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120火箭筒燃燒彈亮相高原軍演!搭配新型瞄具,在敵人頭頂空爆

2020-11-23 騰訊網

說起我軍的PF98和PF98A型120mm火箭筒的用途,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反坦克作戰和清掃敵方的碉堡工事,而其常見的彈種,也是破甲火箭彈、多用途火箭彈和雲爆彈這三種。

不過這種刻板印象現在被打破了,6月18日,軍媒在報導西藏軍區某部的高原實彈演練中,就首次展示了一款120火箭筒的新型空炸燃燒火箭彈,其殺傷方式和起爆效果都和之前的120火箭彈有很大的不同。

120火箭筒發射,注意其使用的新型瞄準鏡

空爆拋撒燃燒劑

燃燒殺傷敵人並發煙

從上面火箭彈爆炸的連續畫面可以看到,這種新型的燃燒火箭彈是飛行到目標上空後起爆的,在空爆的瞬間,它會向下方和四周拋撒出燃燒劑。這些四散的燃燒劑會對沒有掩護的敵方步兵進行燒殺,並對可燃物進行縱火。相比傳統彈藥的觸發起爆方式,這種空爆殺傷使得敵人即使臥倒也沒有用。同時它們燃燒時發出的濃煙,還能遮蔽敵人的視野,掩護我方步兵趁機突擊。

雖然目前還沒有這款燃燒彈的詳細資料,但是從它所採用的在目標上空精確空爆的殺傷方式來看,該彈很可能是使用了一種新型的可編程智能引信。因為各種目標的距離不同,而要確保是在敵人正上方爆炸的話,那麼火箭彈的引信就必須可控,其控制信息還必須能夠隨時改變。

目前世界各國的常見可編程引信最依賴的就是對目標的精確測距,而我軍120火箭筒目前所配發的幾款火控瞄具,正好就是可以對目標進行雷射測距的。

PF98上的光點注入式簡易白光火控瞄具

目前的我軍PF-98和PF-98A火箭筒主要配備的火控瞄具有兩款,一款是老式的光點注入式白光火控瞄具,這款瞄具的火控原理其實和59D坦克上的光點注入火控很相似,具有雷射測距和橫向測速功能,同時還有大氣環境採集和發射筒傾角測定能力。它主要是依賴火控計算機將距離信息、環境信息結合預先儲存的彈種信息進行瞄準修正解算,最終是生成一個瞄準光點給射手,只要射手將光點對準目標就能打中。

這款老式的火控瞄具沒有對智能引信的裝定功能,但實際上它已經可以生成智能引信所需的所有控制信息了,比如通過雷射測距知道了距離信息,而預存彈種信息又有火箭彈的速度和彈道信息,火控計算機實際上根據這兩者就可以生成一個控制引信起爆的時間信息,只要增加一個裝定功能,把這個時間信息裝定給引信,就可以實現在目標上空精確空爆了。

新型瞄具

而在這兩年的演訓活動中,不少網友也是注意到了我軍的PF-98A火箭筒的確是配備了一款與之前簡易白光火控瞄具有很大區別的新型火控瞄具。這款瞄具的火控計算機部分相比於老瞄具,在尺寸上有了很大的縮小,功能上應該還是光點注入修正,但是在其上方明顯增加了一個大尺寸的光學鏡頭,這個應該是白光和微光夜視二合一的鏡頭,這樣就比老火控增加了夜間作戰能力。

原來的PF-98和98A是配有專門的微光夜視瞄具的,而有了新型瞄具後,射手就不必再像以前那樣配兩個瞄具來回換了,一個就可兼顧白天和夜間作戰。

而這次打新型燃燒火箭彈時,射手扛的PF-98A上裝的就是這款新型火控瞄具,所以我們也可以據此推測,這款新型火控瞄具,除了增加了夜間作戰能力和縮小了尺寸外,是否還增加了對智能引信的裝定功能呢?

相關焦點

  • 高原合成營的3D精確列印:北鬥衛星定位,雷射末敏彈,一炮入魂!
    迫擊炮屬於一種曲射火力,和火箭筒、反坦克飛彈、無後坐力炮等直瞄火力「正面強攻」的方式不同,迫擊炮的炮彈可以「從天而降」來打擊防禦掩體目標,是彈道最彎曲的火炮,擁有「隔山打牛」的本事,可以在山坡這邊打擊到山坡另一邊,例如敵方的反斜面工事,這種本身也是直瞄火力無法具備的。因此在高原山地作戰中,迫擊炮將發揮重要作用。
  • 成熟適用的PF89式80毫米系列單兵火箭筒(二)
    一個人背兩具火箭筒?其實背兩具M72才5kg,比背一具69式火箭筒輕多了(7.85kg)!中國從越南戰場上獲得了M72,並於1966年開展了自己單兵反坦克火箭筒研究。1969年珍寶島保衛戰爆發,大大加快了研製進度,1970年定型了1970年式62mm單兵反坦克火箭。
  • 拉風火箭筒:1秒鐘四發連射,越南戰爭中的叢林毀滅者
    文:桌面戰爭兵棋| GEN  說起火箭筒,大家可能會想到很多,但是像美軍的M202式66mm四管火箭筒這樣拉風的卻是不多見,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這個話題。為了解決叢林問題,美軍大量使用燃燒彈進行焚燒,甚至噴灑橙劑讓遊擊隊無所遁形,但是總體的效果並不是太好,面對叢林中的遊擊作戰仍顯被動。
  • 首次亮相天安門的裝備大特寫來了
    △首次亮相閱兵場的裝備大特寫新中國成立70周年首次亮相的地面裝備15式新型輕型坦克主要用於山嶽叢林、水網稻田、高原高寒山地的快速部署紅旗-22中遠程地空飛彈紅旗-22中遠程地空飛彈,能夠在複雜電磁環境下,攔截多種空隙兵器,構築起區域防空的堅固屏障。
  • 美軍要研製「超級火箭彈」:能空爆消滅掩體後敵人
    資料圖:美軍XM25空爆武器,新火箭彈使用了類似的概念【環球網軍事3月27日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3月24日發表題為《美國陸軍想要獲得摧毀敵人坦克的超級「彈藥」》的報導稱,開發者說,這種武器能發射高威力空爆彈、近距離作戰彈,還有一般支援彈,如產生煙霧和實施戰場清除的彈藥。
  • 通電5分鐘保暖4小時,我軍防寒服用上黑科技,零下40度仍生龍活虎
    但是現在在我軍,面對嚴寒的天氣似乎已經不足為懼了,因為我們又一款高科技防寒服,通電5分鐘保暖4小時,零下40度仍生龍活虎。前不久就有解放軍新一代防護被裝試穿的消息,而這一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近日,新一代防寒服就亮相了,新式系列防寒被裝是由北部戰區陸軍在原有防寒被裝的基礎上研製改進而成,從內到外有6層防寒防護,從單向排汗內衣到防寒作訓大衣,從輕便作戰靴到一體式防寒頭套共有20多個品種,涵蓋站崗值勤和作戰訓練的不同任務需要,整套重量比老式防寒被裝輕了5斤多。
  • 遊擊隊的剋星2S9秋牡丹120毫米自行迫擊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71期
    它的機動性很強,裝有一具5D20柴油引擎,最大輸出300匹馬力,推重比34.5馬力/噸,遠強於普通的坦克。 有意思的是,2S9「秋牡丹」的每側負重輪數為6個,而BMD戰車的則為5個,它的機動性比BMD還要強悍得多。
  • 美軍新型空爆榴彈:子彈當迫擊炮彈使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1月5日發表題為《美國陸軍欲造更好子彈——五角大樓為消滅敵人藏身地而設計的新型空爆榴彈》的報導稱,過去,士兵向所看到的敵人發射一顆子彈,將其擊斃。後來出現了間接射擊,即從遠處用迫擊炮發射炮彈,希望能幸運命中。
  • 我軍地方守備部隊訓練照曝光 武器精良 訓練有素
    中廣網24日報導,廣東崇左軍分區部隊近期進行了基礎科目比賽,從比賽現場圖片來看,這支擔負地方守備任務的部隊已經完全換裝了新型國產輕重武器,甚至比很多野戰部隊更早裝備了重型35毫米榴彈機槍等新型武器。這表明我軍建設重點從首先提升拳頭部隊戰鬥力過渡到全軍謀實戰,求打贏,是中國國防力量全面提升的標誌。
  • 保溫方艙亮相我軍高原邊防,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零下55℃照常作業
    近日,我國某高原邊防部隊就收到了新的「補給」,讓我軍的一線保障再度升級。事實上,此次的後勤補給被稱為新型拆裝式自供能保溫方艙,通俗的說就是簡易的住宅房,不過可別小看了這種可迅速拆裝簡易搭建的方艙,其內部稱得上應有盡有。據了解,這種方艙是由戰士寢室、餐廳、集成盥洗室、乾式自潔廁所、庫房、微電網、供暖設備等7大模塊組成。
  • 大國重器 四成是首次亮相
    其中,我國自行研製的新型潛射、艦射反艦巡航飛彈鷹擊-18和其改進型鷹擊-18A首次震撼亮相。這型飛彈具有射程遠、威力大等特點,是人民海軍反艦懾敵的中堅力量。岸艦飛彈方隊是海上作戰模塊的首支方隊,受閱的鷹擊-12B岸艦飛彈可以打擊大中型水面艦艇,是沿海防禦體系的堅實盾牌。
  • 我軍為什麼又重新裝備了古老的擲彈筒武器,是不是一種倒退呢
    主要殺傷躲藏在工事和隱蔽物後的敵人或者在遠距離殺傷敵人有生力量,殺傷效果好,操作方便,甚至可以伴隨衝鋒的部隊由單兵攜帶移動。由於單兵攜帶且可以隱蔽在障礙物後發射,它的隱蔽性很強。在應對沒有重武器的中國軍隊時,擲彈筒發揮的作用相當大。喪心病狂的日軍還利用擲彈筒和迫擊炮發射化學彈頭,其中就有劇毒的糜爛性毒氣芥子氣和路易氏氣,造成了中國軍隊的大量傷亡。
  • 絕地求生:紅點瞄準鏡VS全息瞄準鏡,你覺得誰是槍械的最佳瞄具呢
    眾所周知,在火爆的遊戲《絕地求生》中存在兩種基礎瞄具,一個紅點瞄準鏡,一個是全息瞄準鏡,兩者有很大的差異,那麼今天我們來詳細的講講這兩種瞄具的優缺點,畢竟這兩種瞄具的喜愛玩家很多,想比較於低倍鏡二倍鏡來說,全息和紅點才是最合適的選擇。
  • 元氣騎士冰爆合成方法 冰爆怎麼合
    元氣騎士在最近進行了新的更新,在此次更新後,增加了聖誕節的地圖裝扮,同時也增加了一把新的武器,冰爆。那麼這款最新增加的聖誕節版本武器需要怎樣才能合成呢?以下便是小編此次為大家帶來的元氣騎士最新武器冰爆的合成方法匯總。
  • 臺軍自產紅隼火箭筒,妄圖靠這「小牙籤」阻擋解放軍
    臺軍為了和解放軍抗衡,開始仿造美國的M72輕型火箭筒,編號是66火箭筒。這種66火箭筒在當年算是相當優秀,2公斤多的重量,破甲力高達300多毫米,可以輕鬆擊穿解放軍的59式坦克正面裝甲。這種火箭筒價格低廉,操作簡單,攜帶方面,還有很重要的性能:一次性使用不佔編制。臺軍計劃生產3.5萬個火箭筒,但因技術不過硬,壓電引信經常出問題,只生產了約1萬個。
  • 抗日神劇:面對我方發明的竹筒迫擊炮,敵人拿起了光學瞄準火箭筒
    抗日神劇:面對我方發明的竹筒迫擊炮,敵人拿起了光學瞄準火箭筒說到抗日神劇,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了,劇中的人物往往能夠飛簷走壁和各種閃躲子彈,讓人們像看武俠片一樣過癮,並且為了追求收視率,部分導演更是在劇中注入了玄幻的元素,時常讓主角發明一些高科技武器來打敗對面,比如在抗日神劇中我方小戰士不僅發明了包子雷
  • 這個能發射核彈的火箭筒,為何被稱為冷戰最愚蠢的發明呢?
    因此就誕生了一種單兵戰術核武器被提上了計劃當中,而這時候核無後坐力炮,也就是核火箭筒就孕育而生了。就在韓戰結束不久後的兩年後,美軍就開發出了一款叫做M338型無後坐力核火炮,代號為大衛-克羅克特,它也是在冷戰時期裝備的世界上最小的核武器,空重只有不到99公斤,炮管長0.8米左右。
  • 我軍電磁武器技術將用於野戰火箭炮裝備
    馬院士和他們的團隊通過幾十年的不斷鑽研,使我們國家在國產艦艇全電化技術領先美國15年,在相繼突破了電磁彈射器和電磁炮難關後,近日以他的電磁理論為基礎開發的一款新型武器又獲得了重大突破
  • 中國噴火器只能噴2次而外軍可射18次,為何我軍依然拒絕改進?
    人對火的恐懼是天生的,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使用火焰噴射器,都能給敵人的士兵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帶來巨大的震撼。所以火焰噴射器就成了一種很兇殘的武器,噴出燃燒油料形成火焰射流,四處飛濺,特別是火焰在敵人工事中能夠順著塹壕、坑道拐彎,這種武器對付坑道掩體最為有效,能給隱蔽的敵人以巨大殺傷。
  • 中國特種兵新形象:FAST盔加新式攜行具,步槍配全息瞄準鏡
    最近,中國陸軍74集團軍某特戰旅120人赴新加坡參加聯合訓練。 特種兵的裝具為國內民企研製的新型護攜一體化裝具,特種兵根據任務屬性不同可選擇不同等級的防彈插板,該攜行具具備自調和快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