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吊魚是一種主要分布於日本、夏威夷群島、法屬玻利尼西亞和皮特凱恩群島的觀賞魚,這種魚體表色澤亮麗,遊動迅捷,喜食活餌包括天然海水活餌和淡水活餌,也可餵冷凍的海產品、冷凍豐年蟲等以及藻類、蔬菜等富含纖維的植物性餌料。
選購要點
健康的魚,體表色澤亮麗,遊動迅捷,鰓蓋開啟自如,鰭條堅挺,收放自如。投餌時,會積極搶食。魚的背部飽滿,魚鰭沒有破損或長了異物,魚的嘴沒有長異物或呼吸太快,魚的眼睛沒有突起、破損、充血、渾濁或受傷,魚的鰓蓋沒有外翻或殘缺畸形;魚的鱗片完整,魚皮沒有受傷、潰爛、黏液過多等情況。腹部檢查沒有不正常的腫脹或出血;魚的遊姿很穩。
形態特徵
魚體呈卵圓形而側扁,頭小,頭背斜直,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齒,齒稍側扁略圓,兩側或有鋸狀齒。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各鰭條皆不延長。魚體灰褐色,由眼下緣至口角有一黃色帶,鼻孔邊緣白色,上下唇橙黃色。背鰭內側黑色,外側乳白色;臀鰭橙黃,具藍緣;尾鰭彎月形藍灰色,雄魚成魚之上下鰭條延長為絲狀,雌魚則不延長;尾柄棘橙黃色。太平洋天狗吊與印度洋天狗吊(Naso elegans)非常相似,不同之處在於:印度洋天狗吊的體色為藍灰色,且背鰭外緣為黃色,而太平洋天狗吊則為白色。棲息於珊瑚礁區、巖礁區或碎石底之瀉湖區水深0~90米之間的水域,通常在礁區上方或中水層活動。多半成大群生活。主要以葉狀褐藻為食。
食物種類
喜食活餌包括天然海水活餌和淡水活餌,也可餵冷凍的海產品、冷凍豐年蟲等以及藻類、蔬菜等富含纖維的植物性餌料。同時經過馴餌過程後也可適應海水魚乾飼料,呈片狀或顆粒狀。
飼養方法
水溫25℃~26℃,弱鹼性水質,pH值8.1~8.3,鹽度1.021~1.024,需氧量(6~7)×10-6。水質澄清,除通過調節水族箱設備調節水質外,控制海水魚的餌料數量,投餌以少量多餐為原則,也是維護水質穩定的有效手段。
飼養適應性指數
★★★☆☆
容易飼養,適合初學者飼養。
混養指數
★★★★☆
可與蝴蝶魚科不同品種的魚類一起混養。
繁殖方法
人工養殖環境鮮有繁殖成功記錄。雌雄異體,雌雄個體之間差別不大,有的差別在繁殖期間才能顯現出來。大多成群產卵。
孵化之後,最初幾天浮性卵依靠卵黃營養,第四天開口攝食浮遊生物。成為仔魚後,身體呈側扁,背鰭和腹鰭出現棘刺。體表無鱗,身體透明具銀光。仔魚後期稱為「acronuruslarva」。逐漸地,身體變成卵圓形,尾部出現棘刺,鰭上的棘開始消失。
攝食浮遊生物將持續大概10周,然後幼魚到淺礁開始生活,隨著逐漸成熟,魚的攻擊性降低,開始集群生活。
TIPS 妙招共享
刺尾魚科的魚類大多以藻類為食。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尾部有一對像手術刀一樣的尾刺,具有防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