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鐵礦石依賴澳大利亞,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去年我國就從澳大利亞進口了6.65億噸鐵礦石,光是今年前半年,購買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就花了496億人民幣,相對單一的進口渠道讓我們失去了鐵礦石的議價權,澳大利亞沒少在這上面做文章,時不時的漲漲價,有人問 澳大利亞的鐵礦就這麼香,我們為啥不換個買家,俄羅斯 巴西 印度這些地方,不都是有大把的鐵礦石等著買家。
話雖然沒錯,但一對比,會發現澳大利亞的鐵礦石是真的香,首先澳大利亞鐵礦石分布在西部高原的沿海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讓澳大利亞對外運輸鐵礦石的成本大幅度減小,這邊開採完,那邊就可以搬上船運到其它國家,其次澳大利亞的原礦品位要高於其他國家的礦石,國際市場鐵礦石的品位一般在48%左右,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在65%到65%之間,品位越高 鐵礦石質量越好,簡單來說,就是澳大利亞鐵礦石質量過硬。
我國境內也蘊藏著諸多鐵礦石,但平均品位不到30%,根據提煉的流程工藝要求,平均品位在55%左右 就能直接入爐煉製,低於這個品位的還要進行篩選處理,才能進入下一步,所以我們挖了4.5億噸鐵礦石,處理完後一般實際產量只有2億噸,費時費力還浪費錢 。
澳大利亞鐵礦石有多便宜,根據年度普氏價格指數顯示,我們從澳大利亞進口62%的鐵礦石,只要55.5美元每噸 折合人民幣634.3元,這還包括運輸到青島港的運費,如果想要運到唐山每噸只需要多加0.1美元,即使運到最北端的遼寧省鮁魚圈港口,也只要多加0.3美元。
運輸上確實是不賺錢當交個朋友,而國內要生產相同產量和質量的鐵礦石,費用就不是用百來做單位了,這樣的價格已經低於國內80%開礦成本,所以購買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非常划算,而且自從2009年以後,航運的價格就開始大幅下跌,從千裡之外的澳大利亞運上一噸鐵礦石到中國,只要4美元 一頓飯的錢,所以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能不香嗎?
近兩年來因為國際局勢的影響,尤其今年 澳大利亞一些魔幻操作,讓人看得渾身難受,所以有些人就誕生了一些想法,直接放棄澳大利亞鐵礦石的購買,讓澳大利亞哭去,因為鐵礦石的出口對於澳大利亞而言,也非常重要,我們多花點錢 從其它國家購買鐵礦石,讓澳大利亞嘗一嘗什麼是正道之光,可是這樣花錢有意義嗎?無非是兩敗俱傷,然後讓其他國家坐享其成,而且真的只是多花一點錢嗎?
我們可以算一筆帳,假如我們從巴西購買,巴西礦石質量確實比澳大利亞還高,但價格同樣高的有點離譜,從巴西運輸到青島港包含運費,每噸在139.4到140.4美元之間,63%品位的鐵礦石每噸最低也需要128.75美元,巴澳兩者之間的價格相差72.35美元,折合人民幣是475.18元人民幣,從巴西每買一噸鐵礦 我們就要損失將近500元。
按照去年進口的數據來看,我們從澳大利亞購買了近7億噸鐵礦石,總花費385億美元左右,如果從巴西購買相同的鐵礦石,則需要896億美元 兩者相差了51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356億,這還僅僅是一年虧損的金額,從澳大利亞買鐵礦石,然後把這3千億元用於國內的建設,它不香嗎?
既然巴西的鐵礦貴,那我們買一些便宜一點的,老鄰居印度或者俄羅斯購買,他們的鐵礦不是不貴嗎,首先印度就要排除我們的名單之外,印度鐵礦石質量雖然也不錯,但儲量太小,我國每年所需的鐵礦石數量,是印度無法提供的,俄羅斯鐵礦石雖然很豐富 品質也足夠,但俄羅斯鐵礦石開採技術落後,資源開發滯後量完全跟不上。
而且運輸起來極其不方便,這樣就導致成本一直壓不下來,如果從各國這裡買一點那裡買一點,不僅質量參差不齊不說 價格也不好談,關鍵運輸協調太麻煩,直接對接澳大利亞是省時省力的事情,國家的發展和壯大是首位,其它的只要不觸碰底線都可以坐下來慢慢談。
所以在沒能找到更好的買家之前,我們還是要儘量從澳大利亞買鐵礦石,買到等於賺到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