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們的故事 | 愛攝影的「動妹兒」拍下3萬張照片 見證成渝...

2020-11-25 網易新聞

  同事們都說鍾潔有兩雙眼睛。一雙是她自己的,另一雙「眼睛」是她的鏡頭。

  

  △手持相機的鐘潔

  鍾潔是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客運段動車四隊黨總支副書記,家裡三代有11人都是鐵路工作者。與其他家庭成員相同的是對鐵路的熱愛,不同的是,她酷愛攝影,從手機到相機,從隨手拍到精心記錄,近年來在車內車外拍攝了3萬多張照片,記錄了成渝動車組的溫暖故事,也勾勒出時代發展。

  

  

  

  

  在她的鏡頭下,有成渝兩地情侶在站臺上的告別,有「動妹兒」親切美麗的笑容,有更迭換代的不同型號列車,有英姿颯爽的女列車長,有乘客在飛馳的車廂裡靜享安逸和祥和,構成一幅流動的畫卷。

  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善於發現美的鐘潔隨時舉起相機,迎接令人心動的「雙城動車時代」來臨。

  成渝線成為最繁忙高鐵之一 她三天拍滿一張儲存卡

  在鐵路工作二十多年,一個無意中的機會,鍾潔得到了攝影家原瑞倫的指導,從第一次拿起相機的忐忑,到屢屢舉起相機,自信地按下快門,相機成了她隨身必帶的物品,並剛成為中國鐵路文聯攝影分會會員。

  鍾潔很喜歡鐵路攝影師王福春的作品《火車上的中國人》,他的鏡頭一直沒離開過鐵軌上奔騰的火車和車廂裡的人,拍下火車上中國人的千姿百態,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來鐵路的飛速發展。於是,鍾潔也萌生出一個願望:拍下動車上的四季更迭和日新月異的變化。

  

  由於工作原因,鍾潔每周不低於12個小時都在列車上度過。從南到北,日出到月升,不同的路線,來來往往的乘客,總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老師曾經告訴她,你最熟悉的題材,每天拍,反覆拍,可以拍上一輩子。那麼,火車題材的照片要怎麼拍呢?拍人也好,拍風景也好,除了多思考,用心觀察,選擇獨特的視角,有一顆熱愛的心,就會捕捉到能夠打動人的畫面。

  鍾潔介紹說,重慶到成都的高鐵線已成為目前國內最繁忙的幾條高鐵線之一,其他幾條還有北京到天津、上海到南京、廣州到深圳。

  以前,鍾潔都是用手機隨手拍攝,前年她得到一臺微單相機,她拍得更多了,僅僅過去一年多,相機裡就拍下了三萬多張照片,有時都會把一張存儲卡拍滿才罷休。

  鍾潔拍下的畫面,大都是一些平凡細節。她認為,堅持記錄這些容易被忽視的瞬間,才是最真實的記憶,疊加成了動車上的獨特風景。

  

  照片一:

  一束充滿愛的玫瑰 成渝戀愛不算「異地」

  她拍過很多對站臺上難分難捨的情侶,曾經有一個姑娘帶著一大束玫瑰花上了動車,眼裡沒有離別的感傷,而是堆滿幸福和喜悅,那是對未來愛情的憧憬。

  鍾潔立即拍下了那一束帶著露水和愛的玫瑰。

  

  她對此深有體會:以前跑老成渝鐵路,從重慶到成都需要12個小時,每天還只有兩三趟列車,分居兩地的情侶們要見面必須起早貪黑。而現在成渝之間只有一張動車票的距離。

  讓鍾潔期待的是, 今年年底前,成渝兩地還將開行復興號動車組,實現成渝1小時左右通達,構建1小時交通圈。同時,實施靈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場化票價機制,讓購票公交化,推出計次車票和定期票兩種新票制,按照「預約+直刷」的模式乘車,實現有效期內可隨時出行、開車前可預約席位,未啟用可隨時退款,滿足商務、通勤等旅客快捷出行需要。優化旅客候乘、乘車流程和接駁換乘服務,實現高鐵、地鐵、航空多種交通方式融合,使旅客乘高鐵出行享受公交化便捷暢通,進一步提升成渝城際間旅客出行體驗,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同事們都開玩笑說,分居成渝兩地的情侶,根本就不能算是「異地戀」,一盞茶的功夫就能見面,路上還不會堵車。

  照片二:

  鏡頭下的第一個女司機和打粉紅色麻將的女乘客

  有了相機後,鍾潔對動車上的新鮮事特別敏感,她拍下的第一個女司機,是今年2月28日,上車進行列調電臺呼叫通話試驗。對講機裡鍾潔聽到來了個女司機後,趕緊跑到駕駛室,記錄下難忘的畫面。

  

  她說,從前老火車靠燒煤運行,駕駛室裡條件設施差,對司機的體能和體力要求非常高,因此傳統上幾乎清一色是男性擔任這個角色。隨著生產設備的變化,列車不斷提檔升級,曾經女人的「禁地」不再有性別的嚴格限制,有越來越多的女司機出現。

  那一天,鍾潔拍到了這位女司機換崗的畫面。儘管當時因為疫情,大家都戴著口罩,看不完全她的模樣,但那雙漂亮的眼睛很有神採,舉止穩重、大氣。鍾潔感嘆,女職工在崗位上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綠皮車、紅皮車、藍皮車、高原列車、和諧號……幾乎所有車種鍾潔都經歷過,僅僅是復興號,她就拍攝過時速160公裡的「綠巨人」CR200J型、時速250公裡的「藍暖男」CR300BF型、「紅金龍」、「金鳳凰」......

  

  列車條件越來越好,快速和平穩皆具。鍾潔有一張參加影展的獲獎照片,那是四位女乘客在座位上打小型便攜麻將,麻將是粉紅色的「Hello Kitty」。原來,這四人是好閨蜜,平時喜歡結伴各地旅行。打麻將無關輸贏,僅在增進感情。在她們看來,動車如同一個流動的休閒客廳,能喝茶喝咖啡,還能欣賞到窗外變幻的風景,簡直太愜意了。

  照片三:

  列車服務從做雜務到提供暖心體驗

  一張張笑臉,是鍾潔的鏡頭最常捕捉到的畫面,其中有美麗的「動妹兒」,也有乘客的。

  

  每個月,動車組都會在車廂裡舉行各種活動,乘務員與乘客互動,有「愛眼日」義診,有中秋品嘗月餅。今年國慶時,乘務員們為乘客派發精美的小國旗,一個小女孩看到後,忍不住拿出自己親手製作的一面國旗,大方地拿給鍾潔欣賞。她發現國旗因為放包裡,有點卷邊,於是小心翼翼地撫平。鍾潔立即定焦了這個瞬間,並送了一面小國旗給女孩的弟弟。一家人都非常開心,還加了鍾潔的微信,得到了孩子的照片。

  

  鍾潔說,以前,乘務員們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查驗車票、衛生保潔、開關車門、旅客乘降這些事情上。隨著硬體提升,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列車服務意識也大大增強。比如看似簡單的鞠躬禮,迎送旅客和給旅客道歉時的幅度都是不一樣的。

  

  

  她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如今列車已不僅僅是從一地到另一地的交通工具。為了讓乘客有更好的體驗感,動車上準備了愛心毯,為小朋友準備了跳棋,一等座車廂提供叫醒服務,不再擔心誤站。年紀大或行動不便的旅客若需要輪椅服務,可以撥打12306。系統收到申請後,會出一張電子工單,通知到始發站、列車、到達站的各個環節,做到無縫對接。

  今年,成渝動車組還將繼續對客服設施設備進行提檔升級,改善站車環境,試點「靜音車廂」,讓乘坐動車成為一種享受。

  

  照片四:

  從網際網路訂餐到扶貧產品上線

  「這個看著不錯,就選它嘛!」今年7月28日,一位乘客在車廂裡選購扶貧產品,他對列車上竟有了這麼豐富的產品表示驚訝和感嘆,在鍾潔的鏡頭下生動呈現出來。

  「火車盒飯又貴又不好吃。」這是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裡乘客們對列車餐食的普遍印象。泡麵、火腿腸、八寶粥曾經是旅客的首選,被戲稱為「火車老三樣」。「瓜子、花生、礦泉水、啤酒、飲料、八寶粥……」伴隨著小推車由遠及近的軲轆聲,旅客們熟悉的叫賣漂至而來。

  而進入高鐵時代以後,餐車飲食進行了提檔升級,開發出多達數十個品種,增加了地域特色。比如往南方向開的列車上,專門準備了剁椒雞丁、紅燒牛肉、粉蒸排骨、梅菜扣肉;往北方開的車上,可以選擇紅燒獅子頭、香菇滑雞、京醬肉絲、宮保雞丁。除了主食,還供應冰淇淋、現磨咖啡、蘇打水、紅茶綠茶、可樂和地方特產小食品。

  

  

  

  

  

  2017年,重慶北站在內的全國27個高鐵客運站推出了動車組列車網際網路訂餐服務,旅客可以通過12306網站、手機客戶端等方式,預訂所乘列車餐車供應的餐食,還可預訂沿途供餐站供應的社會品牌餐食,標誌著中國鐵路首次將餐飲服務大門向社會開放。盒飯使用的是冷鏈盒飯,統一製作統一配送,上車加熱,方便快捷,又減少了安全隱患。在2019年全局的動車組列車上配備了「扶貧直通車」, 今年7月成都局集團公司搭建了「智慧成鐵」網際網路平臺,開發「扶貧直通車」模塊,用好車站、列車等載體,進行線上線下相關貧困地區扶貧產品的推介和銷售。7月20日起,重慶客運段各趟動車組列車扶貧商品新增14個品種,在途銷售的扶貧預包裝食品達到19種,保證動車「扶貧直通車」售貨專用籃筐內商品充足,確保扶貧措施落地落實。2020年10月30日起,新餐售系統全面上線,旅客在座位上掃描高鐵配餐APP「川之味小程序」,在線支付動態二維碼就可以「坐享其成」等候送餐到座位,疫情常態防控下,有效減少旅客在用餐時間聚集在餐吧和來回走動。

  在動車上用餐,不再只是果腹,而是在飛馳的軌道上靜享美食之歡,鍾潔也捕捉到了這樣的快樂。

  新聞多一點>>

  成渝間日均開行動車近75對

  從「成渝經濟區」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渝地區以肉眼可見的加速度相向而行,成渝「畫圈」離不開交通助力,鐵路正是支撐區域協同發展的關鍵要素。

  

  自1952年通車後,「新中國第一路」成渝鐵路便成為連接成渝兩地的「主動脈」。長達505公裡的成渝鐵路,讓山水相依的成渝兩地拉近了時空距離。鐵路通道的暢達密切了兩地的往來互動。成遂渝鐵路的建成,推動兩地物流、信息流等要素高效聚集、加速流通。

  2009年,「和諧號」動車組的開行引領成渝地區邁入「動車時代」,2小時車程拉開了成渝「雙城生活」的序幕。

  「十三五」以來,鐵路在川渝大地勾勒出「軌道上的都市圈」。據了解,2015年末,西南地區首條設計時速300公裡的客運專線投用,成渝間的列車運行時間縮減至1.5小時左右,動車組由此成為成渝地區市民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

  如今,每年因通勤就學、旅遊探親、商務互訪往返於成渝兩地的鐵路旅客以千萬計。成渝間日均開行動車組近75對,全天候、高頻次的開行有效滿足了不同時段旅客的出行需求。

  據了解,成渝中線高鐵建設項目進入可研待批覆階段,建成後將成為連接成渝兩地的第四條鐵路,可有效增強成渝高速鐵路通道能力,帶動「城」與「圈」的互聯互通。此外,成都至達州至萬州高鐵提上日程,11月9日渝萬高鐵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著繼已通車的渝萬城際鐵路、在建的鄭萬高鐵後,中國三峽庫區再次加密的高鐵線路,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和重慶「米」字型高鐵網的重要補充,填補忠縣鐵路空白,實現涪陵、豐都高速鐵路空白,對重慶市建設國家綜合性鐵路樞紐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京昆高鐵西崑有限公司成立標誌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和重慶、四川、雲南、陝西省共同組建渝昆高鐵和西渝高鐵建設運營,該項目將以高質量建設「精品、智能、綠色、人文」的鐵路精品和示範工程,為服務國家西部開發戰略和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應有貢獻,「年邁」的成渝鐵路也將因擴能改造煥發生機。

  鍾潔有一個心願:未來乘坐更多不同類型的動車,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季節,拍下不同的風景,一直拍到退休,記錄下軌道上更多美好的故事。

  (部分數據和資料來自「成鐵微家園」、「西南鐵路」)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紀文伶 受訪者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20張史上第一的照片 見證人類與攝影發展奇蹟
    攝影自發明至今已經拍攝過無數經典、不可思議的照片,而這一系列的歷史照片,見證著人類文明與攝影歷史的變化,攝影每一次進步,宛如阿姆斯特朗登月時所說的那句話:「我個人邁出的一小步,是人類歷史邁出的一大步。」
  • 他拍下兩隻老鼠打架的場面,從4萬多張照片中脫穎而出奪得攝影獎
    一天晚上,在倫敦地鐵站臺,年輕的英國攝影師薩姆·羅利看到兩隻老鼠為掉落的麵包屑而打架。他拍下了老鼠的照片,命名為「站臺打鬥」。 結果這張照片從48000多張照片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頒發的野生動物攝影獎。該獎項由公眾投票選出。
  • 咋拍出有故事性的照片?掌握這4句攝影口訣,讓照片充滿故事感
    怎樣才能拍攝出有故事有內容的照片?有故事有內容的照片,更有看頭,更厚重,不單薄。那在攝影時,怎麼才能拍攝出有故事、有內容的照片呢?為了方便大家練習和拍攝,攝影自學班,還是為朋友們總結了4句口訣:擺拍道具有故事。抓拍職業內容知。
  • 秋天的銀杏怎麼拍?5個技巧18張樣片,攝影新手別錯過
    現在正是銀杏樹最美的季節,對於這種每年必拍的題材,如何才能拍出與眾不同的效果呢?希望本文能帶給你一些參考。一、視覺中心先來看幾張照片,圖一是地面的落葉,圖二是仰拍的樹冠。圖九圖九這張照片就更有代表了,畫面中運用了多個對比和反差的關係,我們來數一數啊。
  • 拍照片有萬能公式?掌握9大簡單攝影原理,拍出千萬漂亮攝影作品
    拍照片有萬能公式?掌握9大簡單攝影原理,拍出千萬漂亮攝影作品!拍照片有沒有萬能的公式呢?答案是有的!因為:很多照片有共同的特性,掌握這些特點,掌握這些拍攝規律,也就掌握了萬能的拍攝公式。結合這些拍攝技巧,就能夠幫我們創作出,千千萬萬張漂亮的攝影作品。
  • 拍秋景6大忌諱和6大技巧,用15張照片對比講解,看得懂學得會
    下面這張照片,亂。有的時候,我們想拍整棵,但現實情況未必允許,解決辦法是,不得不拍小景,並且要靠得近一些。圖五而且在拍攝一些樹時,樹根、樹幹可以被我們利用,豎著樹根或者樹幹拍攝,借用這些「線條」形成的引導,可以讓照片更有氣勢,比如利用下圖的樹根。這裡就需要調整拍攝方位和角度。
  • 攝影:十張經典構圖照片,教你怎麼拍出高大上的照片!
    為什麼同一個場景,不同的人能拍出不同的效果?原因在於構圖,構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那麼怎樣的構圖才極具視覺衝擊力,今天介紹十張非常經典的構圖,讓這些經典構圖打開你的思維。下面這十種構圖方式都不是常規構圖,而是非常特殊的構圖方式;這些腦洞大開的構圖方式打破了那些中規中矩的構圖方式,能激發思維,帶來很多攝影的靈感!一、前景的重要性拍照前景是十分重要的,就像下面這張照片,將樹葉作為前景,而焦點卻在遠處的人物上。這種簡單而非常新意的構圖方式能給別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 這張著名吃蟹照片出自他的手 美國攝影師拍下了1945年的上海
    又到了吃大閘蟹的季節,每年,這張「1945上海貧民勉強吃螃蟹度日」的照片都會走紅。這張照片確實是1945年的上海,攝影師是美國人Walter Arrufat,說是貧民,是網友的意淫,而Walter Arrufat一不小心拍下了1945年真實的上海。
  • 拍美秋葉,攝影技巧全在這啦!用19張照片7組案例對比講解
    拍美秋葉,攝影技巧全在這啦!用19張照片7組案例對比講解講解錯誤案例中,犯了哪些錯,再給出正確案例,供大家模仿,實用!不要小看「模仿」,小到產品,大到公司,模仿不是照抄,模仿都是捷徑!不要像下圖這麼拍:地面一朵葉子,左側一個黑乎乎的樹幹,右側霧氣濃厚,整張照片給人很亂又沒什麼重點的感覺。
  • 70張全家福70個故事,「我們的新時代我們的全家福」影像展開幕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 攝影 張琮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70載風雨徵程,70年休戚與共,誰家沒有拍過全家福?誰家的全家福背後沒有故事?70年來,一個人從全家福中的「小朋友」角色,變成了居中的長者角色;70年來,一個家從3口之家,變成了4世同堂;家族裡的人來了,走了,聚了,散了,但每逢節假日或者老人生日,中國人還是習慣聚在一起拍一張全家福。
  • 他拍下了一張罕見的北極熊獵食照片
    天空之城攝影大賽,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航拍攝影比賽。成立三年,現已成為世界頂尖的航拍社區,匯聚了600萬航拍愛好者及專業攝影師。   我們對FLORIAN LEDOUX進行了專訪。
  • 什麼是拍照,什麼是攝影?看了這棵草的2張照片,你就懂了
    今天我就試試用2張照片、2句話來說一說拍照和攝影的區別。懂得 【拍照和攝影的區別】,對你有什麼意義呢?如果你知道了拍照和攝影的不同在哪裡 ,你再拍攝的照片,就會和之前有天壤之別。你就可以,從一個只會按快門拍照的普通玩家,變成一位能拍出感人作品的真正攝影師了。這不是傳說中「頓悟」的奇效嗎?是的!
  • 照片點評:你拍的冬景為啥不美,這6張冬日照用的攝影技巧你會嗎
    照片點評:你拍的冬景為啥不美,這6張冬日照用的攝影技巧你會嗎你的冬季是有顏色的還是沒有顏色的?你會用什麼顏色來形容冬季?你會不會在銀裝素裹的冬季裡,看到驚豔的顏色,興奮無比。今天我們就以點評的方式,給大家呈現,冬天到底是有顏色的還是沒有顏色的。
  • NASA最受歡迎的10張照片,看看有沒有你愛的那張
    Connie Moore在NASA的工作涉及到處理公眾使用照片申請,她在Google Arts and Culture分享了她工作的30多年間最常被人申請的10張照片,並講述了這些照片背後的故事,來看看NASA最受歡迎的照片吧。
  • 攝影史上各種「第一」的20幅照片
    攝影由19世紀發明至今已經拍攝過無數經典、不可思議的照片,來自多個網站、過往不同記錄集合的這一系列歷史照片,見證著人類文明與攝影歷史的變化,你認識多少「史上第一」的照片?上圖是他在1826/1827年拍下,最為有名的鴿子屋。為了拍下這張他稱為「日光圖」(Heliograph)的照片,他用了超過8小時的曝光時間。雖然這技術還沒有成熟到被使用在任何實際用途上,但總算出現了第一張「照片」。
  • 普利茲新聞獎背後的10個故事:還記得那張《禿鷲和小女孩》照片嗎
    自從1942以來,普利茲攝影獎一直以各種形式存在,並且獲獎者被給予了一些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圖像的攝影師。雖然大多數圖片講述了一個故事,但被選為獲獎者往往有自己的故事來解釋為什麼或如何拍攝這張照片。這10張照片是普利茲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獲獎照片:1、禿鷲和小女孩(1994年)在所有普立茲獎獲獎照片中,《禿鷲和小女孩》是最悲慘的一張。
  • ...Peter Lindbergh 去世,拍下黑洞照片的科學家們獲獎300萬美元
    時尚攝影大師 Peter Lindbergh 去世攝影師 Peter Lindbergh9月3日,德國著名時尚攝影師 Peter Lindbergh 的家人在 Instagram 發布了他去世的消息,終年74歲。
  • 這4張旅遊風光照片,犯了9個旅遊拍風景的忌諱,攝影新手不要犯
    這4張風光照片,犯了9個拍風景的忌諱,攝影新手不要犯點評照片增經驗,別把美景拍難看。同樣情況知咋拍,多看多學練起來!來看今天的點評吧:圖二畫面整體感覺黃通通的一片暖色,雲間層次也很豐富,畫面很有詩意,「落霞與孤鶩齊飛」形容的應該就是圖片中的美好。
  • 點評3張照片,理解二次構圖的重要性
    本文點評3張照片 點評一 上面這張照片應該是希望通過強烈的明暗對比來突出線條美這就導致即便摒去了色彩,也會感覺到照片很雜亂,而這也嚴重影響了照片中幾何感和線條美的表達。 3.高光過曝 這張照片很明顯是通過後期強行增加明暗對比來突出亮線條的。但拍攝者卻沒有注意亮部出現了過曝。當亮部過曝時,其邊緣就會出現不平整的光暈,也就使得亮部的幾何感較弱。
  • 【成渝甜甜圈】張教官和花姐:兩個人在一起,連時間都變得不夠用了
    第一次來成都的景象,她至今記憶猶新,彼時父母陪著剛上大一的她從重慶一路坐了將近五個小時的綠皮火車來到成都北站,經歷一路的顛簸,父母剛下車說了一句,「再也不想來成都了。」婚紗照花姐至今還保留著厚厚的一沓車票,從紅色到藍色,再到現在的電子車票,她親身見證了兩地之間交通運輸條件的飛速發展。現如今,他們甚至可以在成都預約好重慶火鍋店的桌位,然後做高鐵過去吃一頓火鍋再回到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