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個有趣的太空事實,帶你重新認識浩瀚宇宙

2020-12-08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99個關於太空的有趣事實

第一個用望遠鏡觀察太空的人是伽利略,大約是400年前。因為香味取決於幾個環境因素,比如溫度、溼度和花齡,所以花在太空中的氣味聞起來和在地球上的不同。在發現號太空梭上生長的各種玫瑰香味,後來被複製並融入日本資生堂(Shiseido)銷售的香水「禪」(Zen)中。空間是變化的。從一開始,它就一直在以可測量的速率擴張。

1895年,早期的俄羅斯火箭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Konstantin Tsiolkovsky)率先提出了太空電梯(一種太空運輸系統)的概念。在《帝國反擊戰》(the Empire Strikes Back)中,漢索洛(Han Solo)在一個擁擠的小行星帶中小心地航行(為避免碰撞),但實際上,小行星之間有著約2485500公裡(40萬平方英裡)的距離。因此,與小行星相撞的機率大約是十億分之一。

太空中沒有聲音

因為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宇宙絕大部分區域沒有空氣存在,是一個相對真空的環境,所以太空中沒有介質,哪怕炸彈擊中了太空飛船,人類也聽不到聲音。

在電影《2001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中,在哈爾把鮑曼鎖在艙外後,他本應該先呼氣,而不是吸氣,然後再嘗試從艙中進入飛船。如果肺裡充滿了空氣,真空的空間會損害他的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生物是萊卡(一隻狗),這隻狗在1957年乘坐蘇聯的斯普特尼克2號(Sputnik 2號)飛船進入太空。在太空中呆了一個星期後,太空艙裡的空氣耗盡,然後她死了。在斯普特尼克2號的軌道發生偏離後,飛船離開了太空。當它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萊卡的屍體隨著飛船一起燃燒成為灰燼。當水在地球上沸騰時,會產生成千上萬個小氣泡。然而,在太空中,沸騰的水會產生一個巨大的、起伏的氣泡。科學家們認為,這是由於缺乏與重力伴隨的對流和浮力導致的。

《生活大爆炸》的理論基礎是膨脹理論,該理論認為,在宇宙誕生之初的一小段時間內,宇宙經歷了突然的戲劇性膨脹。它會膨脹,或者自己跑掉,每10-34秒就會膨脹一倍。整個「爆炸」可能持續不超過10-30秒(1億億億億億分之一秒),但它把宇宙從一個可以放進一隻手的東西,變成了一個比它至少大1萬億倍的東西。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人是艾倫·謝潑德,他於1961年5月5日搭乘「水星3號」飛船進入太空。他的飛船沒有進入固定軌道,而是飛到了72.08公裡(116英裡)的高度,飛行了188.27公裡(303英裡)才安全降落到大西洋。在地球上,火焰會升起。然而,在太空中,火焰會從它的源頭向四面八方擴散。由於空間沒有重力,膨脹的熱空氣在各個方向都受到相等的阻力,所以它從它的源頭開始呈球形運動。因為火焰燃燒需要氧氣,所以需要在有含有氧氣的太空梭或空間站上劃火柴。我們身體中的大多數原子都是通過聚變在恆星中形成的。我們對天空、星星和外太空某個地方的神充滿激情的專注是一種歸航的衝動。我們被拉回到了原點。 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性是蘇聯太空人瓦倫蒂娜·捷列什科娃(Valentina Tereshkova),於1963年6月16日搭乘「東方六號」(Vostok 6)飛上太空

第一位進入太空的非洲裔美國人是小古恩·「蓋伊」·布魯福德,他在1983年搭乘挑戰者號太空梭以及其他三次太空梭飛行(一次是挑戰者號,兩次是發現號)。梅·傑米森是第一位進入太空的非洲裔美國女性,她於1992年9月12日搭乘「奮進」號太空梭飛行。因為在太空中沒有重力,沒有自然對流,這意味著身體的熱量不會從皮膚上散失。正因為如此,身體會不停地通過出汗來降溫。但不幸的是,汗水不會滴落或蒸發——它只會越積越多。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身體內的體液會上升的比在地球上更高,這意味著在頭骨裡有更多的液體壓迫著眼睛,從而擠壓了太空人的眼球,模糊了他們的視野。一些菌落在太空中生長得更快。例如,太空中大腸桿菌菌落的生長速度幾乎是在地球上的兩倍。此外,沙門氏菌在太空梭上比在地球上更致命。理論家們認為,如果你把一臺電視機調到任何一個它收不到的頻道,電視機上1%的靜電都是大爆炸時遺留下來的。雖然每個人都稱它為大爆炸,但該理論的支持者提醒我們不要把它看作是常規爆炸,而是一次巨大的突然膨脹。因為在太空中沒有重力,也就沒有浮力,這就意味著在太空中沒有任何東西能把碳酸飲料中的氣泡推出來。因此也不可能將沙士中的氣體逼出來。

1983年,薩莉·萊德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女性

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女性是1983年6月18日乘坐挑戰者號太空梭的薩莉·萊德。她也是最年輕的美國太空人。一些天文學家推測,那個後來成為大爆炸的奇點是一個前期坍塌的宇宙的遺蹟,我們的宇宙只是一個不斷膨脹和坍塌的宇宙的永恆循環。其他天文學家推測,大爆炸代表了一種過渡階段,在這過程中的宇宙從一種我們無法理解的形式變成了一種我們幾乎可以理解的形式。一些科學家認為,我們可以回顧大爆炸後的10-43秒,當時的宇宙非常小,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10-43這個數字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也就是一千億億億億億分之一秒根據一些天文學家的說法,在大爆炸後的一萬億分之一秒,引力出現了;不久之後,電磁力以及強核力和弱核力也隨之出現。它們很快把基本粒子連接起來。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可能有許多其它的「大爆炸」,也許有幾萬億的大爆炸在永恆中蔓延。我們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原因是我們可以存在於其中。如果引力稍稍強一點或弱一點,如果膨脹發生得稍微慢一點或快一點,那麼就可能不存在能構成人類的穩定的元素了。

天文學家對我們的宇宙提出了三種不同的假設:1)我們有一個封閉的宇宙,這意味著宇宙最終會坍縮成另一個奇點;2)我們有一個開放的宇宙,這意味著宇宙將永遠膨脹下去,直到所有的東西都離得那麼遠,以至於宇宙變得毫無生氣、死氣沉沉;3)我們有一個平坦的宇宙,這意味著萬有引力是正確的,它將把宇宙保持在正確的維度上,讓事物無限地繼續下去。最後一種情況也被稱為「金髮姑娘效應」,即一切都「剛剛好」。一個人永遠也到不了宇宙的邊緣。如果一個人無限地沿直線向外走,他會回到他開始的地方。原因是,宇宙以一種天文學家無法充分想像的方式彎曲。周圍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宇宙的四分之三是不可見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形式——都已證實或已測量。這種能量和物質需要被用來平衡宇宙的數學。但科學家們承認,它們可能永遠都不會被探測到。當一顆大恆星爆炸,剩下的核心坍縮成一個體積無限小而質量無限大的物體時,它的引力就會變得非常強大,即使是宇宙中最快的物體——光——也無法逃逸,於是就產生了黑洞。第一個被確認的黑洞是1964年發現的天鵝座X-1。

離黑洞越近,時間運行得越慢

暗物質(與暗能量相關)是把宇宙凝聚在一起的「膠水」。然而,暗物質還沒有被直接測量到,儘管科學家們相信它比暗能量更有可能被探測到。宇宙射線是一種高能粒子,從外太空深處穿過我們的太陽系,但天文學家不確定它們的來源。理論學家認為,宇宙中98%的物質是由大爆炸(氦、氫和鋰)產生的。較重的物質如碳、氮和氧是後來出現的。我們的太陽系——包括太陽、行星和它們的衛星,以及數以億計的小行星和彗星——只佔我們宇宙的一萬億分之一。在一張按比例繪製的太陽系圖上,地球的直徑大約有一顆豌豆那麼大,木星距離地球約305米(1000多英尺),冥王星距離地球2414米(1.5英裡)——他們大約有一個細菌那麼大。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大約有16,093,440米(1萬英裡)遠。

冥王星不在太陽系的邊緣。太陽系的邊緣經過了理論上的奧爾特雲,它從冥王星開始,需要1萬光年才能到達。冥王星僅僅處於是距離太陽系邊緣的五萬分之一處。我們在太空中最近的鄰居,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它是被稱為半人馬座阿爾法星(Alpha Centauri)的三星群的一部分),距離我們4.3光年,比我們去月球的旅程還要遠1億倍,用宇宙飛船到達至少需要兩萬五千年。要到達下一個鄰居天狼星(「犬星」),還需要4.6光年的旅行。僅僅是到達我們銀河系的中心,就比我們現在作為人類存在所需要的時間要長。在銀河系中,恆星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5光年,即48280320000000000米(30萬億英裡)沒有人知道銀河系有多少顆星星。估計在1000億到4000億之間。銀河系只是1400億個星系中的一個,其中許多星系比銀河系的還要大。一些天文學家認為,有這麼多的恆星,銀河系中很可能有數百萬的先進文明。雖然大爆炸理論學家認為宇宙大約有137億年的歷史,但他們也估計它有1560億年的空間跨度。他們解釋說,它的直徑比它的年齡要大,因為自大爆炸以來宇宙一直在膨脹。

自從宇宙大爆炸以來,太空一直在「延伸」

天文學家卡爾·薩根估計,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行星有100萬億顆。但他也假設它們是如此的分散。如果我們被隨機地插入宇宙,我們在一個行星上或附近的其他行星上的機率將小於10-33的10萬億分之一。換句話說,「世界是寶貴的。」美國宇航局官員堅稱,太空人從未在國際空間站或任何太空梭任務期間發生過性行為。然而,科學家推測,雖然太空性愛可能會造成一些機械問題,但懷孕可能是危險的。低重力會增加宮外孕的風險,輻射會增加出生缺陷的風險。雖然美國宇航局沒有太空人在太空做愛,但在1999年,豔星西爾維婭·聖和尼克·朗在電影《天王星實驗:第二部分》中做了一個20秒的零重力性交場景。第一個太空天文臺可能是巨石陣。大約在公元前2600年當時,英國人建造的石頭標誌著一年中太陽和月亮的關鍵位置。外層空間條約規定了國際空間法。外層空間條約指出,外層空間是所有國家都可以自由探索的,沒有人可以對它(外層空間)制定要求。外層空間條約還禁止在外層空間部署核武器。「外層空間」一詞最早出現於1842年埃米琳·斯圖爾特-沃特利夫人(Lady Emmeline Stuart-Wortley) 的史詩《莫斯科的少女》(The Maiden of Moscow)中。早在彌爾頓1697年的《失樂園》中,「空間」一詞就被用來描述地球天空之外的區域瀰漫整個宇宙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為2.7°K(-270.45°C, -454.81°F)在大麥哲倫星雲中,已知的最明亮和最大的恆星是R136a1。它比太陽亮870萬倍。已知最古老的恆星是紅巨星HE 1523-0901。它有132億年的歷史,幾乎和宇宙一樣古老。光(光子)從太陽表面到地球需要8分22秒,而從太陽核心到地球需要10萬年。

蟹狀星雲的核心包括一個中央中子星(ESA/哈勃)

中子星的核心密度非常大,一勺中子星上的物質重達907億千克(2000億磅)。從地球上肉眼只能看到大約6000顆恆星,從任何一個地點只能看到2000顆。用雙筒望遠鏡,在一個地點可以看到的星星大約有5萬顆。如果使用釐米(2英寸)的望遠鏡,總數可達30萬。有了40.6釐米(16英寸)的望遠鏡,你就可以開始數星系了。空間是如此黑暗,因為我們只能當光擊中一個物體,並反彈回來時才能看到光。沒有重力,食物不會像我們在地球上那樣習慣性地停留在味蕾上(也就是味覺沒那麼敏感)。此外,液體會上升並聚集在鼻竇,給太空人一種充塞感,導致味覺減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最終承認,在1986年挑戰者號首次爆炸後,一些太空人可能存活了長達兩分鐘。雖然他們可能在最初的火球中倖存下來,但他們不可能在以每小時321.86千米(每小時200英裡)的速度墜入大西洋中倖存下來。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從月球返回地球後,他們被隔離了21天,直到確定他們沒有帶回什麼太空瘟疫。後來確定月球上沒有生命。從1969年到1972年,已經有6次成功的載人登月任務。共有12名太空人探索了月球表面。自1972年12月14日以來,沒有人登上過月球。在國際空間站的六個月裡,太空人可以長高3%。沒有重力,他們的脊椎可以自由擴張。太空人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重新回到飛行前的高度。

回到地球後,許多太空人很難適應重力,常常忘記如果你把東西掉下去,它們就會掉下來。太空人每天鍛鍊至少兩個小時,不然的話,他們在太空中每個月將會失去1%的肌肉質量。天文學家們使用88個命名的星座來尋找它們在夜空中的位置,包括獵戶座、黃道十二宮、大熊座,大熊座包括北鬥七星。北鬥七星不是它自己的星座。超過100個人類骨灰被發射到太空,包括《星際迷航》的創造者吉恩·羅登貝裡和心理學家兼作家蒂莫西·利裡。第一批離開太陽系的人類骨灰是發現冥王星的克萊德·湯博(Clyde Tombaugh)。他的骨灰在新視野號宇宙飛船上,該飛船在2015年通過冥王星。]真正的「射星」(不是流星),被稱為超速恆星,其罕見程度為一億分之一。這些恆星在2005年被發現,它們約以每秒853千米(530英裡)的速度(比普通恆星運動速度快10倍)從一個星系中射出。人們認為,在星系中心存在著比太陽重1萬到180億倍的黑洞。我們的宇宙由大約23%的暗物質、4%的普通物質和73%的暗能量組成。一套太空服的全部成本約為1100萬美元。其中近70%用於控制模塊和背包。

16世紀的英國海軍上將和探險家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提出了德雷克方程,該方程估計在我們的宇宙中可能存在數百萬個文明。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是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他於1961年在「東方一號」上繞地飛行。第二年,美國太空人小約翰·格倫成為第一個繞地飛行的美國人。1969年,美國人尼爾·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雖然科學家可以描述和預測重力,但它的物質來源仍然是未知的。一些科學家認為,被稱為「引力子」的無窮小粒子產生了這種力。科學家們還在尋找引力波,這將使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宇宙時空「結構」理論成為理論基礎。距離地球約20光年的地方是一顆名為BPM 37093的恆星(又名露西,取自披頭四樂隊的歌曲《天空中有鑽石的露西》)。這顆白矮星實際上是一顆巨大的鑽石,重達100萬億克拉,和我們的月亮差不多大。

太陽繞銀河系一周需要2億年。這是一個十萬光年的旅程。白洞理論上是黑洞的時間倒轉。黑洞的視界會吸引物質,而白洞的視界會噴射物質,即使白洞本身也會吸引物質。區別在於事件視界的作用。我們已知宇宙中最大的恆星位於天鵝座。它是一個超級巨星,幾乎是太陽的一百萬倍。每年有100多顆人造衛星發射升空。在我們的宇宙中,已知的最遙遠的天體是類星體,它們是物質在旋轉進入黑洞時分裂的產物。最近的一個離我們有數十億光年遠。類星體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古老、最強大、最明亮、最具能量的物體之一,它發出的能量是銀河系(含有2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的1000倍。科學家估計在我們的宇宙中可能有多達20萬億個星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太空人定義為在海平面以上50英裡處飛行的人。一些國際組織將太空定義為「卡曼線」(以一位匈牙利裔美國物理學家和工程師的名字命名)以外的區域,該區域實際海拔62英裡。太陽實際上不是黃色的。因為太陽的溫度是6000°K(5726.85°C, 10340.33°F),所以它只能是一種顏色:白色。從地球上看它是黃色的,是因為我們的大氣層把它染成了黃色。

只要在暴露太空前呼氣,人類可以在外太空生存15-30秒。呼氣可以防止肺部破裂,防止空氣進入血液。大約15秒後,人會因為缺氧而失去意識,從而導致窒息而死。一個人的鼓膜可能會破裂或腫脹,或使人患上減壓病。一個人的血液不會因為血壓升高而沸騰,但唾液卻可以。然而,最糟糕的問題是外層空間的真空中缺乏氧氣,而不是缺乏壓力。如果太陽被一個質量相同的黑洞所取代,它就不會把地球吸進去。它的引力只有在它的質量允許的情況下才能強大。如果它的質量和太陽的質量一樣,那麼拉力就和太陽的拉力一樣。1992年,在伽利略的發現350多年後,天主教會通過教皇約翰·保羅二世終於發表了一份聲明,承認地球圍繞太陽運轉的事實,和為當時迫害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的事實進行了道歉,從而證實這位義大利天文學家在生活中已經被(天主教)迫害並迴避了很多世紀。每年,多達40萬噸的宇宙物質湧向地球。幸運的是,它們中的大部分在我們的大氣層中燃燒殆盡。科學家稱物體在到達地球大氣層之前為「流星體」。如果它們在大氣中燃燒,就被稱為「流星」,到達地球表面的物體叫做「隕石」。光總是以每秒299338千米(186,000英裡)的速度傳播。一年內,光可以旅行5.88萬億英裡。

太空中最熱的恆星是o型恆星,其溫度高達72000華氏度(40000攝氏度)。這比我們的太陽熱七倍多,我們的太陽是G2恆星。大多數恆星有親密的夥伴,形成一個雙星系統。然而,這兩顆恆星之間的關係通常是不穩定的,一顆星扮演「吸血鬼星」,從另一顆星吸吮氣體。小恆星比大恆星壽命長。一顆小恆星可能存在上千億年,而一顆大恆星可能只存在幾百萬年。我們的太陽是一顆中等大小的恆星,還會再發光50億年。木星的重量是其他所有行星重量總和的兩倍多(太陽系中)。海王星上的風是太陽系中最快的,風速約為每小時1450英裡(2400公裡/小時)土星是最輕的行星。它甚至比水還輕(密度比水小)。如果有足夠大的海洋來容納土星,這個巨大的氣體行星就會像一個沙灘球一樣漂浮。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包含大約2000 - 4000億顆恆星。它的直徑大約在10萬到12萬光年之間。對古挪威人來說,銀河(星河)是通往瓦爾哈拉的道路,那裡是戰死勇士的故鄉。在中國和日本,它被稱為「天河」或「銀河」。古希臘人認為那是赫拉女神灑下的牛奶,因此我們今天才稱其為The Milky Way。6個月後,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返回地球時的年齡比他們留在地球上的年齡略小(0.007秒)。這是因為時空會根據重力或速度的不同而彎曲——重力和速度中每一個因素,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時間。

超新星是宇宙中最劇烈的事件

在有記錄的歷史中,只有五六次超新星離我們足夠近,肉眼可以看到。其中之一是1054年的一次爆炸,產生了蟹狀星雲。另一顆是在1604年發現的,它的亮度足以讓人在白天看到它三個多星期。最近一次是在1987年。蟲洞(又稱愛因斯坦-羅森橋)是一個假想的「隧道」,連接時空中的兩個不同的點。理論上,蟲洞的盡頭可能是兩個宇宙。一些科學家推測,我們的宇宙可能位於蟲洞的內部,蟲洞本身就是位於更大宇宙中的黑洞的一部分。磅的縮寫「lb.」來自天秤座,意思是「平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正在進行第一次實地測試,以證明曲速驅動器和超光速旅行的可能性。問題是,移動的不是宇宙飛船,而是它周圍的空間。美國的太空探索計劃幫助製造了電視衛星天線、核磁共振成像、視覺掃描計算機系統、耳溫計、防火織物製成的消防員服、煙霧探測器、無繩工具、減震頭盔、隱形牙套、操縱杆控制器等等。「星狀的」這個詞的意思是有或是豐富的星星。月亮可以有衛星,它們被稱為「月衛」。

作者:factretriever

FY: moonee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如何認識宇宙的浩瀚?帶你了解大量數據,重新認識宇宙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宇宙是浩瀚到沒有邊際的,地球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人類就更渺小了。可是這種「渺小」沒有辦法切身體會到,畢竟我們又不是太空人,不能去到太空,親眼看到無邊無際的宇宙。我們也不是科學家,整天研究宇宙,時刻感受著宇宙的浩瀚。
  • 都是你不知道的怪事情,四個關於太空的可怕事實?
    至今為止,人類對太空探索的部分只有99.9%,除了未解開的謎團外已知的事實中也有許多我們細思極恐的地方,比如:浩瀚的太空,其實是漂浮了無數具屍體的墳墓。所以今天我們談的就是:4個關於太空可怕的事實。1:改變DNA。即便是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對宇宙的力量依然一無所知。
  • 世界冷知識:可能會改變你對這個世界認識的7個有趣事實
    不斷學習有關我們世界的新知識,其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只不過,即便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也一樣很容易遺漏一些非常有趣的知識點。例如,你能想像這個世界上生存了多少昆蟲嗎?此外,你覺得你所做的夢到底是彩色還是黑白的呢?這一次,V哥就要為你分享,世界冷知識:可能會改變你對這個世界認識的7個有趣事實。
  • 世界冷知識:可能會改變你對這個世界認識的7個有趣事實
    不斷學習有關我們世界的新知識,其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只不過,即便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也一樣很容易遺漏一些非常有趣的知識點。例如,你能想像這個世界上生存了多少昆蟲嗎?此外,你覺得你所做的夢到底是彩色還是黑白的呢?這一次,V哥就要為你分享,世界冷知識:可能會改變你對這個世界認識的7個有趣事實。
  • 推薦五部最偉大的太空電影,讓你暢遊在浩瀚的宇宙星空
    相信小夥伴們在剛過去不久的2019年已經看過了國產裡程碑式的硬核科幻片《流浪地球》,這也是一部國產為數不多的太空科幻片,其製作之精良,場景之宏大,足以讓國人們讚不絕口,那麼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五部最偉大的太空電影,讓你一次看個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記得收藏加關注哦。
  • 與太空相關的7個冷知識,每一個都能顛覆你認知
    可見宇宙是如此之大,那麼在浩瀚的宇宙中,藏著太多太多的神秘了,科學家們每時每刻都在不斷地探索著宇宙,目前也了解了一些關於宇宙有趣的事實。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這7個顛覆你認知的太空冷知識吧。冷知識1:月球上也會發生地震月球上也會發生類似地球的地震,稱為「月震」,月震的頻率比地震小多了,釋放的能量也小於地震。
  • 暗淡藍點: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你的焦慮不值一提
    電影中為我們營造了太空世界那麼遼闊廣博,讓人神往。不過,這都是想像出來的太空,那麼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宇宙是什麼樣,地球是我們目前唯一已知的適合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地球又是有哪些特別之處呢?卡爾· 薩根的《暗淡藍點》告訴我們答案。
  • 將浩瀚宇宙握在掌心,內含福利!
    太空人的符號,往往代表著人類偉大的科學想像和太空探索的航天歷史。當它成為藝術,則是一種提醒我們不忘觀照內心的力量,賦予我們重新審視世界的美的眼光。如果將對星辰宇宙的藝術想像與探索,納為手中日常器物,會是怎樣的呢?
  • 《太空花園》航天藝術展 |和家人孩子開啟不一樣的「太空之旅」
    」呀~這個小長假,帶著孩子一起來《太空花園》-航天科普藝術展,開啟一場「太空之旅」吧,做一次太空旅人把自己想說的、想唱的、想要去表達的都送給太空,這裡有超大驚喜等著你!在神秘太空,開啟科技感十足的旅程【光遇區】裡邊有四個用光束和霧氣組成的形狀各異的「框架」,神秘的宇宙裡有這樣科技感十足的場景,也有一種來到未來世界的感覺。在這裡孩子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用各種各樣的新玩法將自己置身於科幻電影裡。
  • 紀錄片《旅行到宇宙邊緣》,浩瀚的太空誰都想要去看一看
    紀錄片《旅行到宇宙邊緣》,浩瀚的太空誰都想要去看一看這部紀錄片是在我看過的紀錄片中,cg效果最好的一部,它不僅僅是畫面的表現張力,能達到極其優秀的程度,甚至令人有些毛骨悚然,並且製片人認為宇宙是非常龐大的,俺們人類又是非常渺小的,如果你對,宇宙感興趣的話,那麼你在大學的時候可以去選修一些航天航空工程系的一些專業,他對你的學業是非常有好處的,這是小編最真誠的建議,當然前提是你足夠喜歡她,並且願意為她付出,你一定要記住,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才能讓你不斷成長而當影片結束的時候
  • 《宇宙的徵程》:一本書,帶你穿越時空,開啟認識宇宙之旅
    從月球射出的光到達地球需要1秒鐘,所以你每次抬頭看月亮,看到的都是1秒前的月亮。而你看到的星星,或許是幾百萬年前遙遠星體的幽靈——星星本身早已消失,星光歷經長途跋涉後才抵達地球。你知道嗎?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而沒有月球,就沒有人類。很久很久以前,當月球離地球只有21000千米的時候,地球上的一天只有4個小時。
  • 在九號宇宙化身太空人 遨遊浩瀚無垠的太空
    、天外來客體驗;③參觀項目——觀看項目火箭發射、講解員講解太空衣;④互動項目——月球探測,互動拍攝,航空基地搭建;⑤太空體驗——乘坐太空梭,帶上3D眼鏡,來一場特殊意義的星際旅行;⑥課程體驗——對話少年星課程、我是飛行員課程、科學實驗秀課程。
  • 宇宙「各向同性」可能被推翻?科學家將重新認識宇宙!
    但是現在,這塊基石可能要被打破,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宇宙的膨脹率似乎因地而異,「各向同性」宇宙的概念可能並不完全適用。這一發現如果得到證實,將迫使天文學家重新評估他們對宇宙的了解程度。宇宙可能在每個方向上都不一樣:各向異性?據了解,這項新研究報告了其中一項調查的結果。
  • 太空採礦時代已開啟,小行星帶是目標,小行星帶的相關事實
    同年,阿聯的「希望號」起飛,目標火星的氣候研究;美國的「毅力號」發射,目標尋找火星生命,為未來火星移民做準備;2020年11-12月,嫦娥5號月球採樣成功;2020年12月,日本「隼鳥2號」攜帶小行星樣本成功返回……毫無疑問,未來的日子,人類太空資源競爭會來越激烈。除了火星及月球,小行星帶豐富的礦產資源無疑成為各國的目標。下面我們關重介紹一下小行星帶。
  • 15句話讓你從身邊的小事中體會宇宙的浩瀚
    ▼ 在某一個瞬間,你曾是整個宇宙中最年輕的生物。而對於宇宙來說,地球上的生物可能就像你沒有把剩菜儲存在冰箱裡而長出來的黴菌。 (圖片來自Discovery節目《層層透視大宇宙》)▼ 如果你對一個50年前的人說,太陽系九大行星只剩下八個了(冥王星被除名),他們多半會想到一些很不得了的事情,例如星球毀滅。
  • 你想知道的宇宙奧秘,《太空花園》-航天科普藝術展都有答案
    浩瀚無垠的宇宙上面真的有聲音嗎?太空上真的有外來物種嗎?離太陽系最近的是什麼行星呢?我國的航天曆程又是怎麼樣呢?......帶著這些問題來《太空花園》-航天科普藝術展吧!相信在這裡,你會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 帶你深度解讀宇宙大爆炸
    我是奎哥,歡迎乘坐太空旅行號!這是一次穿越138億年的奇幻之旅,本片詳細地描繪了宇宙138億年的過程,從大爆炸開始到今天。準備好了嗎?我們即將起航,穿越時空中。這是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它是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熱量無限高,時空曲率無限高的點,空間 、時間在該處開始。
  • 帶你一起去遨遊浩瀚太空
    一個個神話故事的背後 承載的是中國人幾萬年的夢想與追求 從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到>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成功發射 中國人的飛天夢從夢想變成現實正在不斷刷新太空的不僅如此現場還通過生動有趣的遊戲互動
  • 科學家肯定,有關太陽的有趣事實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太陽系的事實。 1、儘管宇宙在138億年前就形成了,但是直到93億年之後,太陽系才形成。截止目前,我們的太陽系已有45億年的歷史。
  • 宇宙最少擁有2億個星系,地球科學相對浩瀚宇宙太渺小
    在我們的腦海中,宇宙的描述一定是這樣的:很大很大很大...但是,宇宙到底有多大呢據最新研究,科學家發現宇宙至少包含兩萬億個星系,而每個星系大約含有千億顆恆星左右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花了15年的時間探索宇宙,發現宇宙至少包含兩萬億個星系,是人類過去所知道的20倍,其中九成是最強大的望遠鏡也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