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號:蜉蝣生物
微信ID:FY_livingthings
並不是第一次看有關中東的戰亂電影,也不是第一次看這種有悖天道人倫的電影,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我對這一類電影都是免疫的。但是在看《焦土之城》這部電影之後,我完全明白了為何如此多的影評貼紛紛表明結尾震撼的原因了。
初看《上帝之城》時,我對裡面從孩童時起就能夠手握機槍手起刀落殺人不眨眼的情景感到驚顫,恐怕就算在今天和平時代的大前提下許多暴亂地區的孩子應該就如電影裡這般成長的吧。而與一般通過戰爭來表達反戰思考的大量慘無人道的屠殺和流血不同,《焦土之城》至始至終都圍繞著親情尋根,用一個女人的一生,雙線時間軸的敘事手法來展開因宗教衝突引發的戰爭給那些普通民眾帶來怎樣的傷害。
人性的冷酷,現實的殘忍,放眼望去城市殘垣燃燒後升起的濃密黑煙,像是燒光了人心裡的水份,現實的焦土遠遠抵不上心靈焦土裡的荒蕪。
影片中有一幕,納瓦爾到德蕾莎營地尋子時為了搭上穆斯林難民的車,毫不猶豫的摘下自己脖子上的十字架項鍊;此刻,人類母性的光輝遠遠大於宗教所帶來信仰上的禁忌,也消磨了種族和其他一切外在事物所帶來的束縛,一心一意不惜一切只為找到兒子。下車前一群基督教民兵將車上的穆斯林難民全部掃射槍殺,僥倖存活的納瓦爾掏出胸前的十字架項鍊表明自己的身份信仰,也勇敢的想要救下其中一名婦女的小孩,但小女孩一聲一聲的呼喚讓她難逃一劫,最終被民兵槍殺和母親一起在被澆上汽油的汽車裡焚燒而亡。
另一方面,《焦土之城》也可以說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懸疑片,其中結尾的真相將影片帶入了全片的最高潮,也是控訴在戰爭的無情與宗教衝突下普通民眾所遭受的苦難。
一開始雙胞胎姐弟珍妮跟西蒙收到過世的母親娜瓦爾的遺囑,一份是寫給他們從未蒙面的父親;一份是寫給她的第三個孩子——他們更是不知道這個哥哥的存在。影片巧妙的遊走在兩個不同的時空:母親終其一生苦苦尋覓自己的長子;姐弟遵循母親的遺囑前往中東尋找他們的父親與兄長。可越是窮其究竟,越讓人難以置信真相竟如此駭人。
在雙胞胎哥哥西蒙呆呆地講出「一加一也有可能是一」的時候,不得不說,我真的被震撼了,萬萬沒料到竟是這般結果。
影片最後並沒有給人展現出絕對的絕望,但這恰恰卻是最令人難受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雙胞胎兄妹在最後遞上母親交給哥哥的兩封信後笑著離開。讀完信後的哥哥,在戰爭中扭曲人性的哥哥會以怎樣的心情去繼續接下來的人生,而順應母親遺願完成使命的雙胞胎真的如那釋然一般的微笑徹底放下一切嗎?
不管怎麼說,這部電影無論從拍攝手法還是敘事方法來說都是非常優秀的,罪惡的時代總會給人予以反思,因此,我並沒有全面對影片進行一個完整詳細的剖析以及劇透,因為,我希望你去看一看這部電影——《焦土之城》,去珍惜生活在和平國家裡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