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探尋神秘的莫霍面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特寫:探尋神秘的莫霍面

  新華網「決心」號12月3日電(記者張建松)藍色的「決心」號靜靜地停靠在斯裡蘭卡科倫坡港口,高大的鑽井架幾乎與港口的吊架齊高。在船上的小會議室裡,來自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的30名科學家濟濟一堂,討論即將奔赴西南印度洋開展的大洋科學鑽探。

  這是國際大洋發現計劃的第360航次,其鑽探目標是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打一口1300米深的鑽井,為今後人類鑽穿殼幔邊界打下基礎。

  1910年,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通過觀測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情況,率先提出地球的地殼和地幔之間存在一個不連續的分界面。人們將這一殼幔分界面稱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簡稱「莫霍面」。

  神秘的莫霍面到底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這一謎題吸引了無數地球科學家的好奇心。早在1957年,美國地質學家就曾提出「莫霍計劃」,在地球上打一口深井,鑽穿地殼,一直鑽到莫霍面,取一些樣品直接看看。由於地球上的洋殼比陸殼薄得多,該計劃選擇在深海大洋裡打鑽。

  「人們對頭頂的天空充滿好奇,對腳踩的大地卻知之甚少,研究手段也十分有限。打穿洋殼,進入莫霍面,是我們長久以來的夢想。」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亨利·迪克教授說,「在較薄的洋殼基巖鑽孔非常重要,因為那裡的巖芯能向我們傳遞地球深處的信息。」

  科學家為此次前往鑽探的地點起了一個非常浪漫的名字——「亞特蘭蒂斯淺灘」。根據以往的研究,位於西南印度洋中脊、面積約25平方公裡的「亞特蘭蒂斯淺灘」,是一處研究地球殼幔轉化的理想「構造窗口」。科學家曾在「亞特蘭蒂斯灘」成功打過兩個深鑽孔,都獲得了很長的輝長巖剖面。

  在即將進行的第360航次中,「決心」號將在「亞特蘭蒂斯灘」的北部邊緣新鑽一個1300米的孔。新孔將與以前的兩個孔組成一個斷面,以便今後開展橫向的火成巖、變質巖與構造的層序對比研究,檢驗洋殼的磁性條帶異常特徵,並調查地球深部的生命活動。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將首次打穿地球殼幔邊界 探尋莫霍面
    「SloMo」是「慢速擴張脊下地殼和莫霍面的性質」縮寫。該計劃致力於在人類歷史上首次鑽穿殼幔邊界,以檢驗「在慢速、超慢速擴張脊下方的莫霍面代表了地幔的蝕變邊界」的假說。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劉傳周研究員、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懷陽教授、課題組成員馬強博士等人全程參加。  莫霍面是以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命名的地殼與地幔的分界面。
  • 多國科學家將首次打穿地球殼幔邊界 探尋莫霍面
    「SloMo」是「慢速擴張脊下地殼和莫霍面的性質」縮寫。該計劃致力於在人類歷史上首次鑽穿殼幔邊界,以檢驗「在慢速、超慢速擴張脊下方的莫霍面代表了地幔的蝕變邊界」的假說。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劉傳周研究員、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懷陽教授、課題組成員馬強博士等人全程參加。  莫霍面是以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命名的地殼與地幔的分界面。
  • 人類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邊界 探尋地球深處秘密
    首次打穿地幔邊界 探尋地球深處的秘密 我們離地心還有多遠?而神秘的地球內部究竟是怎樣的?人類依然在探尋。  2008年,根據法國科幻巨匠凡爾納的小說《地心遊記》改編的電影上映,主人公來到了地球深處,在從未想像到的夢幻般的世界中穿行,遇到了很多奇異的生物。他們越來越接近地心,也面臨越來越多驚心動魄的危險,地心深處的火山即將爆發,炙熱的巖漿飛濺,勇敢的探險家們也必須迅速找到逃離的路。
  • 大洋鑽探:到地球深處探尋生命極限—新聞—科學網
    本航次大洋鑽探的一個重要科學目標,就是通過研究巖芯中的微生物,探尋下地殼和含水的地幔中是否存在生命,生命的極限形式是什麼。 作為一個有生命的星球,地球上的巖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通過物質、能量和生命的流轉交換,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但人類對地球內部的生物過程還缺乏認知。 「深部生物圈」的發現,是大洋科學鑽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 探尋神秘的古蹟遺址
    今年的主題是:共享文化、共享遺產、共享責任 在遺址的發現過程中,仍有許多懸而未解的謎團,為神秘的歷史附上一層面紗今天就請乘坐我們的「探索號」航班,去環遊世界,探尋神秘的古蹟遺址吧。 1 中國秦始皇兵馬俑 兵馬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Geoscience:冰島近莫霍面處巖漿存儲千年及其快速運移至地表的...
    【前沿報導】Science、Nature Geoscience:冰島近莫霍面處巖漿存儲千年及其快速運移至地表的研究Mutch等人在礦物溫壓計研究的基礎上,利用貝葉斯反演擴散計時法,深入研究了冰島北部Borgarhraun火山噴發物中橄欖石和尖晶石晶體Cr-Al的擴散模式,結果表明,在Borgarhraun火山噴發前,儲存在莫霍面深度的巖漿已經滯留了數千年
  • 從莫霍面到地幔:人類第一次觸摸到地球最原始的巖層
    這些超深井的存在讓人類第一次觸摸到地下世界,最原始的地層,但我們距離揭開莫霍面及其下方的地下奧秘,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出品:太空伊卡洛斯人類能夠上天也能遁地,登天之路雖然非常艱難,也算是順利的,1969年美國人成功登月,在過去的50年我們已經讓衛星遍布地球周圍,無人探測器抵達了冥王星、旅行者探測器飛出了日光層,但是遁地之路卻卡在了1994年。
  • 大地「CT」讓地殼結構逐漸透明 華東地區第一條莫霍面反射剖面揭開...
    9月10日,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江蘇局物測隊對外宣布,該隊成功探測並繪出華東地區第一條霍洛維奇界面反射剖面,實現了揭示莫霍面反射界面重大突破,讓地殼結構逐漸透明,助力總局「透明地球」建設。
  • 科學家首次深入印度洋鑽探地殼:探尋生命信息
    隨著鑽探船逐漸挖掘至地下深處,科學家們也想要測試有關地球是如何構建和組成的現有模型,麥克勞德教授尤其想要探測所謂的莫霍面邊界,後者因其 「不連續性」 聞名——地球地震波的傳播在此邊界忽然改變速度。教科書上的解釋是,莫霍面標誌著地殼和地幔的分界線:也就是人們熟悉的表面火成巖,例如花崗巖石、玄武巖與輝長巖與內部橄欖巖的分界線。
  • 飛魚座南部肉鉤星系NGC 2442/2443特寫照片
    飛魚座南部肉鉤星系NGC 2442/2443特寫照片(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NGC 2442/2443是中間螺旋星系中的兩個部分,位於距離地球大約6000萬光年外的飛魚座(Volans)南部。
  • 初秋信使送來神秘邀請 26日起去湘博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
    (視頻:「秘魯古代文明展 ——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將於2020年9月26日在湖南省博物館一樓特展一廳拉開帷幕。文末有彩蛋哦!)  星辰在線9月18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通訊員 歐蓉)初秋的信差為星城市民遊客送來一份神秘的邀請:帶您從「太陽門」穿越時空隧道,一同探尋在那遙遠太平洋彼岸南美洲西部的神秘國度——秘魯。2020年9月18日,星辰全媒體記者從湖南省博物館獲悉,「秘魯古代文明展 ——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將於2020年9月26日在湖南省博物館一樓特展一廳拉開帷幕。
  • 《斑馬頭部特寫》玉麒麟-協助拍攝
    斑馬頭部特寫【第1幅圖】此作品由昆明攝影愛好者諸先生在著名的吉林地區拍攝斑馬頭部特寫【第2幅圖】此作品由菏澤攝影愛好者芮先生在著名的合肥地區拍攝斑馬頭部特寫【第3幅圖】此作品由杭州攝影愛好者田先生在著名的昆明地區拍攝
  • 《萬壽菊特寫》九紋龍-協助拍攝
    萬壽菊特寫【第1幅圖】此作品由上海攝影愛好者支先生在著名的常州地區拍攝萬壽菊特寫【第2幅圖】此作品由德州攝影愛好者仇先生在著名的福建地區拍攝萬壽菊特寫【第4幅圖】此作品由金華攝影愛好者宮先生在著名的重慶地區拍攝萬壽菊特寫【第5幅圖】
  • 想要揭開珠穆朗瑪峰的神秘面紗,太不容易!依然有人前往探尋
    這座被稱為"地球上最高山峰」的神秘之地,多年來引得無數探險者前往登頂,可是在大自然強大的力量之下,人的力量就會變得十分渺小。到今天為止,想去探尋珠穆朗瑪峰頂點的人不在少數,這些探險者中竟然還有人在登山時不攜帶氧氣瓶,實在是讓人感到不能理解。
  • 大角貓頭鷹特寫,由廣東的侯公子拍攝
    大角貓頭鷹特寫【旅遊景點圖--第1幅】此拍攝作品是來自青海的隆老闆在有著旅遊之鄉的眉山區域拍攝大角貓頭鷹特寫【旅遊景點圖--第2幅】此拍攝作品是來自雲南的貝老闆在有著旅遊之鄉的紹興區域拍攝大角貓頭鷹特寫【旅遊景點圖--第3幅】此拍攝作品是來自衡陽的居老闆在有著旅遊之鄉的哈爾濱區域拍攝
  • 木星最清晰特寫照公開 人類首次近距離看到這顆行星的紅外線特寫
    木星最清晰特寫照公開 人類首次近距離看到這顆行星的紅外線特寫時間:2016-09-06 23:07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木星最清晰特寫照畫面曝光 木星神奇的極光唯美畫面-----來源:人民網 據外媒報導,美國宇航局公布木星北極與其南部極光的第一批珍貴高清照片。
  • 美國宇航局(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拍到Neowise彗星特寫照
    美國宇航局(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拍到Neowise彗星特寫照(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美國宇航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拍到了一張Neowise彗星的特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