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是中國的最高學府,是眾多學子夢想的科學聖殿,工科實力尤為強勁。2016年News發布了最新的2016世界大學工科排行榜,清華大學強勢崛起,超越麻省理工躍居全球第一;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17位;2020年發布的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清華大學有三個學科進入全球前十名,其中包括材料科學。可見清華大學的實力不僅在國內受到認可,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來清華不單是讀書和科研,更是一種生活。這裡的各項活動都充滿了清華特色。對於熱愛學習的你,在清華不僅有世界頂級的學術大師,頂尖的設備,優越的科研環境,更重要的是還有很多跟你一樣優秀的同學,在這裡能夠接觸到科研前端,充分發揮你的才智。清華大學一共有7個圖書館,藏書量超過500萬冊,對於熱愛閱讀的朋友,這裡肯定算是天堂。美食一直是清華的特色,19個食堂,遍布學校的各個角落,每一個食堂都有自己特色,全國各地的特色美食匯集在這裡,也許算不得正宗,但是確確實實算作美味,即便花上研究生三年的時間,已然無法窮盡這些。在清華的出行也極具特色,校園極大,自行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無論何時,路上都是熙熙攘攘的車隊,氣質翩翩的女生騎車在綠樹成蔭的路上,是一種特別美的風景。如果你熱愛運動,就更應該來這裡讀書了,五道口體校的名聲可不是吹來的,清華從留美預備班時起開始就重視體育鍛鍊,我們的馬約翰就是來自那個時期。一年中各種體育活動不計其數,無體育不清華,清華的同學戲稱,學校的操場,各種體育場館,運動場地,加起來的面積可有7個未名湖那麼大。無論是哪種信念給你的勇氣想要來清華讀書,那麼從現在開始,無論是參加免試推薦還是通過考研,趕快制定個計劃,並為之努力吧!https://www.tsinghua.edu.cn/;http://yz.tsinghua.edu.cn/。
材料是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的基石。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建於1988年,由化學工程系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工程物理系的材料物理專業、原機械工程系的金屬材料專業組成。20多年來,建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做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人才,大大提升了清華大學材料學科的實力、學術聲譽、國內和國際影響力。2012年12月27日,經學校批准,由原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原機械工程系材料加工學科組建了材料學院,下設材料物理與化學系、材料加工工程系、無機非金屬材料系、金屬材料系、複合材料系。
材料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編教職工123名,專職教師87名,教授47名,副教授32名,講師8名,其中兩院院士8名(1名雙聘)、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名、「優青」4名,另有兼職教授3人,博士後30餘名。
學院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具備紮實理論基礎和突出科研能力的優秀人才,現有在校本科生約500名,碩士研究生約300名,博士研究生約300名,其中外國留學生40餘人。10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材料學院設有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成形製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電子顯微鏡中心﹑「先進材料」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中心實驗室等國內一流的教學科研平臺,以及高技術陶瓷產學研基地、貝氏體鋼推廣中心、鎂鋁合金成形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實驗室、北京市高技術陶瓷材料與工藝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功能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產學研基地。
學院科研工作以國際科學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既鼓勵原創性基礎研究,也積極推進面向國家重大科技需求的應用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在內的多項國家級獎勵,每年發表的SCI論文數量連續多年名列清華大學榜首。在教育部組織開展的學科評估中,清華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連續多次排名第一。在2020年QS世界學科排名中,清華大學的材料系排名第九位。
材料學院與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等近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研合作及研究生聯合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有多位知名學者在國際著名材料科學與技術領域學術期刊、國際材料聯合會、國際玻姆物理學會、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等有影響的學術團體兼職。
詳情見:http://www.mse.tsinghua.edu.cn/
2.2 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英文名 Tsinghua Shenzhe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chool,簡稱Tsinghua SIGS)是在國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時代背景下,由清華大學與深圳市合作共建的公立研究生教育機構。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致力於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根據清華大學的發展戰略和深圳市的產業需求,國際研究生院優先布局清華大學一流的工科學科並輔以創新管理,形成「6+1」個主題領域,包括:能源材料、信息科技、醫藥健康、海洋工程、未來人居、環境生態和創新管理。這些優勢學科與深圳市的產業發展需求高度契合,將為深圳產業轉型提供動力,為大灣區的社會創新發展助力,並有力地支持學校相關學科的發展,助推清華大學建設「雙一流」。
國際研究生院將探索加強產學研互動合作的新模式,促進原創性、顛覆性的重大技術創新成果產出,更加快速地響應和引領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的變革。目前,國際研究生院已引進石墨烯發現者、諾貝爾獎獲得者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教授共建石墨烯研究中心,圖靈獎獲得者大衛·帕特森(David Patterson)教授擔任主任的RISC-V國際開源實驗室也在深圳揭牌。同時,我院已與騰訊、華為及中國南方電網等產業夥伴建立深度產學研關係。國際研究生院還將通過建立系統的技術轉移體系,持續推動高水平科研成果產業化研發工作,為產業界不斷輸入技術、人才兩大新鮮「血液」,為科技、產業、經濟的發展不斷貢獻清華力量。
詳情見: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根據專業方向分成不同的課題組,一般每個梯隊中有3~4名老師,主要的梯隊包含南策文院士梯隊、朱靜院士梯隊、柳百成院士梯隊、李龍土院士梯隊、潘峰梯隊、潘偉梯隊、李敬峰梯隊、劉偉梯隊等以及深圳研究生院。下面介紹一下各個課題組主要的老師及方向。
生物材料組:有4名老師,蔡強主要做骨骼修復和介孔材料,王秀梅主要做骨修復和納米材料,趙凌雲和孫曉丹主要做抗癌藥物載體。
電鏡組:有3名老師,朱靜院士主要方向是鐵電,鐵磁,薄膜,電子顯微學,於榮老師主要是計算,電子顯微學,鍾虓龑主要做薄膜,非晶,EMCD,磁性材料。
南策文組:有6名老師,南策文主要做鋰電材料,馬靜主要做多鐵,李亮亮做介電方向,沈洋老師做熱電,光催化方向,林元華主要做牙齒材料,陳龍慶做相場模擬。
劉偉組:有3名老師。劉偉主要做核材料鎢,3D列印技術,安迪主要做金屬變形,徐賁老師主要做熱電材料的第一性模擬、分子動力學模擬、核材料輻照模擬,徐老師學識淵博,為人和藹,課題組經費充足。
潘峰組:有3名老師,潘峰主要做聲表面波、阻變,宋成做自旋電子學的,曾飛做阻變神經模擬。
潘偉組:有4名老師,潘偉和武輝目前主要做催化造缺陷、二維材料和纖維紡絲,萬春雷主要做些壓電、熱電材料。
姚可夫組:有3名老師,姚可夫做非晶合金,邵陽做納米線和非晶,陳娜老師做非晶磁性薄膜。
莊大明組:有2名老師。莊大明和李明主要做太陽能電池。
兆基樓凝固組:有10名老師,董洪標和許慶彥主要做Ni基單晶高溫合金凝固和固態轉變,董老師也做一部分分子動力學和同步輻射原位檢測,熊守美老師主要做鎂合金壓鑄過程相關的研究,包括凝固過程,力學性能,工藝和模擬,沈厚發老師主要做大鋼錠的偏析問題,荊濤老師主要做凝固過程模擬和同步輻射原位檢測,韓志強老師做鎂合金凝固過程是實驗和模擬研究,主要用元胞自動機,康進武老師主要做超聲對凝固過程影響,還有多元相圖三維顯示,郭志鵬老師主要做鎂合金枝晶生長,用相場法和工業CT,呂瑞濤做二維材料催化和儲能,黃正宏主要做石墨和納米碳材料。
以上僅供參考,下面給出官方研究方向的資料。
新型功能材料團隊:新型功能材料團隊主要在新型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的電極、電解質材料,高效廢熱發電的高性能熱電材料以及大容量電力電子電容器的儲能材料等領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曾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北京市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建材學會基礎研究一等獎等榮譽。
新能源材料團隊:新能源材料團隊主要圍繞面向熱電、力電、光電等能量轉換與儲能技術的新材料及關鍵器件化技術開展創新性科研與人才培養工作。
微結構與材料計算團隊:微結構與材料計算團隊依託北京電子顯微鏡中心,結合電子顯微學、計算材料學以及材料製備,研究材料的微觀結構與性能,主要包括金屬與金屬氧化物的界面與器件性能、表面與催化性能及工程合金的微觀結構與形變相變機理。
材料加工技術及工藝仿真團隊:材料加工技術及工藝仿真團隊的學科方向包括:集成計算材料工程,包括材料成形加工過程全流程建模與仿真及材料成形加工過程物理模擬及組織、性能表徵;先進基礎材料加工工程,包括輕金屬材料加工工程、多孔材料加工工程及雷射製造及增材製造;前沿材料加工工程,包括碳材料加工工程、非晶材料加工工程及新能源材料製備與加工。
醫用環境碳材料創新團隊:醫用環境碳材料創新團隊共有正式在編研究人員8人,包括教授1人、研究員2人、副研究員4人、助研1人。翁端教授為團隊負責人。團隊目前主要圍繞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生物材料自組裝與仿生設計、納米生物材料與腫瘤診療、生物材料基因工程、以及環境材料理論、機動車尾氣催化淨化材料及技術、稀土催化材料及應用、新型碳材料、礦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等開展創新性研究。近年來取得了多項國際先進的科研成果,其中「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用石墨和石墨烯材料」研究成果獲2017年國家發明獎二等獎,「生物礦化纖維的分級組裝機理研究」研究成果榮獲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稀土催化材料及在汽車尾氣淨化中應用」項目研究成果獲得200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擁有發明專利項50餘項,在國內外同領域知名刊物上發表論文1000多篇。
極端條件材料團隊:極端條件材料團隊主要圍繞(核、能量束、空間環境、高溫高壓等)極端條件下材料的行為以及合成製備開展研究,承擔國防科工局挑戰計劃、國家重大研發計劃、ITER專項等多項科研項目。
3.2 深圳國際研究生院3.2.1 功能材料與器件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材料與化工(功能材料與器件)專業碩士項目以培養高層次、高素質、應用型與綜合型材料專業領域人才為目標。主要包括新能源材料與器件,低維材料與器件及電子材料與器件等三個主要方向。項目擁有國際一流學科的師資隊伍,共有全職教師 30 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 1 位,973 首席科學家 2 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 1 位,中組部青年千人入選者 4 位,國家優青 2 位,以及十多位省市級人才項目獲得者。研究經費條件充足,教學與研究條件先進:學科擁有先進的材料製備、物理和電化學分析儀器設備,包括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準原位X 射線光電子能譜儀、原位 X 射線衍射儀、研究級 CT 測試儀、原位雷射顯微共聚焦拉曼光譜儀、等價值近 1 億元大型分析儀器設備,實驗室和主要研究平臺包括: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深圳蓋姆石墨烯研究中心、碳功能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省石墨烯創新中心、廣東省熱管理工程與材料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先進電池與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導師信息詳見: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szdw/index.jhtml
3.2.2 製藥工程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是清華大學國內唯一的異地辦學機構。 材料與化工(製藥工程)項目學生將由清華大學化工系和深圳國際研究生 院合作培養,旨在培養我國製藥工程及相關產業所需的高水平創新人才。該碩士學位項目以產-學-研結合為途徑,培養學生掌握紮實的製藥工程理論知識,具備發現、分析和創新性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恪守學術規範、職業道德 和工程倫理,在產業創新和發展中擔當重任。
導師信息詳見: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szdw/index.jhtml
4.2 2020年複試分數線
4.3 2020年複試流程介紹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清華大學材料學院考研複試與深研院考研複試均採取網絡遠程複試的形式。下面分別介紹838和975的複試詳細要求。
2020年考研838的複試通知發布於5月1日,內容包括院分數線、入圍複試名單、複試錄取實施細則。838的複試筆試科目仍是可以選擇X射線衍射基礎、金屬材料及性能、結晶化學(含固體材料結構基礎)三個科目,最受歡迎的也仍然是X射線衍射基礎。筆試答題時長30分鐘,共三道大題(兩道說明題,一道計算題),考察形式是考務老師通過共享屏幕展示考題,考生在雙機位的監督下進行作答,答題結束後將答題紙拍照,並在微信上發給考務老師,紙質版自行保留,待開學時上交查驗。面試內容包括外語面試和專業面試,往年外語面試和專業面試是分開的,2020年受限於線上複試的形式,二者合併,共計25分鐘左右,英語面試佔到5分鐘左右。總成績滿分1000分,計算方式是:初試成績(原始分)×1+專業課筆試成績(滿分100分)×0.5+面試成績(滿分100分)×4.5。入圍複試的考生共有11名(包括一名士兵計劃,),預計錄取7人。
2020年考研975的複試通知也發布於5月1日,內容包括院分數線、入圍複試名單、複試錄取實施細則。975的複試筆試科目是材料科學與分析表徵,以抽題並口頭回答的形式進行,共兩道題目,用時約5分鐘。面試內容包括外語面試和專業面試,往年外語面試和專業面試是分開的,2020年受限於線上複試的形式,二者合併,共計20分鐘左右,英語面試佔到5分鐘左右。總成績滿分1000分,計算方式是:初試成績+複試筆試成績×0.5+複試面試成績(滿分100分)×4.5,面試成績低於60分的考生不予錄取。入圍複試的考生共有41名,計劃招收55名。
深圳國際研究生院:
材料科學基礎部分
《材料科學基礎》是材料科學領域學生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總體要求是考核 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掌握,以及綜合運用這些基礎知識分析材料結構與 性能的能力。考試題型可包含以下類型: 1. 基本概念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名詞解釋)1. 《材料科學基礎》2011 年修訂版,潘金生、仝健民、田民波著,清華大學 出版社。2. 《材料科學基礎學習輔導》範群成、田民波著,機械工業出版社。
物理化學部分
1.2 熱力學的基本概念 系統和環境;熱力學平衡狀態;狀態函數;過程和途徑1.3 熱力學第一定律 表述;熱和功;內能;封閉系統的熱力學第一定律數學表達式等容熱效應;等壓熱效應和焓;熱容及簡單變溫過程熱的計算1.6 對理想氣體的應用 理想氣體的內能;焓和熱容;理想氣體絕熱過程1.8 熱化學基本概念 反應進度;反應摩爾焓變和摩爾內能變Hess 定律;生成焓與化學反應標準摩爾焓變;燃燒焓與化學反應的標準摩爾 焓變; 摩爾溶解焓與摩爾稀釋焓;反應熱與溫度的關係2.1 熱力學第二定律及其數學表達式 自然界過程的方向性和限度;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表述;熵函數和熱力學第二2.3 熵變的計算 簡單物理過程;相變過程;混合過程的熵2.4 熱力學第三定律和規定熵 熱力學第三定律的表述;規定熵的計算;化學反應的熵變2.5 Helmholtz 函數判據和 Gibbs 函數判據Helmholtz 函數及其減少原理;Gibbs 函數及其減少原理;熱和功在特定條件 下與狀態函數變的關係2.6 各熱力學函數間的關係 封閉系統的熱力學基本關係式;對應係數關係式;Maxwell 關係式;基本關簡單物理過程、相變過程的∆G 和∆A;混合過程的∆G;∆G 與溫度的關係3.3 氣體的化學勢 純理想氣體、理想氣體混合物的化學勢;逸度3.8 非理想液體混合物及實際溶液的化學勢 活度與活度係數;實際溶液的化學勢4.2 純物質的相平衡 克拉伯龍方程;純物質的相圖理想溶液和非理想溶液的壓力-組分相圖和溫度-組分相圖4.5 兩組分系統的固-液平衡 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相圖;形成化合物的相圖;形成固溶體的相圖5.1 化學反應的方向和限度 平衡條件;標準平衡常數;化學反應等溫式5.2 標準平衡常數及平衡組成的計算 各類反應的標準平衡常數;平衡組成的計算6.2 離子的電遷移和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 離子的電遷移率和遷移數;電解質溶液的電導、電導率和摩爾電導率6.4 電導法的應用 水質檢驗;弱電解質電離常數的測定;難溶鹽溶度積的測定;電導滴定6.5 電解質溶液熱力學 強電解質溶液的活度和活度係數;電解質溶液中離子的熱力學性質;電化學勢判據6.6 可逆電池化學能與電能的相互轉換;電池的習慣表示方法;可逆電池的必備條件與分類6.7 可逆電池與化學反應的互譯 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根據反應設計電池6.9 可逆電池電動勢的測量與計算 電動勢的測量;能斯特公式;由電極電勢計算電動勢彎曲液面的附加壓力和楊-拉普拉斯方程;飽和蒸氣壓和開爾文方程7.3 溶液的表面吸附 溶液表面吸附現象和吉布斯吸附公式;表面活性劑及其應用7.4 固體表面的吸附 吸附作用;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吸附曲線和吸附方程;固液界面的吸附7.5 膠體分散系統概述 分散系統的種類;膠體的製備與淨化7.6 溶膠的動力性質和光學性質 布朗運動;擴散現象;沉降和沉降平衡;溶膠的光學性質化學反應速率;元反應和反應分子數;簡單反應和複合反應8.2 物質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速率方程;質量作用定律;反應級數與速率係數8.3 具有簡單級數的化學反應 零級/一級/二級反應8.5 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阿倫尼烏斯公式;活化能及其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對峙反應;平行反應;連續反應;鏈反應;根據反應機理推導速率方程;反 應機理的推測8.9 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催化劑和催化作用;催化劑的一般知識9.1 統計熱力學概論 統計熱力學的研究方法和目的;統計系統分類;統計熱力學的基本假定定位系統的最概然分布;α/β 值的推導;非定位系統的最概然分布;公式的 其他形式配分函數定義;配分函數與熱力學函數的關係;配分函數的分離9.5 配分函數的求法及其對熱力學函數的貢獻 原子核配分函數;電子配分函數;平動配分函數;單原子理想氣體的熱力學1. 《簡明物理化學》,朱文濤等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 《物理化學》,天津大學物理化學教研室劉俊吉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3. 《物理化學》,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傅獻彩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8.2 975 材料物理化學考試大綱(全日制專業碩士)3.6.2 節流過程與 Joule-Thomson 係數4.4.2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數學表達式—Clausius 不等式5.3.1 Helmholtz 函數及 Helmholtz 函數減少原理5.3.2 Gibbs 函數及 Gibbs 函數減少原理6.3.2 敞開系統的基本關係式和化學勢的其他形式9.2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機理與 Faraday 定律10.2彎曲表面下的附加壓力——Young-Laplace 方程10.2.1 Young-Laplace 方程的應用10.2.2 彎曲表面下液體的蒸氣壓——Kelvin 方程11.4.2 型反應級數的測定11.4.3 型反應級數的測定11.7.4 兩個速率理論與 Arrhenius 公式的比較清華大學材料學院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功能材料與器件擬錄取名單: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製藥工程擬錄取名單:
10.1 難度係數985,211,雙一流學科,材料學科評估A+。比較難度,☆☆☆☆☆。
10.2 難度分析首先,清華大學的實力與熱度毋庸置疑,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考生報考,材料學院當然也不例外。根據往年數據,如果將本部與深圳的全部統考碩士數據結合起來看,報錄比略大於0.1,2020年起,本部與深圳分開招生,本部競爭依然激烈,深圳有擴招趨勢,具體報錄比尚且未知,可能會比往年稍高一些。
然後,招生人數2020年相比以往略有變動,但2021年仍未可知。本部學碩的統招名額很少,常年穩定在4名左右,2020年因有推免生源有餘額而增加3個名額,共有7個名額。深圳自2020年起不再設學碩,全部都是專碩,但是大規模擴招,名額從2019年的26名猛增一倍,達到55名,最終一志願初試過線有41名考生,名額有所剩餘。
還有,清華大學的專業課難度很高。往年初試的專業沒有考綱,在沒有考綱作為參考的情況下,備考難度很高。2019年8月和9月,清華深研院和材料學院分別在各自的官網上公布考試大綱(雖然基本上就是把參考書的目錄照抄一遍),以供學生參考。可是就算有考綱,備考難度依然很大。本部838題目涵蓋材料科學基礎和物理化學,內容廣泛,命題風格近幾年來變化不定,要求對各個部分的知識都足夠熟悉,並且有深刻的理解。深圳975考察範圍是物理化學,僅有一年的真題可供參考,命題特點難以揣測。
綜合來看,報考清華大學的難度很高。收益和風險往往相當,回報和付出總是平衡。懷揣夢想的你,不要被崎嶇而擁擠的前路嚇到,世之奇偉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報考清華,你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2021年清華大學838《材料科學基礎+物理化學》、975《材料物理化學》考研初試指導上線啦
購買資料請複製以下連結瀏覽器打開
838《材料科學基礎+物理化學》:
https://m.tb.cn/h.VlBZqBO?sm=e8d13c
975《材料物理化學》:
https://m.tb.cn/h.VmdOvli?sm=bab63f
或淘寶搜索店鋪「材子考研」
乾貨滿滿
記得轉發給身邊需要的小夥伴呦~
👇
群名稱
群號
考研交流總群
689459444
保研交流總群
127948534
《材料科學基礎》交流總群
324840917
《金屬學與熱處理》交流總群
782796566
《物理化學》交流總群
729899229
群名稱
群號
清華大學考研交流群
334796252
北京科技大學考研交流群
537586295
北京工業大學考研交流群
39017349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考研交流群
114737436
北京化工大學考研交流群
227541617
北京理工大學考研交流群
227441826
中國地質大學考研交流群
234940144
中國科學院大學考研交流群
679187255
群名稱
群號
天津大學考研交流群
526088209
河北工業大學
945602744
南開大學考研交流群
431341085
燕山大學考研交流群
168218362
太原理工大學考研交流群
683660045
群名稱
群號
上海交通大學考研交流群
543837517
上海大學考研交流群
434880184
上海科技大學材料考研
737316647
同濟大學考研交流群
683889612
復旦大學考研交流群
622052758
中山大學考研交流群
67920107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考研交流群
427254527
南京大學考研交流群
429696761
南京理工大學考研交流群
429035119
南京工業大學考研交流群
630809821
蘇州大學考研交流群
683987380
東南大學考研交流群
62138954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交流群
683907134
山東大學考研交流群
146099963
中國海洋大學材料考研
765629054
廈門大學考研交流群
434920940
浙江大學考研交流群
245767658
南昌大學考研交流群
415763010
群名稱
群號
華中科技大學考研交流群
560364686
武漢大學考研交流群
681829066
武漢理工大學考研交流群
586504233
中南大學考研交流群
590093612
湖南大學考研交流群
623255216
鄭州大學考研交流群
683909533
國防科技大學考研交流群
631540495
群名稱
群號
西安交通大學考研交流群
585671573
西北工業大學考研交流群
147311136
蘭州大學考研交流群
427749020
群名稱
群號
四川大學考研交流群
343382058
重慶大學考研交流群
937340680
電子科技大學考研交流群
592771189
昆明理工大學考研交流群
632738607
群名稱
群號
哈爾濱工業大學考研交流群
560607466
吉林大學考研交流群
247399351
大連理工大學考研交流群
627218363
東北大學材料考研交流
692286132
群名稱
群號
華南理工大學考研交流群
24778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