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世錦賽收官,中國軍團最終無金入帳。相比於低谷中的女隊,男隊此次最被寄予厚望的武大靖也只是收穫了兩枚銀牌。一枚來自於他的強項500米,一枚來自於隊伍中格外看重的5000米接力。
競技賽場,實力為王,成績不會說謊。一切爭議面前,實力仍是最有說服力的武器。當然,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場對決,不足以給武大靖定義成敗,他之於中國體育的意義,早已無需再用世錦賽來去評判。但是既然選擇了重新出發,那就要拿出新周期該有的幹勁和鬥志,繼續將隊伍和國家的使命扛下去。
客觀上來看,此次世錦賽武大靖的表現完全說明,現在的他遠非自己職業生涯的巔峰,而是處在一個自我調整的路口。畢竟,讓一位運動員全年都持續走高,也不現實。有高峰就有低谷,有輝煌也會有回落。這是競技賽場上不變的規律。
但這次世錦賽又給武大靖哪些積極的意義和收穫呢?畢竟,從一項大賽中總結經驗和教訓,總結收穫和得失,才是隊伍該有的態度。
一年前的平昌,武大靖一騎絕塵,以39秒584打破歷史。而一年後,他在這個項目上交出的成績單是:42秒725。很顯然,3秒之多的差距足以證明,武大靖對此次世錦賽的備戰並非圓滿和完美。
再看體力儲備情況,在500米之後,武大靖還參加了超級3000米的爭奪。黃大憲和林孝俊也不例外。因此這意味著比賽對所有選手的考驗其實都是一視同仁。而在3000米滑行不到半程過後,武大靖顯然採取了半放棄狀態,因為他無需在這個非奧項目上去耗費過多的體力。而接力才是他更看重的。
再看5000米接力的競爭,中韓之爭成為鳴槍之後的絕對話題。韓國領先,中國死死咬住,在最後6圈之時實現了短暫的超越。但最終,還是功虧一簣,讓更有血性的韓國人實現超越,帶走了金牌。
從選手體力來看,其實黃大憲也好,林孝俊也罷,體能消耗都要比武大靖更大,因為他們剛參加了3000米的死磕。但最後還能超越武大靖,則說明了在平時訓練和體能積累這一環節上,武大靖顯然不敵對手。
而又是什麼影響了武大靖的發揮?
很明顯,社會活動。在平昌之後,武大靖成為社會的寵兒,各類活動、頒獎典禮、晚會、時尚慶典等邀約不斷。誠然,這是一個奧運冠軍體現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時刻,無需過多指責,但也該看到,當社會活動越發頻繁,勢必會影響到對訓練備戰的投入和付出,這點誰都看得出。
要知道,武大靖在世錦賽前一周,還請假去往米蘭,參加了時裝周的秀場。如此安排,想有系統完善的訓練,也都幾乎不大可能。
每個奧運冠軍在成為寵兒之後,都會受到類似的困擾。都會在如何平衡社會活動和自我備戰中撓頭。張繼科有過,孫楊有過,如今又該是武大靖了。
因此,該如何取捨,如何做出決定,如何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繼續創造好成績,實現又一次的超越,都也擺在了武大靖的面前,這是他和團隊都該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