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馬羚(Hippotragus leucophaeus)是一種已滅絕的羚羊,且是非洲最早消失的大型哺乳動物。它們與馬羚及黑馬羚是近親,但略為細小。它們生活在南非東南海岸的大草原,在冰河時期的分布更為廣泛。它們可能是擇食性的,較為喜歡吃優質的草。
模里西斯藍鳩(Alectroenas nitidissima),又名馬島藍鳩,是模里西斯已滅絕的鴿。它們呈白色、深藍色及紅色,令皮埃爾·索納拉特(Pierre Sonnerat)聯想起荷蘭國旗。
馬斯卡林鸚鵡(學名:Mascarinus mascarinus)是留尼旺馬斯克林群島或模里西斯一種已滅絕的鸚鵡。它們最初是於1674年被描述。於18世紀後半葉,留尼旺的一些鳥類被送往法國飼養,而馬斯卡林鸚鵡於此時被發現。當時存留的有三個標本,現存則只有兩個標本及一些後來發現的骨頭。這兩個標本現存放在巴黎的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及維也納的自然史博物館。
德拉氏馬島鵑(Coua delalandei),又名食蝸牛馬島鵑,是一種已滅絕的島鵑。它們最早於19世紀初被發現,但很短時間後就已經消失。所有標本都是在馬達加斯加的布哈拉島發現,但在非託峰、瑪羅安資塔及圖阿馬西納亦有指見到它們。就如其俗名,它們喜歡吃蝸牛。
開普獅(學名:Panthera leo melanochaitus),又稱為好望角獅,是已滅絕的獅子亞種。
現存唯一一張活著的開普獅照片,約1860年攝於巴黎植物園
留尼旺椋鳥(Fregilupus varius)是一種已滅絕的椋鳥。
馬斯克林狐蝠(Pteropus subniger),又名暗黑狐蝠或淺黑狐蝠,是已滅絕的狐蝠。它們曾生活在留尼旺及模里西斯。它們曾一度很昌盛,在一個山洞或樹孔內曾聚集超過400隻。當地人相信它們的巢內只有一隻雄蝠,故此相信雄蝠及雌蝠是分開棲息的,大部份巢穴都是母性群集。
阿特拉斯棕熊(學名:Ursus arctos crowtheri)是棕熊的一個亞種,不過有時候也被認為是另一種熊,也是非洲唯一的熊科動物,它們曾居住在摩洛哥至利比亞的阿特拉斯山脈。最後一隻阿特拉斯棕熊很可能在1870年阿爾及利亞的西迪比而阿貝斯郊外被射殺,因為之後人類再也沒有發現過阿特拉斯棕熊。阿特拉斯棕熊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熊。
牛頓鸚鵡(Psittacula exsul),又名羅德裡格斯環頸鸚鵡,是羅德裡格斯島特有的一種鸚鵡。它們約長40釐米,呈藍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