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共識 | 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

2020-11-27 醫脈通

發熱伴肺部陰影在臨床很常見,可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中多種病因引起,因此,對於發熱伴肺部陰影的患者首先應鑑別其病因,才能採取正確的對策。


近日,由我國呼吸科相關專家組成的「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共識專家組」,發布了《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專家共識》。對於發熱伴肺部陰影的患者,本共識建議按以下步驟進行分析和診斷。


一、鑑別病變是感染性還是非感染性


肺部感染是發熱伴有肺部陰影最常見的原因,因此,臨床醫生在處理時,首先要分析患者的發熱、肺部陰影是否由於感染導致的,如肺炎、肺膿腫、肺結核及支氣管擴張並感染等。


另外,非感染性疾病如肺水腫、肺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肺不張、肺栓塞、肺嗜酸粒細胞增多症、結締組織疾病或血液病的肺部浸潤等,同樣可有發熱和肺部陰影,致使鑑別診斷困難。


除應進行詳細的病史採集、體格檢查外,外周血白細胞、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可能對區分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肺部病變的診斷有一定幫助。


二、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斷思路


(一)判斷肺部感染是原發、繼發及有否累及其他器官


1.原發性肺炎累及其他部位


臨床上應該重視的是,肺炎也可累及其他器官或系統,如引起胸腔積液、菌血症或膿毒症、腦膜炎等。對於肺炎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應通過詳細的體檢、影像學、血培養、胸腔積液和腦脊髓液等檢查確定有否並發其他部位的感染。


2.肺外感染引起的肺炎


並非所有肺炎均由呼吸道吸入病原體所致,有些繼發於肺外感染,如感染性心內膜炎、皮膚軟組織化膿性感染、導管相關性感染等導致的菌血症或膿毒症,可引起血行播散性肺炎、肺膿腫。


臨床上還需注意隱匿部位的感染,如骨關節、鼻竇、中耳、腸道憩室和肛周感染等導致肺炎的可能。


(二)肺炎嚴重程度的評價


目前常用的評分系統有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重症肺炎診斷標準、CURB-65、CRB-65、PSI、SMART-COP及IDSA/ATS重症肺炎診斷標準等。可根據條件選擇使用,本共識推薦用CURB-65。


(三)評估可能的病原體


1.根據流行病學資料:我國城市CAP、醫院獲得性肺炎(HAP)和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常見病原體見表1。參考本地區,尤其是本醫院的流行病學資料對評估病原體更有價值。如果是肺外感染引起的肺炎,則要參考相關流行病學資料。


2.特定的病原感染危險因素:當患者合併相應基礎疾病或有這些感染危險因素時,在評估可能的病原體時,需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肺炎患者易感病原體的危險因素見表2。


3.根據影像學特徵:一般來說,僅憑影像學表現很難明確區分是哪種特定的病原體,但可以縮小鑑別範圍,而且個別病原體可出現相對特殊的影像學改變。大葉性肺炎主要見於肺炎鏈球菌;當大葉實變伴有葉間裂膨隆時提示有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可能;當病變表現類似肺水腫改變時應考慮病毒性肺炎或肺孢子菌肺炎;吸入性細菌性肺炎病灶多見於雙肺下葉和近後背肺野;而病變累及上肺葉且為雙側時,以非典型病原體及肺結核分枝桿菌相對多見;同時出現肺空洞及胸腔積液的CAP則可能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和軍團菌肺炎。


病毒性肺炎多見於<5歲的兒童。常見的流感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肺炎的X線胸片表現為雙肺紋理增粗模糊,可見網狀及小模糊結節影,常以雙下肺為主,而CT上可見支氣管壁增厚,伴支氣管周圍及小葉中心模糊小結節影。傳染性病毒性肺炎如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可從最初的雙側淡薄磨玻璃影很快發展為類似肺水腫的雙側實變影。


肺結核多發生在上葉的尖後段、下葉的背段和後基底段,病理改變的多態性,即浸潤、增殖、乾酪、纖維鈣化病變可同時存在,而致影像表現多樣化,病變變化較慢,易形成空洞和播散病灶。


4.不同病原體導致的肺部感染有其相應的臨床特點,了解這些特點有助於評估可能的病原體,進而選擇合理的經驗性抗感染治療。


不同病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如下:


(1)細菌性肺炎:起病急驟,可有膿毒性休克表現,較少有上呼吸道症狀,或先有上呼吸道疾病繼而急性加重(提示病毒和細菌重疊感染);血白細胞計數>15×109/L或≤6×109/L,杆狀核升高;影像學有呈節段性密度增高影或肺葉實變;血清PCT≥0.25 μg/L。


(2)支原體或衣原體肺炎:無上述支持細菌性肺炎的臨床特點,年輕人多發,可有聚集性發病,持續乾咳超過5 d以上且沒有急性加重表現;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高,血清PCT≤0.1 μg/L;影像學病變可出現在上葉或雙側,間質改變較實質病變更常見。


(3)軍團菌病:臨床和影像表現與肺炎鏈球菌肺炎或其他細菌性肺炎相似。前驅症狀為頭痛、肌痛、乏力和食慾減退。可突發高熱(常有相對緩脈)、畏寒,咳嗽、呼吸困難、胸痛。肺外症狀突出,如頭痛、意識障礙、嗜睡、肌肉痛、關節痛、腹瀉、噁心或嘔吐。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計數增多而淋巴細胞相對減少,肝腎功能損害,低鈉血症和低磷血症等。血清PCT≥0.25 μg/L,尿軍團菌抗原陽性。胸部影像學為斑片狀滲出影進展到實變影,與一般細菌性肺炎相似,可伴有胸腔積液。


(4)病毒性肺炎:無上述支持細菌性肺炎的臨床特點,有相關流行病學史,上呼吸道症狀明顯;胸部影像學可表現為斑片狀密度增高影,密度較淡,雙側多見;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升高,血清PCT≤0.1 μg/L。流感暴發期間,流感病毒可成為CAP的主要原因,少數為原發病毒性肺炎,多數為病程後期並發細菌性肺炎。


(5)肺結核:無上述支持細菌性肺炎的臨床特點,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帶血、午後潮熱、倦怠乏力、盜汗、食慾減退和消瘦。胸部影像學病變多在肺尖後段、背段和後基底段,呈多態性陰影。血白細胞正常或輕度升高,ESR增快,血清PCT不高。


(四)病原學檢查


1.歐美及我國社區獲得性肺炎指南建議,在門診治療的輕、中度CAP患者不必強制性進行病原學檢查,只有當初始經驗治療無效時才考慮。住院患者則需要常規進行呼吸道標本的病原學檢查和血培養,如果合併有胸腔積液,則應留取胸腔積液標本做病原學等檢查。


2.血清學檢查:該項檢查創傷性小、方便快捷,費用相對較低,可以作為臨床上評估可能病原體的參考依據。

目前常用的有以下方法:

(1)血清肺炎支原體、衣原體、嗜肺軍團菌抗體:急性期和恢復期IgG抗體有4倍或以上變化可以診斷;單份血清IgM增高可供參考,但陽性率低。


(2)血清病毒抗體:原發感染的依據為:

①雙份血清比較,特異性IgG由陰性轉變為陽性;

②病毒特異性IgM抗體的出現;

③急性期與恢復期雙份血清中特異性IgG抗體呈4倍以上變化。


(3)γ-幹擾素釋放試驗(IGRA):目前有2種較為成熟的IGRA方法,即結核桿菌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A.TB)檢測和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技術(T-spot.TB)檢測,我國臨床常用的是後者,結果不受卡介苗接種及免疫抑制狀態影響,對病因鑑別有幫助。


(4)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G試驗):陽性結果可早於影像學異常的出現,對侵襲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診斷有幫助,血漿G試驗水平可隨病情而動態變化,對判斷病情和療效有一定意義。


(5)半乳甘露聚糖(GM):主要用於麴黴感染的輔助診斷,其敏感度和特異度在不同人群中不盡相同。β-內醯胺類抗感染藥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GM檢測假陽性的常見原因,其他可引起假陽性結果的還包括使用環孢素、用平衡鹽液作為支氣管肺泡灌洗收集液、多發性骨髓瘤等。


3.抗原檢測:


(1)尿肺炎鏈球菌抗原:陽性率為77%~88%,有助於肺炎病原學診斷,但假陽性率也較高;

(2)尿軍團菌抗原:目前臨床測定的是嗜肺軍團菌血清1型尿抗原。建議中重度肺炎患者均應檢測尿軍團菌抗原,其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4%和99%;

(3)隱球菌莢膜多糖抗原:肺隱球菌病患者血清抗原檢測陽性率<40%,但假陽性率低(<1%),特異度高,BALF和胸腔積液陽性率較血清高;

(4)病毒抗原:住院肺炎患者20%~40%病毒抗原陽性,需結合臨床表現、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結果綜合評價,約20%的細菌性CAP同時感染病毒。


三、肺部非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斷思路


(一)以氣腔(或肺實質)病變為主的疾病


1.隱源性機化性肺炎(COP)


胸部CT典型表現是單側或雙側胸膜下的實變影,以雙下肺為主,常有支氣管充氣徵;此外還可表現為磨玻璃影及"反暈徵";CT動態觀察可發現病灶呈遊走性。患者常有數周以上的中、高熱,伴乾咳氣促。病變部位的組織病理活檢是最終確診的"金標準"。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


2.其他


表現為氣腔病變為主的還有嗜酸粒細胞性肺炎、肺腺癌、呼吸性細支氣管炎伴間質性肺疾病(RB-ILD)、脫屑性間質性肺炎(DIP)、過敏性肺炎和肺泡蛋白沉積症等,除了嗜酸粒細胞性肺炎、過敏性肺炎可有發熱外,其他多數臨床上無發熱。


(二)以血管病變為主的疾病


1.CTPA是確診肺栓塞的重要手段,可見肺動脈內充盈缺損、遠端血管不顯影等直接徵象及胸膜下楔形實變影、盤狀肺不張、中心肺動脈擴張及遠端血管分支減少或消失等間接徵象。患者可有呼吸困難、胸痛和咯血"三聯徵",也可有發熱,嚴重者有暈厥、休克等。典型病理生理改變為三低三高(低血壓、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動脈壓高、肺泡-動脈血氧分壓差高、pH值高)。血清D-二聚體檢測、深靜脈血管超聲是否發現血栓形成及核素肺通氣灌注顯像對肺栓塞的診斷有輔助作用。


2.其他,如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ANCA)相關血管炎(包括肉芽腫性多血管炎、嗜酸性肉芽腫性多血管炎和顯微鏡下多血管炎)、大動脈炎、貝赫切特病(Behcet disease)和藥物性血管炎等。


(三)以間質病變為主的疾病


1.結締組織疾病相關間質性肺病(CTD-ILD)


CT表現為以胸膜下和雙下肺為主、瀰漫分布的磨玻璃影、網格狀影及不規則的條索影,可伴有局部小片狀實變和牽拉性支氣管擴張,但少見蜂窩肺改變。患者常有反覆發熱、皮疹、關節痛、口腔潰瘍、脫髮等表現,血清抗核抗體譜及補體水平的檢測對診斷有較大意義。肺組織病理改變為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尋常型間質性肺炎和機化性肺炎,發生率與結締組織疾病種類相關。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


2.其他


如特發性肺纖維化、結節病、急性間質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塵肺、藥物所致肺間質損傷等。


部分肺部非感染性疾病主要臨床特徵和影像學表現見表3。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的鑑別診斷流程見圖1。

 


綜上所述,本共識強調發熱伴肺部陰影臨床常見,其病因繁多,臨床上需進行細緻的個體化鑑別診斷分析,明確病因,針對性治療。


內容節選自(有刪減):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共識專家組,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專家共識,中華結核與呼吸雜誌.2016,39(3):169-176.


聲明:指南全文經《中華醫學雜誌》社有限責任公司授權醫脈通,僅限於非商業應用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肺部炎症性陰影診斷中應注意的問題
    如漏診或延誤診斷,可能造成最佳治療時機的錯過,因此,掌握常見病因診斷與鑑別診斷的方法有助於我們及時地進行診治。,根據病原體、解剖學以及發病地點可有多種分類方法,現按照肺部陰影特點鑑別。近年來,免疫健全的社區獲得性隱球菌肺炎的報導越來越多,患者年齡較輕,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和(或)咯血、肺部近胸膜處大片高密度陰影或多發胸膜下滲出實變影,常被誤診為社區獲得性肺炎,經抗細菌治療無效,新生隱球菌血清乳膠凝集試驗以及病理組織學診斷為主要診斷手段。肺隱球菌病影像學多為單個或多個結節或腫塊,常為手術確診;免疫抑制者可見淋巴結增大空洞形成。肺麴黴病多有空洞改變,免疫正常患者月暈徵和新月徵少見。
  •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發布!丨指南共識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發布!與成人不同,嬰幼兒及兒童HCM病因複雜,臨床表現呈高度異質性。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兒童心肌病精準診治協作組組織相關專家共同制定了《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
  •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
    指南·標準·共識│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兒童心肌病精準診治協作組《中國實用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兒童及青壯年心臟性猝死
  • 肺部佔位,除了你認為的腫瘤以外,還有可能是什麼?
    由於近年來CT掃描技術的迅速發展,更多的肺部結節和陰影被醫師早期發現。但同病人一提到肺部佔位,肺結節,許多人就想到了肺部腫瘤和肺癌,並不是這樣的。在影像學上,肺部佔位、結節或陰影,只是在影像上的一種病變,並不能確診是什麼具體是哪一種疾病,還需要進一步的檢查,許多情況下,比較多見的結節和陰影是由於肺部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麴黴菌病、肺隱球菌病等感染性疾病引起的,不僅僅是肺癌,並且這些感染性疾病基本上都是可以治癒的。
  • 周敏:流感、普通肺炎與新冠肺炎的鑑別診斷——阻擊新冠 權威在線(8)
    但是在臨床中普遍存在一個情況,有些病例拼命升級、聯合使用抗生素,最終其實偏離了方向,所以我們一定要有鑑別診斷的思路。 對於CAP而言,我們特別要注意需要除外肺結核、肺部腫瘤、非感染性肺間質性疾病、肺水腫、肺不張、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症及肺血管炎等後,才可建立臨床診斷。
  • 前庭神經炎診治多學科專家共識發布,共識要點一覽!
    本共識旨在綜合國內外關於前庭神經炎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成果以及國內多學科專家的臨床經驗,為前庭神經炎的臨床診治提供規範化的標準,以期規範和促進前庭神經炎的診療工作。本文其中的共識的要點進行總結。基於病理學及影像學研究證據,本共識建議使用前庭神經炎,不再使用前庭神經元炎和其他名稱,未明確診斷前可先納入急性前庭症候群的診斷範疇。 共識二:VN 是常見的急性前庭症候群,任何年齡、任何季節均可發病,30~60歲多發,無性別差異。
  • 專家共識:CRP/PCT/SAA/IL-6/HBP在膿毒症預防和診斷中的應用!
    《中國膿毒症早期預防與阻斷急診專家共識》主要內容包括急性感染患者的確定識別、抗感染治療、膿毒症高危患者的排查篩查、炎症風暴的發現和應對、血管內皮細胞的保護和凝血功能的調控、液體支持方案及器官功能保護策略等。
  • 做胸部CT查出陰影,是癌症嗎?哪些疾病會導致肺部陰影
    許多人在體檢時一查胸部CT,不少人的檢查結果都會提示存在肺部結節或者肺部陰影等疾病,不少人會因此陷入恐懼,認為陰影就是肺部的癌變,認為自己得了肺癌,但其實不然,肺部陰影不能和肺部的腫瘤劃等號,因為除了肺部的腫瘤之外,還有許多疾病會引起肺部陰影。
  • 患者反覆發熱,兩肺廣泛感染,抗感染治療不佳,該如何診斷?
    >>>> 病例介紹 患者,女,71歲,既往體健,因「反覆發熱8天」於2019-10-29入院。患者8天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發熱,體溫最高達40℃,伴畏寒寒戰,咳嗽咳痰不明顯,至杭州市某醫院就診。
  • 華氏巨球蛋白血症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 1 6年版)
    淋巴漿細胞淋巴瘤/華氏巨球蛋白血症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 1 6年版)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白血病淋巴瘤學組、中國抗淋巴瘤聯盟一、定義LPL/WM是由小B淋巴細胞、漿細胞樣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組成的淋巴瘤,常常侵犯骨髓
  • 總結丨肺部疾病常見的CT徵象
    CT徵象在肺部疾病診斷中發揮重要作用。空氣新月徵(air crescent sign)肺內空洞或空腔內的球形病灶與洞壁之間形成的新月形透亮影。鑑別診斷:麴黴球暈徵(Halo Sign)磨玻璃影圍繞結節或腫塊的CT 表現。鑑別診斷:侵襲性麴黴病、肉芽腫性血管炎、結節病、澱粉樣變性。
  • CT鑑別12:多發磨玻璃結節(GGO)的鑑別診斷
    散在磨玻璃結節的處理原則、鑑別診斷,類似單發的磨玻璃結節!肺部CT多發磨玻璃結節的病理診斷分析[J].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 2014, 35(6):585-588.《肺部疾病臨床與影像解析》,183頁。
  • 探案丨發熱久治不愈,肺炎飄忽不定
    主訴:發熱伴盜汗、消瘦4月,加重伴咳嗽咳痰1月。現病史患者4月前開始自覺間歇性午後發熱,伴盜汗、消瘦及納差,未測體溫,無寒戰、咳嗽咳痰、腹痛腹瀉、尿急尿痛等症狀,未予重視。實驗室檢查示CRP、ESR等炎症指標明顯升高,影像學檢查示肺部多發磨玻璃影,予抗感染治療後肺部病灶吸收不佳且體溫不退。診斷與鑑別診斷考慮如下:1、發熱和肺部病灶從一元論解釋:感染性疾病:患者反覆發熱4月,期間出現盜汗、消瘦、咳嗽咳痰,需考慮感染性疾病。
  • 尿液常規檢驗診斷報告模式專家共識
    通過尿液常規試驗、特殊試驗、早期腎損傷試驗、腎功能試驗等檢驗,有助於泌尿系統疾病的篩查、診斷與分期、鑑別診斷及療效觀察,對全身陛疾病如內分泌或代謝異常、黃疸等篩查或鑑別診斷均有重要意義。尿液常規檢驗包括理學檢查、化學檢查及有形成分檢查,這三者結合應用對泌尿系統疾病的篩查、診斷與鑑別診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CT在新冠肺炎診斷治療中起什麼作用?上海「指導意見」說清了!
    人民網上海3月10日電(董志雯)近日,上海市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主任委員、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副院長王培軍牽頭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檢查診斷與感染控制指導意見》正式出爐,該「指導意見」歷時數周完成,代表了上海和全國放射學領域的專家共識。王培軍對其進行了解讀。
  • 肺部結節還是要看看大小、形態和密度,再決定要不要一切了之
    實際上,肺結節實際上嚴格意義上來說,它並不是一個具體的疾病名稱,它是指在CT片子上看到的,肺內直徑≤3cm的局灶性、類圓形的、密度增高的實質性或亞實質性的肺部陰影。換句話說,只要是肺裡面3cm以下的病灶都可以叫「肺結節」。
  • 腦卒中影像學鑑別診斷(一):灰質白質改變
    影像學通常有助於診斷,因為腦卒中在不同階段均有典型的影像學特徵,並符合典型的分布類型。但是,大多數這些特徵,即便是彌散受限(表1),也不是腦卒中所特有的。在本文中,我們依據7種主要分布類型(圖1)對腦卒中及其相似疾病進行分析。雖然仍存在重疊,這些分布類型有助於縮小鑑別診斷。
  • 基於胸部CT影像學表現的肺部感染病原體的評估與甄別
    】 肺部感染是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感染性疾病,早期快速、準確的病原學診斷、精準治療是改善肺部感染預後、降低死亡率的關鍵。早期快速、準確的病原學診斷,及時目標性抗感染治療,是改善肺部感染預後、降低病死率的關鍵。但因下呼吸道標本採集困難,常規塗片、培養等敏感性低,分枝桿菌培養周期長等因素,常導致臨床治療方案缺乏病原學診斷或線索。尤其是重症感染和特殊病原體引起的感染,因不能明確或推測可能的病原體,無法早期、精準選擇抗感染藥物,治療失敗率較高。
  • 多家醫院認定為炎症,治後病情愈加嚴重,診斷陷入困境,如何找到正確...
    初步診斷為肺部陰影,不排除炎症或者腫瘤。 最終診斷 肺惡性腫瘤(左肺下葉,腺癌,cT4N0M1a Ⅳa期),伴雙側肺內轉移。 初步診斷 肺部陰影性質待定 1. 肺炎(細菌、真菌)? 2. 肺結核 ? 3. 肺癌 ?
  • 普通感染還是COVID-19——大咖帶您鑑別兒童發熱
    作為此次馳援湖北襄陽抗「疫」前線的兒科專家,許巍教授對兒童新冠肺炎相關病例進行了詳細解讀;馬麗娟教授深入分析了降鈣素原(PCT)在兒科的應用價值,為前線醫護人員提供了堅實理論知識後盾。基於此,馬麗娟教授與許巍教授均強調了早期鑑別診斷兒童疑似病例的重要價值,並指出:「COVID-19感染的臨床特點與其他呼吸道疾病,如病毒性肺炎、細菌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等相似,存在發熱、咳嗽等症狀。然而,由於兒童發熱群體大且呼吸道感染多發,疫情期間,臨床需通過更加簡便、高效的手段去判斷這些疑似病例更傾向於普通感染還是COVID-19感染,從而對症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