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計算機上的通訊接口之一,由電子工業協會(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EIA) 所制定的異步傳輸標準接口。通常 RS-232 接口以9個引腳 (DB-9) 或是25個引腳 (DB-25) 的型態出現,一般個人計算機上會有兩組 RS-232 接口,分別稱為 COM1 和 COM2。
後來IBM的PC機將RS232簡化成了DB-9連接器,從而成為事實標準。而工業控制的RS-232口一般只使用RXD、TXD、GND三條線。
EIA-RS-232C對電氣特性、邏輯電平和各種信號線功能都作了規定。在TxD和RxD上:邏輯1(MARK)=-3V~-15V邏輯0(SPACE)=+3~+15V在RTS、CTS、DSR、DTR和DCD等控制線上:信號有效(接通,ON狀態,正電壓)=+3V~+15V信號無效(斷開,OFF狀態,負電壓)=-3V~-15V以上規定說明了RS-232C標準對邏輯電平的定義。對於數據(信息碼):邏輯「1」(傳號)的電平低於-3V,邏輯「0」(空號)的電平高於+3V;對於控制信號;接通狀態(ON)即信號有效的電平高於+3V,斷開狀態(OFF)即信號無效的電平低於-3V,也就是當傳輸電平的絕對值大於3V時,電路可以有效地檢查出來,介於-3~+3V之間的電壓無意義,低於-15V或高於+15V的電壓也認為無意義,因此,實際工作時,應保證電平在-3V~-15V或+3V~+15V之間。
25芯
1 屏蔽地線2 發送數據 TXD3 接收數據 RXD4 發送請求RTS5 發送清除 CTS6 數據準備好 DSR7 信號地 SG8 載波檢測 DCD9 發送返回(+)10 未定義11 數據發送(-)12~17 未定義18 數據接收(+)19 未定義20數據終端準備好 DTR21 未定義22 振鈴 RI23~24 未定義25 接收返回(-)
針腳 信號 定義 作用
1 DCD 載波檢測 Received Line Signal Detector(Data Carrier Detect)
2 RXD 接收數據 Received Data
3 TXD 發送數據 Transmit Data
4 DTR 數據終端準備好 Data Terminal Ready
5 SGND 信號地 Signal Ground
6 DSR 數據準備好 Data Set Ready
7 RTS 請求發送 Request To Send
8 CTS 清除發送 Clear To Send
9 RI 振鈴提示 Ring Indicator
缺點(1)接口的信號電平值較高,易損壞接口電路的晶片,又因為與TTL電平不兼容故需使用電平轉換電路方能與TTL電路連接。(2)傳輸速率較低,在異步傳輸時,波特率為20Kbps;因此在CPLD開發板中,綜合程序波特率只能採用19200,也是這個原因。(3)接口使用一根信號線和一根信號返回線而構成共地的傳輸形式,這種共地傳輸容易產生共模幹擾,所以抗噪聲幹擾性弱。(4)傳輸距離有限,最大傳輸距離標準值為50英尺,實際上也只能用在15米左右。
註:51單片機的串口是全雙工的,並不是說在單向傳輸的時候,一根傳數據另一根傳時鐘。
RS485通訊接口
RS485採用差分信號負邏輯,+2V~+6V表示「0」,- 6V~- 2V表示「1」。RS485有兩線制和四線制兩種接線,四線制是全雙工通訊方式,兩線制是半雙工通訊方式。
RS485和RS232一樣都是基於串口的通訊接口,數據收發的操作是一致的,但是它們在實際應用中通訊模式卻有著很大的區別,RS232接口為全雙工數據通訊模式,而RS485接口為半雙工數據通訊模式,數據的收發不能同時進行,為了保證數據收發的不衝突,硬體上是通過方向切換來實現的,相應也要求軟體上必須將收發的過程嚴格地分開。
由於PC機默認的只帶有RS232接口,有兩種方法可以得到PC上位機的RS485電路:
(1)通過RS232/RS485轉換電路將PC機串口RS232信號轉換成RS485信號,對於情況比較複雜的工業環境最好是選用防浪湧帶隔離柵的產品。
(2)通過PCI多串口卡,可以直接選用輸出信號為RS485類型的擴展卡。
RS485接口組成的半雙工網絡,一般是兩線制(以前有四線制接法,只能實現點對點的通信方式,現很少採用),多採用屏蔽雙絞線傳輸。這種接線方式為總線式拓撲結構在同一總線上最多可以掛接32個結點。在RS485通信網絡中一般採用的是主從通信方式,即一個主機帶多個從機。很多情況下,連接RS-485通信鏈路時只是簡單地用一對雙絞線將各個接口的「A」、「B」端連接起來。RS485接口連接器採用DB-9的9芯插頭座,與智能終端RS485接口採用DB-9(孔),與鍵盤連接的鍵盤接口RS485採用DB-9(針)。
RS-485接口的最大傳輸距離標準值為4000英尺,實際上可達1219米,另外RS-232接口在總線上只允許連接1個收發器,即單站能力。而RS-485接口在總線上是允許連接多達128個收發器。即具有多站能力,這樣用戶可以利用單一的RS-485接口方便地建立起設備網絡。因為RS485接口組成的半雙工網絡,一般只需二根連線(一般叫AB線),所以RS485接口均採用屏蔽雙絞線傳輸。
Uart這裡指的是TTL電平的串口;RS232指的是RS232電平的串口。
TTL電平是3.3V的,而RS232是負邏輯電平,它定義+5~+12V為低電平,而-12~-5V為高電平。
Uart串口的RXD、TXD等一般直接與處理器晶片的引腳相連,而RS232串口的RXD、TXD等一般需要經過電平轉換(通常由Max232等晶片進行電平轉換)才能接到處理器晶片的引腳上,否則這麼高的電壓很可能會把晶片燒壞。
我們平時所用的電腦的串口就是RS232的,當我們在做電路工作時,應該注意下外設的串口是Uart類型的還是RS232類型的,如果不匹配,應當找個轉換線(通常這根轉換線內有塊類似於Max232的晶片做電平轉換工作的),可不能盲目地將兩串口相連。
串行接口
串行接口簡稱串口,也稱串行通信接口或串行通訊接口(通常指COM接口),是採用串行通信方式的擴展接口。
總述
串口通信的兩種最基本的方式:同步串行通信方式和異步串行通信方式。同步串行是指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縮寫,顧名思義就是串行外圍設備接口。SPI總線系統是一種同步串行外設接口,它可以使MCU與各種外圍設備以串行方式進行通信以交換信息,TRM450是SPI接口。異步串行是指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異步接收/發送。UART是一個並行輸入成為串行輸出的晶片,通常集成在主板上。UART包含TTL電平的串口和RS232電平的串口。 TTL電平是3.3V的,而RS232是負邏輯電平,它定義+5~+12V為低電平,而-12~-5V為高電平。串行接口按電氣標準及協議來分包括RS-232-C、RS-422、RS485等。RS-232-C、RS-422與RS-485標準只對接口的電氣特性做出規定,不涉及接插件、電纜或協議。電平標準
數位訊號的標準
現在常用的電平標準有TTL、CMOS、LVTTL、LVCMOS、ECL、PECL、LVPECL、RS232、RS485等,還有一些速度比較高的LVDS、GTL、PGTL、CML、HSTL、SSTL等。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各自的供電電源、電平標準以及使用注意事項。
一、TTL電平
TTL電平信號被利用的最多是因為通常數據表示採用二進位規定,+5V等價於邏輯"1",0V等價於邏輯"0",這被稱做TTL(電晶體-電晶體邏輯電平)信號系統,這是計算機處理器控制的設備內部各部分之間通信的標準技術。TTL集成電路的全名是電晶體-電晶體邏輯集成電路(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
Vcc:5V;VOH>=2.4V;VOL<=0.5V;VIH>=2V;VIL<=0.8V。
因為2.4V與5V之間還有很大空閒,對改善噪聲容限並沒什麼好處,又會白白增大系統功耗,還會影響速度。所以後來就把一部分「砍」掉了。也就是後面的LVTTL。 LVTTL又分3.3V、2.5V以及更低電壓的LVTTL(Low Voltage TTL)。
3.3V LVTTL: Vcc:3.3V;VOH>=2.4V;VOL<=0.4V;VIH>=2V;VIL<=0.8V。
2.5V LVTTL: Vcc:2.5V;VOH>=2.0V;VOL<=0.2V;VIH>=1.7V;VIL<=0.7V。
TTL使用注意:TTL電平一般過衝都會比較嚴重,可能在始端串22歐或33歐電阻;
TTL電平輸入腳懸空時是內部認為是高電平。要下拉的話應用1k以下電阻下拉。
TTL電平長距離傳輸不了,抗幹擾不行,衰減也大。
長距離傳輸過程只能用RS232電平或者485電平,後者更遠,在發送部分將TTL轉換後,傳輸,接收部分再將傳輸電平轉換為TTL電平。
TTL作為邏輯電平很好,但是長距離傳輸確實能力有限。[page]
二、CMOS電平
COMS集成電路是互補對稱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iementary symmetry metal oxide semicoductor)集成電路的英文縮寫,電路的許多基本邏輯單元都是用增強型PMOS電晶體和增強型NMOS管按照互補對稱形式連接的,靜態功耗很小。
COMS電路的供電電壓VDD範圍比較廣在+5~+15V均能正常工作,電壓波動允許±10,當輸出電壓高於VDD-0.5V時為邏輯1,輸出電壓低於VSS+0.5V(VSS為數字地)為邏輯0。CMOS電路輸出高電平約為0.9Vcc,而輸出低電平約為0.1Vcc當輸入電壓高於VDD-1.5V時為邏輯1,輸入電壓低於VSS+1.5V(VSS為數字地)為邏輯0。CMOS電路中不適用的輸入端不能懸空,否則邏輯混亂
三、RS-232、RS-422與RS-485
RS-232、RS-422與RS-485標準只對接口的電氣特性做出規定,而不涉及接插件、電纜或協議,在此基礎上用戶可以建立自己的高層通信協議。RS-232、RS-422與RS-485都是串行數據接口標準,都是由電子工業協會(EIA)制訂並發布的,RS-232在1962年發布。RS-422由RS-232發展而來,為改進RS-232通信距離短、速率低的缺點,RS-422定義了一種平衡通信接口,將傳輸速率提高到10Mbps,傳輸距離延長到4000英尺(速率低於100Kbps時),並允許在一條平衡總線上連接最多10個接收器。RS-422是一種單機發送、多機接收的單向、平衡傳輸規範,被命名為TIA/EIA-422-A標準。為擴展應用範圍,EIA又於1983年在RS-422基礎上制定了RS-485標準,增加了多點、雙向通信能力,即允許多個發送器連接到同一條總線上,同時增加了發送器的驅動能力和衝突保護特性,擴展了總線共模範圍,後命名為TIA/EIA-485-A標準。
1. RS-232串行接口標準
目前RS-232是PC機與通信工業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串行接口。RS-232被定義為一種在低速率串行通訊中增加通訊距離的單端標準。RS-232採取不平衡傳輸方式,即所謂單端通訊。收、發端的數據信號是相對於信號地。典型的RS-232信號在正負電平之間擺動,在發送數據時,發送端驅動器輸出正電平在+5~+15V,負電平在-5~-15V電平。當無數據傳輸時,線上為TTL,從開始傳送數據到結束,線上電平從TTL電平到RS-232電平再返回TTL電平。接收器典型的工作電平在+3~+12V與-3~-12V。由於發送電平與接收電平的差僅為2V至3V左右,所以其共模抑制能力差,再加上雙絞線上的分布電容,其傳送距離最大為約15米,最高速率為20Kbps。RS-232是為點對點(即只用一對收、發設備)通訊而設計的,其驅動器負載為3kΩ~7kΩ。所以RS-232適合本地設備之間的通信。
2. RS-422與RS-485串行接口標準
(1)平衡傳輸
RS-422、RS-485與RS-232不一樣,數據信號採用差分傳輸方式,也稱作平衡傳輸,它使用一對雙絞線,將其中一線定義為A,另一線定義為B。通常情況下,發送驅動器A、B之間的正電平在+2~+6V,是一個邏輯狀態,負電平在-2V~6V,是另一個邏輯狀態。另有一個信號地C,在RS-485中還有一「使能」端,而在RS-422中這是可用可不用的。「使能」端是用於控制發送驅動器與傳輸線的切斷與連接。當「使能」端起作用時,發送驅動器處於高阻狀態,稱作「第三態」,即它是有別於邏輯「1」與「0」的第三態。
(2)RS-422電氣規定
由於接收器採用高輸入阻抗和發送驅動器比RS232更強的驅動能力,故允許在相同傳輸線上連接多個接收節點,最多可接10個節點。即一個主設備(Master),其餘為從設備(Salve),從設備之間不能通信,所以RS-422支持點對多的雙向通信。RS-422四線接口由於採用單獨的發送和接收通道,因此不必控制數據方向,各裝置之間任何必須的信號交換均可以按軟體方式(XON/XOFF握手)或硬體方式(一對單獨的雙絞線)實現。RS-422的最大傳輸距離為4000英尺(約1219米),最大傳輸速率為10Mbps。其平衡雙絞線的長度與傳輸速率成反比,在100Kbps速率以下,才可能達到最大傳輸距離。只有在很短的距離下才能獲得最高速率傳輸。一般100米長的雙絞線上所能獲得的最大傳輸速率僅為1Mbps。RS-422需要一終接電阻,要求其阻值約等於傳輸電纜的特性阻抗。在矩距離傳輸時可不需終接電阻,即一般在300米以下不需終接電阻。終接電阻接在傳輸電纜的最遠端。
(3)RS-485電氣規定
由於RS-485是從RS-422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所以RS-485許多電氣規定與RS-422相仿。如都採用平衡傳輸方式、都需要在傳輸線上接終接電阻等。RS-485可以採用二線與四線方式,二線制可實現真正的多點雙向通信。RS-485總線,在要求通信距離為幾十米到上千米時,廣泛採用RS-485 串行總線標準。RS-485採用平衡發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幹擾的能力。加上總線收發器具有高靈敏度,能檢測低至200mV的電壓,故傳輸信號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復。 RS-485採用半雙工工作方式,任何時候只能有一點處於發送狀態,因此,發送電路須由使能信號加以控制。RS-485用於多點互連時非常方便,可以省掉許多信號線。應用RS-485 可以聯網構成分布式系統,其允許最多並聯32臺驅動器和32臺接收器。
RS-485與RS-422的不同還在於其共模輸出電壓是不同的,RS-485是-7V至+12V之間,而RS-422在-7V至+7V之間;RS-485滿足所有RS-422的規範,所以RS-485的驅動器可以用在RS-422網絡中應用。RS-485與RS-422一樣,其最大傳輸距離約為1219米,最大傳輸速率為10Mbps。平衡雙絞線的長度與傳輸速率成反比,在100Kbps速率以下,才可能使用規定最長的電纜長度。只有在很短的距離下才能獲得最高速率傳輸。一般100米長雙絞線最大傳輸速率僅為1Mbps。
(4)RS-422與RS-485的網絡安裝注意要點
RS-422可支持10個節點,RS-485支持32個節點,因此多節點構成網絡。網絡拓撲一般採用終端匹配的總線型結構,不支持環形或星形網絡。在構建網絡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 採用一條雙絞線電纜作總線,將各個節點串接起來,從總線到每個節點的引出線長度應儘量短,以便使引出線中的反射信號對總線信號的影響最低。
* 應注意總線特性阻抗的連續性,在阻抗不連續點就會發生信號的反射。下列幾種情況易產生這種不連續性:總線的不同區段採用了不同電纜,或某一段總線上有過多收發器緊靠在一起安裝,再者是過長的分支線引出到總線。
總之,應該提供一條單一、連續的信號通道作為總線。
四、LVDS電平
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即低電壓差分信號,LVDS接口又稱RS644總線接口,是20世紀90年代才出現的一種數據傳輸和接口技術。
LVDS的典型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最基本的LVDS器件就是LVDS驅動器和接收器。LVDS的驅動器由驅動差分線對的電流源組成,電流通常為3.5 mA。LVDS接收器具有很高的輸入阻抗,因此驅動器輸出的大部分電流都流過100 Ω的匹配電阻,並在接收器的輸入端產生大約350 mV的電壓。當驅動器翻轉時,它改變流經電阻的電流方向,因此產生有效的邏輯「1」和邏輯「0」狀態。
LVDS技術在兩個標準中被定義:ANSI/TIA/EIA644 (1995年11月通過)和IEEE P1596.3 (1996年3月通過)。這兩個標準中都著重定義了LVDS的電特性,包括:
①低擺幅(約為350 mV)。低電流驅動模式意味著可實現高速傳輸。ANSI/TIA/EIA644建議了655 Mb/s的最大速率和1.923 Gb/s的無失真通道上的理論極限速率。
②低壓擺幅。恆流源電流驅動,把輸出電流限制到約為3.5 mA左右,使跳變期間的尖峰幹擾最小,因而產生的功耗非常小。這允許集成電路密度的進一步提高,即提高了PCB板的效能,減少了成本。
③具有相對較慢的邊緣速率(dV/dt約為0.300 V/0.3 ns,即為1 V/ns),同時採用差分傳輸形式,使其信號噪聲和EMI都大為減少,同時也具有較強的抗幹擾能力。
所以,LVDS具有高速、超低功耗、低噪聲和低成本的優良特性。
LVDS的應用模式可以有四種形式:
①單向點對點(point to point),這是典型的應用模式。
②雙向點對點(point to point),能通過一對雙絞線實現雙向的半雙工通信。可以由標準的LVDS的驅動器和接收器構成;但更好的辦法是採用總線LVDS驅動器,即BLVDS,這是為總線兩端都接負載而設計的。
③多分支形式(multidrop),即一個驅動器連接多個接收器。當有相同的數據要傳給多個負載時,可以採用這種應用形式。④ 多點結構(multipoint)。此時多點總線支持多個驅動器,也可以採用BLVDS驅動器。它可以提供雙向的半雙工通信,但是在任一時刻,只能有一個驅動器工作。因而發送的優先權和總線的仲裁協議都需要依據不同的應用場合,選用不同的軟體協議和硬體方案。
為了支持LVDS的多點應用,即多分支結構和多點結構,2001年新推出的多點低壓差分信號(MLVDS)國際標準ANSI/TIA/EIA 8992001,規定了用於多分支結構和多點結構的MLVDS器件的標準,目前已有一些MLVDS器件面世。
LVDS技術的應用領域也日漸普遍。在高速系統內部、系統背板互連和電纜傳輸應用中,驅動器、接收器、收發器、並串轉換器/串並轉換器以及其他LVDS器件的應用正日益廣泛。接口晶片供應商正推進LVDS作為下一代基礎設施的基本構造模塊,以支持手機基站、中心局交換設備以及網絡主機和計算機、工作站之間的互連。
五、ECL電平、PECL電平和LVPECL電平
ECL(EmitterCoupled Logic)即射極耦合邏輯,是帶有射隨輸出結構的典型輸入輸出接口電路,如圖2所示。
ECL電路的最大特點是其基本門電路工作在非飽和狀態,因此ECL又稱為非飽和性邏輯。也正因為如此,ECL電路的最大優點是具有相當高的速度。這種電路的平均延遲時間可達幾個ns數量級甚至更少。傳統的ECL以VCC為零電壓,VEE為-5.2 V電源,VOH=VCC-0.9 V=-0.9 V,VOL=VCC-1.7 V=-1.7 V,所以ECL電路的邏輯擺幅較小(僅約0.8 V)。當電路從一種狀態過渡到另一種狀態時,對寄生電容的充放電時間將減少,這也是ECL電路具有高開關速度的重要原因。另外,ECL電路是由一個差分對管和一對射隨器組成的,所以輸入阻抗大,輸出阻抗小,驅動能力強,信號檢測能力高,差分輸出,抗共模幹擾能力強;但是由於單元門的開關管對是輪流導通的,對整個電路來講沒有「截止」狀態,所以電路的功耗較大。
如果省掉ECL電路中的負電源,採用正電源的系統(+5 V),可將VCC接到正電源而VEE接到零點。這樣的電平通常被稱為PECL(Positive Emitter Coupled Logic)。如果採用+3.3 V供電,則稱為LVPECL。當然,此時高低電平的定義也是不同的。它的電路如圖3、4所示。
其中,輸出射隨器工作在正電源範圍內,其電流始終存在。這樣有利於提高開關速度,而且標準的輸出負載是接50Ω至VCC-2 V的電平上。
在使用PECL 電路時要注意加電源去耦電路,以免受噪聲的幹擾。輸出採用交流耦合還是直流耦合,對負載網絡的形式將會提出不同的需求。直流耦合的接口電路有兩種工作模式:其一,對應於近距離傳送的情況,採用發送端加到地偏置電阻,接收端加端接電阻模式;其二,對應於較遠距離傳送的情況,採用接收端通過電阻對提供截止電平VTT 和50 Ω的匹配負載的模式。以上都有標準的工作模式可供參考,不必贅述。對於交流耦合的接口電路,也有一種標準工作模式,即發送端加到地偏置電阻,耦合電容靠近發送端放置,接收端通過電阻對提供共模電平VBB 和50 Ω的匹配負載的模式。
PECL是高速領域內一種十分重要的邏輯電路,它的優良特性使它廣泛應用於高速計算機、高速計數器、數字通信系統、雷達、測量儀器和頻率合成器等方面。
ECL:EmitterCoupled Logic 發射極耦合邏輯電路(差分結構)
Vcc=0V;Vee:-5.2V;VOH=-0.88V;VOL=-1.72V;VIH=-1.24V;VIL=-1.36V。
速度快,驅動能力強,噪聲小,很容易達到幾百M的應用。但是功耗大,需要負電源。為簡化電源,出現了PECL(ECL結構,改用正電壓供電)和LVPECL。
PECL:Pseudo/Positive ECL
Vcc=5V;VOH=4.12V;VOL=3.28V;VIH=3.78V;VIL=3.64V
LVPELC:Low Voltage PECL
Vcc=3.3V;VOH=2.42V;VOL=1.58V;VIH=2.06V;VIL=1.94V
關鍵字:RS232 RS485 串口 電平標準 編輯:什麼魚 引用地址:http://news.eeworld.com.cn/qrs/2015/1117/article_25796.html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站採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繫確認版權者。如果本網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公開自由傳播,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迅速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