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旨在規範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規定》指出,工作餐應當供應家常菜,不得提供魚翅、燕窩等高檔菜餚和用野生保護動物製作的菜餚,不得提供香菸和高檔酒水,不得使用私人會所、高消費餐飲場所。(12月9日《北京晨報》)
析因
讓制度之籠更緊更硬
時下,公務接待已成為基層幹部的「重要工作」之一。一些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直言:「如果不陪吃陪喝,工作不會這麼辛苦。」可以說,基層幹部對泛濫的公務接待已經不勝其煩。其實,國家對「公務接待」的限制十分嚴格,但林林總總的規範和約束往往敵不過不斷變異的「潛規則」。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以來,三公消費也確實有所收斂,但是依然沒有達到理想的高度。前段時間,中央《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頒布,讓公車改革備受關注,各地也是想方設法控制車輪上的腐敗蔓延。如今,伴隨《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的問世,公務接待也成為了重點改革對象。
從近年來中央單位公布的三公經費來看,公務接待一年的花費數額巨大,而尚未完全公開的地方公務接待費用則無從計算,這成為「三公消費」泛濫的一面鏡子。一個個令公眾咋舌的公務接待費用數據背後卻是一筆糊塗帳。這些龐大費用具體用於何處,從官員到專家沒有一人能說出其中的大概數字,相關部門也只是籠統地對數據進行了解釋。
長期以來,公務接待費一直居高不下,成為民眾詬病的頑疾,究其原因,一是目前相當多的公務接待費用在預算外循環,很難掌握具體數目;二是在各級政府預算及其執行的權力分配格局中,實際決定權掌握在政府而非人大手中。
如今伴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閉幕,各項治理三公消費的條例文件一波接著一波,中央對治理三公消費的決心早已婦孺皆知。新一屆政府要完成好持續發展經濟、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正三大重點任務,必須著力建設創新政府、廉潔政府、法治政府,其中建設廉潔政府十分關鍵。
楊曉琳
評判
操作性強大有可為
整個《規定》內容,滴水不漏,面面俱到。27「不得」與11「禁止」讓反浪費制度之籠編得更加硬實。
27「不得」,條條指向現代公務接待的明規則。比如在第十六條規定,接待單位不得超標準接待,不得組織旅遊和與公務活動無關的參觀,不得組織到營業性娛樂、健身場所活動,不得安排專場文藝演出,不得以任何名義贈送禮金、有價證券、紀念品和土特產品等。這四個「不得」就是指的當前一些公務接待中常見的醜陋現象,而且,明目張胆,肆意泛濫,甚至已經成為習慣,現在,明確提出「不得」要求,就是把利劍,徹底砍除。
11 「禁止」,款款指向現代公務員接待的潛規則。比如第五條規定,各級黨政機關應當加強公務外出計劃管理,科學安排和嚴格控制外出的時間、內容、路線、頻率、人員數量,禁止異地部門間沒有特別需要的一般性學習交流、考察調研,禁止重複性考察,禁止以各種名義和方式變相旅遊,禁止違反規定到風景名勝區舉辦會議和活動。連用三個禁止,禁止的就是當前一些公務接待中的偷偷流行的現象,這些現象,悄然泛濫,浪費嚴重,腐敗滋生。現在,明確提出「禁止」要求,就是柄柄砸碎潛規則的大錘。
《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把公務接待裝進了最緊密最硬實的制度籠子,表現了中央反對奢侈浪費的決心和信心,解決一些人對轉變作風會不會成為一陣風的擔憂,我們堅信這個規定的出臺必然讓勤儉節約走上了規範化,制度化,常態化的道路。
殷建光
建議
要引入公眾監督
很多人早已注意到,近年來不少規定,的確在執行中打了折扣,一些地方官員為了維持大吃大喝、瀟灑作風的慣例,便會採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策略。對於此,新華社進行了盤點:辦公面積——增加桌椅、攤低面積;公車配備——另行落戶、臨時借用;發放補貼——藉助評比、節後補發;公款出遊——名為培訓、實為旅遊;公款吃喝——私人會所、變換發票等。這些盤點中的問題,在現實中的確不少見,如何避免政策被異化執行、制度善意被消解,確實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對於光明正大的各種違規需要嚴懲,對於這種「搞變通」的違規更要嚴懲,因為後者的性質更嚴重、影響更惡劣、方式更隱秘。因而,在「接待新規」的對接工作上,仍需要更多的作為。如既要做好常態的監管工作,也要做好明察暗訪的工作,摸準各地的真實狀況;再如對於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必須依法進行嚴懲,放鬆的口子不能開,一旦開了就會後患無窮。
自然,要真正約束好公務接待的問題,仍需從兩方面入手:一者,執行好不好,關鍵看領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了,制度才會被信仰、被尊敬,那領導幹部便應對具體的責任「背書」,一旦出現問題領導要率先承擔起責任。二者,則是充分發揮公眾監督的作用,畢竟,巡視組也好、官員明察暗訪也罷,都不是最好的「千裡眼」。真正的「千裡眼」、「順風耳」必然是民眾,在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只要官員的信息足夠公開,那不怕公眾不認識官員,只要充分發揮公眾監督的作用,對公務接待的「監督眼睛」便會無處不在,鋪張浪費之風才會無處遁形。
龍敏飛
擔憂
謹防新規落實變形走樣
中央出臺的這一新規,旨在規範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相信隨著規定的貫徹落實,各地接待新風必然煥然一新。
在社會上一片叫好聲中,也不無懷疑和擔心,擔心這樣的規定不能很好地得到落實,及至流於形式。應該說這樣的擔心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從過去歷年來中央對「三公」消費的規範和治理情況看,確實還存在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好的規定未能得到徹底貫徹落實的現象,而且在一些地方在一些部門還很普遍和嚴重,如中央不準超標準接待,眼見上面監督得嚴、群眾盯得緊,一些單位就採取變通的辦法,將單位食堂進行豪華裝修,將酒店的大廚請到單位來,在食堂內做各種高檔的菜,將高端酒灌入礦泉水瓶中掩人耳目等。這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做法,使一些看似嚴格的規定漸漸變形走樣,令群眾感到失望。
因此,要真正使新的公務接待規定產生良好的效果,必須做好「下篇」文章,各級紀檢監察部門要積極發揮好監督作用,特別是要充分調動群眾的監督積極性,共同參與新規的監督落實。更重要的是要堵住經費開支的漏洞,要將各級財政預算細化到每一筆開支上來,並公開預算使用過程和結果,防止一些單位轉移接待開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繼續變著法兒大吃大喝、超標準接待。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好制度規定的嚴格落實,形成良好的不折不扣落實制度風氣,才能夠從根本上扭轉接待上的奢靡之風。
梅香生
■三言兩語
●期待令行禁止!必須有效遏制和解決「三公消費」等腐敗問題了,老百姓早已經是大有怨言了。
——王政軍
●制度很好,現在就看執行得如何了,這可是關鍵,要對違法者嚴格問責。
——馬燕
●不少公務接待講排場、比闊氣,拿國家的錢慷而慨之、大吃大喝,支持嚴懲,就是這些現象敗壞了黨風政風,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劉志偉
●38項禁令可謂嚴絲合縫,杜絕了反浪費之路,只要按照這個規定去做,就不會有接待腐敗,接待浪費,只要是有接待腐敗,接待浪費就必然是違背這個規定去做的,應當懲戒。
——謝韻然
●讚一個!源頭管控,雙向約束,從起點和源頭壓減公務接待活動數量,量化清晰,明確標準,綜合治理,簡化和規範公務接待活動,全面公開,強化問責,可以說事無巨細都已經想到了。
——陳堅
●管住了「吃住行遊」,有這樣更為詳實、更為細緻的規定,不僅讓條例更具可操行性,也是一種可喜的進步。
——張立新
●要讓制度善意得以落實,需要的仍是「剛性執行」。
——何志華
●希望在對接性的文件中,更要明確「不執行規定」的後果,以此形成必要的震懾效應:既要明確各地要怎麼樣,更要明確各地不這麼做的後果,如此才能更好地督促各地主動執行。
——周建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