於小腸,可表現為顯性或隱性出血,出血前三位病因依次是血管發育異常、炎症和腫瘤,此外還包括息肉、憩室、腸重複畸形等,但造成出血的原因在不同的年齡組和地區分布中有所不同。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

血管造影一直是診斷出血的金標準。在臨床實用方面,DSA出血的直接徵象是對比劑外溢、積聚,間接徵象可表現為動靜脈畸形、腫瘤染色、局部血管增生紊亂等。當出血率在0.5~1.0ml/min時DSA可察覺,其檢測出血的強度低於核素顯像,通過美藍等進行藥物性血管造影,可以提高診斷出血的陽性率。

與CT和核素顯像等純診斷的方法相比,DSA的主要優勢在於可以及時的行栓塞治療。另外,DSA對腸道準備的要求低,對於急危重症患者同樣適用。但DSA屬於侵入性手術,對操作者的水平和醫院資源都具有很強的依賴性。雖然DSA可提供治療幹預,但同時也可能導致併發症,如腸道缺血、腎功能衰竭等。

多排螺旋CT(multiple 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DCT))

多期相的增強掃描對OGBI很有必要,動脈期有利於顯示消化道出血部位,薄層重建圖像可進行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腸期顯示對比劑外溢;延遲期對顯示出血無附加價值。MDCT可以採用多種後處理技術,如薄層重建圖像、多平面重組(multi-planar reorganiz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積再現(volume reproduction,VR)等,從不同視角觀察病變區,完美展示腸管內腔和腸壁外觀。有學者建模研究表明利用能譜CT單能量成像及基物質碘(水)基圖像測定碘含量,對計算出血流率、評估出血量,具有一定的價值。

對於血管性病變,CT血管造影可清晰顯示腸道血管畸形,還可顯示腸道腫瘤的供血血管,以及炎性腸病的血管改變和富血供腫瘤的「血管染色」徵象。MDCT發現消化道出血敏感性高於DSA,其密度解析度高,少量滲出而被稀釋的對比劑仍可在CT圖像上顯示成高密度。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多藉助於胃鏡明確診斷,下消化道出血的首選方法是CTA,其他影像學檢查方法如放射性核素和DSA的應用,通常是在內鏡和CTA結果為陰性之後。

CTA可清楚顯示血管病變與周圍器官的關係,也可以顯示非血管病變的血供情況。它的優勢在於其微創技術以及出血部位精確的檢測和定位,不但可在術前評估出血位置、出血量、顯示血管走形,而且可用於治療後複查,有效評估術後療效。

CT/MRI小腸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CTE/MRE)

一項Meta分析指出,CTE診斷OGBI的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72.4%、75.2%,尤其是發現出血原因為腸壁腫塊的敏感性高達90%以上。CTE的優勢在於可以全面觀察腸腔內、腸壁和腔外病變,判定周圍組織有無受侵、淋巴結有無轉移等,與小腸內鏡聯合可為下一步的治療提供更好的指導。其局限性在於不適宜急性出血、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大量口服對比劑的攝入。對於這部分患者,臨床可使用鼻飼管直接導入對比劑以擴張小腸。MRE對空間和時間的要求均高於CTE,容易造成圖像質量不穩定,臨床普及率低於CTE,因此較少使用MRE明確小腸出血的病因。

核素顯像(Tc-99m pertechnetate scintigraphy)

放射性核素顯像包括對出血的掃描(示蹤劑為99mTc標記的硫膠體、紅細胞)和針對異位胃黏膜的掃描(大多數為Meckel憩室)。核素顯像是檢測消化道出血最敏感的成像方法,可以檢出0.1ml/min的低強度出血,尤其適用於評估間歇性出血。

它的高敏感性給臨床帶來很好的陽性預測,可作為血管造影前篩查。Meckel憩室掃描並不能發現活動性出血,當其他檢查陰性時,可用於篩查Meckel憩室引起的出血,尤其對兒童。核素掃描雖然具有高敏感性的優點,但其特異性差,即使是陽性發現,也經常需要其他檢查來確認。

總之,OGBI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包括傳統的X線鋇劑造影、超聲檢查、DSA、CT、MRI、核素顯像等。傳統X線鋇劑造影不能用於急性期出血檢查,且檢出率低,現已基本不用。超聲檢查對消化道出血的應用多以超聲內鏡的形式出現。顯性出血的影像學檢查以CTA、DSA和99mTc-RBC顯像為主要方法,隱性出血的主要成像方法有CTE、99mTcO4-顯像。CTE聯合小腸內鏡,可提高陽性檢出率,並對進一步治療有指導作用。由於MRI時間和空間分辨力不足、腸道氣體偽影影響大,目前進一步的MRE研究還有待於更多的數據。上述各種影像學檢查均有其優勢和局限性,將其與內鏡技術聯合應用,可更好的為臨床服務。

參考來源:劉靜妮,肖生彥,郭順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影像學檢查[J].醫學影像學雜誌,2020,30(04):686-687.

相關焦點

  • 隱匿的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腸憩室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內科臨床常見症狀,分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其中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下的腸道,由於各種因素,導致的出血。主要臨床症狀有黑便、鮮血便,一般還伴隨頭暈、乏力、心悸、貧血、發熱等症狀,嚴重者還可出現休克症狀。
  • 小腸癌的4大影像學檢查
    小腸癌的4大影像學檢查   如何有效的篩查小腸癌?小腸癌是指發生於十二指腸、空腸與迴腸的惡性腫瘤,比較少見。對於小腸癌的篩查,需要做糞便隱血試驗;腫瘤標記物檢查:癌胚抗原、CA-199、CA-125等;同時還可以做一些影像學的輔助檢查檢查:CT、MRI、PET/CT等。下面,我們主要來了解下小腸癌的影像學檢查。
  • 消化道出血您知多少?教您如何認識並應對消化道出血——南陽醫專一...
    消化道出血臨床上常見的急症、危重症。消化道出血分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無論是哪種原因引起的出血,都提示您的消化道出現問題了,需要重視起來,並儘快進一步診治。
  • 危險性消化道出血,血紅蛋白只有33g/L…
    56歲的張先生 1天前發現便血 還感覺頭暈、心慌 來到當地醫院就診 檢查結果顯示:血紅蛋白63g/L 初步診斷為消化道出血
  • 消化道出血該如何就醫
    2.常規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有可能出血3~4小時及以上才出現血色素明顯下降,另外出血24小時內網織紅細胞計數即可增高,出血停止後會逐漸降至正常。 肝腎功能:出血數小時血尿素氮可上升,約24~48小時達高峰,3~4小時後降至正常。 便潛血:一般呈陽性。
  • 不明原因腹痛需考慮嗜酸細胞性胃腸炎!
    3.內鏡檢查: 胃鏡檢查至十二指腸降部,觀察胃十二指腸黏膜顏色、血管紋理變化,有無充血、水腫、糜爛、出血、潰瘍和增生,同時取胃竇和十二指腸黏膜行病理學檢查。
  • 腸道白塞病的影像學表現和鑑別
    既往的觀點與實踐: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系統性血管炎,特點是復發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部炎症,也可累及消化道、神經、關節、肺、腎、附睪等器官。
  • 重醫附二院每年為4萬例消化道腫瘤高風險人群做胃鏡篩查
    等到來醫院檢查的時候,腹部CT就提示肝硬化可能、門脈高壓、胃冠狀靜脈曲張。「為了進一步檢查尹先生有沒有並發肝硬化等常見併發症: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我們為他做了胃鏡檢查,」尹先生的主治醫生重醫附二院消化內科鄧超醫生介紹,正是這次內鏡檢查,成了挽救尹先生的「上帝之手」。
  • 消化道憩室無症狀?你可千萬不要小瞧了它
    消化道憩室即突出於消化道管腔外的原型或橢圓形囊樣膨出。消化道憩室可見於消化道任何部位,多無典型症狀,常於鋇餐造影或內鏡檢查時偶然發現。 消化道憩室的發生與消化道解剖結構、年齡、人種及膳食結構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從食管到直腸都有可能發生憩室,有單發、多發和真性、假性之分。 憩室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局部腸壁薄弱和腸腔內壓力較高,黏膜下層透過肌層缺損處而形成。
  • 特發性門靜脈高壓症的影像學診斷
    IPH受消化道出血影響不大,預後多良好。 目前臨床對於IPH的主要診斷要點包括:①通過影像學檢查明確門靜脈高壓、門靜脈系統和肝靜脈等無梗阻以及排除引起肝硬化或非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的其他肝臟疾病;②通過肝臟組織病理學檢查排除肝硬化;③肝臟功能多正常或無明顯異常。全面的肝臟影像學檢查對確診IPH非常必要。
  • 一女子為減肥竟聽信「陰陽水」理論最終導致消化道出血
    一女子為減肥竟聽信「陰陽水」理論最終導致消化道出血時間:2015-06-04 11:54   來源:我愛曹縣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陰陽水減肥減到吐血 一女子每天喝6斤陰陽水減肥來源:我愛曹縣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為了美瘋狂減肥的人也大有人在,近日,一位女士每天喝6公斤陰陽水減肥,導致消化道出血
  • 2019山東醫療衛生考試醫學影像學知識:X線成像基本原理及常規X線檢查
    2019山東醫療衛生考試醫學影像學知識:X線成像基本原理及常規X線檢查 山東中公醫療衛生人才網致力於為醫療衛生招聘考生提供最重點的考試信息及考試資料,其中醫學影像學也為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常考內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醫學影像學相關知識點。
  • 小腸檢查你了解多少呢? 盤點四種小腸常見檢查
    小腸檢查是診斷腸癌的一個重要手段,那麼小腸檢查有什麼要注意呢?   什麼是小腸消化功能檢查   小腸檢查多年來未被人們充分認識,其主要原因是對於人體小腸的檢查手段不多。小腸是人體消化道中最長的器官,成人小腸5~7米,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同時它還具有內分泌和免疫防禦功能,是人體的重要臟器之一。
  • |食欲不振|腎功能|消化道|功能性|原因|檢查|生理|...
    食欲不振的原因有多種: 可以導致食慾下降的原因比較多。心情不好,運動少,妊娠期,胃炎,肝炎以及腎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都可以影響到消化功能,出現食慾下降。其中心情壓抑,運動量小,以及妊娠反應所致的食慾下降,可以算是生理的改變,原因去除後,食慾可以自行改善。排除生理的改變,則應該檢查胃鏡,肝功,腎功能和腎功能,以及心臟彩超檢查
  • 腹部CT可以檢查胃腸病嗎?與內鏡相比各有什麼優缺點?一文說清楚
    目前胃腸部的檢查,醫生很多時候建議做胃腸鏡檢查,但是內鏡檢查是一個侵入性檢查,很多人覺得做這個很痛苦,所以會問,能不能做個CT檢查看一下胃腸疾病?我們說說這個問題。對於胃腸道的疾病,我們對比來看一下腹部CT檢查和胃鏡檢查各有什麼優缺點?各能檢查出哪些疾病?第一,我們先來看腹部CT檢查有什麼優缺點?通過腹部CT檢查,可以看到什麼胃腸疾病?腹部CT優點:是一種影像學檢查,操作時患者沒有痛苦,另外它的檢查範圍大,不僅僅可以檢查局部組織,而且對於臟器周邊的組織結構都能看到。
  • 做腸鏡檢查有大量糞塊、糞渣、糞水,會影響結果嗎?
    腸鏡檢查是診斷腸道疾病的常用的檢查方法, 腸鏡檢查對診斷下消化道的病變,尤其是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下腹痛和腹瀉等症狀反覆發作有重要的意義。  因為腸鏡檢查要比上消化道內鏡(胃鏡)檢查操作複雜,技術要求較高。
  • 你接受的影像學檢查...
    小團:小圓,影像學檢查對人體安全嗎? 小圓:某些影像學檢查是有輻射的,我們都知道大劑量的輻射對人體是不好的,具體哪種影像學檢查輻射量較大,哪種影像學檢查較安全,可以看看下面的科普文,了解一下。
  • 如何定義「中消化道」的概念?
    因此,中消化道的止點定為回盲瓣符合消化生理學的特點。從中消化道疾病看中消化道概念的形成上消化道的檢査方法主要為胃鏡,胃鏡的常規終點是十二指腸乳頭所在的十二指腸降段;下消化道的檢查方法主要為結腸鏡,結腸鏡的公認終點在回盲瓣。
  • 不明原因視力下降,需警惕腦腫瘤
    不明原因視力下降,需警惕腦腫瘤 2020-05-24 0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社區福音 免費篩查|消化道早癌篩查進社區 遏制消化道腫瘤發病率上升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健康也越來越重視,許多中老人每年都會定期體檢,比如血液檢查、B超、胸透等常規體檢。 宜賓肛泰肛腸醫院自開展消化道早癌篩查以來,查出100多例腸道癌前病變,腸道早癌28例,腸道進展癌31例,其中的一部分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挽救了他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