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可以檢查胃腸病嗎?與內鏡相比各有什麼優缺點?一文說清楚

2021-01-12 全科醫聊

目前胃腸部的檢查,醫生很多時候建議做胃腸鏡檢查,但是內鏡檢查是一個侵入性檢查,很多人覺得做這個很痛苦,所以會問,能不能做個CT檢查看一下胃腸疾病?我們說說這個問題。

一般來說,胃腸問題有兩大問題,一個是黏膜的問題,比如說胃炎、胃潰瘍、胃腫瘤、腸炎、腸道腫瘤、息肉病變等等,它們的發生,是在胃腸腔管內黏膜的病變,有時嚴重時侵入黏膜下層或者肌層,甚至累計整個腸壁。再一個是腸動力問題,比如腸功能紊亂、胃腸梗阻等等。

對於胃腸道的疾病,我們對比來看一下腹部CT檢查和胃鏡檢查各有什麼優缺點?各能檢查出哪些疾病?

第一,我們先來看腹部CT檢查有什麼優缺點?通過腹部CT檢查,可以看到什麼胃腸疾病?

腹部CT優點:

是一種影像學檢查,操作時患者沒有痛苦,另外它的檢查範圍大,不僅僅可以檢查局部組織,而且對於臟器周邊的組織結構都能看到。

但是腹部CT檢查最大的缺點就是有放射性,尤其孕婦等檢查需要高度注意。

腹部CT可以檢查哪些胃腸疾病?

1、通過腹部CT檢查,可以看到胃腸內明顯的佔位性病變,如果確診為惡性腫瘤時,該類檢查還可以幫助了解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係,以及腫瘤的淋巴結是否已經轉移等情況。CT檢查可直接顯示癌組織本身,可以判斷中、晚期癌造成的胃腸腔內腫塊,胃腸壁浸潤增厚和胃腸外侵犯等病變,可以預測中晚期手術可能性。

2、可以判斷起源於胃腸道本身的佔位還是來自外來壓迫性腫塊。

3、可以判斷胃腸道梗阻伴胃腸腔內大量瀦留。它能容易地判斷擴張腸腔的程度、部位,區別胃腸腔內瀦留液與腸壁組織,可以直接顯示梗阻端胃腸腔內,腸壁內、外造成梗阻的病變,如腫瘤、結石等,對腸梗阻後的併發症如穿孔、絞窄做出判斷。

4、用於腹內中空臟器穿孔的診斷,CT橫斷面掃描可避免X線平片檢查時腹內臟器前後相互重疊的影響,有利於較少、小氣體影及隱藏於臟器裂隙間和後腹膜腔內游離氣體的辨認。

第二,我們來對比看一下胃腸鏡的優缺點,以及胃鏡可以看到什麼病變?

內鏡檢查優點:

胃腸鏡是直視下的黏膜觀察,對必腹部CT來說,可以發現食管、胃、十二指腸、結腸、直腸等部位黏膜的病變,尤其早期的黏膜病變,可以直視下觀察。

最為重要的是內鏡檢查可以取病理化驗確診疾病,還可以通過內鏡下做很多疾病的治療。所以它不僅僅是一種觀察工具,更是一種治療工具。

缺點:是內鏡檢查是一種侵入性檢查,會帶來痛苦,比如引起噁心、嘔吐等等。另外它還有一定的風險性。

內鏡可以發現哪些疾病?

1、有消化道症狀,懷疑食道、胃及十二指腸、直腸、結腸等炎症、潰瘍及腫瘤的患者。

2、 病因及部位不明的消化道出血。

3、其他影像學檢查懷疑消化道病變,無法明確病變性質。消化道腫瘤高危人群或有癌前病變及癌前疾病的普查和複查。

4、用於消化道疾病治療或者治療後複查等。

所以說,對於腹部CT檢查,可以發現很多的胃腸道疾病,尤其可以從整體上看到胃腸疾病的狀態、壓迫以及周邊組織結構。但是畢竟胃腸是空心臟器,它的發病很多時候是黏膜病變,當胃腸黏膜早期病變時,尤其再加上胃腸道處於不斷的蠕動狀態,所知很多時候並不能通過CT發現胃腸疾病黏膜早期病變,需要通過結合內鏡檢查等來確診疾病。

綜上所述,腹部CT檢查很多時候是胃腸道檢查的必須,而更多時候醫生會同時開具內鏡檢查,並非是過度檢查,主要是為了二者互相配合,更好的檢查疾病。

相關焦點

  • 胃鏡、腸鏡、鼻鏡……一文讀懂內鏡檢查
    原創 健康科普 京醫通在疾病的檢查方法中,內鏡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包括胃鏡、腸鏡、鼻鏡、支氣管鏡等。那麼,什麼是內鏡?做內鏡痛不痛?今天我們請胸科醫院的專家,來給大家講一講檢查中的內鏡!
  • 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 檢查需要注意這些
    在我們檢查身體的時候就有要檢查CT,CT是一種功能齊全的病情探測儀器,它是電子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技術簡稱。那麼,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做ct能檢查出什麼?ct掃描有危害嗎?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了解一下吧。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任何檢查方式都有其適應範圍,沒有什麼檢查手段是萬能的。
  • 內鏡能否KO鋇餐,二者優缺點比較不含糊
    現階段,較多醫院臨床上的內鏡檢查有取代傳統鋇劑造影的趨勢。但臨床普遍認為,應用X線鋇餐造影可觀察消化道大體形態、各部分收縮功能以及容易觀察到黏膜下或胃外壓性病變的部位,如龕影或壓跡。而內鏡檢查則可直觀觀察到黏膜改變、病變範圍大小、形態,特別是可以在內鏡下直接進行活檢,病理學診斷確證病變的性質,假陰性和假陽性率極低。下面我們就二者優缺點進行總結。
  • 北平說 | 一遇事肚子就「不給力」?可能得了這個病哦……
    原來小林跟女友約好重陽節要去見家長,可是他有一緊張就要肚子痛拉肚子的壞毛病,所以生怕自己那天出什麼么蛾子,給未來嶽父嶽母留下個身體不好的壞印象。但是眼看就要見女朋友家長了,如果到時候一碰面一緊張又跑洗手間的話,那就太尷尬了。為了能好好表現,小林終於下定決心去醫院了,他掛了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門診的號。經過詳細的問診及體查,醫生初步考慮小林這是得了腸易激症候群,還需做檢查排除其他疾病。結果小林的腸鏡檢查、糞便常規、血常規、生化這些都沒有什麼問題。
  • 檢測肺癌的手段--內鏡超聲檢查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胃腸病學專家在評估了18例臨床內鏡超聲檢查結果後得出結論:內鏡超聲應被作為評估疑似惡性腫塊的常規檢查手段。   研究者們在報告中稱,如果超聲內鏡檢查能在臨床上得以廣泛使用,則近三分之一的疑似肺癌的病人將無須再進行其它的創傷更大的檢查即可判定腫瘤的良惡狀態以及分期。
  • CT和核磁共振區別
    從工作原理可以看出CT檢查輻射大,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所以兒童及孕婦儘量少做。核磁共振安全性更高,對人體不會產生放射線損害。CT適應症(對出血性疾病精確度是比較高的,但是這項檢查對缺血性疾病檢查並不精確,甚至在發病六個小時到一天時間做ct掃描都不會有明顯發現。腦梗病人注意)計算機斷層掃描能在橫斷解剖平面上精準地檢測出各種不同組織間微小的密度變化及差異,被廣泛運用於觀察骨關節、中樞神經系統及有密度變化的軟組織病變檢測中,它較為直觀的顯示出鈣化、骨折及骨質發生的病變。
  • 做腹部增強CT前為什麼要多喝水?一文讀懂腸胃準備的重要性!
    胃腸準備別想省! 每天早上放射科候診室都擠滿了患者,而早上大多數患者都是做全腹部CT掃描,做檢查之前的胃腸道準備大家都清楚嗎?特別是臨床的消化科醫生。做好了胃腸道準備後,來到放射科,依然要求喝大量清水或對比劑(急診除外),但是每次叫患者喝水的時候,部分患者及其不配合,喝了2杯(一次性紙杯)後都說:我自己喝飽了,要嘔了,為什麼還要叫我喝水? 很多臨床醫師或者患者都想儘快做檢查,但是對於腹部CT來說,檢查做得快並不等於就能診斷的好,影像科醫師對於CT圖像的質量是有要求的。不符合規範的圖像可以要求患者重做。
  • 碳13、碳14、內鏡檢查……一文了解最全幽門螺桿菌檢測
    自1983年Hp被發現以來,檢測該細菌的方法也不斷出現,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其各自的優缺點和臨床應用的限制。很多患者接受了多次不同的Hp檢測,並對一些可能矛盾的結果一頭霧水,這就需要大家了解關於Hp的常用檢測方法及其優勢、弊端。 幽門螺桿菌的常見檢測方法 臨床常用的Hp檢測方法可以分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兩大類。
  • CT檢查有什麼副作用?正確了解很重要
    原標題:CT檢查有什麼副作用?正確了解是對的!   CT作為目前一種比較常見的檢查方法,它對身體的危害也是眾所周知的,它在準確檢查的同時還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有很多人在需要CT檢查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抵抗。其實,雖然ct會帶來副作用,但是它的實用性也是很高的。
  • 鋇餐透視和胃鏡檢查各有何優缺點?
    一般概括的講,X線鋇餐檢查對胃大體形態、收縮功能、黏膜下或胃外壓性病孌以及病變定位較好。而胃鏡檢查則對觀察胃黏膜改變、病變大小、形態等較好,特別是可以直接進行活檢,取得病理學診斷,並且直觀,假陰性和假陽性率極低,這是胃鏡檢查的獨待優點。
  • 做肺部ct可以查出什麼病?提醒:檢查前注意這5項
    隨著近些年環境的變化、菸民增多、大氣汙染、霧霾等多個原因的影響,患肺部疾病的人群也越來越多,而臨床上最常用到的肺部檢查就是ct。在眾多影像學檢查中,最常見的一種是ct,它也是臨床普及度較高、且相對簡單的影響血檢查方式,其檢查價格相對合理,容易被廣大患者所接受。
  • 安翰科技AI研究榮膺GIE「2019年消化內鏡領域十大進展」
    》文章截圖 ▲ 「十大進展」領域名單如下:1.內鏡消毒:要清洗和如何清洗--技術是答案嗎?全票通過2.智能程序:內鏡檢查的計算機輔助和人工智慧(AI) 全票通過3.內窺鏡袖狀胃成形術(ESG):內窺鏡醫生會成為未來的減肥外科醫生嗎?
  • CT能檢查什麼病?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大,但既然是大著問,我們就大著回答,CT能夠檢查的項目非常的多,而且能夠檢查出來的病也很多 1.頭部 頭皮下血腫、頭部骨折、硬膜下血腫、顱內佔位、腦梗塞、腦出血、鼻骨疾病、鼻竇疾病等等,CT檢查幾乎囊括了所有的頭部可以想像到的疾病。 2.頸部 甲狀腺疾病,頸部腫物,頸椎問題等等等,頸部疾病也是CT檢查的常見部位。
  • 科學網—超聲內鏡微探頭將開啟國產時代
    但超聲內鏡很多人卻沒有聽說過。所謂超聲內鏡(EUS),是一種將內鏡和超聲相結合的消化道檢查技術,與傳統的光學內鏡相比,超聲內鏡是一個頂端安裝有微型高頻超聲探頭的內鏡導管。 當電子內鏡插入體腔後,醫生可以通過內鏡直接觀察消化道黏膜病變,同時也採用超聲內鏡進行實時掃描,獲得胃腸道的層次結構的組織學特徵及周圍鄰近臟器的超聲圖像,從而大大提高內窺鏡或者B超對病變的診斷水平。
  • 老人患結直腸巨大型腫瘤不願開刀,消化內鏡醫生團隊13小時成功...
    為了解張阿姨病情,消化內鏡病區主任覃山羽教授為她安排了腸鏡檢查。可是檢查結果讓整個消化內鏡團隊都直言奇特。張阿姨的一截直腸四周「掛滿了」16-17cm長大小不等的「葡萄狀」病灶,臨床上被稱為「側向發育型腫瘤」。這樣的腫瘤生長方式也非常獨特,會沿著腸壁黏膜側向發展。文獻報告多在數釐米以內,超過10釐米的很少見,以往治療上外科建議手術切除。
  • 什麼是小腸消化功能檢查 吃這些有效緩解
    什麼是小腸消化功能檢查?都知道人體消化道分為食管、胃、十二指腸、小腸、結腸和直腸,而有些人消化不好基本就去檢查腸胃,殊不知消化不好其實應該去做小腸消化功能檢查。腸道吸收不好怎麼調理?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 內鏡消毒液的現狀分析:各類內鏡消毒劑的優缺點
    隨著內鏡診療技術的發展,軟式內鏡廣泛運用在腫瘤的篩查、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軟式消化內鏡通過口腔、肛門或人工通道進入人體消化道進行各項檢查和治療,使用後不可避免的有微生物和有機物殘留,而軟式消化內鏡屬於重複使用性醫療器械,使用後必須進行清洗、消毒或滅菌的再處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 CT檢查會致癌?哪些人不能做?你恐怕不知道
    但體檢項目很多,且有的項目帶有一定的副作用,讓人陷入了深思——我要體檢嗎?關於副作用的項目,今天就來說一說——CT。科普一下什麼叫做CTCT在醫學領域是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即Computed Tomography)的首寫字母的簡稱,是利用X線束對人體的某一部位進行連續的斷面掃描,從而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清晰等圖像的X線檢查方法,在多種疾病的檢查中具有重要價值,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顱內腫瘤、腦水腫、腦積水、腦膿腫、腦肉芽腫、腦寄生蟲病、顱腦損傷、腦梗塞、腦出血、椎管內腫瘤、頸管狹窄、椎間盤突出等
  • 彩超,X光,CT,核磁,都有什麼不一樣?醫生和你講一講
    對於曾經在醫院看過病的人來說,各種各樣的雷射或者ct肯定是非常常見的。而在醫學專業裡,醫學影像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什麼彩超、核磁共振、ct和與x光的確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這也讓很多人都感到了一絲迷惑。
  • 胃腸疾病引起慢性貧血的診斷,義大利指南這樣建議!
    此外,上、下消化道內鏡檢查以及小腸鏡檢查對貧血的診斷也非常重要。2019年2月,義大利醫院胃腸病協會(AIGO)聯合義大利兒科胃腸病學、肝病學和營養學會 (SIGENP)共同發布了胃腸道疾病慢性貧血的診斷指南,旨在為消化科醫生在管理相關貧血時提供指導。指南主要推薦意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