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時間的腳步,2020年已經步入了尾聲。新的一年就快要到來了,在漢武帝時期,把春節的日期設置在正月初一,隨後逐漸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大節日。
在這場即將到來的盛大節日中,我們也在默默遵守著從古至今相傳的各種習俗,同時現在也增加了很多新的活動,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樂趣,很多小孩子仍然期待著春節的到來。那麼在古代的時候,人們都會做些什麼來慶祝新的一年呢?
提到春節,總是少不了一頓精心準備的年夜飯,那麼古人的年夜飯都有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呢?首先先來介紹美食方面。
古代雖然食品的種類沒有我們如今花裡胡哨,但是他們對待吃飯的態度仍然是十分嚴謹的,甚至有的時候十分講究。他們吃得有些食物還十分稀罕,我們可能都沒有聽過,那麼這次就可以來了解一下。
五辛盤
五辛盤也叫春盤,乍一聽這個名字,還真是不知道這道菜是什麼,是菜還是肉呢?其實五辛就是五種帶有辛味的食物,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是大蒜、小蒜、韭菜、雲臺、胡荽,而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這五種食物分別為: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仔細想想,貌似這五種食物直接食用,味道都不怎麼美味。那麼人們為什麼還會選擇使用這幾種食品呢?
古人的行事風格,就講究個天人合一。這五種食物在古人眼中可以保護自己的五臟健康,在《荊楚歲時記》中說:「春日飲酒茹蔥,以通五藏。」就說了這個意思,這五辛盤能不能保護五臟健康我們不知道,反正聽著還挺吉利。新年就應該先討個好彩頭。
七菜粥
七菜粥也叫七草粥,相比於上面介紹的五辛盤,這道菜的名字就顯得更加通俗易懂了。字面意思就是使用七種蔬菜煮成的粥,包括:水芹、薺菜、鼠麴草、繁縷、寶蓋草、蕪菁、蘿蔔。古人還特意選擇了春天具有代表意義的蔬菜,祈禱在新的一年風調雨順,身體健康。
現如今在我國南方沿海地區仍然有食用七菜粥的習慣,在農曆初七,這些地區的菜市場裡面會專門叫賣七樣羹這種應節食品,但是與古代的「原版」相比,食材用料還是有所不同的。
這種食物在日本也有流行,他們在一月七日有吃七菜粥的習慣,而中國古代會選擇在正月七日食用,為什麼會選擇這個日子呢?其實也是有講究的,據《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七日為人日。」所以人們才會選擇這一天食用,這個說法也與現在的一周七天也緊密聯繫。
人日按照字面理解,為「人的日子」,西漢時把正月1至7日分別定為為雞、狗、豬、羊、牛、馬、人日,8日那天通過佔卜殼物來看新年的運勢,所以由此而來,有了人日的傳統。這個取名還真是簡單直接呀。
重要的場合一定少不了美酒,介紹了兩個美食,我們再來介紹一些古人在過年時喝的「美酒」。
小時候我們都背過一首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裡面的備註「屠蘇」就是屠蘇酒,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十分的火辣,這種酒也叫做「八神散」,怎麼樣,聽起來是否有點武俠小說那種感覺了呢?
屠蘇酒是用屠蘇草泡成的,人們會把它吊在井裡,並且還給這種行為一個十分文雅的稱呼稱呼:碧井屠蘇沉凍酒,聽起來十分風雅有趣的了,在過年當天,全家人就會喜氣洋洋地將早就準備好的屠蘇酒取出來,暢飲一番。
在飲酒的時候還必須面朝東方,不僅如此,飲酒的順序也有有很多講究,在飲酒的時候,要先讓年紀小的人先喝,然後根據年紀從小到大依次飲下,讓年紀大的人最後飲酒。這樣做的原因是小孩過年增加了一歲,所以大家要祝賀他又長大了,而老年人過年則是生命又少了一歲,拖一點時間後喝,含有祝他們長壽的意思。這種行為在《荊楚歲時記》中也有記載:
「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董勳云:俗有歲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採花以貢樽。正月飲酒先小者,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
古詩《歲日作》中也提到了這一習俗:「還將寂寞羞明鏡,手把屠蘇讓少年。」
據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製而成的,其配方為大黃、白朮、桂枝、防風、花椒、烏頭、附子等中藥入酒中浸制而成。這種酒可以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癧。但是聽著這些原料,也許釀出來的屠蘇酒味道並不像現在的酒一樣醇香四溢,味道或許還帶著辛辣。古時候還挺流行花椒製作的飲品,在《楚辭》中有記載:
「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不知道這種加了花椒的酒是什麼味道的呢?
不僅用氣味很大的花椒,古人在釀酒這方面還開發了更厲害的黑科技,用肉釀酒。
用肉釀的酒會好喝嗎?在元明清時期,達官貴人紛紛開發了新的技能。據說羊羔酒「色澤白瑩,入口綿甘」如羊羔之味甘色美,但是羊羔酒並不是單單用肉釀成的,而是增加了很多的香料。
古人在釀造工藝中添加了羔羊肉發酵而成的酒,把鮮嫩的羊羔肉、同木香、杏仁等近十種原料一起入鍋煮軟抽骨,然後將肉絲、肉汁與釀酒主要原料同釀,經過蒸、煮、攪拌、糖化、發酵等二十道工序精心釀製而成。這樣聽起來也不算多麼黑暗料理了吧?現在市面上也有很多羊羔酒出售,如果感興趣可以去嘗嘗,是否真的如同傳說中那麼好喝。
新的一年很快來臨,辛苦了一年的人們終於可以走親訪友,休息片刻,希望各位也度過一個開心愉悅的春節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