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本質-目的-商業邏輯下扮演的角色-4個基本原則,系統的對品牌標誌做了一個梳理和講解,相信此文讓你對標誌有新的理解和看法。
1977年初,作為RegisMckenna廣告公司的藝術總監-RobJanoff,接到了蘋果公司的設計訂單,重新設計蘋果公司的標誌。
這之前,蘋果公司的標誌是一副複雜的圖,一個牌子(畫面是牛頓坐在蘋果樹下),這個標誌用了一年,賈伯斯在發布Apple Ⅱ的前夕,想替換標誌。
對於新標誌的要求,賈伯斯只有一個:不要設計的太可愛。
RobJanoff接到這個任務後,買了一大堆蘋果,放在果盤裡,對著蘋果畫了一周草圖,目的是希望簡化蘋果的外形設計。
最終,RobJanoff提交了兩個設計方案,一個是咬了一口的蘋果,另一個是完整的蘋果,賈伯斯看到後,認為這兩個標誌仍然有些可愛,不過還是選擇了咬一口的蘋果。
最初這個logo由六種顏色組成,因為蘋果二代產品是第一個用於家庭和個人的顯示彩色的電腦,同時六種顏色能傳達個性和年輕化。
這個標誌沿用了20年,後來在外形沒變的基礎下,標誌顏色變成了簡單的黑白。
在蘋果取得了偉大的成功後,後來有人採訪標誌的設計者-RobJanoff,問他這個標誌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他說道:當時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也沒有去考慮一定要代表什麼。
到今天,蘋果標誌可以說是極少數的難得的,統一了絕大多數人對標誌的判斷標準,很多人喜歡。
然而今天的真實現狀則是混亂不堪,很難得再有新標誌能做到這樣,統一大多數人的意見。
大家對於標誌反而是各執己見,誰都說服不了誰。
現狀一片混亂
一個基本事實是:
在品牌管理上,品牌標誌是企業老闆為數不多,能直接指手畫腳的地方,即使老闆根本不懂設計。
當然,對於普通民眾也是如此,大街上隨便拉個人來說,都能對你的品牌標誌指指點點,換幾個人還會有不同的說法。
外行尚且如此,業內呢?
做一個試驗:讓5個品牌部的同事,單獨的提出關於自家品牌標誌的意見,可以預想的是5位同事所提的意見,大概率會不一樣。
就我自身的行業經驗來看,這是品牌部的基本事實,在我們和多個品牌合作過程中,拿著升級的品牌標誌提報時,往往品牌內部的意見都不一致。
這是品牌內部的一個現象,而那些專門做品牌標誌設計的公司呢?
仍然如此,就國內環境來說,不同的設計公司秉承不同的設計原則,還有一些策略公司也有其說法,各家都認為自家的東西是好的,其他的都不對。
所以,無論外行還是內行,對於品牌標誌的評判,可以說是一團亂。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根本原因就是:品牌標誌還沒有形成一個高門檻的專業。
沒做過設計的能站出來指指點點;學過一兩年設計的能站出來講觀點;做了幾十年設計的除了自身經驗,也說不出特別強有力的證明。
而這其中,能較有邏輯的證明自家設計的品牌標誌的,是一些策略加持的營銷公司。
所以呢,要想證明什麼樣的品牌標誌才是好的,得站在一根繩上討論,不然就是無意義的瞎扯。
基於此,本文從品牌標誌原理、本質、假設等全面講解品牌標誌,為的就是至少能有一個基準線,畢竟市面上的爛標誌太多了。
品牌標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咱們既然要把品牌標誌徹底講清楚,就得從源頭,然後到具體的操作應用,來一層一層的講清楚,就像剝洋蔥,一層層的剝開,從皮到心,通通搞清楚。
市面上深刻研究品牌標誌的文章和書本難尋,部分講得深入些的,把標誌和符號聯繫起來,試圖為品牌標誌找到一個原理,不過標誌的原理不是來自符號學,符號學本身講的也不是這個東西,所以還是沒有講清楚。
到這裡,可能有些人已經繞懵了,那你說品牌標誌的原理到底是什麼嘛?
首先,品牌標誌始終是品牌的組成部分,要弄懂品牌標誌的原理,得弄清楚品牌的原理。
我在品牌資訊理論|這篇文章讓你真正搞懂品牌起源一文中,詳細講解了品牌的發端歷史、本質、目的。把這三個元素搞清楚,品牌的起源也就清楚了。
這裡再快速做一個推演:
品牌的產生,第一作用是區分信息,因為各商家要依靠這個來跟別人區別開來;然後呢?品牌還要濃縮概括信息,因為品牌名和標誌承載了產品、服務、企業內部等多重信息;品牌的本質是一個虛擬構建的價值體,表現出來就是一個符號;品牌的目的是為了讓消費者方便選擇,同時建立企業自身的競爭壁壘;品牌是商業經濟運行和現代信息大爆炸的必然結果。那麼品牌標誌是幹嘛的呢?品牌標誌就是表徵品牌的視覺符號。
品牌標誌本質就是一個信息符號,作用是來表徵品牌。
耐克的勾形符號就是來表徵耐克這個品牌;蘋果咬一口的符號就是來表徵Apple這個品牌。
假如沒有標誌,品牌成立嗎?比如一個品牌只有名字就是沒有圖形標誌,它算一個完整的品牌嗎?
當然也算,因為名字在運用的時候(包裝上、廣告上、物料上等等),也是當做圖形處理。
所以一個品牌必然是有品牌標誌的。
品牌是虛擬的,但是要實實在在的體現出來,就必須依靠看得見的標誌、聽得見的名字、投資品牌的廣告等一些列圍繞品牌創造的價值,價值越大,品牌也就越強大…
這就把品牌標誌的本質和作用搞清楚了。
所以,品牌標誌就是來表徵品牌,那麼評判一個品牌標誌好壞,就得遵循品牌的基本原則。
品牌原則下,對標誌的要求
品牌標誌歸根結底是為品牌服務,所以如何最大化的創造品牌價值,就是決定了品牌標誌的設計原則。
這裡我們還要做一個區隔:商業性品牌和非商業性的品牌,對標誌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非商業性的品牌,不會顧及商業思考和策略,所以在標誌設計上,不會體現商業策略思考,而是去展示藝術、底蘊、創意等元素。
還有一類品牌也是如此,就是那些具備壟斷優勢的企業和品牌,比如一些國有企業(如下圖),他們在品牌標誌設計上,也不會思考太多商業策略,因為自身帶有壟斷性和優勢資源,沒有能跟自己相競爭的企業,品牌標誌當然是想咋搞咋搞。
而商業性的品牌呢?你就不要去參考上面的非商業性品牌標誌,商業性品牌要求自身標誌要基於商業來思考和設計。
品牌處在一個動態的競爭環境中,每一個品牌元素(命名、標誌、廣告、包裝、渠道、服務等等)都要為品牌加成,幫助品牌來贏得商業上的成功。
所以,商業上的品牌標誌是有一個枷鎖,不能逾越。而你首先得分清楚這兩個東西,然後站在一條繩子上討論,不然就是東拉西扯,沒有意義。
那麼,商業環境中的品牌要求品牌標誌什麼呢?
服從品牌戰略。這個一個根本,品牌標誌始終服從品牌戰略要求,比如品牌戰略升級的情況下,也要求品牌標誌做一些調整升級。幫助品牌在識別層面贏得競爭。要想讓消費者在眾多同行品牌中,一眼就發現你的品牌,品牌標誌是一個因素。因此這就要求品牌標誌要做出差異化,通過差異化贏得視覺競爭,同時還要創意性的設計,能讓標誌有記憶點。幫助品牌贏得品牌偏好。品牌標誌還要幫助品牌贏得品牌偏好,讓消費者喜歡你,於是這條原則下,品牌標誌的美感也顯得很重要。幫助品牌贏得傳播層面的競爭。品牌標誌也要幫助品牌在傳播上做貢獻,於是要求品牌標誌簡單、好運用,在視覺端容易傳播;同時還能輕易的描述,易於人們口頭傳播。以上便是商業環境下,品牌對品牌標誌的要求。這4點要求,對品牌標誌就是一個枷鎖,品牌標誌要戴著枷鎖起舞。
我們基於這4點要求(或者說是4個假設),來評斷一個品牌標誌的好壞。
下文便是在這4個假設下做設計和討論問題,如果你不認同這四個基本假設,後文也無需再看。
認同上面的假設下,做一個好標誌
由上面4個假設,我們可以提煉基於標誌的設計原則:
第一個假設下-服從品牌戰略:品牌標誌跟隨品牌戰略,所以標誌的升級不可避免。核心要領是換湯不換藥,跟隨時代,但是核心的東西沒變。第二個假設下-品牌識別層面:品牌標誌設計要做出跟同行的差異化,要容易被記住,一眼便可識別,識別幾次就記住。第三個假設下-品牌偏好層面:品牌標誌要有一定美感,看著至少要好看,要讓消費者喜歡。(我相信幾乎每個消費者都有自己喜歡的標誌)第四個假設下-品牌傳播層面:品牌標誌要簡單,還要好運用,還可以口頭傳播。4個假設下,得出具體的4條指導品牌標誌設計的原則。
下面我們用一個我們自身的案例來說明:
之前,我們接到和府撈麵品牌邀請,看互相是否有合作可能。我們為了雙方能在一個更深入的話題下交談,做了一些準備工作。
在品牌視覺端,一些顯而易見的錯誤,我們快速的做了一個調整,為的是展示我們的專業和策略思考。
下面是一個調整的結果:
我們用以上4個原則來驗證:
第一,和府撈麵首先要做品牌戰略升級,在這個升級下,我們給出了我們的判斷:和府撈麵的品牌目前停留在一個階段,很難再上一層;同時其定價必然鎖定了規模,不久便會遇到增長瓶頸。
基於此,和府撈麵要做戰略升級,要提升品牌力,把目前的可見優勢(產品、服務、裝修等等)轉移到品牌上。品牌視覺層也跟隨戰略做提升。
第二,品牌標誌要有差異化,要容易被記住,怎麼辦?目前四個字是字標,沒什麼大問題,但也沒什麼出彩的地方。
於是我們做了單字的設計(這裡要說一點當你短時間找不到一個完美的圖形,做字標是最正確的策略),更容易識別和記憶,在顏色上用黃綠,綠是取自品牌產品的基因-草本,黃是為了顯得活潑,同時和餐飲主色黃紅形成差異,更容易被記憶。
第三,就是把一個字做好看。市面上也有做字標的,但一些字因為太創意化了,或是太粗暴了,實在是難看。
我們核心是在單字標的策略下,還要做好看,要讓顧客看著字就喜歡。字標所展現的品牌內核,也就是文化屬性,這是和府撈麵所遵從的,也是要從設計端體現的。
第四,標誌簡單,好運用。簡單是傳播的關鍵邏輯之一,原來四個字不好運用,我們做單字,更好的運用在門頭、菜單、對外物料、日常用品等,用的多用的好,就會傳的多,充分發揮品牌標誌的價值。
當然這也只是我們快速發現的問題,並給出解決方案。如果後續合作,會更加細緻的推敲。
基於這四點原則,對標誌的調整和升級,讓品牌標誌儘可能的發揮自身的商業價值,幫助品牌贏得一個層面的競爭。
總結
最後,我們可以從幾個標誌的演變史來看,這些標誌是否符合上訴規則,來驗證法則。
比如麥當勞的標誌變遷史、奔馳標誌變遷:
這兩個標誌都滿足品牌戰略不斷升級的演變;滿足和同行高度差異化的品牌識別原則;滿足好看的品牌偏好;滿足簡單、好運用,容易口頭傳播的品牌傳播原則。
歷史上的多次調整,都遵循上訴原則,升級的內核還是幫助品牌贏得競爭。
商業環境的品牌標誌設計原則,核心是讓標誌為品牌做貢獻。當我們心裡都有這樣一桿秤,來評判標誌時,就會趨向統一。
當心中有了這把尺,基於標誌的討論就得在這個框架下進行,內行外行一眼便知,而不是誰都能上來指指點點。
只要是商業性品牌的標誌設計,都可以按照上訴來驗證自己設計的品牌標誌,是否符合其中的原則,如果全部滿足,則是符合品牌標誌為品牌贏得競爭的角色。
到此,本文對品牌標誌的討論已經完成,從本質-目的-商業邏輯下扮演的角色-4個基本原則,系統的對品牌標誌做了一個梳理和講解,相信此文讓你對標誌有新的理解和看法。
#專欄作家#
品牌營銷的實踐者和理論研究者,在一線創意熱店做過創意,也在一線品牌營銷諮詢公司做過品牌策劃,希望能綜合創意和策略。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