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BY+
設計說明 / 項目為紅茶菌實驗研究及設計應用。以培養菌膜為起點,對此設立發散多種類型的開放型實驗,其中包括紅茶菌本身特性的研究,Scoby為基礎的複合材料的實驗研究。項目以可循環材料產品作為基礎背景,研究材料新的可能性和突破性,對可持續性的生活方式進行思考。
指導教師 / 卞京
部分肌理展示
紅茶菌+蠶絲+染色 1
紅茶菌+蠶絲+染色 2
偶然性肌理 1
偶然性肌理 2
偶然性肌理 3
燈光下染色效果
紅茶菌+藍染
我們主要通過一系列實驗對紅茶菌進行質感研究,以及在設計應用過程中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對應解決處理研究。從研究記錄紅茶菌單一特性開始逐漸聯繫至以紅茶菌為主的設計應用,「SCOBY+」不僅表示紅茶菌的多樣可能性,也衍生出系列材質研究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染色實驗
肌理實驗
02.你們的畢設靈感源自哪?落實到實際是一種怎樣的產品?
看紀錄片planet earth的時候,有了一個研究環保材料的想法。同時也發現國外有很多類似的key studing,但國內這類型的較少。從學生角度出發,材質研究的意義在於對待問題的處理方式;從設計師角度出發,其目的在於發現材質的特殊性進行設計應用。
我們畢設通過前期大量的實驗研究和樣本記錄,挑選最適合的樣本進行再設計。「紅茶菌+蠶絲」作為設計應用的基礎樣本,這兩者結合的複合材料具有質感多樣性。我們想以多種片材形式呈現我們研究樣本的特點,包括其透光性、自然肌理感等,以此為目的進行設計。
03.在創作的過程中,你們有遇到哪些問題?以及如何改進?
首先,這個項目屬於實驗研究類型,它存在不確定性和偶然性。尤其是紅茶菌具有偶然性,樣本往往僅此一張,重複同個處理步驟所得到的樣本可能完全不同。當然這也是材料研究有趣的地方,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次是驚喜還是驚嚇。
其次,我們實驗的多個項目是其他研究者沒做過的,意味著沒有前人的經驗和結論,但事很多解決方法很多都是相通的。比如:紅茶菌吸水性極強即不防水。在研究紅茶菌防水處理問題中,我們通過發散思維,聯想其他材質的防水處理,如:木頭或皮料,在進行篩選和嘗試。
04.創作時通過何種方式發現自己小組的不足?以及如何去改進?
在創作的過程中自己是全身心投入的,容易無法同時顧及左右導致忽視了一些問題。這個時候多去諮詢一些老師和一些有獨到見解的人,聽取一些他們的意見整合一下,最終思考出解決辦法。過程中很容易盲目,多去看看別人的作品,或者讓更多人多來看看自己的作品,一定會有所感悟。最重要的還是儘早發現問題。
湯: Karim rashid,之所以推薦他是因為設計師尤其是像我們學生階段,很多項目都是無法落地的,而他有上千個項目落地說明有很多合理性,這是我們需要不斷去學習並且做到的。其實設計都是相通的,他也同時涉足其他領域的設計。我也很喜歡建築設計如Big設計事務所他們的作品都很巧妙的適應當地需求,如果說服裝是最貼近人的最私密的,那退一步就是家居產品,再退一步是建築空間,然後是環境城市規劃等等,每往外退一步就越要為大眾考慮這也是設計師和藝術家很重要的一個區分點當然這是我個人的觀點,Karim rashid能有這麼多項目落地自然有他獨特的魅力所在。
多種處理方式
配置培養基溶液
明確自己做每一件事的意義和目的。
作者 | 湯斌 孫楠 李敏哲
聯繫方式 | tt15968827156@gmail.com / 15968827156 (湯斌)/下方二維碼
採訪 | 高婕 劉爾軒 林裕皓 孫新奇 葛歆睿
錄音整理 | 劉爾軒
編輯 | 林裕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