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有人在網上發文字,說進化論不成立或被推翻了。
進化論真的被推翻了嗎?反正學術界沒有這個說法。如果科學證明進化論不成立,那絕對是一件非常轟動的事件。
在學術界,人們談到進化論,可能會說現有的理論還不完善,或還存在缺陷,但生物進化是大家公認的。
不過,在民間,進化論已經被推翻無數次了。經常有人在網上發文發帖,說進化論被推翻了。
為什麼有人那麼賣力要推翻進化論,這是因為進化論妨礙他們獲取利益,如果民眾都信進化論,他們也就無事可做了。
下面,我們來看一些人推翻進化論的常用理由。
理由1,人不是猴子變的。
的確,人不是猴子變的,但人和猴子有共同的祖先,都是由靈長類動物演化過來的。因為演化路徑不一樣,有些靈長類進化為人,有些變成了猴子,還有的變成猩猩。人和黑猩猩的時間差是五個百萬年到七個百萬年,與森林古猿的時間差大概在七個百萬年,人和獼猴的時間差則在兩千五百萬年到三萬萬年之間。
所以,一種生物是由現存的另一種生物變的,肯定說不通,但是你可以說有些動物有共同的祖先。實際上,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都來自於幾十億年前的原生生物。
理由2,找不到過渡期化石。
實際上,過渡期的化石不是沒有,而是不完整。
人類的祖先是類人猿,類人猿的化石在世界的不同地區都有發現。但是,要把進化鏈上的所有化石找到就非常困難,因為化石要保留下來需要非常嚴苛的條件,像是火山爆發,極端的氣候。
大家知道,動物的遺骸在自然狀態下保存非常困難,很快會腐爛,或被其他生物啃食掉,死去用不多長時間,就什麼都沒有了。另外,尋找化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考古學者發現的化石僅僅是很少一部分。
理由3,物種之間不能跨越,狗不會變成貓。
狗確實不能變成貓,但狗卻能變成不同品種的狗。生物在進化過程中,一種生物會分化成亞種(比如不同品種的狗)。大多數狗之間沒有生殖隔離,但有些狗之間就存在生殖隔離。這就是說,當狗的基因差異累積達到一定程度,它們的種類屬性就發生了變化。
生物在演化過程中出現分化的例子很多。以熊科為例,熊有黑熊、棕熊、北極熊,還有大熊貓,它們有同樣的熊科動物祖先,由於生存環境的不同,分化成了不同種類的熊。
理由4,為什麼有些生物不進化。
像鱷魚、蝦,在地球上生存了數億年,但他們和祖先相比沒有明顯的變化,這是為什麼?
生物變化的快慢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係,如果環境變動不大,他們就會以原本的形態繼續存在,並不需要大的改變,這使得它們看上去進化得非常緩慢。
其實,進化這個詞並不是對生物變化的準確描述,用演化可能更貼切一些。生物變化是對應於環境的變化,也不是所有變化都是進化。生物變化是對應於環境的變化,如果環境沒有什麼變化,這種環境下的生物也不需要做出改變。
科學界之所以認可進化論,是因為進化論受到一些學科的支持。
首先是古生物學、地質學。人們通過對地質的考古研究,對生命史中重要的進化事件發生的時間、歷史環境背景有了更多的了解。例如:真核生物的出現大致和大氣圈中自由氧的開始積累同步,動物與植物的第一次骨骼化與前寒武紀至寒武紀過渡時期全球海洋與大氣物理、化學特性的改變相關等等。
最能支持進化論的是分子生物學。如果說其他學科還存在疑問,那麼分子生物學是最可靠的證據。分子生物學表明,遺傳基因是可變的。
分子生物學告訴我們,儘管自然界生物形形色色,千變萬化,但在分子水平上,它們卻極為一致:都有相同的遺傳物質——核酸,都用同一套遺傳密碼轉譯蛋白質,都用相同的20種胺基酸組成蛋白質,地球上所有生命有同樣的遺傳模式。一種蛋白質對生命過程越重要,越基本,就越可能在所有的生物中都存在,並且其胺基酸序列在不同的物種中根據親緣關係的親疏而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性。
生命運行的基礎是建立在DNA、RNA、蛋白質等生物分子的相互關係之上的,這些生物分子之間的關係會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因此,進化論是科學,不是誰說推翻就能推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