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致敬特區40年,近期,央視特別製作並播出獻禮片《先行》,在片中的《民生之福》專題中,咱「圳品」再次被點名啦!紀錄片對深圳的民生工作這樣評價:「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深圳逐年增加民生投入,2019年九大類民生支出佔財政總支出六成以上,如今,深圳市民引以為傲的城市標籤裡,抬頭是「深圳藍」身邊是「深圳綠」,吃有「圳品」,行有智慧交通,人在深圳,心暖花開。
在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圳品」再次交上了一份「從田間到餐桌」的完美答卷,一起來看看這份答卷內容吧~
「圳品」作為由市市場監管局打造的食品領域「城市品牌」,從2019年8月31日第一批產品上市至今,所取得的成績超乎很多人的預料。深圳市民在過去一年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有了明顯的提升,「圳品」知名度也如日中天。而隨著《廣東省2020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發布,「圳品」也從深圳市的「圳品」,變成粵港澳大灣區的「圳品」。可以說,「圳品」的出現,實現了消費者、市場監管部門和企業的三方共贏。
全鏈條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圳品」是深圳市按照「供深食品標準體系」進行認定併合格的食品和食用農產品的統稱。打造「圳品」工程的首要目的,是採用更高標準,牢牢守護深圳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其中的關鍵,則是對食品進行從生產基地到餐桌的跨區域全產業鏈安全和質量把控。
2019年8月31日,舉行首批「圳品」上市啟動儀式,涵蓋蔬菜、水產、禽肉、畜肉、牛奶、大米、食用油七大品類共計18種產品。
「雙監管」體系為市市場監管局對「圳品」實施嚴苛的全程式監管提供了支撐。這種全程式的監管嚴苛到什麼程度?舉例來說,企業在申請「圳品」認證時,需要經過資料審批、現場審查、抽樣檢查、專家評審,以及深圳市供深食品工作委員會審議等層層審批,最終只有60%左右的通過率。一旦成為「圳品」,將需要接受比其他商品更為嚴格、更加頻繁、更加全面的監督檢查,如果檢查出質量問題,將很可能被清退出「圳品」行列。
具體的監管內容也要求落實到點。以生產端為例,質量管控甚至要精細到土壤元素含量、空氣水源質量、海拔陽光、溫度溼度等多個自然環境要素,和農業投入、施肥養殖情況、農業投入品使用記錄等多個生產要素。只要其中任何一項不過關,都不可能成為「圳品」。而在食品加工環節、運輸環節、貯存環節和批發銷售環節,同樣有完善的質量監管要
一流標準實現一流品質把控
2019年12月13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舉行第二批「圳品」上市啟動儀式。
「圳品」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讓市民吃得滿意,讓食品變得更加營養、健康、可口。2018年,市市場監管局推動成立了深圳標準促進會,以協會的形式匯聚了一批國內外食品類和標準類專業人才,為標準的制定打造了一支專業團隊。然後,發揮協會優勢,廣泛邀請優秀食品企業「入會」,邀請各類專家建立食品類標準專家庫。通過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發展共識,為快速構建起「供深食品標準體系」奠定了人才基礎和理論基礎。
「圳品」的高標準,不僅體現在食品安全上的「高於國標,對標一流」,還體現在基地建設、運輸、儲存等等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裡。由此,「圳品」從審核到認證再到退出,從農田到商超再到餐桌,都有對應的高標準作為依據,從而實現了對食品「全鏈式」標準化管理。
經過近3年的定向攻堅,截至2020年9月,深圳市已建立供深食品標準體系400項,發布供深食品標準305項,完成328項評價實施細則及5項管理辦法。目前已有226種「圳品」通過認證上市銷售。
產供銷全面提振打造食品內循環範例
以高標準和高質量作為發展定位,圍繞「圳品」建設,市市場監管局正交出一份從「田間到餐桌」的高分答卷。「圳品」在帶動深圳市食品安全水平和市民對消費意願雙雙提升的同時,也明顯提高了各地方政府和企業與深圳在「圳品」上的合作意願,帶動了「圳品」產供銷鏈的全面繁榮。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圳品」工程的成功,讓消費者、市場監管部門和企業有了更多可消費、可作為、可發展的空間,為我國更多地區探索構建食品內循環提供了創新參考和借鑑。
40年改革創新,40年食安探索,「圳品」無疑為深圳市食安建設翻開了新的篇章。隨著我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逐漸形成,隨著深圳經濟民生邁上新的臺階,「圳品」也將為我國構建食品內循環、為深圳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食品安全與品質提升,作出更大貢獻。
除了「圳品」外,40年來,深圳在食品安全各方各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食安系統信息化建設,打造智慧食安
目前,深圳已經建成全國市場監管系統首個智能指揮中心,形成巡查、檢測、執法「三網」聯動。全市200平米以上餐廳和學校食堂後廚全部安裝高清攝像頭,消費者、經營者通過手機掃碼查看後廚實時視頻,已實現9類違法行為實時抓拍取證。
拓展「紅馬甲」團隊,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
深圳成立深圳市食品藥品安全志願服務隊伍,註冊食藥志願者1萬多名。同時,發動食藥志願者開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社會監督舉報行動,為監管部門提供活禽非法交易等違法線索226宗,成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重要力量。
街道快檢室,在家門口就能快檢食品
建成覆蓋全市74個街道的食品安全快檢「一街一車一室一中心一基地」,截至2020年8月7日累計完成快檢199萬批次,銷毀不合格產品48噸,免費接受市民送檢8.4萬批次,實現市民家門口的食品安全風險防控。
全面開展食安宣教,讓執法更透明
全面開啟「透明監管+陽光執法」新模式,由「星期三查餐廳」欄目所延伸出的九號查酒、食安探源、農產品任你查、食鹽經營質量安全陽光執法行動等透明執法宣教活動,讓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實現全面真實可感知可追溯,共同營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
農貿市場智慧升級,保障餐桌食安
在流通管控環節,全面升級改造全市358家農批農貿市場,目前完成193家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正在升級改造52家,待改造1家,改造完成率達78%。引入智慧計量系統,讓農貿市場徹底告別缺斤短兩和髒亂差。每個區打造完成1家標杆市場。2020年底全面完成升級改造。
作為一隻吃貨,生活在深圳可太幸福了呀~
《央視·圳品》
致敬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央視播出電視專題片《先行》隆重獻禮!10月14日起,六集電視專題片《先行》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4中文國際頻道18點檔、CCTV-9紀錄頻道20點檔和深圳衛視21點黃金時段等多頻道隆重開播,每晚2集。
電視專題片《先行》分為六個主題《先行之風》《創新之路》《法治之道》《文明之光》《民生之福》《活力之源》,呈現出深圳特區40年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發展歷程,講述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國家戰略中,深圳改革開發再出發的中國故事。
大家可以在「央視頻」app上搜索《先行》欄目進行觀看哦~
(來源:深圳食事藥聞,部分摘錄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