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2020-12-06 齊物致美

處暑節氣,我們揮手告別夏日的炎熱,迎來秋天的涼爽。

處暑過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不似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

這時,不如學學古人來個「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天地乾坤始漸肅,

鷹隼捕鳥稷乃登。

冷熱交換試拳腳,

一場秋雨一場寒。

| 處暑三候 |

一候鷹乃祭鳥: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準備過冬的儲備。

二候天地始肅: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呂氏春秋》上說:「天地始肅不可以贏。」 即是告誡人們,秋天是不驕盈要收斂的季節。

三候禾乃登:農作物開始成熟。「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的雨,一半如雨水清涼,給人們帶來涼爽宜人的天氣;可另一半又似火焰熱情,滴落在草木間,點燃了整個楓林。

綿綿秋雨,梳洗著青山、滋潤著大地。

地面上大大小小的水窪裡積滿了水。它們緩緩的流向大溝小渠,匯聚起今年的深情和來年的希望,奉獻給滋生萬物的土地,奉獻給滿懷豐收喜悅的人們。

暑過秋至葉始落,葉落方知秋。秋為葉生,葉因秋落。 一葉一蘇,平分秋色。

落葉飄向冥冥世界,這是一種流逝,一段自然的過程。它最後將深入泥土,化為淤肥,滋養另一個新的生命,完成自身的延續和超越,化作美麗的永恆。

馬上迎來的秋季,既是一個凋零的季節,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仿佛一個王朝,到達了鼎盛的極點,極其豐富,極其浪漫,極其奢華,卻又擺脫不了輪迴的宿命。漸漸有了頹勢,有了沒落的跡象。

唯有這樣,更多了一份壯美,一份悽美,一份深沉的美。

這個季節,是一本禪意深遠的經,一首浪漫高遠的詩,遼闊、靜謐、怡淡、絢爛和寂寥。

無言,無語,就是一種禪境。

每一個生命,都是那樣美麗,都有自己的尊嚴。漸漸學會了敬畏,學會了博愛。

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一顆慈悲的心,比什麼都重要。

靜立於秋的曠野中,把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一蟲一魚,都納入心懷,與我融為一體,我就是自然,自然就是我,再也分不出彼此。

人生不過是一半風雨,一半晴天,四季輪迴是人生的常態,悲觀的悲觀一生,樂觀的樂觀一生。

宋代無門和尚佛偈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齊物第28個原創作品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十首處暑詩詞,露荷散香,風竹含韻: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露荷散清香,風竹含疏韻。幽閒竟日臥,衰病無人問。薄暮宅門前,槐花深一寸。白晝夜短,天氣微涼。荷花散發著清香,竹子風吹蕭蕭。處暑早上的門前,但見飄落的槐花鋪滿地面,淡雅飄香。《處暑七月中》: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處暑時節,風輕雲淡。稻花香飄,草蟲低唱。如此美妙的時光,最適合飲酒賦詩,彈琴吟唱。
  • 今日處暑丨最美人間處暑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今日處暑:08月22日 23:44:488月22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四個節氣:處暑。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2-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由來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 處暑是什麼意思意味著什麼含義 2019處暑幾點幾分具體時間
    2019處暑是哪天幾月幾日?  新華社天津8月20日電(記者 周潤健)「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23日18時2分迎來「處暑」節氣,標誌炎熱暑天即將結束,逐漸進入到氣象意義上的秋天,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炎熱情況將出現轉折,氣溫開始逐漸下降。
  • 日課處暑|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意思是處暑後,天氣仍炎熱,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雖說已入秋,但燥熱的「秋老虎」威風依舊。所以處暑後,養生還應以「潤燥」為主。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南國之秋,當然也是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幹,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詩詞中的蟬鳴,原來這麼美
    無蟬鳴,不夏天蟬,夏天最熱烈的歌者。伴隨著炎熱,它把盛夏頌唱得沸騰而歡樂。天氣越熱,蟬鳴越響。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唐】盧仝《新蟬》侯家大道傍,蟬噪樹蒼蒼。——【唐】 杜牧《長興裡夏日寄南鄰避暑》 古語云:蟬始鳴,半夏生。夏至剛到,蟬就忍不住昭告天下:夏天來了,夏天來了……都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可蟬卻不管,把這個消息說上一整個夏天。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 【別名辭海】之《蟬的別名》
    今秋初夕陽之際,小而綠色聲急疾者,俗稱都了是也。」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鳥語》:「齊俗呼蟬曰『稍遷』,其綠色者曰『都了。』」元 馬鈺《望蓬萊》:「秋蟬噪,聲細又聲長。飲罷聞風聲不困,聲聲都了顯行藏。」宋 柳永《竹馬子》:「漸覺一葉驚秋,殘蟬噪晚,素商時序。」寒蟬蟬的一種。又稱寒螿、寒蜩。較一般蟬為小,青赤色。《禮記·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鄭玄 註:「寒蟬,寒蜩,謂蜺也。」孔穎達疏引郭璞云:「寒螿也,似蟬而小,青赤。」三國 曹植《贈白馬王彪詩》:「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
  • 農諺:處暑不露頭,拔禾餵老牛。究竟是啥意思?
    在農村,有許多農諺,其中,關於「處暑節氣」的農諺就有許多,比如,處暑滿地黃,家家修禾倉;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處暑雨,粒粒皆是米等等。最近與一位老農聊天,聽說了這麼一句俗語:處暑不露頭,拔禾餵老牛。我甚是不解。於是,向老農討教,通過老農的解釋,我才知道這句農諺還是蠻有意義的。我們都知道秋莊稼的生產既需要足夠的水分和養分,同時,也需要有一定的溫度。
  • 盛莊聽蟬音,蟬聲,串聯著我的喜怒哀樂
    蟬,可謂老朋友了。蟬聲,串聯著我的喜怒哀樂。從孩提時,或許更早一點。蟬聲,自然地裝滿了我的耳朵。我媽說我幼時,只要聽得夏至鳥叫,就不哭了,聽聽聽聽還會笑......或許我是在蟬聲中長大,與蟬聲有著緣分。我特想常聽到蟬聲,因蟬聲很美,如詩如歌。聽到蟬聲,有如置身其中,心曠神怡。但不知何因,歷史上文人們,大都說蟬聲若噪。
  • 冬日讀詞,王國維《蝶戀花》:一曲陽關渾未徹,車聲漸共歌聲咽
    一曲陽關渾未徹,車聲漸共歌聲咽。 換盡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舊年時轍。 自是浮生無可說,人間第一耽離別。」 「一曲陽關渾未徹,車聲漸共歌聲咽。」 陽關曲是著名的離別歌,起源唐朝王維的《渭水曲》「渭城朝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那麼在明清兩代,這首琴曲,拓展了細膩的歌詞「霜夜與霜晨,遄行遄行,惆悵役此身,歷苦辛,歷歷苦辛,宜自珍。」
  • 蟬聲撩鄉愁
    盛夏,如急雨驟落的蟬鳴,難道是蟬對孤獨的一種釋放?蟲兒們的事情,我不懂。  年少時,捕蟬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老家的村頭、河套、山野捕蟬,在長長的秸稈的頂端圈一個蛛網,到處尋覓蟬的藏身之所;聽到蟬鳴便會躡手躡腳地靠近,伸長脖子,仰著頭,盯著樹梢;粘住的蟬會帶回家中,放進玻璃瓶中圈養。
  • 故鄉裡的蟬聲
    故鄉裡的蟬聲唐朝詩人白居易在《早蟬》中這樣寫道「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裡。」故鄉是個小山村,村前一條小河。村裡園子多,園子裡楸樹、香椿、梧桐樹多。村子周圍有東園、南園、西園,園中杏樹、梨樹遮天蔽日。
  • 描寫關於處暑節氣的經典古詩詞句子大全 含有處暑的詩鑑賞
    8月23日是2019年的處暑節氣,溫度也變得漸漸舒適了。今天為大家收集了一些描寫處暑節氣的古詩詞句子,大家一起來分析鑑賞吧。  海都記者 包華 圖  描寫關於處暑節氣的經典古詩詞句子大全(1-5)  1.早秋曲江感懷  〔唐〕白居易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 蟬與這幾種動物看似不相關,但搭配起來卻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詩中描寫鹿躲在草地深處叫喚,蟬躲在樹技密葉中鳴叫,選用了二者只聞其聲而不見其形的相同點,表達自己內心有堅守的信念,而不在乎旁人是否知道。猿啼也是常見的表示聲情的意象,徐陵在《山池應令詩》中有「猿啼知谷晚,蟬咽覺山秋。」的對照描寫,猿啼是猿猴的叫聲,類似嬰兒的哭聲,因此常被用來抒發悲傷的情感。景皆因情而變,猿啼和蟬咽在這裡有明顯的情感指向,都是寫悲哀之情。
  • 蟬的生死輪迴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人類的貪婪連蟬也不放過,饒過誰呢?生物間出現的利他行為,其出發點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即:幫助別人是為了別人能幫助我。比如,海洋裡有若干種小魚蝦,靠為大魚做清潔工作來謀生。大魚張開嘴巴,讓小魚遊進遊出為它剔牙、清理魚鰓,小魚藉此而美餐一頓。
  • 易河文學苑第 9 期《蟬》
    原創一葉輕舟還易河文學苑8月1日飛鳥和蟬任然 - 飛鳥和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七律】蟬文/易文萍半夏枝頭作舞臺,清風伴奏萬聲回。夜長飲露觀星月,日久棲身恨雨雷。牆角蚊蟲時學唱,山中鳥獸總相陪。
  • 處暑古詩詞
    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了。「處」不是正處於的意思,而是「出」的意思。天氣開始漸漸轉涼,樹葉也漸漸轉黃了。詠廿四氣詩 處暑七月中唐代:元稹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
  • 童年的樂趣(六)——捕蟬
    讀著這首詞,我的思緒就走進兒時蛙聲蟬鳴的鄉村世界,走進那無憂無慮的歡樂歲月。農村孩子的夏天是沐浴著蟬鳴聲度過的。每到夏天,門前屋後的小樹林裡處處可聽見蟬們「知了——知了——」地鳴叫,捕蟬是孩提時我們年年如此玩不厭的一種遊戲。那時的我們個個都是捕蟬的高手。在枝繁葉茂的林間,蟬鳴聲此起彼伏。
  • 寒露| 飛鳥南遷 風露夜寒
    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氣溫比先前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寒露」之名由此而來。大意是寒露時鴻雁排列成行開始大舉南遷;古人把海邊出現的蛤蜊誤認為是雀鳥變成的;此時菊花卻迎著漸冷的秋風,開始綻放。寒露之後,露水增多,氣溫更低。此時有些地區已有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而地處江南水鄉的震澤古鎮,此時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