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實際上讓無數數學家傷透腦筋

2020-11-27 騰訊網

9月初,兩名數學家藉助計算機的力量,宣布他們終於解開了困擾了數學家65年之久的42的立方和之謎。當時他們表示接下來他們最感興趣的是數字3的非平凡解,但一個月不到,他們就找到想要的答案。而在更早的時候,另外兩名數學家證明了一個跟有理數有關的猜想。我們很高興看到這些數學進展,但同時又不免想起有些已經存在了數百年的數學問題,至今仍在挑戰著人類的智慧。有的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要證明它們卻難如登天。下面,我們就要來看看幾個這樣的數學難題。

1. π+ e = ?

π和e是數學中最為人所知的兩個常數,但是當把它們加起來時,卻成了一個難倒眾人的問題。

這個謎題與實代數數有關。一個實數如果是某個係數為整數的多項式的根,那麼我們可以說這個實數是代數數。例如x -6是有著整數係數的多項式,因為1和-6都是整數。x -6 = 0的根是x = ±√6,這意味著√6和-√6都是代數數。

所有有理數,以及有理數的根,都是代數數的。因此你可能會覺得,「大多數」實數都是代數數。然而結果卻恰恰相反,「代數數」的反義詞是「超越數」,事實證明幾乎所有實數都是超越數。在這裡,「幾乎所有」是有數學含義的,那麼哪些是代數數,哪些又是超越數?

π是一個已經存在了很久的實數,e大約在17世紀才為人所知。對於這樣兩個熟悉的數字,你可能會以為我們知曉與它們有關的任何基本問題。

事實是,我們知道π和e都是超越數的,但卻不知道π + e是代數數還是超越數。同樣,我們不知道πe、π/e以及其他這兩個數之間的簡單組合是什麼數。所以在數學中,還有著這樣一些我們已經知曉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數字,蘊含著一些令人難以捉摸的基本問題。

2. γ是有理數嗎?

這是另一個寫起來容易但解起來很困難的問題。你所要知道的一切就是有理數的定義。

有理數是可以被寫成p/q形式的數字,其中p和q都為整數。所以42、11/3,都是有理數;π和√2是無理數。這是一個非常基本的性質,因此你或許會認為我們可以很輕易地判斷出一個數字是否是有理數。

然而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歐拉常數——γ。這是一個實數,約等於0.5772,下圖中的方程表示的就是γ的閉型。

用文字來表達就是:「γ是調和級數自然對數之差的極限。」所以說它是兩個已經被理解得很好的數學對象的組合,它還可以用其他簡潔的閉型表達,出現在數百個公式中。

但不知為何,我們偏偏不知道γ是否是有理數。我們對它的計算已經達到數千億位數,但是仍然無法證明它的有理性。一種理論認為,γ是無理數。與上一個問題中的π+ e很像的是,這是另一個我們無法回答關於一個熟悉數字的基本屬性。

3. 吻接數問題

圖片來源:JJ Harrison / Wikimedia Commons

數學中的一類廣泛的問題,叫做球體填充問題。無論是在純數學還是實際應用中都存在這些問題。在數學中它所涉及的問題是將球體堆積在給定的空間內,而在現實生活中的一個例子是雜貨店裡高高堆起的水果。這類問題的某一些已經有了完整的解決方案,而一些簡單的問題卻讓我們困惑不解,比如吻接數問題

當一堆球聚集在某個區域時,每個球都有一個吻接數,它表示的是與這個球接觸到的其他球的數量。如果與某個球相鄰的球體有6個,那麼它的吻接數就是6。一堆球會有一個平均的吻接數,這個數字有助於我們用數學方法來描述這種情況。但是,一個與吻接數有關的基本問題,至今仍然沒有得到解答。

首先,我們先要對維度作出一些說明。維度在數學中具有特定的含義:它們是獨立的坐標軸。x軸和y軸表示坐標平面的兩個維度。所以每當科幻電影中的角色說他們要去往一個不同的維度時,這些話在數學上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你無法「去往x軸」。

我們知道,一維是一條直線,二維是一個平面。對於這些較低的維度數值來說,數學家們已經證明這些維度中的球體可能存在的最大吻接數。在一維直線上是2——左右兩邊各一個。三維空間的確切吻接數直到上世紀50年代才得到證明。

三維之外的吻接數問題幾乎沒有得到解決。數學家們現在已慢慢地將可能性縮減到相當窄的範圍——最多24個維度,其中一些維度的吻接數是已知的。對於較大的數或一般形式,這個問題的開放性還很大。在獲得完整解決方案的道路上存在好幾個重大的障礙,其中包括計算能力上的限制。因此,預計在未來幾年,這一問題將能逐步取得進展。

4. 解結問題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解結問題中的最簡單版本已經得到了解決,但還沒能得到全面的解決。

這個問題與紐結理論有關,它的想法是試著運用正規的數學方法(例如證明)來打結(比如繫鞋帶)。

例如,你可能知道如何打一個「方型扭結」和「外平行結」。它們的打結步驟一樣,只要將方型扭結的其中一個結朝相反的方向打就能得到一個外平行結。但是你能證明這些結是不同的嗎?紐結理論便可以。

方型扭結(上)與外平行結(下)。|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扭結理論學家要處理的一個重大問題是研究一種算法,以確定一些混亂的糾纏是否是真正的扭結,還是說它可以解除糾纏。好消息是,數學家已經在過去的20年裡成功編寫出了這樣的算法。

解結問題仍然是計算性的。它是一種NP(非確定性多項式)類問題,但我們卻不知道它是否是一種P類問題。這意味著目前的情況是,我們已知這些算法能夠處理具有任何複雜性的解結問題,但當它們變得越來越複雜時,處理這個問題的時間就會長到不可思議。

如果有人能提出一種算法,可以在所謂的多項式時間內解開任何一個結,那麼解結問題就能得到徹底的解決。另外,如果有人可以證明這是不可能的,那麼這意味著解結問題所面臨的浩大的計算強度問題就是無可避免的。

5. 大基數問題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19世紀末,德國數學家格奧爾格·康託爾(Georg Cantor)發現無窮大是存在不同大小的,他證明了一些無限集合中所含有的元素比其他的無限集合更多。

最小的無限集合可以用 表示,這是自然數集合的大小,可以寫成| | = 。接下來是一些常見的比 更大的無限集合,比如康託爾證明了實數集比 更大,即| | > 。但是實數集也並非那麼大,這只是無限大的開始。

數學家們還在不斷地發現越來越大的無窮大,或者我們可以稱之為大基數。這是一個純數學過程,如果有人說「我想到了基數的定義,我可以證明這個基數比所有已知的基數都大」,那麼,如果他的證明是正確的,那這就會是已知最大的基數。直到有人想出一個更大的。

整個20世紀,大基數的疆域在不斷向前推進,現在的維基百科裡甚至有一個「基數」詞條,裡面有許多著名的基數都是以康託爾的名字命名的。那麼,這一切會終結嗎?答案幾乎是肯定的,儘管它會變得非常複雜。

從某種意義上說,龐大的基數等級的頂端就在眼前。一些已被證明的定理對可能存在的基數提供了某種上限。但未知的問題仍有很多,最新的一些基數直到2019年才確定下來。未來幾十年,我們很可能會發現更多基數。希望我們最終能獲得一張所涵蓋了有大基數的列表。

6. 哥德巴赫猜想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在數學的眾多未解之謎中,有些最困難的問題也有可能用簡單的文字就能描述,例如哥德巴赫猜想,它說的是:「每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是兩個質數的和。」你可以在腦海中用較小的數字快速檢查一下:18 = 13+5,42 = 23+19。計算機對這個猜想的驗證已經擴展到了非常大的數量級,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缺乏可以表明這對所有自然數都成立的證明。

哥德巴赫猜想源於1742年德國數學家克裡斯蒂安·哥德巴赫(Christian Goldbach)和瑞士傳奇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之間的信件,歐拉說:「我認為(它)是一個完全確定的定理,儘管我無法證明它。」

或許歐拉已經察覺到是什麼讓這個問題如此難以解決。對於更大的數字,它們有更多的被寫成兩個質數之和的方式。就像8隻能被拆分成3和5這兩個質數的和,但是42可以分解成5+37、11+31、13+29、19+23。因此對於那些非常大的數字來說,哥德巴赫猜想仍是一個不充分陳述。

直到現在,數學家仍無法證明完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它是所有數學中最古老的開放式問題之一。

參考連結:https://www.popularmechanics.com/science/math/g29251596/impossible-math-problems/

來源:原理

編輯:zyi

相關焦點

  • 這幾個看似簡單的數學問題,其實難倒了幾代數學家
    造成這樣看似不太公平的印象還是有點依據的,在曉然菌看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數學家太愛較真了,可謂是到了錙銖必較的地步。就像數學裡有些理論,明明都已經找到了無數驗證正確的數學現象,只是一時半會沒有找到理論證明,數學家就是不給這樣的數學猜想轉正,就是只能被稱作猜想。
  • 美國被這幾樣物種入侵,真是讓當地人傷透了腦筋!
    美國被這幾樣物種入侵,真是讓當地人傷透了腦筋!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動物物種的出現會打破原來固有的生態循環系統,有時甚至給當地環境帶來壓力和災難,造成生態系統退化。下面小編盤點了美國最嚴重的外來入侵生物,聽說一個比一個難處理呢!
  • 為什麼數學家無法解決無窮大的問題?
    實際上,我們可以無窮大加上無窮大,創造出所有無窮的無窮,然後我們可以再加上一,循環往復。無窮大的反面被稱為無窮小,它的性質也同樣奇怪。與整數不同的是,實數不是固定的,它們的分裂性質使我們能夠在任意兩個數之間找到並創造無數個數。一個數可以被多次組合,多次分割。
  • 腦筋急轉彎:先有男人,還是先有女人?這個問題難倒無數人了!
    腦筋急轉彎:先有男人,還是先有女人?這個問題難倒無數人了!感謝大家收看今天的「腦筋急轉彎:先有男人,還是先有女人?這個問題難倒無數人了!」如果你喜歡的話,記得收藏起來,幫小編點個讚哦!
  • 數學家解決了一個關於柏拉圖12面體的「世紀」問題
    現在,三位數學家解決了關於十二面體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於由正方形或等邊三角形構成的四個正立方體(正方體、四面體、八面體和二十面體)數學家們最近得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任何從一個頂點開始的直線之路,要麼會撞上另一個角,要麼永遠繞著它轉不回來。但是對於由12個五邊形組成的十二面體,數學家們並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現在,阿塞利亞,奧利奇諾和霍伯三位數學家已經證明在十二面體上確實存在無數條這樣的路徑。他們的論文發表在5月份的《實驗數學》雜誌上。
  • 靠這三位「數學家」就沒問題
    馬當局經濟成長率只有0.8%,蔡英文現在都2.86%了他還表示,2015年馬當局時代,經濟成長率只有0.8%,幾乎每年都在為能不能「保1」傷透腦筋;2016年蔡英文上任後,經過半年多的努力,2016年GDP成長率是1.5%;到了2017年,在當局努力下,股市上萬點,經濟成長率2.86%,「整個來看,臺灣經濟數據是在成長」。徐大師這話說得也是沒毛病,的確,臺灣的經濟數據在成長;不過,臺灣經濟呢?
  • 數學家解決了一個關於柏拉圖12面體的「千年」問題
    現在,三位數學家解決了關於十二面體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在三維空間中,柏拉圖立體是一個規則的凸多面體。它由全等(形狀和大小相同)、正(所有角相等、所有邊相等)、具有相同數量面的多邊形面在每個頂點相交構成。——維基百科
  • 短短十四字,這句古詩讓全世界翻譯傷透腦筋
    原標題:短短十四字,這句古詩讓全世界翻譯傷透腦筋 本文轉載自:友鄰通鑑(Youlinpedia) 已獲授權 ———— END ———— ▽ 這些你可能
  • 趣事;拿破崙還是一位數學家
    無論哪一屆法國政府,都為它傷透了腦筋。 (警察與舉行集會的科西嘉人對峙。) 五,拿破崙·波拿巴對數學和數學家懷有特別的敬意,自身也具有數學才能。發現並證明了著名的拿破崙定理。
  • 腦筋急轉彎:為什麼有人說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答案很簡單!
    喜歡腦筋急轉彎的朋友們快來吧!這些都是一個個看似複雜的問題,卻蘊含著令人意想不到的簡單答案,讓人在了解答案後心中豁然開朗,繼而開懷大笑。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最搞笑的腦筋急轉彎,看看你能猜出多少呢?一起來笑一笑吧!腦筋急轉彎:為什麼有人說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答案很簡單!
  • 兩圓重疊問題你會求解嗎?這個問題的準確答案,數學家最近才找到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先來看一道簡單的幾何問題:下圖中,黑圓恰好將紅圓的面積等分,且黑圓的圓心恰好在紅圓上。假設紅圓半徑為R,黑圓半徑為r,求r。是不是感覺已經信手拈來,能在紙上演算一通了?然而,就是這個看起來簡單的數學難題,讓數學家們想了幾百年,都沒能給出它的解析解。
  • 證明費馬最後定理的英國數學家,終獲2016阿貝爾獎
    費馬最後定理是17世紀數學家費馬提出了的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他說當整數n>2時,關於x、y、z的不定方程 x^n + y^n = z^n 沒有正整數解。更為重要的是,他聲稱他已經有了證明的方法,但是因為書本的邊緣太窄而沒辦法把答案寫進去。 數學家們花了幾個世紀去填補他的腦洞。終於在1993年,懷爾斯在秘密研究了七年之久後,給出了一篇冗長的證明說明費馬是對的。
  • 腦筋急轉彎:什麼東西放在火中不會燃,放在水中不會沉!太簡單了
    喜歡腦筋急轉彎的朋友們快來吧!這些都是一個個看似複雜的問題,卻蘊含著令人意想不到的簡單答案,讓人在了解答案後心中豁然開朗,繼而開懷大笑。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最搞笑的腦筋急轉彎,看看你能猜出多少呢?一起來笑一笑吧!腦筋急轉彎:什麼東西放在火中不會燃,放在水中不會沉!
  • 這4道腦筋急轉彎,小學生一分鐘就解答出來,大學生:真是不簡單
    這4道腦筋急轉彎,小學生一分鐘就解答出來,大學生:真是不簡單腦筋急轉彎起源於古代印度,而國內一開始稱為猜謎語,其實對於腦筋急轉彎又或者是猜謎語,主要的是為了提高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教會人們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
  • 「四色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為什麼能困擾數學家近半個世紀!
    這樣的地圖看起來花花綠綠,只是不知你有沒有注意過,不論一張地圖上的行政區劃有多麼複雜,只要使用四種顏色著色,就可以保證將它們清清楚楚地區分開來(即任何相鄰的兩個地區顏色不會重複)。這個問題到了數學家手裡,就變成著名的四色猜想(也稱四色問題)。數學家從節約的角度考慮,任何地圖,使得相鄰的地區塗上不同的顏色,至少得用多少種顏色呢?
  • 一種「簡單而全新」的方法證明了黎曼猜想,引發了全世界數學家們的...
    《新聞縱橫》報導,159年前,德國數學家黎曼在題為《論小於給定數值的素數個數》的論文中提出的「黎曼猜想」,一直以來被視作「純數學領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儘管無數一流數學家向證明黎曼猜想發起衝擊,卻無一人能成功——不過就在昨天(9月24號),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阿蒂亞爵士或將成為這樣一個劃時代的人物。
  • 這些植物會吃蒼蠅,吃青蛙……看起來很高等,實際上基因是最少的
    雷納·赫德裡奇解釋說,這些基因的功能,與感知和消化被捕食動物以及利用其營養物質的能力有關。「我們能夠追溯到食肉基因的起源,追溯到數百萬年前在這三種食肉動物最後一個共同祖先的基因組中發生的一次重複事件,」約爾格·舒爾茨說。全基因組的複製為進化提供了開發新功能的理想場所。
  • 數學家的故事|數學鬼才佩雷爾曼
    與此同時,外部世界則對他充滿了好奇,無數的媒體開始圍在他家周圍。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任何人在評價佩雷爾曼的工作上具有權威,那麼他應該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學教授理察·漢密爾頓(Richard Hamilton)。漢密爾頓在數學上最著名的貢獻就是發現了Ricci流,而Ricci流正是讓佩雷爾曼接近頂峰的助手。
  • 除了圖靈,我們還應銘記這些偉大數學家
    這部電影表面上看是改編自安德魯-霍奇斯(Andrew Hodges)1983寫的《圖靈傳:如迷的解謎者》(Alan Turing, the Enigma),實際上只是延續了一系列與圖靈有關的戲劇、電視劇和小說等文藝作品,這些作品無一例外都在竭力描繪圖靈在布萊切利莊園的解碼工作,以及同性戀傾向為他帶來的困苦和掙扎。
  • 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玻璃是固體還是液體?
    人類使用玻璃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時至今日,玻璃更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而如果有人問起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玻璃是固體還是液體?相信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地說出答案:「玻璃當然是固體了」。但事實真是這樣嗎?我們不要急著下結論,因為這個問題其實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