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

2020-11-29 西部網

央視新聞7月9日消息,近期,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持續強降雨,據中央氣象臺統計:從今年6月1日至7月7日,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6次強降雨過程,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346.9毫米,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超過1998年同期數據。

其中湖北東部、安徽南部局地,在過去的10天裡,累計雨量超過了600毫米。鑑於洪澇災情和災害發展趨勢,安徽、江西等地將救災應急響應等級由Ⅳ級提升至Ⅲ級。

據中央氣象臺統計,7月4日至7日,長江中下遊幹流沿線累計雨量達到100至250毫米,湖南西北部、湖北東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等地累計雨量300至500毫米,湖北黃岡局地超過800毫米。江西鄱陽縣蓮花山鄉日最大降雨量達538毫米。湖北浠水和黃梅、江西九江和新建等4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日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11個國家氣象觀測站突破7月極值。

本文圖片央視新聞客戶端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從衛星雲圖可以看出,從華南一直到海南,這些大部分的晴空區,基本上代表了這個副熱帶高壓的範圍。由於這個天氣系統整體上比較穩定,導致梅雨基本上長時間維持在長江中下遊這一帶地區。同時有這種過程性的反覆降水,在同一個地區,造成累計降雨量比較多。

安徽:長江幹流、巢湖等沿江支流超警

受強降雨影響,安徽長江幹流及水陽江、巢湖等沿江支流、湖泊出現超警戒水位,部分河段出現超保證水位。安徽省救災應急響應等級已於7日由Ⅳ級提升至Ⅲ級。

江西:23個河流站點超警,應急響應升至Ⅲ級

在江西,從6日8點至8日8點,江西共有41縣的1575個站點降雨超過100毫米。全省河流超警戒站點數23個。昨天(8日)下午4點,江西省減災委、省應急管理廳將救災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

湖南岳陽:最大點降雨量破1952年以來記錄最高值

在湖南,7日至8日,嶽陽市城區的24小時最大點降雨量達到261.4毫米,6小時最大點降雨量達到167.0毫米,均突破了嶽陽市自1952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值。昨天上午9點起,嶽陽啟動城市防汛I級響應。目前,嶽陽外江外河一線防洪大堤全面超過警戒水位,水位持續上漲。

浙江:雨量為多年均值2.64倍 新安江水庫九孔洩洪

而在新安江流域,今年的降水明顯比往年同期偏多。從5月29日到7月8日,新安江流域總降水量達到986毫米,是多年均值的2.64倍。8日上午,新安江水庫建成61年來首次正式9孔全開洩洪。浙江省防汛指揮部連續視頻調度淳安、建德、桐廬、富陽、蕭山等地,全力做好沿線地區人員轉移和應急物資保障工作。而據中央氣象臺預計:今明兩天,新安江流域仍會有較強降雨,累計降水量預計在100至150毫米。

太湖流域34個水文站現超警超汛限水位

在太湖流域,進入梅雨季以來,已經出現多場大範圍強降雨過程,受其影響,太湖34個水文站超警超汛限水位。

中央氣象臺今天繼續發布暴雨橙色預警

今天(7月9日)上午10點,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橙色預警,這也是7月7日發布今年首個暴雨橙色預警後,中央氣象臺連續第三天發布暴雨橙色預警。預計今明兩天,南方強降雨帶將逐步南壓,強降雨轉移至長江以南地區。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陳濤:相較於前兩天的降水形勢,像湖北、安徽、江蘇的降水將會有所減弱,但是像湖南、江西、浙江這一帶降水將會有明顯加強。預計11日以後,長江中下遊這一帶地區降水將會有一個明顯減弱。

(原題為《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 多省份應急響應升至Ⅲ級》)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專家:5月以來重慶平均降水量是1961年以來歷史最多
    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7月14日至16日,主雨帶將南落至長江中下遊地區。在此期間,主要強降雨區域會出現在長江中下遊地區,重慶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還將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那麼,本次主雨帶帶來的強降雨,具體涉及重慶哪些地方?後續天氣情況怎樣?對此,新華網採訪了重慶市氣象局有關專家。
  • 國家氣候中心:今年南方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多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7月30日,國家氣候中心對外通報,6月以來(截至7月28日),我國南方地區區域平均降水量為436.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8%,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
  • 今夏青島平均降水量683.0毫米 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四
    據市氣象臺統計,今夏全市平均降水量683.0毫米,比常年偏多69.0%,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四多。市氣象臺副臺長王建林介紹,今夏全市平均降水量683.0毫米,比常年偏多69.0%,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四多,其中,黃島和即墨2站降水量都為本站1961年以來同期第三多。而且今年夏季三個月降水持續偏多,尤其8月全市平均降水量為333.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91.6%。
  • 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超98年同期 未來3天仍有強降雨
    長江、黃河上遊、珠江流域的西江和北江、太湖都發生1號洪水。從6月2日至7月12日6時,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今年受災情況怎麼樣?汛情與1998年相比有何特點?7月13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等有關部委負責人介紹防汛抗旱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中央氣象臺連續41天發布暴雨預警 大數據告訴你雨都去哪兒了
    長江流域降雨量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記者從氣象部門獲悉,6月以來(數據統計截至7月14日),我國南方地區出現7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64%的縣(市)出現了暴雨天氣。而從6月2日起,中央氣象臺連續41天發布暴雨預警,是2007年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建立以來時間最長。
  • 長江流域汛情地圖出爐 一圖看清未來哪裡防汛形勢最嚴峻
    中國天氣網訊 漢口超警、九江超警、鄱陽湖告急……長江流域汛情牽動人心。目前,長江中下遊水位緩退,但是今天(14日)至16日,新一輪強降雨來襲,今天早上中斷了僅一天的暴雨預警再次上線。中國天氣網獨家推出長江流域汛情地圖,詳解強降雨落區,看哪裡防汛要再次迎來考驗。
  • 貴州2020年春末夏初全省平均降水量544.1毫米 為1961年以來歷史...
    2020年汛期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貴州省更是總體偏澇。據貴州省氣候中心統計,自5月20日第一場區域性暴雨過程開始至7月10日間(下文稱春末夏初),貴州全省平均降水量為544.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8.5%,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高值。
  • 入梅以來,浙江降水量明顯多於往年同期
    入梅以來,浙江降水量明顯多於往年同期——  為什麼今年梅雨季雨水特別多為什麼氣溫涼快得不像夏天  昨天,浙江迎來強降雨的「鼎盛」時段,多地發布預警信號,其中龍泉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  杭州的雨什麼時候會停?今天還有一點雨水的尾巴,會飄些陣雨,明天就不下了。但後面還會接著下。
  • 中央氣象臺:未來7天南方強降雨天氣將繼續
    央廣網北京7月4日消息(記者郭淼)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6月以來,我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偏多,江淮大部偏多1倍以上。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7天,南方還將繼續強降水天氣。15-7-4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中央氣象臺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我國平均降水量為104.8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5.5%。
  • 安徽2020年平均降水量1639毫米 為歷史第二多
    陳晨 攝中新網合肥1月6日電 (吳蘭王兵)記者6日從安徽省氣象局召開的2020年該省主要氣候事件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綜合全年氣候要素、極端氣候事件及其災害影響,2020年安徽屬於「差」的氣候年景(氣候年景分為5個等級:好、較好、正常、較差、差)。安徽省氣候中心總工程師田紅介紹,2020年安徽省年平均氣溫16.6℃,較常年偏高0.8℃,為1961年以來第三高。
  • 冬季平均氣溫系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省氣象臺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冬季(2019年12月-2020年2月,下同)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異常偏高,根據相關標準,我省去年冬季為強暖冬。數據顯示,去年冬季全省平均氣溫6.1℃,較常年同期異常偏高1.9℃,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高;從空間分布來看,全省大部地區異常偏高1.5℃以上,淮北東南部及中西部、江淮之間大部、沿江江南東部及南部偏高2.0~2.7℃,全省65個市縣平均氣溫為偏高年的前三位,其中48個市縣創同期新高。
  • 北極氣溫創紀錄與長江強降雨有何聯繫?氣象專家釋疑
    圖源:中央氣象臺6月以來長江流域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6月以來(截至7月14日)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總體偏澇,全國平均降雨量為172.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2.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6多。長江流域降雨量410.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8.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從6月2日開始,南方強降雨帶一直持續,中央氣象臺連續41天發布暴雨預警,為2007年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建立以來時間最長。
  • 2020年6月至8月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5%
    中新網9月2日電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2日表示,2020年6月至8月,全國平均降水量373毫米,較常年同期(325毫米)偏多15%,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次多,僅次於1998年(397毫米)。資料圖:山西太原市市民冒著大雨出行。
  • 雲南局地出現特旱:平均降水量58年來最少,氣溫58年來最高
    侯威分析說,今年以來,東北地區平均降水量為42.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48%,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其中,吉林省平均降水量為41.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54.1%,遼寧省平均降水量為43.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52.6%,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黑龍江省平均降水量為42.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38.2%,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七少。
  • 安徽2019年冬季為強暖冬 平均氣溫6.1℃,偏高1.9℃
    這些市民說得沒錯,據安徽省氣象臺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冬季(2019 年12 月~2020 年2 月,下同)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異常偏高,根據相關標準,我省去年冬季為強暖冬。而中央氣象臺昨天也發布:去年冬季,全國大部分地區明顯偏暖,為暖冬年份。
  • 甘肅長江水系8月降雨量創新極值 流域周邊遭歷史最大降水
    8月1日至20日,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流域甘肅省範圍內的國家氣象站累積降雨量創同期新極值。圖為甘肅隴南市文縣受災情況。(資料圖) 甘肅省氣象局供圖中新網蘭州8月27日電 (記者 馮志軍)今年入汛以來,甘肅頻遭大範圍強降水襲擊,尤其是以被稱為「隴上江南」的隴南為主的長江水系降水量尤為猛烈。據甘肅省氣象局最新統計,8月以來,甘肅長江水系(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流域)的國家氣象站累積降雨量創同期新極值,流域周邊亦遭歷史同期最大降雨量。
  • 2020年安徽氣候年景為「差」,官方詳解數據來了!
    平均氣溫偏高0.8℃,年降水量偏多4成2020年安徽全省平均氣溫16.6℃,較常年偏高0.8℃,僅次於2006年(16.7℃)和2007年(16.9℃),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簡稱「歷史」)第三高,與2017、2018、2019年持平。靈璧、明光、霍山、舒城、肥東、蕪湖及宣城7個縣市創新高。
  • 2020年安徽氣候年景為「差」 官方詳解數據來了
    2020年安徽在氣候上同樣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雨雪量和日數雙雙破紀錄,7月份氣溫、降水、日照均破歷史記錄,超長梅雨季安徽省長江、淮河水位全線超警,巢湖流域超歷史最高等極端氣候事件和水災洪澇影響等讓人印象深刻。「2020年屬於『差』的氣候年景,」2021年1月6日,省氣象臺氣象專家在對2020年安徽省氣候特徵進行了分析和回顧時這樣表示。
  • 氣象局:12月全國平均氣溫-3.6℃ 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31日表示,12月(1日至29日),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偏強,全國平均氣溫-3.6℃,較常年同期偏低0.5℃,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中國氣象局3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王志華通報了12月份全國天氣氣候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