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知道宇宙的秘密,就用能量、頻率與振動來思考。
——尼古拉·特斯拉
我們是由能量與振動組成
我們所認識的物理實體世界,其實一點也不物理、一點也不實體,事實上,跟物理、實體根本差很遠。
這個理論一再地被多位諾貝爾(從世界各地的多位科學家中脫穎而出)得獎的物理學家證明過,其中一位是Nielsv Bohr,丹麥物理學家,在幫助人們了解原子結構與量子理論這方面有很大的貢獻。
Niels Bohr說:「如果量子力學沒有嚇到你,那表示你還沒搞懂它。每一個我們稱為「真實」的東西,都是由不真實的東西組成的。」
十九世紀初,物理學家開始探索能量與物質結構之間的關係。在此過程中,科學知識的核心牛頓宇宙物質理論(Newtonian material universe)開始崩塌,人們開始了解物質只是虛無的,一切都只是幻覺。科學家們開始認識到宇宙中的所有東西都是由能量構成。
「儘管量子理論有無與倫比的成功經驗,它所提出對自然的真實定義可能還是會被認為過於隨便、讓人無法理解甚至是令人憤怒。」(摘自Discover 2001年第22期37~43頁,T. Folger的「Quantum Shmantum」)
量子物理學家發現物理原子是由能量漩渦(不停地旋轉、振動)組成,每一個漩渦都放射出自己獨特的能量樣式。
因此,如果我們真的想要觀察、了解自己究竟是什麼,答案是我們是由能量與振動組成,並放射出個人特有的能量樣式(這是真的,而量子物理也一再地向我們證明這件事)。
我們本身的存在比我們所知道的還多,是時候正視自己了。
如果用顯微鏡觀察原子的組成,可以看到一個很小、無形的、像龍捲風的渦流,以及一些無限小的能量漩渦,稱為夸克與光子,是組成原子的成分。
當再進一步接近觀察原子結構的時候,卻看不到東西,你會看到一個物理空間。原子沒有實體的物理結構,我們看不到實體結構,實體的東西其實沒有實體結構!原子是由無形的能量組成,而不是由有形的東西組成。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物理與天文教授Richard Conn Henry說:「不要再反抗,接受這個不容爭辯的結論。宇宙不是物質的而是心智與心靈的」(摘自精神宇宙<the mental universe>)。
這真是個難題,不是嗎?
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是由物理實體所組成的,我們的世界是個獨立的存在。
這個新發現指出「宇宙並不如牛頓物理學所說是由實體物質組裝起來的,而是起源於(愛因斯坦、Maxl Planck、Werner Heisenberg以及其他人研究的)非物質能量波之間的纏繞組合。」
聲音,圖像,身體的感知都來自振動,
宇宙是全息的,振動即宇宙本身。
為什麼聲音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情緒感受?
為什麼光波的震動給我們帶來不同的顏色感知?
為什麼通過不同的振動頻率,水和沙會產生美麗的圖案?
當我們打開收音機而我們最喜歡的歌剛好在播放時,
又或者是我們安靜的坐著聽雨時,我們能感覺的到它。
當我們聆聽樹林間的風時,
會有這種明顯的寧靜感,
也就是當我們沉浸在安靜中,
以及另一種生機中時都會有一種相應的感覺升起。
毫無置疑聲音跟我們的身、心、靈有著很深的連接,
與之產生共振。但到底聲音是如何運作,並治癒我們的呢?
就像一個管弦樂器,你可以調整你的身體。
你是否曾經聽過準備好演奏令人精神煥發交響樂的管弦樂器呢?
木管樂器、弦樂器、管樂器及定音鼓在起初是會有雜音的,
但當演奏者對他們的樂器進行精確的調音後,
那聲音會像海浪般洗淨你,可以帶來寧靜、激昂,
勝過地球上大多數使人精神煥發的身體力行活動──像是跳傘、或墜落45英呎到隱藏的洞穴中。
身體也是這樣的。
如果一個個別的樂器(身體器官,或身體系統)
照著自己的音調走,
而不是與身體其他的部分和諧的進行,
身體很有可能會產生疾病。
這段影片,提供給大家做為參考,
希望大家要善用音樂。
這樣高頻率音樂,可以幫大家飽足並預存滿滿的的能量!
就像聲音治療家,John Beaulieu博士解釋的:
「能量醫學基本的原則是一個根本的能量場會產生在
身體上、情緒上、及心理上的行為或症狀。
如果我們改變能量場,
那麼身體上、情緒上、及心理上的行為也會跟著改變。」
其中一個能有效改變能量場的方法是透過一種叫做顯波學的科技。
雖然Hans Jenny博士(瑞士的醫學博士)
不是第一個發現聲音能治癒人的,
但他安排了一些我們能實在的「看見」聲音如何做工的有趣實驗。
顯波學 Cymatics
當Jenny把沙子、液體,
跟其它粉末放在靠近振蕩器的金屬盤子上時,
他創造了顯波學。
一個振蕩器實質上就是振動器,
但是他的振蕩器是被可產生上千種頻率的產生器所控制。
這些例子能在大自然中被找到,而其它的則是被人類所創造。
借著改變振蕩器的頻率,
Jenny發現沙子、水,或其它他用來創造看的見的聲音媒介的物質,
會變形成有趣的形狀。
這些形狀模仿了神聖的幾何圖形,
並且當頻率越高,那些形狀會顯現的更加複雜。
「既然這些現象的多樣面向是因為振動,
那麼我們正面對著一個頻譜,
這頻譜揭露了有圖案的、象徵的型態在其中一極,
動能動力過程在另一極,整體是由本質上的周期所產生及維持的。」
---------- 視頻分割線 ----------
Jenny 所發現的實在是物質發展成生命的簡單方法。
既然我們現在了解了:透過量子運動的新興領域,
圖案是透過能量波來顯現;
而那金屬盤子也是顯現給科學家類似的現象。
德國攝影師 Alexander Lauterwasser,在玻璃盤下拍攝燈光與水的Cymatics現象
在古蘇美人的社會中,這是一件人人都知道的事。
這就是為什麼像真言(mantra)這樣的民俗習慣會受到高度的尊重。
其他許多好幾年前的人,也已經知道這種&39;數學跟它治癒的力量了。
調和的聲音在混亂中是創造秩序的。
疾病,你也許會說,就是身體中的其中一種混亂。
根據Robert Friedman博士,
黃金比例跟理想的身體健康狀況之間的關聯簡直是理所當然的。
在1980年代在他當住院醫師的中間,
Robert Friedman博士開始觀察人類身體上的黃金比例,
在解剖學上、生理學上,和分子水平上都是。
Friedman博士說「我越是深刻的觀察這種極妙且到處存在的密碼,
它們如何深留且充滿在身體的結構跟功能中……
便導向一個結論:一個人越能與這種偉大的原理協調,
他的生命就越有效率及越不費力。」
種子音節像是OM,
對它周圍的物質深刻的產生了特定的頻率,
而因此改變了這些物質的能量場。
西藏人知道類似的聲音科學,
並且經常做可以潔淨身心的五種「種子音節」吟誦。
從前用格列高利(Gregorian)聖歌的形式來吟誦的修道士,
也知道這種治癒的力量。
吟誦的學者,同時也是新墨西哥沙漠中修道院的領導者Abbot Philip Lawrence說 「我們所吟誦的方式使靈魂平靜,
並且使我們跟世界及他人和平相處。」
Abbot Philip接著說 「根據許多研究,
吟誦對腦波具有某種奇怪的影響。」
但是這種影響絕不是沙漠中修道士的目的;
他們所寧可希望達到的、也就是聖歌的目標,
是Abbot Philip所表明的 「把重點擺在文字上而不是製造聲音或視讀的需求。我們總是希望我們的歌聲可以帶給他人寧靜感、內心的平靜,
以及對美的欣賞。
這些價值可以幫助我們創造一個和平及安寧普遍的世界。」
既然世上的這一切只是坍縮的波的不同頻率,也就是量子場,
那麼我們就具有可以用聲音創造另一種現實的能力。
聲音與神聖幾何
強大治癒的可能性在聲音的科學中被發現。
Sri Yantra(吉祥的意思)的照片,
一個由聲音創造的曼陀羅(mandala),
即據說被一個瑜珈行者,
在深切的冥想中想像出來的印度冥想圖,
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聲音的畫像。
生命之花是一個非常古老的靈性符號,它是人類已知的最古老無所不包的神聖符號之一。它是世界各地許多宗教的通用符號,在世界各地的建築與文化中也能發現它。
「它包含一切知識,陽性與陰性,無所遺漏。」
「 生命之花是一種純粹的意識火焰,在它的比例結構中涵蓋了有關生命的每一種面向。」
——《生命之花的靈性法則》
有些人叫它:神聖聲音的表現(manifestation of divine sound)。
出現在印度冥想圖中的三角形是用黃金數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也就是圓周率(Pi):黃金規律的基礎。
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us)早就明了
聲音與神聖的幾何圖形之間的關聯,
並且這也早就被作者寫下來在書中了,
如:300 B.C.時歐幾裡得(Euclid)的《幾何原本 Eelements》;
與李奧納多‧達‧文西同時代的盧卡‧帕西奧利(Luca Pacioli)的
《神聖比例 DeDivina Proportione》;
還有1600年代左右的約翰內斯‧克卜勒(Johannes Kepler)。
宇宙經常向我們展示它不可思議的創造,
在許多古老文明中,
幾何被認為是宇宙創造的神聖象徵。
透過幾何簡單的比例劃分,
就可以變化出萬事萬物的形態。
神聖幾何,作為描述空間的一個基本形式,
實際上是宇宙能量的結構,
也是宇宙意識透過宇宙力量的自我顯現。
這樣的幾何模式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也存在於人類的心靈之中。
當內在心靈與外在世界相契合,
那指向宇宙核心的幾何正是回歸的路標。
此刻的靈性符號,它作為一種共通語言的媒介,正指宇宙核心。
無形無相無限的宇宙透過幾何與數創生了我們這個所思所見所感的世界,
所以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精神意識、心靈、物質,從無到有,點、線、面、體,
宇宙在幾何結構與數的秩序中被創造出來。
在宇宙間的一切物體內都擁有著相似的宇宙編碼,
如果你仔細看,你會從花朵、植物、樹木、皮膚、細胞、
音樂、繪畫、設計、藝術等中找到相似的規則。
在看似混亂的自然背後,
隱藏著比例完美的結構與模式,
從顯微鏡下的晶體,
到自然界中的花瓣的數量及其排列方式,
許多事物都清楚地顯示了這種結構與模式確實存在。
這種神聖的語言已經使用了數千年,
希臘哲學家和數學家們就特別喜歡它。
著名的有柏拉圖和畢達哥拉斯。
治癒的頻率
什麼是疾病?
R Gordon說「情緒上未被解決、阻擋治癒共鳴的問題,
會造成疾病狀態的迴轉。」
那些讀過有關聲音的科學的人,
開始了解到某些特定的頻率對人類的身體是非常有治癒力的。
整體來說,你是在試圖創造共鳴,
Richard Gordon說「當兩個系統在不同的頻率振蕩,
這種能量轉換的另一個面向叫做誘導作用(entrainment),
也就是造成它們對齊且在同一種頻率中振動的。」
當我們被治癒的頻率誘導同步,
我們的身體跟心神會和諧的振動。
「在所有力量跟運動的根源中,有種音樂、旋律,
也就是與時間相比之下的有圖樣頻率的發生。
我們知道每個在物質宇宙中的分子,
會表現它的特質,
不論在音高、形態或是它獨特頻率、樂聲的泛音中。
在我們創造音樂前,
音樂先創造了我們。」
──Joachim-Ernst Berendt,《The World is Sound》。
一切事物都是相對而生而滅的,
人大多看到的是表象而不是本質。
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平衡的過程,
很多時候當大家都知道有某種事情要發生時,
就會改變原有的軌跡和力量,
這就是人的思想所起到的作用。
我們生活的空間是多維的,
但是我們很多人的思維是一維(一個點)或者兩維(一個面),而不是立體,
當人的思維能夠突破就能有著對這個世界的真正了解與認知。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能量,
也能感受和接受到對方的能量。
如果你的心很靜,
能量大於對方就能感覺到對方能量的狀況。
來自特斯拉的高頻共振實驗
共振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
不但物質與物質之間可以發生共振,
人與人之間也會發生共振
——這就是我們可以讓團隊產生共振的前提所在。
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來自於物質和思想的共振,
任何事物(包括你的思想、你的頻率、
你發出的電波、半導體手機等等)都是振動源。
而同頻共振就是相同頻率的事物相遇時會形成更強的振動形式,
不同的振動源通過尋求相同頻率就會使人們成為一體,
繼而發揮出大於整體之和的能量與功效。
經過30年的臨床實驗後發現:
人類各種不同的意識層次都有其相對應的能量指數,
人的身體會隨著精神狀況而有強弱的起伏。
意識在量子力學中扮演的角色
到底「我們的實體物質其實根本就不是實體」是什麼意思?
這可能有很多意思,而科學家們如果繼續用之前既有的知識以及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來局限範圍,就無法繼續探討像這類的概念。
正如Nikola Tesla的假設性說法:「當科學家們開始用非物理現象來研究的時候,其進度會比之前幾個世紀的進度更往前跨一大步。」
幸運的是,許多科學家已經有了躍進式的進展,而且已經對我們在量子物理學所發現的意義與影響提出質疑。其中一個較有潛力的新發現是「觀察者創造現實。」
新物理學的基本結論也認同觀察者創造現實這種說法。
身為觀察者,我們都參與了自己個人創造的現實。物理學家們被迫承認宇宙是個「精神」結構的事實。
先鋒物理學家James Jeans爵士寫道:「知識之流目前正朝著非機械現實的方向走;宇宙的存在目前看起來更像是巨大的思想而非巨大的機械。對物質領域來說,心靈不再是偶然出現的入侵者。我們反而應該將其視為物質領域的創造者以及領導者。」(摘自Nature2005年第436期29頁,R. C. Henry的「精神宇宙The Mental Universe」)
一個可以用來說明「意識在物理實體世界(我們知道它其實沒那麼實體)所扮演之角色」的好例子是雙縫實驗。這個實驗被多次用來探討意識在讓物理現實成型時所扮演的角色。
雙縫實驗的光子系統被用來測試意識在量子波函數塌縮的時候可能扮演的角色。
幹涉圖樣在雙縫實驗的光譜能量預期會比單縫實驗的光譜能量下降,當注意力都集中在雙縫上而不是遠離它。
研究發現與意識相關因素,如:冥想、經驗、影響注意力的電皮質標記等,以及物理相關因素,如:透明度、吸收等,與雙縫實驗中幹涉圖樣的預測路徑大有相關。
感覺、思想與情緒扮演了重要角色,量子物理學幫我們看清我們如何去感覺的意義。
如果人們內心都是處於愛與和平的狀態,無疑地可以影響我們身邊的外在世界,也會影響其他人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